第1章 艳不求名陌上花
- 一念一生,不负年华不负卿
- 解晚晴
- 2799字
- 2018-01-08 14:50:35
原野吐绿,春风送暖,纵横交错的阡陌之上,一些朴素得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一茬接一茬地开着。它们开得漫不经心,却也开得洋洋洒洒;于怡然自得的散漫里,无拘无束地展现着勃勃的生机,一见,便让人满心欢喜。
与人们精心培育的大家闺秀式的名贵花木相比,尽管它们一点也不雍容端丽,一点也不名动天下,更像是窄门小院里旁逸斜出的无名花枝,或者就如院内盈盈浅笑的小家碧玉,但却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清新明丽,有自己不染尘俗的独特气韵,无端便让人生了亲近感。
这是我的前世今生吗?每每看到这些花时,总觉得它们那么低调,却又那样纯真动人。它们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们都尽情而忘我地开着。它们不止开出了自己的风采,更开出了自己的风骨。
人生百态,美有千重。如果说风华绝代、倾国倾城是一种妖艳得让人窒息的美,挟着一股让人不敢直视的压迫感;那么那些阡陌上的小花,就是一种低调得让人安宁的柔和之美。面对这样的美,人们自然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而拥有了这样的美,也不必担心会冒犯了谁,更无须自寻烦恼成了谁的陪衬。你就是你,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就像这野地上、田埂间随风摇曳的小花一样;只与明月清风为伍,与空旷辽阔相伴,生命里自然有了淳朴的真气。
艳不求名陌上花,实则是人生一种很难的境界。艳字本身就生得极为招摇,像旗杆顶端高举的旗帜,因为有了高度,也因为夺目耀眼,自然会面对更多的关注和诱惑。
青春年少时,总希望自己出众,总想获得更多的关注,那时也真是一种争艳的心境。
彼时,在我老家的小镇上,十里八村的孩子都知道我的名字。每当我们在山路上擦身而过的瞬间,都能听到对方父母鼓励自家的孩子向我学习。因为在小学时,我便是学校里最为风光的学生。年年拿三好学生,次次考试第一名。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父母必是戴着大红花坐到主席台上;我主持着学校里的播音室,每逢周二周五,给大家讲雷锋、赖宁的故事……
那时,我是师长眼中的好学生,父母心中的乖孩子。那是我学生生涯里最为惊艳的一段时光了,可我却并不快乐。
其实,在那些惊艳的背后,不过是藏着一个孩子最朴素的心愿。因为在我童年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我总想用自己出色的表现,来博得父母更多的欢颜。
甚至到了周末,努力做着很多自己不堪重负的家务,过早地承担着不属于我这个年龄的繁重。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好累好累,可是为了看到父母绽开的笑脸,总是一遍一遍地鼓励着自己,坚持下去吧!只要干完这些农活,父母就会高兴,一高兴他们便不会吵架……
在青春时期,也曾为了一份遥远而飘缈的爱情,一遍一遍地忍受着对方的冷漠和忽视。总想着只要我再努力一点,我再多给他一点温暖,也许有一天他便能爱上我。甚至为他许下了“你富贵了,你独享天下;你落魄了,我陪你颠沛流离”的诺言……
那也是我感情世界里最为惊艳的时光了。
不过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也真是勇气可嘉。只是到了最后,那样的惊艳没有惊醒他,倒是成了我心头的一颗朱砂痣。
很多年以后,当走过尘世的千山万水,经历世间众多的冷暖沧桑后,我才突然明白,把生命活得温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意愿来。看过一句调侃的话:“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代号,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和密码。表面看来,我们活在世上只是活了一个名字,然而,活着,其实又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
更多的时候,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可如果仅仅把名字做为一个空洞的代号而使用,人生就像一张轻如蝉翼的白纸,看着怪美丽动人的,可是少了人格、个性、品行这些骨肉血液的支撑,无疑这个名字就是一张皮,一张包裹着空气的画皮。
可见,名字真是繁重而深奥的哲学,不只需要我们辩证着去思考,更需要我们辨证着去实践,只有用心领悟方能参透。
常常听人感叹功名利禄场,聚散不由人;也有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若此中有真意,又哪来这样多的托词呢?
晋有陶渊明,不问功名,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一生向往山水田园之乐,因心有所系,最后终于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归隐于乡野阡陌之间,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理想生活。
为何他的理想就能成真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生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一需求便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排在最高一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陶公不过是把自己的人生第一需求,与自己的价值体系结合在了一起,他的第一需求就是实现自我的价值理想。
耐人寻味的是,他本不想问功名,然他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成为世人心中永存的恬淡,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永远的功名;而很多与他同一时期,一心求取功名的人,现在却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总有人以愤世嫉俗的悲愤,感叹着现时代的急功近利,感叹人心浮躁,感叹世风日下。其实也不尽然,据可靠的资料记载,光在终南山上就有五千多隐士。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每日过着朴素清淡的生活,一碟野菜,一碗玉米粥都是他们口中最美的佳肴。
他们自耕自取,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功名利禄,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天边的一片浮云。读书、弹琴、自修就是他们生活里最生动,也是最朴素的功课。他们就这样不问世事,惊艳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就是一朵朵兀自芬芳的原野之花。
也结识一老者,文采斐然,书稿一部部写着,却从未见他出版过。有人说:你文字写得这么好,就这样放着不出书,可惜了。
他说:“可惜什么?我只与我的兴趣为伴。这一篇篇文字,不过是我生活的真实记录而已。它们承载着我在这尘世里每一天的喜怒哀乐,等到有一天我不在了,它们也会随我而去,我何以要展览给世人看?我都不在了,又留它们孤零零地在这尘世做什么?三代之后,谁又记得我是谁?”
我知道那些文字于他,就是一朵朵墨迹浸染、心血浇灌的智慧之花。于他而言,它们开过了就好,又哪管它的花期有多久呢?
其实,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一世,不过短短数载,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我们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不管你选择用何种方式来呈现生命的质感,只要活得努力而认真便足够了。因为百年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会归为尘土,那时名利又是什么?
然而,就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又是多少人一生的负累?其实追逐名利的过程,就像是翻越一座高山。远望时有神秘莫测的诱惑;一旦抵达了,登上了顶峰,也许初始会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和感慨。等你走过了流年,在须臾间再回首时,不过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野而已,未必真有风光这边独好的情怀。
人这一生追求什么,不过都是自己综合认知后的价值取舍,我们更无须像法官一样,用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作为准绳,在一个自定的高度去肆意评价别人的人生,然后却过着跟别人差不多的生活。
所幸懂得还不算太迟。
在以后的光阴里,努力地吸收着先人的智慧,在人生这片阡陌纵横的原野上,安静地做一朵艳不求名的幽静小花吧。无论有没有人记得我的名字,不管有没有人为我鼓掌,我都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和光芒。
我只是我,不为声名艳丽而艳丽,只为生命的这一过程而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