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 谢小庆
- 1486字
- 2021-04-05 12:24:46
前言
自2004年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官网上大家都可以看到笔者写给那些准备报考“语言测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的一封信。笔者在信中写道:“我个人认为,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没有一件事情比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重要。她的成败,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中国的命运。她的成败,很大程度要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围绕“新课改”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新课改”一直在争议中艰难前行。多年来,为了挽救“小范进”们,成千上万的中小学老师付出了许多心血,承担了种种的压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基础教育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图0-1所示。
图10-1 课改前后老师给学生上课示意图
近几年,笔者听过不少中小学的课,看到不少学校在积极探索改革教学,试图改变课堂上仅仅传授知识的局面,试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发展自身的能力,如图0-2、图0-3所示。对此,笔者是欣喜的。但是,我也确实看到一些课堂上,囿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虽然小组讨论看起来很活跃、很火热,但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具有挑战性,讨论常常指向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所讨论问题的答案对于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徒有思考的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展开思考,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学生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怎样在学校中帮助学生发展这些核心能力?
图0-2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初一年级的语文课
(每个同学都在联网的电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笔者摄于2016年5月2日)
图0-3 北京七一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
(同学们正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笔者摄于2016年5月4日)
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一个影响了几百年、影响了几十代人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他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2015年12月10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讨会”上,87岁高龄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未来,“思维才是力量”。以往,在职场中稳操胜券的是“有知识的人”;未来,独领风骚的将是“会思考的人”,将是“有智慧的人”。在学校中重要的不再是学知识,而是学思考。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理解:学习就是学思考。
今天,只要打开手机,打开微信,每个人都要面对“朋友圈”中铺天盖地奔涌而来的信息大潮。这时,重要的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过滤和筛选信息,这个人将一事无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一种稳定、体面的生活;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够有稳定、体面的工作。我自己也是一个家长,我自己也曾是一名教师。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想,为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孩子重要的不是记忆一些特定的知识,而是发展自己的核心职业胜任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能力,才不会在未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中被一部智能手机或一个机器人所取代。
今天,从事“课改”的教师、校长和教育局长们长期面临着一个困惑:怎样说明新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体现?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记忆测试”,往往不足以反映教学改革在发展学生核心胜任力和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足以反映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成效。因此,今天迫切需要一个测试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工具。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讨论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发展自己的核心胜任力,怎样帮助他们发展面向未来的竞争能力,怎样帮助他们获得更丰满、更健康的人生。同时,本书中还将讨论思维品质的评估和测量,给出了几个测试思维品质的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