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 谢小庆
- 2062字
- 2021-04-05 12:24:53
朝闻道,夕死可矣!
2009年秋,新学期开始,笔者在《教育心理测量》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上,打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之后,我向听课的研究生们解释了自己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决心。
我从1983年开始在大学中讲授《心理测量》课程。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的《心理测量学讲义》。到2009年,这门课我已经讲了26年,已经是轻车熟路。
2009年,为了提前退休(比学校规定提前5年),我下决心停招了研究生。这样我就可以在2011年自己的研究生全部毕业以后,“净身”退休。
2009年秋天开始的课程,将是我最后两次讲授这门课程。是否在这“最后的两班岗”上翻转自己的课堂?是否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没有风险?是否会“砸锅”?对此,我确实很纠结。
这时,我已经认识到,在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不是掌握特定的知识,而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和梳理资料,组织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自己的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这些远远比掌握某些特定的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篓子里的“鱼”多几条少几条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锻炼出“渔(打鱼)”的技能。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和炫技的场所,而应是学生在实际的论证活动中提高自己论证能力的场所。
这时,我想到自己小学课本上学过的孔子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我下了决心,在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两轮助学活动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于是,我重新编写了讲义。每次上课前,我都至少提前一周把需要阅读的资料发给学生们,阅读资料常常会包含互相冲突的不同观点,向学生提出需要思考和论证的问题。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通常,每个小组要在课堂上报告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结果。
这样,课堂上不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各个小组的同学轮番登台。投影仪播放的不再仅仅是我自己制作的PPT课件,而是各个小组的同学们动手制作的课件。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的关于每个问题的资料,常常超出我自己掌握的资料范围,常常展现出一些我没有接触过的更新、更全的文献资料。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制作的PPT课件,比我自己制作的课件更精美、更生动。
2010年12月15日我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这是一个家在农村的女同学。原来,有些腼腆,有些羞怯。她的信中说:
“谢老师:刚才一直在跟我们组的其他组员讨论做作业的事情,现在讨论告一段落,我有感而发,特别想跟您说几句心里话。您的课采用小组的形式做作业,我觉得这个形式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尤其是对于我而言。我在这好几次做作业的过程当中,与人沟通的能力真是突飞猛进,既锻炼了口才,也活跃了思维,还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耐性,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亲爱的谢老师,您的课既开阔了我专业课的思维,更锻炼了我与人交往的能力。谢谢您!”
我看到许多这样的同学,通过学习《教育与心理测量》课程,他们不仅锻炼提高了自己的表达技巧,而且增加了自己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2012年1月22日,我收到一位曾参加《教育与心理测量》课程学习的研究生从美国的来信。她在获得硕士学位以后,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信中说:
“这里每节课老师都布置近百页的阅读内容,挺有挑战性的。课外要做的功课非常多啊。而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课堂讨论。这边的老师很注重在课堂上讨论问题、交流看法,美国学生们课下都铆足了劲儿准备,一到课上就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或是质疑阅读材料,或是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堂课我就震惊了,好一帮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学生啊。”
接到这封信时,我想到,幸亏我当初下决心进行了改变,否则,自己的学生到美国后会有更大的落差。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虽然尚谈不到“咄咄逼人”和“气势汹汹”,但毕竟已经有过挑战教授的经历。
从2009年到现在,转眼之间又过去了5年,我深深为自己当初下决心做出的改变而感到欣慰。今天,当我在谈论“翻转课堂”时,当我在谈论“发展学生能力”时,当我在谈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时,我所谈论的不仅仅是对别人成功经验的介绍,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考,而且是我自己的助学体验。
我完全理解,助学者不愿放弃课堂上的话语权,主要是总感到有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希望让自己的学生了解。其实,那些我们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学生未必真的认为有那么重要。确实,与以往的讲授式的教学相比,由于时间的限制,一些我曾经在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内容被压缩了甚至放弃了。这些知识虽然没有进入课堂,但包含在我向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中。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而了解。在学生以后的职业活动中,当真正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凭借自己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研究能力,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获取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那很可能是更新的知识。
今日中国,不缺少教育的批评者和抱怨者。改进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批评和抱怨,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许多人都在呼吁教育改革,事实上,许多时候改革的阻力恰恰在教师自身。教师们都有一套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案,一旦改变,一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很多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窃以为,教师需要有挑战自身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