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 潘绥铭 黄盈盈
- 404字
- 2024-12-22 02:18:50
3.3 胖瘦与性
在当今中国的大众传媒中和所谓养生保健宣传中,无论对男性还是对女性,肥胖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反对理由就是:肥胖会降低人们的性欲与性能力,对男性尤甚。但是,不管医学和生物学已经拿出了多少证据,笔者还是要从性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假设进行全面的检验。
笔者在三次调查的问卷中都设置了身高与体重的询问。以下提到的“体重指数”(胖瘦)的计算公式均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2)。目前中国通行的判定标准是:低于18的是瘦子;正常值是18到25;25到不足30为超重;30到34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为大于35;重度肥胖为大于40。
下面先来看看最基本的情况。见图3—6、图3—7。
图3—6 肥胖度在增加(p均为0.000)
图3—7 越老越胖(p均为0.000)
3.3.1 什么人更胖?
根据体重指数与社会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略)注1,笔者发现以下几点情况。
注1:8005位男性;单位=281; R2=0.122。8345位女性;单位=284; R2=0.160。控制变量:调查差异、健康状况、不喝酒、不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自慰、首次遗精或月经的年龄。
首先,男性胖瘦的差异仅仅与4个社会阶层因素出现了显著的相关:年龄越大越胖、总体健康状况好则肥胖的可能性增加40%、肥胖者有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加1.47倍、首次遗精晚1岁则肥胖的可能性减少15%。这就是说,男性目前是否肥胖,更加可能是由于本书没有包括的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包括生物因素在内。
但是女性却不一样。她们目前的胖瘦更多的来自除了年龄之外的诸多社会阶层因素的作用。这表现为:
上过小学到高中的女性,比没上学的女性更瘦。这可能是因为“减肥”是一种文化灌输,上学越多就越容易身体力行之。
流动外出的女性更瘦。这很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嫁人。
尽管农村的瘦女可能都外出了,但是与那些仍然居住在农村的、可能更胖的女性相比,从县城、县级市一直到直辖市的女性,肥胖的可能性全面地增加了54%到82%之多。这也许可以证明,女性的肥胖是一种城市现象。
与那些仍然在农村劳动的女性相比,女企业家和女领导的肥胖可能性一举增加1.1倍。这恐怕与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直接相关。
与收入最低的女性相比,中高收入的女性的肥胖可能性增加57%。其道理可能同上。
上述一切都可能表明,女性的胖瘦受到社会阶层因素的影响比男性更大;或者说,女性更可能是后天被社会造就的,而不是天生如此的。
3.3.2 越胖越有“男人味”与“女人味”?
在2010年的调查结果中,笔者惊讶地发现:越是肥胖的男性越认为自己的男人味很足;女性也是一样,越胖越觉得自己的女人味很足。或者反过来说,越胖的男女就越不认同当前社会所宣扬的对于性别气质的判定标准。见图3—8。
图3—8 肥胖程度与性别气质的自我评分(最高分=4)
此外,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略)注2,男性越胖,自认的性风采分就越高,性态度也越开放。具体来说就是:男性的体重指数每增加1,性观念倾向于开放的可能性就增加51.5%;认为性很重要的可能性增加44.9%;认为自己的性魅力大的可能性增加14.6%。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性感不足的可能性减少64.4%,讨厌“不男不女”的可能性则减少69.4%。
注2:2010年,单位=97;控制变量:年龄、上学年数、城乡差异与城市大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喝酒、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职业与收入等级。2596位男性,R2=0.151;2993位女性,R2=0.214。
上述情况足以颠覆常识。它恰恰说明:中国男性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文化传统的谆谆教导去生活,而是自己创建了自己的性别气质的审美标准。
近年来大众传媒掀起了一股“减肥狂潮”而且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那么,那些客观上已经超重、很重、非常重的男男女女该怎么活下去呢?要知道,减肥绝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的问题,它是要改变你的全部生活方式,甚至要摧毁你的全部人生经验与整个生命价值,因此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得到。
因此笔者推测,统计分析中所发现的上述情况,很可能主要来自人们这样的一种生活实践:把男人味或者女人味足仅仅作为一种心理补偿,以强调自己在性别气质方面的优秀来对抗大众传媒的狂轰滥炸。这就使得越肥胖的人反而越认为自己的男人味或女人味更足。
这种情况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由于中国传统上的性别形象的判定标准还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在中国社会中,瘦小的男性不但会被认为不健康,而且会被加上不可靠、心眼多、没本事、很窝囊等等标签。反之,硕壮的男性则往往使人觉得可信、大度、豪爽、能力强。在先后两个版本的《水浒传》电视剧中,武大郎与鲁智深的强烈反差就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传统。即使在当代中国,虽然认为大胖子男性很美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如果说到男人味,那么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赞美那些瘦小的男性。
女性大体也是如此。传统上,女性的肥胖被美称为“福态”或者“富态”,是生活优越、心情舒畅、人生完美的外在表现。反之,林黛玉固然如花似玉,却弱不禁风、非愁即苦、花年早逝,在女人味方面并不为人们所赞许。笔者在前面揭示过:女人越老越觉得自己女人味足,而越老的女人自然也就越肥胖,结果肥胖也就与性别气质更强联结在一起了。
但是,根据上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略),对女性唯一发挥了显著作用的是:她们的体重指数每增加1,她们认为自己的性魅力大的可能性就会减少1倍。这就提醒我们注意相反的情况:“肥胖歧视”对于女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而且能够吃饱喝足也没有多少年,因此人们在评价自己的性别气质是否足够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把肥胖当作“敦实的质感”。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与观念,就是中国人对抗“传媒霸权”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笔者提出的“主体建构”学术视角的再一个充分证明。
3.3.3 肥胖阻碍着婚前性爱
笔者对三次调查中的18到61岁的未婚者进行单独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见表3—8、表3—9。
表3—8 男性的胖瘦与婚前性爱的发生率
表3—9 女性的胖瘦与婚前性爱的发生率
表3—8表明:越是肥胖的男性,曾经或者现在恋爱的越多,说明这些男性很努力。但是他们真的有过接吻的比例却显著地更少;而且无论现在是否已经有过性生活,他们“性待业期”也显著地更长。
女性与男性的趋势基本相同。
男女出现以上情况的社会原因是:在婚前的那个年龄段上,无论男女都不可避免更多的受到社会文化的支配,不得不信奉“瘦身”那一套审美标准,因此形成了对于肥胖的歧视。
但是胖女的“性待业期”却短于那些较胖的男性。这表明,在婚前性爱这个方面,对于胖男的社会歧视超过了胖女。
最后,无论胖瘦,无论男女,结婚年龄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结婚很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全面考虑,而不仅仅是身材审美。
3.3.4 胖子娶了谁,嫁了谁?
表3—10表明,越胖的男性,娶到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妻子的人就越少,但是妻子的上学年数却显著地更高,尽管双方上学年数的差距并不显著。或者说,胖男人更容易娶到才女而不是“小女”。
表3—10 胖瘦男性的夫妻对比
表3—11表明,女性的情况与男性很不同。胖女性更多的嫁给上学年数更少的男性,却更少嫁给收入比自己高很多的男性。换言之,胖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表3—11 胖瘦女性的夫妻对比
最后要说的是,在笔者调查的时候,丈夫与妻子的胖瘦程度呈现为显著的相关。这可能表明胖男与胖女之间结婚的更多;但是也可能是在结婚之后的生活中,夫妻双方要么都胖起来要么都瘦下去,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越来越有夫妻相”。
3.3.5 胖子的性生活更多?男女不同
那么,肥胖是不是会损害夫妻性生活呢?
在表3—12中,男女的情况基本上是相反的。
表3—12 男女的胖瘦与性生活状况的关系
在丈夫中,胖子与正常体重的人和瘦子相比,前者的性生活次数显著地多于后者,性烦恼程度和性烦恼种类数都显著地少于后者。但是自己使用的性技巧的总得分却没有显著的差异。
当然,仅仅靠双因素分析还是不够可靠,因此笔者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略)注3中发现:在控制了其他有关因素的作用之后,胖丈夫与不胖的相比,性生活频率增加47.7%。这就是说,从总体状况来看,胖丈夫的性生活多于而且好于不胖的人。
注3:5498位男性;单位=280; R2=0.256;控制变量:年龄、上学年数、是否流动人口、城乡差异、职业与收入等级、健康状况、不喝酒、不抽烟、有糖尿病、高血压、调查差异。
可是在妻子中,胖子使用性技巧的总分,显著地少于不胖的妻子。与此同时,胖妻子的性烦恼虽然在种类数上显著地少了,但是性烦恼的总分却并没有显著地减少。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略)注4发现:在控制了其他有关因素的作用之后,胖妻子与不胖的相比,性生活的频率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这就是说,从总体状况来看,胖妻子的性生活与不胖的妻子没有显著的差异。
注4:脚注内容6249位女性;单位=282; R2=0.254;控制变量同注①。
3.3.6 胖子的性生活更好?
显然,在表3—13所罗列的这些方面,胖丈夫的性生活质量都显著地好于不胖的人,而且呈现为越胖就越好的趋势。
表3—13 丈夫的胖瘦与性生活质量
这个发现可能令人惊讶,但是笔者不认为这完全是生理因素使然,更可能是由于(就像中国古来所说的)丈夫“心宽体胖”,所以就更可能妥善地全面协调夫妻关系,因此才会促进性生活的更加美满。
表3—14 妻子的胖瘦与性生活质量
妻子的情况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见表3—14。
从生理心理满意度这个最重要的指标来看,越胖的女人得分越低。越胖的妻子自己假装性高潮的也越多。在“性外亲昵”和“丈夫很爱自己”这两个方面,都是体重正常的妻子获得最多,胖瘦之妻都少一些。最后,胖妻子“在性交中幻想别人”的比例虽然稍微比体重正常的妻子少一点儿,却仍然高于瘦妻子。
总的来看,肥胖对于妻子的性生活质量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笔者也不认为这完全是生理决定的,更加可能的是:要么她们的丈夫存在“肥胖歧视”,要么她们自己存在着“肥胖自卑”。
3.3.7 非主流的性,不论胖瘦
如果说以上的论述都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新鲜的发现是:无论男女,胖瘦对于是否发生过任何一种非主流的性行为都没有发生任何显著的作用。注5
注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7329位男人;R2=0.126;6935女人;R2=0.143;单位=280;因变量:肥胖度;自变量:6种非主流性行为;控制变量:年龄、上学年数、是否流动人口、城乡差异、职业与收入等级、健康状况、不喝酒、不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调查差异。
这可能揭示出:在不符合社会主流规范的那些性关系中,人们也就不再按照社会对于胖瘦的主流价值观来寻找对象和建立性关系了。换言之,在社会上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胖瘦问题,其实仅仅是人们在结婚之前的择偶标准的内容之一。因此肥胖可以减少朝着结婚努力的婚前性行为,却没有减少无论婚前还是婚后的任何一种非主流的性行为。
说到底,胖瘦的社会标准是为了从一而终的婚姻而规定的。如果双方不打算结婚或者不可能结婚,那么胖瘦对人们的性关系与性行为就不再发挥显著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