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与局限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

功能强大

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理顺,并交代清楚,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十分重要。迄今为止,能够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交代清楚的是会计。会计通过明确会计主体、确定会计要素、会计特有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将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地反映出来。明确会计主体,事实上等于界定了一个企业资产的权益范围。同时通过会计要素的确定,将该企业主体的法人资产和财务收支与该主体的所有者个人的资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最后通过会计计量,提供会计报告,准确地反映该企业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准确数值。

管理控制主要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制定正确的组织规划、作出正确的授权决策,需要有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作为决策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来说,就显得很重要。而加强企业会计控制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会计控制能保证企业管理控制所需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因此,其健全与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经营成败。具体来讲,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保证会计信息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要求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在采集、记录、汇总的过程能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求对资产的接触、处理均按严格的授权审批要求进行,它能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纠正各种浪费现象,减少损失,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层的经营目标。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意识薄弱,不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甚至于遭受巨大损失。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经营风险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能使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和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励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

金无足赤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单位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不论哪种制度或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能例外,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的限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程序的施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都会发生制度成本。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较多,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量也需要增强。这样,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成本必然会增加。但是,如果控制过于简单又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有可能会给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视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考虑控制成本因素,不能为了追求控制的严密性而不顾控制成本。

所以,各单位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视单位的规模大小、管理模式和丧失控制所产生的风险或错误可能的损失和浪费而定。如果单位的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复杂、管理环节较多,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不同的工作环节,增加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点,加大控制和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严密性,保证各控制环节都能够按规定的控制程序规范运作。如果单位规模较小,经济业务较简单,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环节可以少一些,设置的岗位也可以少一些,但要求配备的人员更可靠,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

(二)受串通舞弊的限制。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

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如果这样,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受管理越权的限制。

各种控制程序都是管理的工具,却不能保证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不正当地行使职权。

如果内部会计控制各个程序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是超越岗位职能,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即便是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讲,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特别要注意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等权力核心,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高层管理人员的越权干预往往是导致重大舞弊行为的发生和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重要原因。一旦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制约其行为;当他们极力造假、故意错报或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本身应无法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当局的职权是否规范和是否有效行使的限制。这是当前单位经济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四)受人为错误的限制。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执行人员实际运作水平,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指令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控制失效。

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

(五)受制度滞后的限制。

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完全有效,未及时完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出现差错和失去创造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新的控制制度建立之前,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所以,各个单位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应地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方法、内容,不断地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之适应单位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