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现状

(一)《文萃》周刊的研究现状

《文萃》周刊在国统区的舆论宣传研究目前仍然是一个学术研究的空白点。从国内外学者对《文萃》周刊的研究成果看,既没有研究《文萃》的专著,也没有专门研究《文萃》的硕士或博士论文,仅有一些涉及简介《文萃》的通论性著作。这对于一份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过重大舆论影响的期刊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令人尚且宽慰的是学术研究虽然不多,但一些创办《文萃》当事人的介绍却向研究者还原了《文萃》创办的经过和发行等。他们是开展本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在文献检索中还发现一些研究文献虽然未专门研究《文萃》,但在论述其他问题时也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我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填补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做出有益的尝试,期待更多对这段党史或新闻史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并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更期待有关专家能给予我悉心指导与帮助。

为了明确本项研究的起点与路径,现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以及各地纪念馆编撰的史料汇料。

(1)研究《文萃》周刊的最基本史料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汇编,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全套《文萃》影印版,第一辑至第四辑,共81期。其中前72期为16开本的《文萃》周刊,基本每周出版1期。后9期为《文萃丛刊》为32开本。它为该项选题的研究和研究者掌握真实的历史事实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2)上海市的地方史、地方志、出版志中关于《文萃》创刊、出版与被破坏的文献资料。比较重要的有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其中在第36章“文教战线上的斗争和党办企业”中有对《文萃》周刊的简要介绍。

(3)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著的《南方局党史资料》系列,199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套资料包括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和文化工作及大事记。

(4)金炳华主编的《上海文化界:奋战在“第二条战线”上史料集》,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其综述中有关于《文萃》的简要介绍。在“上海革命文化界斗争史料”中有黎澍对《文萃》周刊的回忆文章,其中介绍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文萃》周刊在上海出版的始末。

二是当年曾参与创刊、编辑、发行《文萃》亲历者(或友人)的回忆文章。

这些回忆性文章主要有:姚溱《学习〈文萃〉烈士们的优良作风》、计惜英《回忆〈文萃〉创刊》、孟建英《孟秋江与〈文萃〉》、黄立文《回忆〈文萃〉》、黎澍《记上海〈文萃〉周刊》、温崇实《〈论喝倒彩〉的出版——纪念〈文萃〉烈士殉难十五周年》、骆根清《我与〈文萃〉》、唐勋《忆〈文萃〉北平版》、居鸿源《〈文萃〉的发行工作》、蒋云骋《〈文萃〉周刊事件的前前后后》、汪震宇《〈文萃〉的经营管理》、唐振常《风雨同舟忆〈文萃〉》、于友《忆〈文萃〉和战友们》、谭家崑《践踏过的痕迹》。这些人中除谭家崑外,其余均为文萃社的组成人员。谭因1947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因搜捕《文萃》主编黎澍一案,和丈夫张若达一起被捕入狱(张若达是《文汇报》评论员、《文萃》撰稿人),在狱中与文萃社骆何民等人关押一处。上述回忆性文章均收在与《文萃》印影本一起出版的《〈文萃〉琐记》中。

作为《文萃》周刊的亲历者,编者们撰写的回忆性文章真实还原了当时《文萃》周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上海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的真实情景,再现了《文萃》周刊从诞生到发生“两次转变”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和来龙去脉,为《文萃》周刊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研究史料。它们为后来者了解、研究《文萃》的创办、宗旨、发行以及编者的优良作风都提供了极宝贵的参考。本选题第一章有关《文萃》周刊的创办便是充分运用这些回忆性文章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三是除创办《文萃》的当事人以外的其他有关《文萃》周刊的介绍性文章。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谈嘉祐《文萃三烈士之一——骆何民小传》、李杨《〈文萃〉事件》、陈超南《陈烟桥在〈文萃〉上的漫画作品——“〈文萃〉案”65周年纪念》、一凡《陈子涛烈士的皮包编辑部》、罗庆新《铁骨铮铮的新闻战士——记陈子涛烈士的光辉一生》、深思《文萃丛刊最后一期发行夭折记》、刘晓宁《震动京沪的〈文萃〉案》、李三星《〈文萃〉综述》。其中《〈文萃〉综述》是《〈文萃〉琐记》中的首篇文章。李三星同志向读者介绍了《文萃》的创刊及其发展、主要内容、发挥的作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查禁与反查禁斗争和中国共产党对《文萃》的领导,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了《文萃》周刊的创办过程。该文是目前研究《文萃》周刊同类文章中介绍比较全面的一篇,对本选题的研究极为重要,为本选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启发了选题的研究方向。

四是涉及《文萃》周刊的各种新闻史、报刊史。如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共产党报刊的公开出版”一节介绍了《文萃》周刊的创办及初期的宣传和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文萃》周刊。彭红燕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九章“国统区的共产党报纸”中对《文萃》周刊有部分简介;钱承军的《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报刊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作者简要介绍了《文萃》周刊的基本情况、主要栏目、历史作用。吴廷俊的《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书中第十一章“两级对决中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新闻界中的第二大点“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中介绍了《文萃》的出版和被破坏。

(二)相关学术研究

为深入研究本选题,获取介绍解放战争时期相关历史背景的资料,寻找能为本选题研究提供学术支撑与写作思路的研究成果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研究1945年至1947年间国共两党关系的成果。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有: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杨奎松《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修订版)》(新星出版社,2013年)、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等。这些著作为本选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背景知识与文献史料的解读,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分析了那段历史,使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对《文萃》周刊所载文章的整体认识与把握。

第二类为研究报纸期刊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闾小波《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宣传媒介》(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王天根《近代报刊与辛亥革命的舆论宣传》(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刘兴毫《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徐信华《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出版社,2013年)、沈毅《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李金铨《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王卫明《党报定位与功能新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这些著作有的从舆论宣传的角度介绍,有的从舆论学的角度来介绍,有的以报纸为具体个案来介绍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有的对党报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角度都使我对报纸期刊的研究路径有了大致的了解,为拓宽研究视野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三类是研究期刊舆论宣传的有关学术论文。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湘潭大学张红春博士毕业论文《〈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李统兴博士学位论文《歧路短歌——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研究(1945—1949)》、复旦大学杜翠叶博士学位论文《〈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和夏学花博士论文《〈时与文〉知识分子群体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历史选择》、辽宁师范大学杨国军硕士学位论文《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以〈观察〉周刊为中心的讨论》、上海师范大学代光源硕士学位论文《〈新路周刊〉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李家勇硕士学位论文《〈每周评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等。这些论文有的从期刊对某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舆论影响进行论述,有的是对期刊某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有的是把期刊放在某一特定历史事件背景下研究期刊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响,有的是对期刊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本选题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本论文的成稿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