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用爱打下沟通的基础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体验着成长的喜悦,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这个时候,家长除了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成绩有没有下滑外,还要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并顺着孩子的这些微妙变化而适时地改变自己说话做事的风格,调整“以往的教育方式”,为青春期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不要因为工作将孩子遗忘

情景模拟

妈妈:“有事儿给我打电话,我走了!”

孩子:“妈妈,等一等!下个礼拜学校有画展,里面也有我的画,你来看吗?”

妈妈:“我要去香港出差,让你外婆来吧!”

孩子:“那还是算了吧……”

妈妈:“对了,妈妈刚给你交完学费,这是两张卡,一张银行卡,一张电话卡,你拿着。钱用完了就给我打电话,卡上就会有钱的。”

孩子:“哦。”

妈妈:“行,那我走了,有事儿联系。”

孩子:“再见。”

智慧点拨

上述孩子缺少与父母最起码的沟通,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现在,很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无话可说而不愿与父母同桌吃饭……

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不用像小时候一样陪着孩子一起玩儿、一起游戏了。其实不然,虽然孩子长大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陪伴,更需要家长与他们沟通。与家长的亲密关系,会让孩子的满足感、安全感、自豪感都非常的强。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将孩子遗忘,使他们从心底产生隔阂。

暑假,或者孩子的其他假期里,他们的业余时间多,精力充沛,是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好时机。家长应多抽一些时间跟孩子一起“玩”,从而“寓教于乐”。许多父母希望改变自己,多陪孩子玩玩,但是,却总是力不从心。其实关键问题在于父母是否有心,同时是否懂得安排时间与孩子交流。

★找时间和孩子一起走进人文世界

人文世界是非常精彩的,孩子的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家长不知道和孩子的沟通从何开始,不妨就和孩子一起走入人文世界吧!陪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也可以在闲暇时候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好书,画一幅充满想象力的图画,讨论一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组织一次短途旅行

生活是忙碌的,现在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压力,使很多家长无暇和孩子及时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其实父母大可以在星期天或节假日的时候,选择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一次短途旅行或爬山、野餐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父母与孩子敞开心扉畅谈,宛如朋友一样进行真诚交流,给孩子提供终身受用的精神滋养。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建立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基础。

如果觉得去博物馆、出门旅行之类的沟通形式不能经常进行,那么在生活中有些小方法可以试一下:

★在孩子的床边停留一会儿

每天在孩子睡觉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说说话,对孩子讲讲在这一天中发生和遇到的事情,讲解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如孩子喜欢汽车,不妨陪孩子聊聊汽车的发明、汽车的分类。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所以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回家就把他赶进书房,只要他学习好,家务事一概不用孩子插手。殊不知,一方面,孩子本身需要休息;另一方面,牺牲了和孩子沟通的宝贵时间。孩子放学后,对他一整天的学习过程及生活中的烦恼其实都需要向人倾诉,所以,在家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着拿拿东西呀,择菜呀,剥蒜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而此时的孩子处于放松状态中,也比较容易沟通。

另外,也可选些孩子和父母都能做的运动,例如:打球、游泳、放风筝等,孩子喜欢,父母也可以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 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情景模拟

妈妈:“星期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给你200元的预算,你自己决定怎样过生日。”

孩子:“真的吗?”

妈妈:“当然是真的。”

孩子:“那好,我要约上我的好朋友到香山公园去玩,听说红叶已经红了!”

妈妈:“不行!跑那么远,多危险!”

孩子:“不会的,您用车送我们去,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门口等您,您再接我们回来。”

妈妈:“那也不行,万一出点事儿怎么办。我看还是在餐厅请你的朋友们吃一顿算了!”

孩子:“每年都在餐厅过,一点意思都没有!算了,星期天我哪儿也不去了,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

智慧点拨

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就无法达成一致,更别说顺畅沟通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情呢?说不定事情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真诚地与孩子一起商量

有些父母表面上与孩子协商,实际上自己已经拿好了主意,最后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办,而不管孩子的意见是否合理。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虚伪,让孩子反感。因此,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的首要前提是,一定要本着诚心的原则,如果孩子真的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和有建设性的意见,父母一定要接纳和采用。要知道,孩子可不是傻瓜,他能够很容易地看出父母是否诚心,是否真的在跟自己商量。只有真正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德国孩子的“爱情”》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男孩爱上了同班一个16岁的中国女孩,男孩因为女孩生病未到校而情绪非常低落,他告诉母亲自己爱上了那个女孩,想要和女孩结婚。男孩的母亲并未斥责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那好啊,但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还要花许多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读书都是妈妈给你付的学费。你要和这位可爱的中国女孩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拿上博士文凭,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那位男孩听后,擦干眼泪非常认真地读起书来。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也经历过许多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如果孩子的想法真的是错误的、需要修正的,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成人的观点,最好就从孩子的角度上,将心比心地进行劝导。

以开篇母子间的对话为例,母亲如果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劝导,也许事情就不会弄得不欢而散了。

孩子:“我要约上我的好朋友到香山公园去玩,听说红叶已经红了!”

妈妈:“不行!跑那么远,多危险!”

孩子:“不会的,您用车送我们去,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门口等您,您再接我们回来。”

妈妈:“你为什么那么想去香山?”

孩子:“我们几个其实以前早就约好了,有机会要去爬香山,这不是个好机会吗!”

妈妈:“哦,原来你早就想去了!可是你们自己去妈妈不放心,你看这样好不好,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去香山!”

孩子:“别,他们该笑话我了!这么大了,爹妈还在后面跟着!”

妈妈:“嗯,这倒也是。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和你们分开玩,你们爬山,我们去植物园。这样你的同学也不会笑话你,如果你们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我们就在附近,可以随时赶到!”

孩子:“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好吧,就这么办!”

妈妈:“那妈妈明天去买点你们爱吃的零食、饮料,让我儿子在香山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孩子:“妈妈万岁!”

在沟通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不一定非得硬性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做事,其实孩子都是懂道理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平心静气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3 引导孩子参与聊天

情景模拟

妈妈:“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做完了。”

妈妈:“今天在学校里表现怎样?”

孩子:“一般吧!”

妈妈:“老师有没有对你说什么?”

孩子:“没有。”

妈妈:“那学校里一点事情都没有吗?”

孩子:“每天都一样,有什么好说的。”

智慧点拨

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聊的话题太少了。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许多父母除了例行公事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习成绩外,几乎没有什么可聊的。无怪乎,许多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喜欢跟我聊天了,难道我这么招人讨厌吗?”

事实上,许多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习惯于对孩子说的话总是:“早点回家,不要去网吧玩!”

“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上课时认真听讲!”

“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似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话题总是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方面,当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学习确实是非常需要关注的,但这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愿望,他们宁愿把自己的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也不愿意告诉父母,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及困难时,他们更加不愿意向父母诉说,怕父母责骂自己,这样,亲子之间的沟通就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隔膜就产生了。

实际上,这是父母的问题。如果父母不把焦点指向孩子的学习,而是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心理、情感状况,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那么,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

除了学习以外,孩子在学校里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鲜事,父母可以让孩子把每天的新鲜事讲给自己听。另外,诸如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事情,孩子外出发生的事情等。总之,聊天话题忌讳总是孩子的学习。

★引孩子参与聊天的技巧

当然,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有些父母习惯于生硬地向孩子发问:

“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呀?”

“今天老师说什么了?”

这种问题,孩子容易给出消极的回答,比如,“没什么事。”“没说什么。”这样,交流就会停止。

如果父母能够先观察一下孩子的表情,针对孩子的不同表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开口说话,这样的聊天往往进行得比较顺利。

当发现孩子回家时比较兴奋,你就可以微笑着问:“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的事,说来听听?”

当发现孩子回家时比较沮丧,你就可以关切地问:“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我帮忙吗?”

当发现孩子与人打架或者脾气比较大的时候,不要气急败坏,而要平静地问:“哎呀,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说来听听?”

这种形式的问题因为关注了孩子的情感,往往比较容易引导孩子做出积极回答。

另外,父母在引导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故意制造一点儿神秘感,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竟然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去学校找你们老师,他跟我讲了一个你的秘密。”

“我们单位今天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情。”

“你知道吗?原来你爸爸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种神秘感较强的语言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到聊天当中来。当然,父母要学会变换不同的语言和语气,不要老是使用同一种句式。只要父母抱着友善、平等的态度,主动去了解孩子,主动引导孩子聊天,就能让孩子在聊天的过程中倾诉内心的想法与情感,实现情感的沟通,融洽亲子关系。

★聊天时间

现代生活中,往往孩子还没有起床,父母已经上班走了;孩子在学校上课时,父母也在忙。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可能在一块。聪明的父母会把这个有限的时间作为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

但是若利用孩子吃饭的时间,对子女活动、交友等他们不想说的话题刨根问底、喋喋不休就欠妥了。不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会挫伤孩子的自尊,扰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秩序。

家长还应该注意其它时间的选择,可在晚上睡觉前跟孩子聊些心事,但是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聊天内容

男孩子宽厚、直爽,心里有话相对容易坦诚地讲出来;女孩子爱面子、害羞、情感细腻,于是想得比较多,心里话一般不轻易对别人讲。所以与男孩子聊天,要观点明确,说话不拖泥带水;与女孩子聊天时则可以从她们的兴趣入手来拉近距离。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聊天方式和内容对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就不再每一件事都依赖父母了。这时候他们要求独立的愿望比较强烈。同这样的孩子谈心交友,首先应该肯定他们争取独立的愿望。在处事方法上尽量以朋友的口吻给他们提建议,告诉他们这只是参考意见,并鼓励他们遇到事情时勇于自己做出选择,敢于承担责任。信任是父母与这些孩子交往时必须要注意的最重要的准则。

聊天时,除了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进行交谈外(当然,有家长和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产生共鸣,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还可以“规定”:不许说孩子,不许说家庭,更不许说学习,以及孩子所讨厌的事情,就只说父母今天做的工作或者给孩子聊聊今天见到的事情等。

★聊天态度

与孩子聊天时,语气要亲切自然,态度要诚恳,切忌一边跟孩子说话,一边做其它的事情。语气亲切自然才能让他们感觉无拘无束,感到父母是他的朋友,这样他才会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此外,家长还可以针对孩子一段时间遇到的事情或者可能有的心事与他聊天,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小的时候有过的苦恼,以及自己后来解决的过程,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方式自然能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实现较好的沟通。

4 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情景模拟

妈妈:“出去干吗?”

孩子:“和朋友约好了去打球。”

妈妈:“你那些朋友,没有一个是成绩好的,少跟他们来往。”

孩子:“打打球有什么关系……”

妈妈:“打球,打球,我看你的成绩就是打球打坏的!”

孩子:“根本是两码事儿……”

妈妈:“你的心思全都不在学习上,还想考重点高中,痴人说梦!”

孩子:“好好好,我是‘痴人’,以后我就这样儿了,中考也不参加了,行了吧!”

智慧点拨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的态度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学习、行为与道德的发展。

大部分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令自己对孩子评价和态度不佳,而且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很公正,同时自己对孩子的不良评价和态度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父母的态度在先?还是孩子的智力水平在先?这两者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的要复杂得多。

父母的态度与孩子的智力水平互为因果关系。父母或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智力与能力是有巨大影响的。即使孩子真的差一些,父母如果能以较好的、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多地给孩子积极的评价,那么孩子的态度常常是积极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是乐观与自信的。孩子会认为他人希望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这种希望往往就会变为现实。消极的态度与评价只能使孩子的信心更差,使孩子更不敢或不会努力,其结果将使孩子的智力与能力水平更差。

其次,父母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与道德发展。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的行为会受到父母态度的影响。父母是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还是限制孩子的交往,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父母是有意让孩子在某种环境受到挫折,得到锻炼,还是把孩子保护起来,害怕孩子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是帮助、鼓励孩子,还是讽刺、嘲笑、忽视孩子,甚至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都将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

胡丽的孩子十分聪明、乖巧,学习成绩不冒尖但也不算坏,胡丽从来也没有多费过心,别人也都夸她的孩子聪明、懂事,胡丽也曾很骄傲、自豪。可是等孩子上初中后,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而且逆反心理也特别强。

胡丽仔细反思,她感觉是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出了问题,对孩子的态度越差孩子的成绩也就越下滑。胡丽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决定改正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

此后,不论孩子做什么,胡丽总是用耐心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两个月过去了,奇迹出现了,孩子与胡丽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不再与她作对了,有什么事还会主动请教她,也知道关心人了,不再发脾气了。星期天胡丽去值班的时候,还会嘱咐她说:“妈妈,你放心吧,在家我会管好我自己的,路上要小心。”另外,孩子写作业也比以前快多了,也知道努力了,每到周末都会请爸爸给他辅导物理、数学等科目。

父母对孩子持消极、粗暴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向发展,父母对孩子持积极、温和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温和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与帮助下,孩子才能在青春期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向,从而很好的发展自主能力、独立能力与其他社会能力,为其顺利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父母应如何保持温和的态度呢?

★要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

父母打骂孩子常常是“情急之下”所为,因此,要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生气的时候尽量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自己的心情平静了,再去教育孩子。当孩子生气、激动时,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才能冷静地、客观地处理孩子的种种问题。

★父母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对孩子大吼大叫,应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假如是正确的,就要给予支持;假如是错误的,父母应用温和的态度和孩子一起仔细分析问题,要倾听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形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到孩子

父母还应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坏的变化。

5 把“下命令”变成“提建议”

情景模拟

妈妈:“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趴着写作业,你怎么又趴下去了?快挺直腰板!”

孩子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十五分钟后)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让你不要趴着写作业,总是不听。”

孩子:“知道了,妈妈。你烦不烦呀!”

妈妈:“还嫌我烦了!我这是为谁好呀?以后变成驼背、近视眼看你怎么办?”

孩子:“驼背就驼背,近视眼就近视眼!”

妈妈:“什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呀?真是无可救药了!”

孩子:“我本来就没什么出息嘛!”

妈妈:“真是白养了你,早知如此,就不应该生你!”

孩子:“我又没叫你生我。”

妈妈:“你……”

智慧点拨

类似上面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在家庭中上演。父母本来都是好意,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不要做什么,告诫孩子应该怎样做才好。但是,许多父母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述自己的建议,往往把好好的一个建议,变成一种命令与强迫。结果,碰上逆反情绪很重的青春期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对父母产生了对抗心理,使许多父母整天哀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实际上,父母只要转变一下表述的方式,尝试用提建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往往能够接受。

15岁的菁菁收到了一封情书,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情书藏在了书包的内袋里。但是,敏感的妈妈还是察觉到了异样。因为,家里经常会出现奇怪的电话,当妈妈接起的时候,电话总是断了。当菁菁接电话的时候,总是神神秘秘的,有时候声音特别轻,有时候则说让对方明天再打。

这天晚饭后,家里又接到了这样的电话。菁菁跑到了自己房间里去接电话。

妈妈对爸爸说:“女儿可能早恋了,怎么办呢?”

爸爸说:“那可真是件棘手的事。但是,我觉得你应该镇定。千万不要批评她,有人喜欢你女儿,说明你女儿比较优秀嘛!”

“你别瞎说,我晚上得找菁菁谈谈。”妈妈对爸爸说。

晚上,妈妈到菁菁的房间里,菁菁正在看书。

“菁菁,作业做完了吗?”妈妈问。

“做完了,妈妈。我预习一下明天老师要讲的新内容。”菁菁说。

“我女儿真用功。”妈妈禁不住夸奖道。

看到妈妈坐在自己身边,好像有事要谈。菁菁问道:“妈妈,有什么事吗?”

“哦,”妈妈说,“也没什么事,妈妈只是想找你聊聊。”

“聊什么呢?”菁菁说。

“妈妈真羡慕你呀!”妈妈故意说。

“我有什么好羡慕的,每天要读书。”菁菁故意苦着脸说。

“你看,现在你有那么多的朋友,你们可以打电话聊天,妈妈那个时候可根本没有电话,朋友也很少。”妈妈说。

“哦。”菁菁有些警觉起来。

“你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呀!妈妈时常想,小时候要是有那么多的朋友,成年后就是一种财富呀!”妈妈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可以延续一辈子,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后一起上高中、上大学,你想想,多美好呀!”

菁菁也有点憧憬起美好的未来了。

紧接着妈妈又对菁菁说:“孩子,妈妈一向是很开明的,妈妈希望你活泼开朗,希望你多交朋友。但是,妈妈也有个建议,你要不要听听?”

“什么,妈妈?”菁菁问。

“妈妈建议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要与妈妈商量,你现在还是学生,要以学习为重,不能因此荒废了学业,知道吗?”

“我明白了,妈妈。”菁菁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妈妈。

“妈妈知道菁菁长大了,妈妈不会干涉你的事情,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有个度,知道吗?”妈妈微笑地征询菁菁的意见。

“我一定会的。我刚才还在担心妈妈会怎么对我说呢,现在我知道妈妈是我的好老师。”菁菁调皮地对妈妈说。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良师、顾问,但不是指挥者、操纵者。父母应该以提建议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能经常性地下命令。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用‘建议’,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维护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这句话对父母来说也是很好的忠告。

★父母要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父母的人生经历要比孩子广泛得多,甚至现在孩子的难处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因此只要认真思考,冷静处理,就一定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建议,得到孩子的认可。

★父母要考虑到孩子所处时代的差异

父母在给孩子提建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能以老眼光来看待现在孩子所遇到的问题,否则即使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意见,最终也会埋怨父母,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6 父母应适当反省自己的言行

情景模拟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能欺骗我们呢?”

孩子沉默。

妈妈:“我从小怎么教你的,要诚实,要诚实,怎么你从来不往脑子里进呢?”

孩子:“还说我呢,你不也经常信口胡诌吗?上回公司想让你加班,你不就说自己‘生病’了吗……”

妈妈:“你……”

孩子:“哼……还说我呢……”

智慧点拨

孩子难免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对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给予严厉责备,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实,孩子身上的不少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子不教,父之过。”很多父母都熟知这句话,但是,恰恰有很多父母忽视了这句话。不要把孩子的错误总归结到孩子身上,很多时候父母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才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一定的根源。孩子交际能力差,不爱说话,必然与父母不敢放手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有关;孩子懦弱、不自信,必然与父母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的缺点有关;孩子有暴力倾向,必然与家庭缺乏爱心、缺乏温暖有关。如果存在以上问题不知道改变,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那么,父母应该经常反思什么问题呢?

★是否肯加强学习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无师自通,或道听途说就可以做好的,家长应当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应建立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是否成为了孩子的表率

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之所以会有很多的不良表现,都是因为“榜样”的原因。孩子可以挑选学校,挑选老师,挑选班级,唯独不能挑选父母。以孩子打人为例,有关机构做过研究,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尤其是男孩子,碰到一些事情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大打出手。调查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75%的孩子从小所受的就是“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的教育。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会认为只有武力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当他和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举起自己的手,对别人使用武力。

所以,为孩子做点牺牲,少玩一会,少看点无聊的马拉松电视剧,让孩子安心读书,不应该吗?家长对自己放任,不喜欢学习,打麻将、玩扑克,通宵达旦;有的迷恋跳舞、酗酒、赌博,彻夜不归……己不正,焉能正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教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学会自我反省,遇到问题先要找寻自身原因,然后再与孩子真诚交流、沟通。

★是否实事求是地为孩子考虑

很多家长的毛病是期望值高,但是抓不到点子上。盲目性充斥在家长的行为中,如盲目和其他孩子攀比,望子成龙;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容易失望,于是搞“反面鼓励”,又用不好激将法,便走向另一极端;心理暗示变成了滥施压力,搞得孩子心怀不满,敢怒而不敢言,以至精神恍惚,效果更差。家长不研究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只顾训斥打骂,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孩子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形成严重对立。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应该知道:只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够对孩子起到督促和鼓舞的作用。

7 了解孩子的另类语言

情景模拟

孩子:“我们班一个同学真恶心,整天对老师PMP!”

妈妈:“什么是PMP?”

孩子:“就是‘拍马屁’的意思啦!”

妈妈:“现在你们是越来越不好好说话了,我看再这么下去,我就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了!”

孩子:“酱紫啊……”

妈妈:“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孩子:“老土!”

智慧点拨

越来越多家长发现,孩子嘴里不时吐出的字眼让自己搞不懂,他们担心:孩子动不动就“886”、“稀饭”、“虾米”地不好好说话,这会不会影响社会交往?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老师看不懂怎么办?一位妈妈曾担心地说:“孩子张口就是一些奇怪的词语,我们根本就听不懂那些话,很奇怪,为什么好好的‘为什么’,孩子要说成‘为虾米’,好好的‘这样子’,孩子要说成‘酱紫’,真是觉得莫名其妙。”

但更多的父母则担心自己与孩子无法交流。一位爸爸曾说:“儿子今年16岁了,经常会冒出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词汇,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这样下去,真担心自己无法跟儿子交流、谈心。”

相信许多成年人会对一些另类文字看不太懂,但是,孩子们却乐在其中。其实,孩子们只是用这些另类的语言来体验时尚的感觉,排解学习的压力而已,父母不用过于担心。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鲜的语言,而孩子们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些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父母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词汇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迎合了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既然“另类语言”可以增加沟通的乐趣,父母为什么不学习一些新鲜的词汇,主动使用一些健康而又有意思的词汇来促进亲子沟通呢?

★作为家长,要理解并宽容孩子的另类语言

有时候,孩子运用另类语言来表达,只不过想传递一种夸张的态度,比如,“帅呆了!”“你真是美眉哦!”只是这种态度与传统的表达方式相比较有些夸张而已。作为父母,用不着呵斥或者制止孩子。如果父母持反对的意见,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太老土”、“老古板”,就会在无形中和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父母要想融入到孩子当中就会感觉很困难,跟孩子谈心时就更吃力了。

★父母要主动学习并使用一些另类语言

当孩子发现父母也在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些“新新人类”使用的另类语言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与父母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亲子沟通就会畅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