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箱包发展历史与民族特色

一、西方箱包发展历史

箱包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今天独立的物品属性或产品行业性而存在和发展,可以说箱包是依附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服装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寻觅西方箱包设计的发展史,须从西方服装史中去寻找演变踪迹。从西方服装史中,看到的早期包袋是简单的布巾形式,一块块或粗糙或精致的方形布巾的几个角或对角式捆扎,形成一个可装物的兜状布袋,以容纳物品。随着人们对包袋容纳器具用途上的更多要求,以及装饰搭配衣物的认识,人们开始利用织布用的丝线直接编织各种式样包袋,用金银、珠宝、织带、刺绣等装饰物料和工艺进行美化创新,使得包袋实用而又美观大方,并作为装饰悬挂腰间或与衣服裙子进行搭配使用。直到近代20世纪,科学和时代的发展与各种社会、艺术思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识,服装样式因为社会发展需要,外形轮廓变得轻巧与利落,为了便于妇女和男性外出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方便,包袋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出于职业需要的装饰功能也渐为体现,于是,满足各种需要的各式箱包开始大行其道,也从此催生了西方百年经典箱包的发展。

1. 13世纪时期

男用钱袋,妇女用腰袋、手袋,使用棉、麻、皮革材料制成,用刺绣和宝石装饰。

2. 14世纪时期

出现刺绣装饰的女用腰包。

3. 15世纪时期

男士流行佩带一种精致的小荷包,女士流行手提式一种饰有珠子的小布包。

4. 16世纪时期

宝石装饰的腰包;袋口有宝石装饰的布制手袋、刺绣和珍珠装饰的皮制手袋和女用皮制手袋。

5. 17世纪时期

流行长手袋和香料袋。

6. 18世纪时期

刺绣绢制腰袋、刺绣丝制袋等包袋形式。

7. 19世纪时期

新古典主义的流行使宽大的服饰变得非常贴身,包袋先是附加地拴在腰间,后来又成为裙子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包袋成为流行的时髦用品。早期包袋在英语中被称为“必不可少的”,而法语则称之为“可笑的”,都是被取笑的对象。早期的包袋主要是以丝线编织而成,大多由女士们手工制作出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包袋,还以刺绣、珠宝、丝带进行装饰,许多还制成礼品或作为裙子的搭配。19世纪中叶“手袋”的术语开始采用,但一般指的是用比较结实的皮革,以金属或木制框架做的皮袋。它们是由做马鞍的皮革工人制成的,这些皮袋做工比较细,体积也较小,经常随身携带,被称作手袋,以便于和行李中其他大的箱包区别。这些产品的颜色和式样受到皮革染色和制革工艺很大的影响。

8. 20世纪时期

20世纪初期,各种颜色、质地的皮手袋在市场出现,随着手袋更广泛的使用,“handbag”一词渐渐用来指更多式样袋子,包括钱包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的包袋仍旧反映式样和口味的变化:牛皮、蜥蜴皮、鳄鱼皮等做的包袋高雅时髦,而其他的包袋由纤维织成,以银色网线装饰配晚装使用。在横扫欧洲的“东方文明”风气中,包袋变得千奇百怪,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又趋于保守。

20世纪中期,战后经济复苏,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包袋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青年文化的推动下,各种现代材料,如闪耀着光泽的塑料、尼龙、压模手柄,各种塑料金属连接、彩印纸张,以及各种合成纤维,制成了形状各异的包袋。在新浪漫主义和古典复兴的流行音乐影响下,包袋设计中也透着一丝清新的乡村风味,一些窄背带的挎包、钓鱼包以及结实的有黄铜钉扣的挎包出现在人们肩上。

20世纪末,高收入职业以及相应的电子设备的普及,能放入手提电脑的小型皮箱和旅行箱也随处可见。包袋已成为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妇女们的生活越来越开放,职业的多元化使她们对包袋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防水皮革、尼龙表面涂料、轻质纤维等新材料的运用使包袋品种更加多样。

西方的箱包发展史不仅仅是箱包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还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服装服饰、美学领域艺术风格的更替,更是女性自身融入社会的见证史。总而言之,箱包的设计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时代对艺术、对美的认可与追求。

二、中国箱包发展与民族文化特色

从中国的服饰发展史中考查,关于箱包的记载非常少,而且简略,这与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关联密切,中国女性在历朝历代以大家闺秀为荣、为美,养在深闺的女性数千年以手工女红为评判标准,鲜少有在社会事务中抛头露面的机会,中国箱包缺乏女性社会活动和身份地位的催化,其发展演化非常缓慢,直至清朝,无论是样式、用途变化都不大,直到西方文化渗入和开始提倡女性地位的民国时期,箱包形式、功用才开始迅速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中国箱包发展的简史

中国服装史中对中国包袋的称谓不尽相同,有数百种之多,如荷囊、佩囊、持囊、挈囊、旁囊、鱼袋、龟袋、绶囊、昭文袋、兜、荷包、褡裢、包、背袋等,因放置物品或佩戴方式不同而称谓有所差异,其中囊、包、兜、褡裢等,以绳索或布带系扎的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以盛放物品,形象而实用性强,强调了中国传统包袋的实用性特征。

《诗·大雅·公刘》:“迺裹糇粮,于橐于囊。”小的佩囊称橐,大的谓之曰囊。可见“佩囊”是中国包袋最早的一种形式,早在商周时期,民间已有佩囊习俗。古时人们衣服上没有口袋、兜等局部设计,一些生活中须随身携带的零碎之物,如散碎的金银铜币、钥匙、手巾、印章、地契等凭证等,多半存放于囊内,外出时随身佩戴于腰间,所以称之为“佩囊”,也称为“荷囊”、“持囊”,如图1-1所示,在中国朝代更替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式传统包袋基本形式演绎变化发展数千年。

图1-1 佩囊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以皮革制成的包袋佩囊,被称之为“鞶囊”,手提或肩背。现存鞶囊实物,最早出土于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整个囊袋以羊皮制成,外观为长方形,长6.7cm、宽3.7cm,竖放、囊口敞开,两侧以纤细的皮条缝缀成褶皱样,并附以皮带抽缩,以方便拴、系、挂、佩,如图1-2所示。战国中期后,漆器口沿、鼓腹部和底部开始镶套有铜箍、铜扣,以加固漆器,兼有装饰美化功用,这种装饰手法如今也用于现代箱包设计上。

图1-2 鞶囊

2.汉代

佩囊也称为“縢囊”。《后汉书·儒林传》:“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其实物在古墓葬中有遗存,新疆伊犁古墓就出土了几件用黄色丝绢缝制而成的縢囊,长方体形,高10cm左右,囊口部有褶裥装饰,放置物件后以绳带栓系佩挂于腰部,与荷囊的手提相区别,实用又有装饰作用,如图1-3所示。

图1-3 縢囊

3.魏晋南北朝时期

据《三国志·魏志》记载,曹操腰带佩挂丝绸材质小囊,内存放有手拿零碎细软之物。南北朝时期,佩囊制度正式确立。《隋书·礼仪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至隋代则专施于良娣以下命妇,以别嫔妃的兽头囊。《隋书·礼仪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银印钮,文如其职。佩采玉,青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兽爪囊。余同世妇。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铜印环钮,文如其职。佩水苍玉,艾绶……兽爪囊。”兽爪囊,囊之一种,简称“兽爪”或“爪”,是织有兽爪纹样的小型佩囊,北朝官吏常佩于腰际以盛印绶。人们的皮革腰带上佩挂各种饰物和小囊,包袋以小型为主,纺织物制成。贵族以丝绸为面辅料,囊上装饰绣花和金银珠宝;民间囊袋则多用棉麻为主料,装饰少量绣花工艺或纹样,或者没有任何装饰。

4.唐代

唐朝是中国服饰史上的全盛时期,生产和纺织技术先进,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唐朝还有严格的章服制度,即官员随身配带鱼(龟)袋的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自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唐代时期的佩囊称为“鱼袋、龟袋”,亦有香囊、香袋之称,取其型为鱼形与龟形袋子,盛放鱼符,取长命百岁、吉祥之意,更是唐代政治服饰符号的服制象征,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联络的凭信,二是用来明尊卑、严内外,如图1-4所示。唐书《舆服志》记载:“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君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可见,唐代的鱼袋章服制度还几经变更。最早的鱼袋,大多以布帛制作,故以“袋”名,后来则将其制成一个长方形木匣,以木料为之,外裹皮革,并用金银装饰。初唐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一执笏文吏,腰带之下垂一以布帛缚结而成的挂饰,是早期的鱼袋图形;在敦煌莫高窟中、晚唐壁画中,常见腰带下佩狭长小匣的官吏,是后期鱼袋图形。除了“鱼袋”外,从已考证的唐代壁画中,还出现了与现代式样接近的包袋。另外,唐代男性有随身佩带香囊之习,内装香料,以随身走动而暗香浮动。可见,自上而下在腰带配包袋等挂饰乃唐代时尚之风。

图1-4 鱼袋

5.宋、元、明、清时期

荷包出现在宋代之后,所谓荷包,实为荷囊、旁囊及囊。元代以后,出现荷包或合包的称呼。清朝人汪汲《事物原会》记称:“晋《舆服志》:文武皆有囊缀绶,八座尚书则荷紫,乃负荷之荷,非荷渠也。今谓囊曰荷包本此。”元代民间也流行佩带荷囊,如敦煌壁画元代第332窟甬道的蒙古族供养人画像,前面二人腰部两侧便垂有荷囊。明朝时期,出现女性携带有刺绣装饰的小手袋,手袋由“荷包”演绎而来,盛装日常用小物品,主要用粗布或丝绸面料所制,以绳带束紧袋口,袋身有装饰或刺绣纹样,民族特色强烈。

荷包在明清时,也叫“茄袋”、“顺袋”,盛放物品的各种专用荷包十分流行,当时的北京有专门的荷包巷,出售各式荷包、扇袋、眼镜袋、钥匙袋等。清代荷包比较重视装饰价值,盛放东西少,有的甚至将袋口缝住,这也是清代荷包有别于传统佩囊之处。清代荷包传世颇多,大多以丝织物制成,上施彩绣。该时期,荷包式样造型丰富多样,圆形、方形、椭圆形及茄子形外,还有鸡心形、葫芦形、灯笼形、金莲形等。因制作荷包的质料、造型各不相同,所以名称也不一样,有的造型上小下大,中有收腰,形似葫芦,所以称之为“葫芦荷包”;有的被做成鸡心形,上大下小,俗称“鸡心荷包”。在一些大、中城市,还有专门生产这种饰件的作坊。如《旧都文物略》记:“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据说这种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后来大家觉得十分美观,乃争相仿效,不论男女,都喜佩之。《竹枝词》云:“为盛烟叶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清朝末期女性流行在衣襟上佩挂用丝绸制成的小镜袋或是佩挂装有香料的小香囊。在民间,女性亦用针线描红绘绣,制成钱袋、扇袋、镜袋、香包或香囊等实用或装饰包袋,用“荷包”寄情达意。如图1-5、图1-6所示。

图1-5 清代刺绣荷包

图1-6 清代香囊、香袋

宋戴侗《六书故》:“今人不言箧笥,而言箱笼。浅者为箱,深者为笼。”可见“箱”与“笼”皆是同一类放东西的家具。另据《文选·潘岳射雉赋》注:“凡竹器,箱方而密,笼员(圆)而疏”。说明古肘笼和箱子都系竹编成,形状上有方圆、疏密的不同。

明代箱的设计富于民族特色,造型稳重大方,结构设计合理而巧妙,制作精美,多采用紫檀、红木、花梨等优质硬木,设计繁缛雕琢,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天然色泽和优美的生长纹理,线条流畅,注重装饰美,使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是我国箱包设计史上的杰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包袋设计造型不大,以中小型软体结构为主,材料和装饰图案则具有明显的时代痕迹,用皮革制作的包袋尚属少见。

6.民国时期(1911~1948年)

辛亥革命后,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从来没有那么迅速与大范围地融入世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中国民众的艺术审美观和着装风格影响尤其巨大。常见的传统服饰长袍马褂、马甲,高开衩的改良旗袍、民族新特色浓郁的中山服装,以及大量引进的西式服装服饰在整个20世纪初期存在、交融与演变,形成了民国战争与和平共存时期的多元化主流服饰文化。西式包袋也是在这个时期随着西式服装而进入中国,新的配饰文化引起了中式传统包袋在日常生活中的弱化与淡出。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促使都市女性离开闺房投身社会,出入社会交际场合,合体而方便的西式服饰成为女性工作与社交场合的时尚首选。20世纪30年代女性无论穿戴何种新式服装,手中拎提或肩背挎包皆为最时尚着装搭配,女性包袋以天然皮革或纺织面料为主要材质,造型主要是简单明快的几何形状,花边蕾丝装饰甚少。主要用于女性出入社交场合的晚礼包也开始闪亮登场,晚礼包注重装饰与搭配,皮革与丝绸为面料,加缀以金光闪闪的饰品,外观十分华丽。此时期,女性配饰丰富而多彩,如头饰、首饰、帽子、围巾、手套、化妆品,还有各式各样手袋,其中皮革手袋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女性饰品。20世纪30年代的男士则模仿西式穿着风尚,讲究绅士风度形象的装扮:西装礼帽,金丝眼镜,西式胡须,手杖不离手,口叼雪茄,手夹皮革公文包。中国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已开始使用具有身份、地位、财富符号意味的欧美时尚皮革箱包,国内一些皮匠开设的家庭作坊也有零星生产,旅行箱包、公文包、手提包、晚装包、皮荷包(拉链钱包)等为主要产品。

为了与服装搭配,西式包袋铺天盖地面世,种类繁多,款式多变,材质日渐丰富,几何造型多变,金属配件装饰成风格,多样化的包袋的设计成为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7.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期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百废待兴,中国民众的穿着打扮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关联,全国上下崇尚勤俭节约,穿着注重实用性,朴素整洁,列宁装、中山装和人民装是当时最为时尚的服装,包袋的使用也一样。20世纪50、60年代,人们通常使用布包,素色棉布居多,男女通用,布包款式造型基本一致:长方形,空间厚度为3~5厘米,包身上部缝缀有两个提手,便于提携。此时的包袋在设计上出现了不同色布的拼接,以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布片拼配设计成不同的几何图案,配色效果和花型图案别致而又新颖。当时的皮革包袋则主要是国家事业人员使用,因为成本与产量的限制,以人造革面料为主,经典款式为:长方形,黑色为主,包身上口缝缀两个提手,多是银白色金属拉链式开关方式,无论上班、出差还是日常,男女通用;后流行在包身两侧装配背带,可背提两用,应用广泛。

当时还流行一种赤脚医生常用的医药箱,外观方方正正,红棕色皮革制作,内盛放医药用具和药品。20世纪40、50年代硬皮革衣箱则主要是国家事业人员出差时使用,普通民众出差或走亲戚则主要拎提条纹或光面素色人造革黑色或灰色旅行袋,银色金属拉链开口,包袋一侧附设计一到两个拉链袋,几无装饰,有些会在包身扇面上印制“北京”、“上海”等汉字和拼音或者地球、卫星等简单图案,如图1-7、图1-8所示。家用衣箱整体设计注重实用功能性,装饰性基本忽略,木制或皮革制作,一般方形,四角略带圆势,体积大,对开式闭合方式,合页锁或为加强牢固在箱体两侧安装用于箍紧的皮带,带头有金属扣件,内部则设计有衬里和松紧口袋等。

图1-7 50年代书包、公文包、旅行包

图1-8 50年代军用文件包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期包袋与箱子的设计与使用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革命时代朴素的审美意识影响浓重。

8. 20世纪60、70年代

社会风气和社会规范会影响到审美价值的共识,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在沿袭之前的朴素勤俭思想风尚后,则增添了浓重的革命、军事化的政治情绪与色彩。此时期,民众以穿戴一套绿色军装为无上的荣耀,包袋则以绿色军挎包最为流行,是“革命”的符号。如图1-9所示,挎包为帆布面料缝制,上部一边缝缀编织带做背带,安装有可以调节包盖长短的方扣。20世纪70年代中期则出现了人造革材质的军挎包,国家事业人员则依然用黑色皮包为主。

图1-9 黄绿色帆布军挎包

9.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各行各业,服装业得到了极大的复苏和迅猛发展,人们在服饰上追新求异,服装风格多样、色彩丰富斑斓,人们表现出对西方服饰时尚的极大热情与接纳度。受到当时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机器美学,以及20世纪50、60年代就流行的“太空技术”、“极限艺术”、“硬边艺术”等各种现代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和手段的影响,中国在服装、箱包设计领域开始起步,在箱的设计上注重科学性替代艺术性,强调直线、比例、空间和体积等要素,细节设计与装饰美化上相对薄弱,附加装饰少,实用性强,涌现了大量在中国没有或者很少见到的西式风格箱类产品,品种丰富而多样化:有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流行应用于商务的公文箱(密码箱)、1986年前后问世应用于差旅的手提软箱、1988年出现为方便出差旅游提携的旅行拉杆箱、20世纪80年代末始流行深受青年人喜爱的ABS彩色拉杆箱。该时期箱的设计品种丰富、款式多样化,呈现大规模化生产、产品系列化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包袋设计才刚刚起步,包袋的款式少,设计变化不太丰富,到中期后,在女包色彩设计上变得丰富些,比较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和与服装的搭配,但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尚不能满足服装与包袋的多样化搭配。20世纪80年代初大热的人造革女包,在搭配时尚上做了有益追求:单、双背带,造型为大方得体的方形,线条流畅;色彩流行艳丽多彩和拼色设计,跳出单一的黑色和军绿色窠臼;配色大胆,采用大色块的对称手法。色彩丰富艳丽、民族装饰浓郁和多变的少数民族布包也一度成为全国女性追捧的时尚包袋,如当时十分流行的云南彝族撒尼人包、具有浓郁地方传统韵味的陕北兰花布包都曾风靡全国大江南北。1984年前后全国上下流行去迪厅跳迪斯科舞蹈,当时年轻人常背提包是造型为圆筒形,包口用抽绳缩紧,形似水桶的水桶包,显得十分个性帅气,直至今天,水桶包依然备受年轻人喜爱。

20世纪80年代的男士包袋款式品种仍然很少,公文包就是最为时尚的男士用品,造型简洁大方,无装饰,多为方形,主要为人造革或真皮材质,色彩有黑色、灰色、棕色和棕黄色,款式有手提式、肩挎式和夹带式三种。

10.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化新世代,全球纺织服装业和时尚业风云变化,呈现出民族化、风格化、品牌化的多元化局面,服饰的流行趋向多变,引领箱包设计步入时尚化、多样化格局。

20世纪90年代的包袋设计包罗万象,注重配饰时尚性与服装时尚的协调一致性,包袋设计融入到服饰设计的整体风格设计中,每一次服装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包袋设计的变化,包袋设计从此开启了装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新篇章。手袋、公文包、休闲包、晚礼包、化妆包、购物用包等包袋款式多样、色彩丰富、风格时尚,强烈吸引大众消费。时尚女包设计更为复杂,在包的大小和装饰设计感上更强,以满足女性上班、购物的需求。该时期的男用包袋变化比女包要少得多,当时主要的经典男包有“大哥大”包、公文包和单肩包背。“大哥大”包是当时最具时代特性的男包,为当时盛装“大哥大”手机而设计,后来发展为人手一包的街头用手包,且在后期淡出人们视线;公文包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正装公文包、休闲公文包和简易公文包;男式单肩背包则较公文包休闲,受到出差男士的喜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好转,走出门的机会更多,居家旅游都开始关注时尚和享受,20世纪90年代在箱的设计上注重多功能性与时尚性并举。公文箱、旅行拉杆箱在外形上线条流畅、简洁时尚,在内部构造或外部附加局部设计上功能性设计更强。此时期由于化妆成为女性时髦之事,化妆箱设计成为箱设计热点,款式多样,如上下双层、折叠设计或是多隔层设计等。

21世纪的世界各个国家都融入了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局中,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考虑功能性、装饰性、民族性或地域性,还主张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环境、艺术与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和谐与共生共存。所以,21世纪箱包发展迅速,随全球国际品牌、奢侈品牌的进入,国内箱包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箱包的设计也更加时尚化、多样化、主体化、流行化,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1世纪的箱包设计和设计产品必须符合大众审美价值观,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还需要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些对现代箱包设计提出更高的艺术审美要求和市场环境机遇和挑战要求。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箱包特色

由于各国国家、民族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文明、生态背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或民族艺术特征的箱包设计艺术和装饰工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服饰着装特点和服饰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配件也是各有风采,其中,少数民族用包袋就款式造型各异、品种多样、民族风味浓重,如图1-10所示为少数民族包袋款式。比如,苗族蜡染粗布包袋,蓝、白相间,在白色上因封蜡断裂使染料渗入而成不规则细纹,独具特色;图案则来源于自然万物,以人、动物和花草为主,形象栩栩如生,古朴自然。满族的粗布或丝绸材质荷包,是由饭袋逐渐演变成的烟荷包,其上常刺绣有色彩艳丽的精美图案,民族特色强烈,盛放小物件,具有装饰和显示身份、地位功能。彝族的绣花斜挎方布包和三角荷包,青年男子多用斜挎方布包,包袋上绣有精美图案,用于装钱、烟等物品,妇女则多右侧腰间悬挂美丽的三角荷包,荷包垂缀彩色织带,包内多装针线、烟叶等杂物。鄂伦春族绣花狍皮包袋,用在皮革面料上的刺绣工艺,装饰效果非常独特。赫哲族的鱼皮包袋,镶补有用野花染制的彩色、鹿皮剪成的云纹或动物图案,装饰有海贝、铜钱等饰物,装饰图案则以蓝天、白云、水鸟和江面波纹等为主,古朴美观。除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显著的包袋以外,还有佤族挎包、壮族挎包、哈尼族挎包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包袋以棉麻毛制成或编织而成,工艺以刺绣、蜡染、挑花、编织、织锦等工艺较多,常以绒球、穗带、贝壳等做装饰点缀,色彩艳丽丰富;北方则用毛皮材质制作各种挎包和背包,镶皮工艺精美。

图1-10 少数民族包袋

“民族的即世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特色是现代设计灵感追寻的根和探求的果。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民族文化特别广博的国度,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风靡全世界的现代,融合中西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箱包设计的挖掘不容忽视。

三、现代箱包设计的分类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的生活,无论是在喧嚣的菜市场、时尚的商品街、办公的商务区以及大型超市或街头巷尾中,各种式样的包袋或箱子,人们或背、或夹、或挎、或提、或拿、或捏、或拽在手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人们都在使用适合自身身份地位和需要的箱包,箱包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便携随身物品。

现代箱包从来没有地如今天这般丰富多彩和时尚多变,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功能多而复杂、艺术风格精彩纷呈。越来越高的现代工业机械化生产替代了传统手工箱包制作,箱包产量飞速发展,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各种箱包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箱包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活跃。因此,了解现代箱包产品类别划分规律和风格特征对于正确把握箱包设计方向有着重要意义,也对箱包的市场营销与产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除了男包、女式包、儿童用包的基本划分外,为了较大涵盖现代箱包市场中的产品种类,箱包还有以下内容分类。

(一)按箱包材料来划分

由于现代纺织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制作箱包的材料种类非常丰富。用于箱包制作的材料主要有皮革裘皮类、合成革类、天然纤维、化学合成纤维、各种风格的非织造类,以及具有各种外观风格的塑料、橡胶类等。市场上常见的材质包有:布包、纸袋、PVC包、真皮包、草编包、毛绒包、尼龙包、织带包、EVA包、无纺布袋、合成皮包等。这些材料给箱包的外观风格、造型特点以及功能使用上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多元性,使得箱包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搭配组合上的创新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二)按携带方式和使用功能分

箱包除了不可忽视的装饰美观外,其提携方便性也是设计考虑的重点。包袋从携带方式可分为手包、手袋、腰包、手挟包、挎包、手提包、脚轮包、单肩背包、双肩背包,或是手提、斜挎两用式复合包等;从包袋的使用功能性来分,有钱包、钱袋、书包、文具袋、化妆包、饰品袋、时装包、母婴包、公文包、商务包、电脑包、运动包、旅行包、晚宴包、购物袋、休闲郊游包等种类。相较于包袋,箱子更多用于盛放较大型或是较多数量物品,从使用的提携方便性来看,箱子主要有肩背式、手提式、拉杆式三种;从使用功能性来分,则有旅行拉杆箱类、手提箱类、家用衣箱类、公文箱类、医疗卫生箱、专业摄影箱类、化妆箱类和各种工具箱类,市场常见种类为拉杆箱、工具箱、合金箱、保温箱、手提箱、行李箱、化妆箱、登机箱、套件箱、首饰箱、公文箱、EVA箱等。各种箱子和包袋因为使用方便性和使用用途要求上的不同,在造型、材质、色彩以及内部结构上都会有很大不同。

(三)按应用目的和场合分

箱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设计产品,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应用的目的和场合。按应用目的和场合分也是箱包行业比较认同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如日常生活、工作场合、礼仪场合、运动场合、休闲旅游等。不同场合的使用特点和所需装放的物品就成为了箱包设计的基本依据,也由此产生了较为固定的外观造型和功能分层设计等。

四、箱包基本结构及其部件名称

(一)箱包的基本构成

箱包作为功能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实用日常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与时尚潮流的兴衰起伏,市场中的产品类别众多,风格多样,款式式样形形色色,无以数举。万物皆有共性,艺术的领域也有形式美法则的归一,实用功能型箱包产品亦是如此,归纳起来,大部分的箱包产品在造型结构上有共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前幅、后幅与大围;前幅、后幅与底料;左幅、右幅与大围;提手等附件(肩带、挎带、背带、扦舌等);五金配件(拉链、锁头、把托、铆钉等)。设计师根据箱包的用途和箱包产品的定位等,在基本构件上利用形式美法则规律,增减各个部件,以及对部件造型和材质进行变化组合,就可以设计创新出多姿多彩、繁简不一的箱包式样。

(二)箱包主要部件术语或名称

虽然,国家有出台箱包行业国家标准,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箱子和包袋的部件名称却并没有严格规范化,不同的箱包企业或者箱包行业从业者等对于箱包部位的称谓不尽相同。为了箱包设计者与生产企业、从业者以及箱包消费者之间能够更为方便交流沟通,根据箱包产品结构的自然形态部位、部件在产品上的位置、部件在产品上所起的作用,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质等,本书将结合箱包行业国家标准和大众普遍使用的箱包主要部位和部件术语做如下统一。

1.箱的主要部件名称

(1)箱体:箱子成型好的主体部分。

(2)箱面:箱子的可见面层。

(3)箱帮(箱墙):前帮、后帮、侧帮各部所有的部件。

(4)箱壳:各类箱子的内胎。

(5)箱盖:起到盖帮和大面结合作用的部件。

(6)箱底:起到底帮和大面结合并主要装纳衣物作用的部件。

(7)箱里:箱子里面粘贴的内衬部件。

(8)走轮:箱包上起滚动作用的各种轮子。

(9)箱口:箱底、箱盖开口间装配的铝口、铁口、木口等。

(10)箱把:箱子上专为手提的部件。

(11)拉带:箱盖开启后,起拉住箱盖作用的带子。

(12)前面:软箱、软包前部所有的部件。

(13)后面:软箱、软包底部所有的部件。

(14)墙子:软包起围子作用,连接前面、后面的部件。

(15)外兜:软箱软包外面帮把、扣兜的总称。

(16)里兜:箱包产品内部各种各样式小兜的总称。

(17)牙子(嵌线):使箱包挺实,缝纫于帮墙与大面之间突出的配件。

(18)背带:箱包上起肩背作用的袋子。

(19)拢带(固定带):在箱子内部安装起拢住衣物作用的带子。

(20)塑料筋:箱子上起紧固、装饰作用的塑料绷条。

2.包袋的主要部件名称

(1)前幅、后幅:一般指包的前、后主体的部件,也叫前、后片或前后身。

(2)侧片:又称横头、堵头、侧墙和侧围,一般指箱包的左右两块料。

(3)袋底:包袋的底部,如袋底与两侧片搭在一起则称为底围。

(4)袋顶:包袋的顶部,如袋顶与两侧片相连为一体则称为大身围。

(5)袋盖:袋盖一般由盖面和盖底组成,位置不同称谓不同,如前袋盖、侧袋盖等。

(6)手挽:一般是指包袋用来提的部件,不同的包袋其手挽长度也有所区别,如电脑和背包也有称手把或提把和抓手及手柄的。

(7)肩带:包袋用来挎在肩上的部件,一般为条状,比手挽要长。

(8)背带:指背包用来背在肩膀上的部件。

(9)前袋:指包袋前幅上或其他部位的立体袋,如装在侧围则称为侧袋。

(10)贴皮:包体上的装饰性部,包括上贴、中贴、下贴、侧贴、盖贴、角贴、内贴、底贴等。

(11)链贴:一般指用来连接拉链和内贴的部件,通常链贴与链贴里一起夹住拉链再车缝。

(12)袋口内贴:与外袋口相连的部件。

(13)拉链窗:指物料上缝制拉链的部位,也叫链窗。

(14)窗口贴:一般只车在拉链周围的饰贴。

(15)角贴:包袋前后幅等角落里的饰贴。

(16)话机袋:指包袋内里用来装移动电话的小插袋,一般装在包袋的前幅内里上,也称其为内插袋或电话袋。

(17)包尾料:用来将拉链末端包起来,也叫链尾料或拉链尾。

(18)中格:用来将包袋分隔开的隔层。

(19)插袋:指装在包袋各处的平面袋。

(20)风琴袋:指底边固定,物料侧边或袋口可以拉伸的袋子,其侧面近似手风琴。

(21)笔插:包袋中用来放笔的部件。

(22)卡片袋:用来放名片或银行卡等卡片的部件。

(23)链盖:指缝制在拉链上方将拉链遮盖起来的物件。

(24)链牌:也叫拉牌、引手,有金属做的,也有用物料做的,装在拉头上的方便手拉的物件。

(25)饰贴:泛指用来作装饰用的贴料,不同的地方名称也不相同。

(26)耳仔:通常指用来连接两件物料的条状部件,如手挽耳仔,肩带耳仔等。

(27)锁贴皮:装在锁头上的耳仔。

(28)架子口:包类产品开口处镶嵌的金属口、竹口、木口等。

(29)介指:一般指穿在肩带或其他条状物件上防止其松动或翘起的小部件,带有一定装饰性,因其缝制好后像带在手上的戒指而得名。

(30)内里:指包袋里层的里布。

(31)唛头:指包袋上用来标示品牌或其他名称的部件,分很多种,如压唛、织唛、五金唛、洗水唛、内唛等。

(32)附袋:挂在包袋上也可卸下来的袋子。

3.典型箱包的主要部位名称图

(1)背袋主要部位图。双肩背袋主要部位名称如图1-11所示。

图1-11 双肩背袋主要部位名称

(2)钱包主要部位图。钱包主要部位名称如图1-12所示。

图1-12 钱包主要部位名称

(3)手提袋主要部位名称图。手提袋主要部位名称如图1-13所示。

图1-13 手提袋主要部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