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祷,爱》

“我爱过你,真的。”

“可我还爱着你。”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

 

2010年,茱莉亚·罗伯茨拍了一部电影,开篇的时候她素颜出镜,肤色暗沉,她在巴厘岛见了一个类似半仙的老人家,老人家说:“你有两次婚姻,一长一短,你会失去所有的钱,当然,你还会赚回来,然后你会回到这里,教我学英文。”

她回到美国的家中,丈夫睡着了,她就去客厅里祈祷,然后她流下眼泪,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只是觉得生活无法继续。

然后,她要和丈夫离婚,没有留下一张字条,就搬出了家。而后,她爱上了一个话剧演员,他站在舞台上表演,突然向她微笑,走神了。

他们开始疯狂地约会,然后住在了一起。

接下来,他们争吵,吵到不可开交,最后她决定去远足。男人挽留她说:“如果能面对我们常常吵架,基本不做爱这个事实,我们却还因拥有彼此而感到幸福,那我们就可以一起过日子了。”

茱莉亚无法和他过日子,她如愿地开始了自己的远足,在罗马,在印度。她认识很多好朋友,重新思考爱的意义。她看了听了很多爱的故事,逐渐淡定安宁,最终,她再次来到巴厘岛,见到了老人家,老人家显然已经忘了她,但这不重要了。

我没有查过这个电影的背景。吃饭,祷告,恋爱,茱莉亚的生命被切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她视爱如生命,要求纯粹,直接简单。她和老公离婚,因为她无法忍受永远都是她自己在安排。她与新欢爱得炙热,也为家里的装饰吵架,他歇斯底里地说:“我喜欢乱!”她不能容许,她背对着他流泪,脊背坚硬,他吃惊地看着她,像从没有认识过她一样。

而后,她又冲他嘶吼:“你多久没有注视过我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天降大雨。我和前任都在发微博,各自描述雨情,却天各一方,是如茱莉亚一般打破麻木现实,还是顺应感情的变化寻找新的安逸?如她的新欢所说:能面对我们常常吵架,基本不做爱的事实,我们却还因拥有彼此而感到幸福?

而这种现实,竟然是身边很多爱情的现实,他们没有因此变得更糟,他们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爱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泯然于吃饭、呼吸、睡觉或者其他更自然的东西。他们出双入对,一起睡下,在不同时间起床,下了飞机就短信一下“我到了”,就如同通知父母一样。他们很少交流,以至于我和好友曾经热衷于一个游戏,就是在餐厅里发现那些老夫老妻,他们不用说话,吃饭的时候也悄无声息,眼神没有交集。但,男人嘴角挂了饭粒的时候,她就把纸巾递过去,就是这样的,自然平缓,如若无物的爱情。

而热恋之后的他们,也像茱莉亚与新欢一样,被冲昏的头脑在生活的琐屑中渐渐清醒,逐渐回过味儿来。他们开始为谁去切西瓜、谁去烧水、谁去晾衣服争吵,开始为对方陷入既定的生活节奏里暴露出的懒而怀疑,开始面对逐渐褪去爱情躯壳的一个个所谓的小真相。当他们不再热吻,不再每日拥抱,不再滚床单滚到没有力气,即便牵手也无法感知对方的热烈,爱情走了,可怎么办?

茱莉亚大概是个爱情纯粹主义者,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她无力改变,只好一次次收拾行囊,拉着箱子,不告而别或者在男人家的门口和他们浅浅拥抱,寻找下一次的感情慰藉。

 

可新鲜感总是很容易消失,像我们尝试一瓶新的饮料,穿上一件崭新的衬衫,走过一条没有走过的风景宜人的街道,那些突然发现的喜悦感受总会慢慢淡去。一切都没有变,口味儿没有变,衬衫慢慢变旧可依然挺括,街道也没有变得难看,只是我们的感受变了。

茱莉亚在行走中慢慢找到了自己,在印度灵修的时候,她甚至在冥想中拥抱了自己的前夫,他还是那么温暖,他抱紧她说“我还爱着你”,而后她流下了眼泪,像他们结婚的时候一样。

 

这样,我的迷思得以解决。我们总要面对爱情落地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需要,一种必须存在,茱莉亚之前的苦恼也是如此吧。可我们就是无法要求一种状态永远都在最好、最强烈的时候,而当你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会过分迷恋爱情带来的快感,迷恋那些明亮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可那总是短的、少的,于是必然经历快感迅速消退,然后判断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你只好不停地追逐爱带来的快感,可快感很短,暧昧的时候最美,但你又无法止于暧昧,人的能量就是,要不停地把窗户纸捅破,可捅破之后呢。

 

当想清楚这些的时候,再下手,爱情也许会在落地后依然存活,它成了让你变得更好的一种情感,并陪着你,慢慢往前走。

就是这么吃饭,祷告,恋爱。

嗯,生命真是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