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类

词集之属

《珠玉词》一卷

宋·晏殊撰。“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总目·集部·词曲类序》)。“(晏)殊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赵与时《宾退录》记(晏)殊幼子(晏)几道尝称(晏)殊词‘不作妇人语’。今观是集,绮艳之词不少,盖(晏)几道欲重其父名,故作是言,非确论也”(《总目》卷一九八)。

《乐章集》一卷

宋·柳永撰。柳永,原名三变,字曾卿,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叶梦得《避暑录话》曰:‘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词,始行于世。余仕丹途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张端义《贵耳集》亦曰:‘项平斋言: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盖词本管弦治荡之音,而(柳)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人。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总目》卷一九八)。

《安陆集》一卷、《附录》一卷

宋·张先撰。张先,字子野,此本“凡诗八首,词六十八首”。“考《苏轼集》有题张子野诗集后日:‘(张)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耳”(《总目》卷一九八)。

《六一词》一卷

宋·欧阳修撰。“曾髓《乐府雅词序》有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蔡绦《西清诗话》云:‘欧阳修之浅近者,谓是刘辉伪作”,(《总目》卷一九八)。

《东坡词》一卷

宋·苏轼撰。

《山谷词》一卷

宋·黄庭坚撰。

《淮海词》一卷

宋·秦观撰。秦观,号淮海居士,“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总目》卷一九八)。

《书舟词》一卷

宋·程垓撰。程垓,字正伯,“家有拟舫,名书舟”。是集“前有王称《序》云:尚书尤袤曾称其‘文过于诗词’。今诗文无可考,而词则颇有可观”(《总目》卷一九九、)。

《小山词》一卷

宋·晏几道撰。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甚为当时推挹矣”(《总目》卷一九八)。

《姑溪词》一卷

宋·李之仪撰。“凡四十调,共八十有八阅。(李)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峭茜,殆不减秦观。(毛)晋《跋》谓:‘《花庵词选》未经采人,有遗珠之叹’。其说良是”(《总目》卷一九八)。

《东堂词》一卷

宋·毛涝撰。其词“情韵特胜。陈振孙谓:‘(毛)涝他词虽工,终无及苏轼所赏一首者’。亦随人作计之见,非笃论也”(《总目》卷一九八)。

《溪堂词》一卷

宋·谢逸撰。“(谢)逸诗名宣政间,然《复斋漫录》载其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江神子一阙于释壁,过者必索笔于释卒,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词亦见重一时矣。是作今载集中,语意清丽,良非虚美。其他作亦极锻炼之工”(《总目》卷一九八)。

《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宋·周邦彦撰。“其词多用唐人诗句,檃括人调,浑然天成,长篇尤富艳精工,善于铺叙。陈郁藏一话腴谓其‘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非溢美也”(《总目》卷一九八)。

《初寮词》一卷

宋·王安中撰。“其人反复炎凉虽不足道,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就文论文,亦南北宋间佳手也”(《总目》卷一九八)。

《友古词》一卷

宋·蔡伸撰。蔡伸,蔡襄之孙,“自号友古居士”(《总目》卷一九八)。

《和清真词》一卷

宋·方千里撰,“皆和周邦彦词。(周)邦彦妙解声律,为词家之冠”,“所谓分寸节度深契微芒,故(方)千里和词,字字奉为标准”(《总目》卷一九八)。

《圣求词》一卷

宋·吕滨老撰。吕滨老,字圣求,“在北宋末颇以诗名”,而“词则至今犹传”(《总目》卷一九八)。

《石林词》一卷

宋·叶梦得撰。其“著《石林诗话》主持王安石之学,而阴抑苏黄,颇乖正论,乃其为词则又挹苏氏之余波,所谓是非之心有终不可撕灭者耶”(《总目》卷一九八)。

《筠溪乐府》一卷

宋·李弥逊撰。“凡长短调八十一首。是长调多学苏轼,与柳周纤秾别为一派,而力稍不足以举之,不及(苏)轼操纵自如。短调不乏秀韵矣”(《总目》卷一九八)。

《丹阳词》一卷

宋·葛胜仲撰。“葛)胜仲与叶梦得酬唱颇多,而品格亦复相埒”(《总目》卷一九八)。

《坦庵词》一卷

宋·赵师使撰。赵师使,字介之,“燕王(赵)德昭七世孙”。“今观其集,萧疏淡远,不肯为翦红刻翠之文,洵词中之高格,但微伤率易,是其所偏”(《总目》卷一九八)。

《酒边词》二卷

宋·向子湮撰。

《无住词》一卷

宋·陈与义撰。陈与义,字去非,“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枉,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上舍甲科”。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拜翰林学士、知制浩。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容状俨格,不妄笑言,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宋史·陈与义传》)。是集“以所居有无住庵,故以名之”。“诗师杜甫,当时称陈黄之后无愈之者。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绝”,“当时绝重其词也”(《总目》卷一九八)。

《竹坡词》三卷

宋·周紫芝撰。

《漱玉词》一卷

宋·李清照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李)格非之女,湖州守赵明诚之妻”,“工诗文,尤以词擅名”,“抗轶周柳”,“为词家一大宗矣”(《总目》卷一九八)。

《芦川词》一卷

宋·张元千撰。集中压卷二阙分别为胡锉、李纲而作,“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然其他作则多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总目》卷一九八)。

《东浦词》一卷

宋·韩玉撰。

《懒窟词》一卷

宋·侯真撰。

《逃禅词》一卷

宋·杨无咎撰。杨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秦桧擅权,(杨)无咎耻于依附,遂屡征不起。其人品甚高。所画墨梅,历代宝重,遂以技艺淹其文章,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泰作者”(《总目》卷一九八)。

《于湖词》三卷

宋·张孝祥撰。“卷首载陈应行、汤衡两序,皆称其词寓诗人句法,继轨东坡。观其所作气概亦几几近之”(《总目》卷一九八)。

《海野词》一卷

宋·曾魏撰。曾魏,字纯甫,“与龙大渊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即位,二人俱得重用,“及(龙)大渊死,则与王扑、甘弁相蟠结,文武要职多出三人之门”,“至于潜逐大臣,贬死岭外”。孝宗“至是寝觉其奸,尝谓左右日:‘曾觌误我不少’,遂稍疏(曾)魏”(《宋史·佞幸传》)。曾魏虽“为谈艺者所不齿,而才华富艳,实有可观”。“黄升《花庵词选》谓其:‘语多感慨,凄然有黍离之悲”,(《总目》卷一九八)。

《审斋词》一卷

宋·王千秋撰。王千秋,号审斋,“南渡后,亦卓然为一作手”(《总目》卷一九八)。

《介庵词》一卷

宋·赵彦瑞撰。赵彦瑞,字德庄,号介庵,魏王赵廷美七世孙。其词“多婉约纤秋,不愧作者”(《总目》卷一九八)。

《归愚词》一卷

宋·葛立方撰。“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道,后则(葛)立方与其父(葛)胜仲为最著。其词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总目》卷一九八)。

《克斋词》一卷

宋·沈端节撰。“仅四十余阅,多有词而无题”(《总目》卷一九八)。

《稼轩词》四卷

宋·辛弃疾撰。辛弃疾,字幼安,溢忠敏,“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宋史·辛弃疾传》)。“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观其才气俊迈,虽似奋笔而成”,“则未始不由苦思得也”(《总目》卷一九八)。

《龙川词》一卷、《补遗》一卷

宋·陈亮撰。“其词体杂香奁,不足为异”(《总目》卷一九八)。

《放翁词》一卷

宋·陆游撰。“(陆)游生平精力尽于为诗,填词乃其余力,故所传者仅及诗集百分之一”(《总目》卷一九八)。

《樵隐词》一卷

宋·毛开撰。“计四十二首”,“(毛)开他作不甚著,而小词最工”(《总目》卷一九八)。

《知稼翁词》一卷

宋·黄公度撰。“仅十三调,共十四阅”,“每词之下系以本事并详及同时倡酬诗文”,“较他家词集特为详备”(《总目》卷一九八)。

《蒲江词》一卷

宋·卢祖皋撰。卢祖皋,号蒲江,“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总目》卷一九八)。

《平斋词》一卷

宋·洪咨夔撰。“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总目》卷一九八)。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

宋·姜夔撰。“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总目》卷一九八)。

《梦窗稿》四卷、《补遗》一卷

宋·吴文英撰。吴文英,自号梦窗,“晚节颓唐如朱希真、陆游之比,其词则卓然南宋一大宗”。“其天分不及周邦颜,而研练之功则过之。词家之有(吴)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也”(《总目》卷一九九)。

《惜香乐府》十卷

宋·赵长卿撰。赵长卿,“宗室子也”。是集“体例殊属无谓”(《总目》卷一九九)。

《龙洲词》一卷

宋·刘过撰。“凡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其余虽跌宕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总目》卷一九九)。

《竹屋痴语》一卷

宋·黄机撰。“与岳总干以长调唱酬为尤伙。总干者,岳飞之孙(岳)珂也”。“岳氏为忠义之门,故(黄)机所赠词亦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总目》卷一九九)。

《梅溪词》一卷

宋·史达祖撰。史达祖,号梅溪,“为(韩)侂胄党”,“人不足道,而词颇工”,“清词丽句在宋季颇属铮铮”(《总目》卷一九九)。

《石屏词》一卷

宋·戴复古撰。“音韵天成,不费斧凿”(《总目》卷一九九)。

《散花庵词》一卷

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以所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也”(《总目》卷一九九)。

《断肠词》一卷

宋·朱淑真撰。朱淑真,“海宁女子,自称幽棲居士”(《总目》卷一九九)。

《山中白云词》八卷

宋·张炎撰。张炎,“张俊五世孙”,“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总目》卷一九九)。

《竹山词》一卷

宋·蒋捷撰。蒋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矩镬,间有故作狡桧者”(《总目》卷一九九)。

《天籁集》二卷

金·白朴撰。白朴,“尤精度曲”,“词清隽婉逸,意惬韵谐,可与张炎《玉田词》相匹,惟以制曲掩其词名,故沉晦者越数百年”(《总目》卷一九九)。

《蜕岩词》二卷

元·张翥撰。“(张)翥年八十八乃卒”,“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总目》卷一九九)。

《河雪词》二卷

清·曹贞吉撰。曹贞吉,字升六,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进士,“诗格遒练,有《实庵诗略》,兼工倚声,吴绮选名家词推为压卷”(《清史稿·文苑传一》)。“是编则其诗余也,上卷凡一百三十四首,下卷凡一百五首”。“其词大抵风华,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在近代词家亦卓然一作手矣”(《总目》卷一九九)。

词选之属

《花间集》十卷

后蜀·赵崇柞编。“为明·毛晋重刊宋本,犹为精审”。“诗余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赖以仅存”(《总目》卷一九九)。

《尊前集》二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就词论词,原不失为《花间》之骚乘”(《总目》卷一九九)。

《梅花》十卷

宋·黄大舆编。“起于唐代,止于南北宋间。《自序》称:己酉之冬抱疾山阳,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更植梅花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灿然,于是录唐以来才子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曰《梅花》”(《总目》卷一九九)。

《乐府雅词》三卷、《补遗》一卷

宋·曾慥编。“皆辑宋人之词”,“《自序》谓:‘涉谐谑则去之’,‘则命曰雅词”,(《总目》卷一九九)。

《花庵词》二十卷

宋·黄升撰。“前十卷曰《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始于李白,终于北宋王昂,方外、闺秀各为一卷附焉。后十卷曰《中兴以来绝妙词》,始于康与之,终于洪瑛,(黄)升所作词三十八首亦附录于末”。“(黄)升本工词,故精于持择”,“去取亦特为谨严”,“又每人名之下各注字号里贯,每篇题之下亦间附评语,俱足以资考核”(《总目》卷一九九)。

《类编草堂诗余》四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总目》卷一九九)。

《绝妙好词笺》七卷

《绝妙好词》,宋·周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之上”。“其笺则国(清)朝查为仁、厉鹊同撰”。“宋词多不标题,读者不详其事”。“非参以他书得其源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功,亦不可泯者矣”(《总目》卷一九九)。

《乐府补题》一卷

“皆宋末遗民倡和之作”(《总目》卷一九九)。

《花草粹编》二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陈耀文编。“采掇唐宋歌词,亦间及于元人”。“《自序》称是集因唐《花间集》、宋《草堂诗余》而起,故以花草粹编为名”(《总目》卷一九九)。

《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

清·康熙皇帝御定。“所录词自唐至明,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网罗宏富,尤极精详,自有词选以来可云集其大成矣”(《总目》卷一九九)。

《词综》三十四卷

清·朱彝尊编。“录唐宋金元词,通五百余家”,“所选能简择不苟”,“视《花间》《草堂》诸编胜之远矣”(《总目》卷一九九)。

词话之属

《碧鸡漫志》一卷

宋·王灼撰。“详述曲调源流”,“亦考古者所必资也”(《总目》卷一九九)。

《沈氏乐府指迷》一卷

宋·沈义父撰。

《渚山堂词话》三卷

明·陈霆撰。“与所作《诗话》并刊,而较《诗话》为稍胜”(《总目》卷一九九)。

《词话》二卷

清·毛奇龄撰。“虽不及徐轨《词苑丛谈》之采摭繁富门目详明,然所叙论亦足备谈资”(《总目》卷一九九)。

《词苑丛谈》十二卷

清·徐轨撰。“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足为论词者总汇”(《总目》卷一九九)。

词谱词韵之属

《钦定词谱》四十卷

清·康熙皇帝御定。“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然唐宋两代皆无词谱”,“此谱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六体,凡唐至元之遗篇靡弗采录”,“倚声家可永守法程”(《总目》卷一九九)。

《词律》二十卷

清·万树撰。“其论最为细密”,“考证尤一一有据”(《总目》卷一九九)。

南北曲之属

《顾曲杂言》一卷

明·沈德符撰。《四库》“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总目·集部·词曲类序》)。是编“专论杂剧、南曲、北曲之别”,“立说颇为精确”,“征引亦为赅洽”,“以考南北曲之崖略,未始非博物之一端也”(《总目》卷一九九)。

《钦定曲谱》十四卷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奉救“考寻旧调勒著是编,使倚声音知别宫商,赴节者咸谐律吕,用以铺陈古迹,感动人心”(《总目》卷一九九)。

《中原音韵》二卷

元·周德清撰。“录存其书以备一代之学”(《总目》卷一九九)。

(以上在《四库》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