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思考究竟是什么(1)

1 思考是什么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演化,而在演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思考。那么,什么是思考呢?从定义上来说,思考指的是对外界的一个或者多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得出关于该对象的具体结论的思维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正是依靠不断的思考进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因此,思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生命中的每天都是从思考开始的,当你从睡梦中醒来,大脑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你会思考这一天从哪里开始,要做些什么事,以及怎样完成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思考是其中最基本的特征。

思考是每个人都有的,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一项技能。从降生时就具有的能力,被称为人的本能,思考就是人的若干本能之一。人类有多种层次的需求,思考也是一种需求,是为了满足人的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还不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思考的重要性的,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从语言和文字的诞生,到早期人类中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再到实物和文字记载中的历史,似乎都能够证明,当人类作为一个新的物种出现在地球上时,思考就已经出现了。对于人类来说,思考有时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思考活动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结果,但是它会让人类做出某些行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思考和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人类存在的同时,思考总是在同步进行着。人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思考也随之发生变化,和生命的过程保持一致。

思考在很多时候是带有明确目的的,在进行这样的思考活动的时候,我们要加以控制。可以用驾驶汽车来形容这种对思考的控制。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想汽车安全平稳地行驶,就需要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来控制方向,用油门和刹车来控制车辆的前进和停止。换言之,只有在这种控制之下的思考活动,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但是思考并非总是这样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的,很多实验证明了无意识的思考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举例来说,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时,可能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都没有解决。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思考同一件事,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反而会产生灵感。

思考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甚至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实际上它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活动。思考的对象千差万别,可能是出现在眼前的事物,也可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符号或者数字。但是只要使用大脑能够理解的方式,思考就会有结果。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思考,思考让人理解自然,理解生命,进而理解自己。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思考之后才进行的,无论这种活动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是说,行为是思考的外延,人类凭借思考才能得以发展。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我思,故我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是因思考而存在的,思考让人适应生存的环境,并对环境加以改造,使之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思考本质上是神经细胞之间发生的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带来了反射和其他行为。还有科学家认为,思考还能跟量子力学扯上关系。总之,和这种较为自然的解释相比,人类还试图通过思维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人类经常会面对一些问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思考。这种观点认为,思考并非一定有结果,只有过程的思考依然是思考。

思考能够让每个人都区别于其他人,赋予每个人独立的人格。因为思考的多样性,人类社会才能具有多样性。人们要想获得进步,就需要保持思考。人类在生活中,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活着”,否则只是浑浑噩噩地存在着而已。思考能够帮助人类解决问题,了解自己的需求;思考能够让人找到答案,丰富人生的意义。因此,在对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人类能够得到人格的提升。

当一个人在对心理活动进行综合和分析时,会做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判断。人类的思想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生活着很多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就是头脑中的想法。当人类在进行思考时,森林中的生物就开始活跃了。如果思考的过程出现了偏差,带来了坏的结果,森林就会遭遇灾害,甚至被毁灭。人在思考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是这片森林的主人,要好好培育森林中的生态系统。当森林中的生命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意味着人的思考越来越成熟,也将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

思考是没有尽头的,从古到今的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试图解释思考。但是思考虽然是一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却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思考是把从客观世界中得到的材料,通过主观世界的筛选和改造,得出自己的结果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从感性转变为理性。只有懂得了理性思考之后,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从旷野中建立起人类社会。叔本华曾这样解释思考的意义:“思考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的君主。”

思考有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人类走向光明,也能让人类坠入黑暗。人类要明白思考的重要性,也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思考,使之走上正途。或者说,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思考,可以被称为正确的思考,而只有这种思考方式才是值得学习和普遍使用的。人们通过清醒而正确的思考对外界事物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能够更好地生活。人类的思想也通过思考不断丰富,灵魂也能得到升华。因此,人生来就应当思考。

2 集中你的注意力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有集中精力专注地思考,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在日常的思考活动中,“注意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思考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注意力决定的。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注意力所及的范围内,才是我们接触的世界。而注意力集中的地方,代表了我们关注的方向,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群体。那么,什么是注意力呢?我们又该怎么样使注意力更好地为思考服务呢?

注意力是我们的大脑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事物做出的反应。因为大脑同时能够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大脑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在每个时间段里,大脑都会有一个优先级。来自外界的信息都想得到大脑的注意,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大脑会选出一个它认为最主要的信息来处理。这时我们就会说,注意力集中在了某一件事上。那么大脑是如何筛选信息的呢?首先要区分每个信息中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并根据信息的强度进行过滤,留下强度最大的一批信息。接下来,要判断哪个信息是最重要的,并按照重要程度给信息进行排序。由此可见,注意力也是分先后的。

要想更加形象地理解注意力,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照相机的镜头。每个镜头的视角都不一样,注意力也是如此。当视角变小时,能够更精准地捕获一个对象,但是同时纳入镜头范围的东西就变少了。也就是说,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时候,能够迅速地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但是同样时间内大脑处理的信息就变少了。这样能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也存在不足,因为这会让我们忽略其他可能造成影响的事物,从而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正常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处于一种介乎专注和散漫之间的状态,这能让我们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

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如果周围的环境十分嘈杂,我们就很难专注于完成手头的工作。无论是噪声还是身边来回走动的人,都会让我们分散注意力,并且对工作产生担忧的情绪。各种因素彼此叠加,就会使人走神,思绪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但是工作的进度没有丝毫改变。这样的发现让我们惶恐,于是赶忙投入到工作中,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每次走神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它们的共同点是:注意力罢工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工作效率将会降低,完成一项工作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这将影响工作之外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你总是行色匆匆,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工作总是拖延。时间一长,你的生活规律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培养和提高注意力方面,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事物的兴趣和偏好程度。这样的例子通常会出现在游戏的参与者身上。在进行游戏时——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现实中的密室逃脱——游戏的参与者通常会全情投入。从他拿起鼠标选定角色的那一刻起,他就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了,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而且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无须时刻培养对游戏的关注度,仿佛对游戏投入注意力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对一件事物有足够的兴趣,那么注意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在处理信息时,大脑会飞速运转起来。就好像是在网络游戏中,玩家根据手中的装备、技能来安排战术和使用道具,完成游戏中的人物目标。在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时,大脑就是最有力的武器。大脑指挥你的双手和身体进行操作,应对各种问题。大脑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在需要时从记忆中调取出来,让它发挥作用。如果你要完成任务所剩的时间不多,紧迫感会让大脑转得更快,你所有的能力都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如果想让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就可以时常回忆起那种紧迫感。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让大脑随时进入这种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就像一个超人,能够百分之百发挥自己的实力,带来效率的提高。

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不能每次都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紧张情绪中。如果一件事情本来不用这么着急,但是还要强迫自己上足发条,就会容易感到疲惫。时间长了,甚至会变得麻木。相信我,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要尽量培养健康的思维习惯,在思考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中。我们需要的是适度的紧张,而不是随时可能绷断的那种紧张。如果周围的环境过于放松,也是不利于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要注意对工作进行调整,不要总是进行机械的思考,也不要持续很长时间的高强度脑力活动。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大脑疲劳,前者是倦怠,后者则是脑力被压榨一空。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思考的难易程度。

注意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思考习惯,让注意力在恰当的时候准确发挥作用。如果我们要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虽然也能达到效果,但是同时也会消耗很多意志力。这样的结果是身体和大脑更加疲倦,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强迫自己的同时,受到身体能量的限制,在高峰期过后,工作效率会迅速降低。

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从培养自信心开始。在开始工作之前,坚信自己是一定能够完成工作的。不要过度使用意志力,只需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方法不太容易掌握,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自信心提高的同时,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工作效率也变得更高了。

3 兼顾理性和感性

人的思维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如果从思维的基本形式分类,可以将思维分成两部分,那就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指的是依赖自己的直觉,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思考,继而做出判断。而理性思维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思考,继而做出判断。感性思维的依据是人的主观感受,在经过判断之后达到某种感觉,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一定带有特定的目的。理性思维的依据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判断,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追求对人有利的结果的。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虽然存在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是彼此割裂的。感性思维是基础,理性思维是更高级的思维形式。自然界中其他动物也有大脑,因此也有很多表现看起来是经过思考的,但是这些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只有人这种生物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使用逻辑思维的手段得出理性的判断。当人类从原始的感性思维进化到理性思维时,就成为真正的人类。这两种思维形式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就像人需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样,无论离开了感性还是理性,思维都是不完整的。

感性思维在全部思维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理性思维在感性之上生发出来,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也将无所凭依,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试想一下,如果一幢大楼里遍布现代化的设施,但是缺水断电,那么所有设施都将成为摆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缺少感性支持的理性思维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但是理性思维才是引导人类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感性思维往往是本能的反应,属于较为低级的思维,和神经反射类似。无论感性思维多么强大,它能带来的都只是人类自身感觉的变化,无法对外界产生实质性的改造。理性思维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思维的最高等级。人类社会中的文明和科技成果,都因为理性思维才能变为现实。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总是要追求对自己和对全人类有利的事情,这就是说,要更多地使用理性思维。当社会目标实现之后,通过使用理性思维创造出的结果,也能带来更多感性的源泉。因此,社会要以理性思维作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