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简人类史
-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 3044字
- 2024-11-01 02:11:02
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
采集狩猎时代的考古学证据非常稀少,以至于我们对早期人类生活方式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对现代采集狩猎部落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事实上,采集狩猎生产模式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人类学家理查德·李(Richard Lee)首先提出的,而这正是基于他对非洲南部采集狩猎部落的研究。尽管如此,少之又少的考古学证据可以用来规范现代人类学研究提出的一些归纳性结论。
从为数不多的采集狩猎时代遗迹,以及我们已知的现代采集狩猎者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工艺来看,我们可以确信,如果以现代标准来衡量,他们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那时的人类每天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热量很难超过3 000卡路里,而这是一个成年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必需的能量。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意味着以后来的标准来看,当时的人口密度非常低,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这意味着少量的人口散布在广阔的范围内。
现代研究显示,采集狩猎者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人口增长,以避免对土地的过度利用。研究还显示,采集狩猎者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如通过延长母乳喂养实现避孕;使用各种堕胎术;有时,甚至会杀死过多的儿童,或者让年老、患病等身体不够健康的成员自生自灭。
由于每个采集狩猎部落都需要一个大的区域维持其基本生存,和现代采集狩猎者类似,远古采集狩猎者可能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由几个关系密切的成员组成的小型部族中。大多数小型部族属于游牧性质,你必须步行很长距离,才能走遍你自己的大片部族领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确认,临近的部落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几乎所有的人类部族都鼓励成员与外族通婚,以远离自己的直系血亲。采集狩猎部落定期与邻近部落会面,彼此交换礼物和故事,举行各种仪式,一起载歌载舞,共同解决争端。在这种聚会(可能类似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歌舞会)上,来自不同部落的男男女女会自发地或通过正式的婚约走到一起。
亲缘关系
族群交流意味着每个部落在邻近部落中都有亲属,这就确保了邻近族群之间休戚与共的团结意识和语言之间的相互重叠。血缘亲情结成的纽带造就了地区交流网络,使邻近部落间的人员、物质和思想交流更加顺畅。
基于现代采集狩猎社会的研究显示,家庭和血缘观念为考量和组织社会关系提供了首要方式。事实上,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1982)一书中,人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Eric Wolf)就建议将小型社会描述为“血缘秩序社会”。家族就是社会。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恐怕难以理解。血缘和家族观念为行为和礼仪提供了准则,要在当时的世界生存下去,这是十分必要的:那时大多数部落人数不多,没有几个人能在一生中有幸见到几百人。
社会即家族的观点也向我们透露了许多关于采集狩猎社会经济情况的信息。当时的交换关系与现代家庭中的此类关系相似。交换被视为礼节,这意味着交换行为本身比实际交换的物品更重要,交换是巩固、加深现有关系的良方。人类学家认为,这种关系建立在互惠基础之上。与之类似,权力关系也就是家庭或扩展家庭的权力关系。公正、纪律——甚至是对反社会行为的暴力惩罚,也可以由家庭一手实施。家庭等级制度(只要其存在)主要基于性别、年龄、经历和家庭成员享有的威望。
小贴士
采集狩猎社会
原住民
亲缘关系
婚姻与家庭
基于现代采集狩猎社会的研究显示,尽管男女可能分工不同(就像社会的年老成员和年轻成员分工不同),但他们扮演的角色差异并不一定造就相应的等级关系。女性可能承担大部分照顾子女的责任,并负责采集大部分食物(至少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是这样,在这些地区采集比狩猎更重要);而男性则负责狩猎,在上述这些地区,这是一种不太稳定的食物来源。尽管如此,没有证据表明男女承担不同的职责会形成相应的控制与支配关系。在整个采集狩猎时代,人际关系都着眼于个体感受而非等级制度。在一个人际关系密切、没有嫌隙的时代,人们没有必要建立如现代社会这样一个高度制度化的社会结构,这样的构建主要是为了调整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种类繁多的墓葬品和艺术品留下痕迹,使我们得以一窥采集狩猎者祖先的精神世界,但却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现代对比研究显示,远古采集狩猎者将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视为扩展家庭的一部分,其中充满生灵,人们或与之建立亲缘、责任关系,或与之对立。这样,远古采集狩猎者对人类和其他物种、实体的区别就相对模糊,不像我们今天区分得这么分明。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现代人常常觉得不可思议的理念,如图腾崇拜——将动物、植物甚至地质构造(如山峰和湖泊)视为神灵,顶礼膜拜。虽然部落与部落之间象征精神的具体图腾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相信万物有灵是采集狩猎社会最根本的关于宇宙的设想(或宇宙模型)。这种设想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世界:动物和物体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类只好随性为之。
生活水平
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在其197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采集狩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传统看法提出了质疑。基于从现代采集狩猎社会搜集到的证据,他反驳道,从某些方面来看,采集狩猎者(当然指那些没有生活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群体)的生活算得上富足。游牧生活不利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因为人们不得不随身携带他们拥有的财物;同样,采集狩猎这种随时从周围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财富积累。在当时的世界,人们没有必要积累物质财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私有财产的缺失就是贫穷的标志。但萨林斯认为,采集狩猎者很可能感到生活富足,因为他们的生活所需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温带地区的采集狩猎者,他们的饮食富含营养、多种多样;饮食的多样性使远古采集狩猎者们免受饥荒的困扰,因为即使他们喜欢的食物歉收,他们还有其他多种选择。
▣ 思想实验
早期采集狩猎者的饮食状况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但其饮食需求和我们相差无几。想想今天我们花多久就能获取3 000卡的热量,你可以以下面的快餐食谱为例:
早餐:唐恩都乐(Dunkin' Donuts)烤肠,鸡蛋,奶酪牛角包(690卡),热巧克力(220卡);
中餐:麦当劳麦乐鸡汉堡(425卡),16盎司可乐(210卡),10个炸洋葱圈(244卡);
晚餐:汉堡王超级汉堡(670卡),1中杯奶昔(560卡)。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商店、餐馆,而你想从水果、昆虫的幼虫、鱼等食物中获取相应的热量,你得花多少时间从你家附近的自然环境中找到这些食物?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少新知识,来辨别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好的食物?
生活闲适,但生命短暂
古生物学家(专门研究化石中的生物的专家)的研究已经确认,远古采集狩猎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优于早期农业社会的人类。采集狩猎者居住的小型社会使他们和流行性疾病隔离开来,频繁的迁移活动又避免了招引致病害虫的垃圾堆积。现代对比研究显示,采集狩猎者的生活相当闲适,他们每天只需花几个小时寻找生活必需品,所花时间比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要少得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从另外一些方面来说,毫无疑问,采集狩猎时代的生活十分艰苦。比如,预期寿命可能非常低(或许低于30岁)。尽管也有许多人活到了七八十岁,但相比大多数现代社会,其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意外事故以及人为暴力,也造成了更多年轻成员死亡。
▣ 思想实验
环顾一下教室的四周。想象你就生活在采集狩猎时代,你不必去学校,也不必走进一间正方形的教室,你可能每天都待在野外,搜寻坚果、浆果或鹿。好吧,可能不是你们中间的所有人,但你们中间至少有一半人活不下来,因为50%的儿童会在10岁之前死亡。假如你是其中的幸运儿,勉强幸存,想想如此频繁地失去年幼的兄弟姐妹,会是一种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