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2

死亡不是终点

雷·库兹韦尔

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

畅销书《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

如果本我未曾改变,那么我们的心灵电路是生物的还是电子的,又有什么差别呢?

在《虚拟人》这本书中,玛蒂娜·罗斯布拉特用引人入胜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虚拟人的理念。她提出的科学例证令人信服地评估了虚拟人的哲学影响和社会影响,而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见证那一刻。毫不夸张地说,自15年前我们初识开始,我们两人就一直在为构造这样的例证而努力。

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

1999年,我写出了《机器之心》(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并认为,“到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这些人工智能将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由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艾伦·图灵提出,即一个人类裁判能否通过即时对话将人工智能与真人区分开。

《机器之心》出版后不久,一场人工智能专家会议在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专家达成一致,认为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将会出现,但并不需要几百年那么长时间。当时,批评《机器之心》一书的声音不绝于耳,例如有人认为,“摩尔定律将会终结”“硬件将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但软件将陷入泥潭”“机器并不会拥有意识和自由意愿”,等等。于是,我又写了《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奇点(singularity):机器智能将会出现并超越人类智能的时间点,大约在几十年后。一书来回应这些批评。2006年,“AI@50”会议在达特茅斯召开,以纪念人工智能获得正式命名50周年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一次夏季研讨会,参会者包括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艾伦·纽厄尔(A.Newell)等诸多领域研究先锋。这次会议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人们后来也普遍将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视为人工智能的起源。——编者注。当时,大家一致认为,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将在25~50年内实现。不过,我还是坚持我有关2029年的预测。现在2029年成了一个中间值,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太过保守。

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一个例证是,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一档名为《危险边缘》(Jeopardy!)的益智问答节目中打败了两名最强的人类选手——布拉德·拉特(Brad Rutter)和肯·詹宁斯(Ken Jennings)。事实上,沃森得到的分数比拉特和詹宁斯的分数之和还要高。批判者通常会忽视人工智能的意义:虽说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些方面拥有超越人类的技艺,比如下象棋或开汽车,但人工智能却无法拥有人类智能广泛且精密的能力。不过,《危险边缘》可不单单是范围狭窄的任务。它的问题会以自然语言呈现,其中包括了双关语、暗喻、谜语和笑话等,且要求应答者必须具备运用人类现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例如,沃森在韵律类问题中很快答对的一道题目,“一个泡沫状的馅饼装饰做的冗长乏味的演讲”英文原文为“A long tiresome speech delivered by a frothy pie topping”,两位人类选手没能理解这句似乎不合逻辑的话,但沃森很快就作出了回答,“A meringue harangue”(直译意为:霜糖的高淡阔论),既合了题意,又做到了压韵。——编者注,却难倒了拉特和詹宁斯。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沃森的知识库并不是由工程师提前编码设定的——它通过读取维基百科和其他几个百科全书网站(全部是自然语言文件)获得知识,所以沃森实际上并没有像你我一样读完这些文件。它可能读完某一页资料后就得出结论:“贝拉克·奥巴马有56%的概率成为美国总统。”当然你可能也读过那一页资料,但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概率是98%,因为你更善于阅读并深入理解文意。而沃森通过阅读两亿页文件,弥补了机器只能进行粗略阅读的劣势。这是因为,它拥有一个优秀的贝叶斯推理系统,能将所有索引信息集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奥巴马有99.9%的概率竞选成功。它能够根据两亿页文件作出这样的推理,而这一巨大的阅读量足以在《危险边缘》三秒钟的时限内完成。

我认为,2029年人工智能将能够像人类一样阅读。意义在于,它们将能够使用互联网整合它们的人类级别理解,并用这种理解去学习十亿份文件资料。

那么,人类级别人工智能的到来将有什么意义?许多倡导未来主义的科幻电影,例如《终结者》告诉我们:这些人工智能对人类而言没有多大用处。但如果我们去追寻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整个发明史,便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数千年前,人类无法摘到高处树枝上的水果,因此发明出了能够延伸人类所及范围的工具;后来,人类又创造出了能够增强肌肉力量的工具,因此沙漠中竖立起了金字塔;今天,人类只需要敲几下键盘,便可以访问人类所有的现有知识。当代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属于少数几个富有公司或政府组织的特权,而是数十亿普通人的权利。人类延伸了其身体和精神的所及范围,这种延伸将继续发展,直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成为现实。

扩展新皮质,人工智能的终极答案

《机器之心》和《奇点临近》传递出的关键信息是,信息技术的性价比和计算能力正在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目前每两年翻一番)——我将其称为“加速回报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与此同时,这些技术的物理载体正以每10年100倍的速度在三维空间缩小。因此,到21世纪30年代,计算设备将如血细胞般微小,人类将能够以非侵害的方式将其植入人类的躯体和大脑。

健康领域将是人工智能应用无法跨过的一环。人造T细胞T细胞即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编者注将会增强人类的免疫能力。今天,人类的生物免疫系统并不能识别癌症(它认为癌症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也无法识别致肿瘤病毒逆转录酶病毒;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却让我们能够使用非生物性免疫系统完成这项工作,这种免疫系统可以从互联网下载新的软件来处理新的病原体。

这些“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nanobots),能无线连接网络的微型智能机器或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医药和技术领域。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大脑,将新皮质(处理思考的大脑外部层次)连接到云端。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访问云端上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而21世纪30年代以后,我们将能够访问额外的新皮质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后来,我在《人工智能的未来》(How to Create a Mind雷·库兹韦尔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加速回报定律,并全面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创建原理。本书中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注一书中,将新皮质描述为一个有大约3亿个模块的自组织系统,其中的每个模块都能够学习、记忆并处理一个模式。这些模块以层级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而我们通过思考来创造这种层级。只有哺乳动物拥有新皮质,因此当6 500万年前发生白垩纪物种灭绝事件(由流星导致的全球范围内气候突变)时,新皮质快速创造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使得哺乳动物在生态环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另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200万年前:人类进化出了大额头,所以新皮质得以实现重要扩展。这种额外的模式识别模块是人类发明语言、艺术、音乐、科学和技术的重要促成因素。

此时此刻,我们再一次站在了扩展新皮质的边缘,并“全副武装”地拓展大脑的能力。事实上,我感觉到,我大脑的一部分在SOPA罢工当时,维基百科和谷歌等公司举行了罢工,以反对新的隐私立法。时已经发生了一次罢工。21世纪30年代,我们将直接把新皮质的范围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的云端。唯一的不同是,这一扩展将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并继续呈指数级增强。想想200万年前,当我们成为人类时,那一次新皮质增强时发生了什么,那次量变推动了人类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质变,而这一次,巨变将再次上演。

数字化永生,不朽的未来

碧娜·罗斯布拉特(Bina Rothblatt)的机器人化身BINA48,是在机器中重塑真实人类的物理和精神现实的一个杰出例子。我见过碧娜本人,当然,她的机器人化身还不等同于她,但却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

我认为,重塑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需要每秒做10 14次计算。人类已经在超级计算机中拥有了这种能力,个人计算机会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拥有这种能力。人类级别智能的软件将需要更长时间,但是人类在建模和重塑新皮质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指数级进展。创造新皮质的合成模型是我在谷歌做工程总监时的研究项目。我仍然坚信,到2029年,我们将拥有人类级别人工智能的软件能力。而沃森正是这一努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旦这成为可能,我们将能够创造特定的人格,包括那些过世者的人格。玛蒂娜·罗斯布拉特的Terasem基金专门致力于解决这种场景,本书就将彻底探讨这种前景。在电影《奇点临近》中,我是编剧,而玛蒂娜是制片人——我们两人之前也与制片人巴里·托勒密(Barry Ptolemy)合作拍摄了电影《卓越的人类》(Transcendent Man)。那部电影描述了我在保存我父亲的文件、音乐和其他事情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便未来人工智能能用父亲的记忆、技能和人格创造出他的化身。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的电影《她》(Her)就是以我的书以及电影《奇点临近》《卓越的人类》为依据拍摄的。电影《她》的女主角是一个名叫萨曼莎(Samantha)的人工智能(在电影中被称作操作系统或OS,由斯嘉丽·约翰逊配音)。即使萨曼莎是非生物,她仍然具备了非常多的人类特征,从而让人类男主角西奥多(Theodore)坠入爱河。这部电影同样借鉴了玛蒂娜和我关于创造数字化身、将已经过世的人类,以20世纪60年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阿伦·瓦兹(Alan Watts)的形象带回现世的奇思妙想。

最终,我们将能够访问构成我们记忆、技能和人格的大脑信息,并备份它们。我认为,21世纪40年代将会实现这一场景。而21世纪30年代,人类的思考将同时具备生物思考模式和非生物思考模式。非生物部分(大部分在云端)将受到加速回报定律的约束,并在21世纪4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它将能够完全理解生物部分的思考并对其建模。正如我们今天备份所有非生物部分的思考一样,生物部分的思考模式也将完全被备份。

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已经呼之欲出。虽说玛蒂娜描述的前景令人畏惧,但正如我在20世纪80年代描述的前景一样,大规模通信网络会连接所有人类。当这些新技术出现时,人们会很快将其纳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无法想象,当没有这些新技术时,我们的生活将何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