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综合分析题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概述

本节导学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综合分析题的作答原则、分析方法和作答逻辑。作答此类题目通常遵循如下思路框架: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确定题型:针对不同题型,选择相应方法,确定答题方向——提炼关键信息:立足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呈现答案: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使答案全面、有条理、有深度。

综合分析题对于考生能力的考查要求是:对资料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基于此,考生普遍反映综合分析题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从什么角度分析?怎么分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考生。其实,作答综合分析题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住其作答原则和分析方法,就能找到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正确途径。

一、作答原则

以下给出的作答原则,是考生作答所有综合分析题时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依靠材料

很多考生会被综合分析题的“分析”二字所迷惑,认为综合分析题和归纳概括题应当有很大的差别才对。归纳概括题是对材料的归纳,综合分析题总不能还是归纳材料吧?于是脱离材料,运用自身知识展开“追根溯源”式的分析,分析结果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真正踩中得分点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点需要考生明确,综合应用能力试题的作答,从来都不是脱离材料、“天马行空”式地将试卷以外所获得的知识、观点搬到答题卡上。给定资料是所有题目答案的来源,抛开给定资料,阅卷者将失去评判答案的依据。综合分析题的作答也不例外,必须依靠材料作答。从历年的综合应用能力真题来看,解答综合分析题,一半以上来源于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可以说,所有的综合分析题首先都是归纳概括题。因此,在做分析题时,考生首先应立足材料作答,当材料中没有答题信息时,再运用联想推理和自身知识进行分析。

(二)观点正确

观点正确是综合分析题的根本。这就要求考生分析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认识首先要是正确的。尤其是观点分析题,往往需要考生在答题之初就作出判断,题干所提观点或正确或错误,考生对题干所述观点或支持或反对,都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表态。这一表态,就代表了考生的观点,观点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阅卷者是否还有继续阅卷的必要。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写一篇文章,如果其论点就是错误的,那么就算用了再多的论据,条理再怎么清晰,辞藻再怎么华丽,其论点还是无法成立的。综合分析题的作答亦是如此。

(三)分析客观

对待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思考问题的惯用角度也不同。

在作答综合分析题时,应避免主观性太强的分析结论。对材料中反映的某些社会现象和经济、政治等制度,应尽可能地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分析,不要过分地夸大或缩小问题,不要只盯着一个方面看,以避免陷入偏激、狭隘的误区。

(四)阐述全面

在分析问题时,看到问题的正面,就要联想到问题的反面;看到其优势,也要看到其不足。另外,从综合分析题的赋分标准来看,答题的角度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会涉及很多角度。例如,题目要求对某一词句作出解释,需要解释的不仅是词句所反映的表面问题,还要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问题引发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等。

这就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入手,运用各种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把握问题,只有全面把握问题,才能在有限的字数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使答案尽可能地涵盖更多的得分点。

(五)有深度

很多综合分析题都有“分析深入”“论述深刻”等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是分析问题不同于归纳概括问题的关键所在。概括问题是对问题表象的概括归纳,分析问题则是对问题实质的深入挖掘。这要求考生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分析方法

下面给出几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意在让考生知道在面对综合分析题目时应从何种角度展开思考,对材料中的哪些词语应该保持高度重视,而不是让考生生搬硬套这些分析方法。每套试题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材料不同,题目不同,答案也不相同,答案多是在综合运用以下分析方法后得出的。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立足给定资料,全面思考,这样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一)多主体分析法

给定资料在介绍某一现象或问题时通常会涉及多个主体,这些主体的行为对问题的产生、存在和解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观点态度直接或间接反映了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等。

名师点睛

假如你是“给定资料8”中的“当一天环卫工人”活动的参加者,并且做了很多实事。当听到一些市民把这一体验活动与“作秀”行为相提并论时,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请你对市民们形成这种看法的深层次原因作出分析。

要求:全面、辩证;不超过25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1.R市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贫困面较大。该市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以来,市、县机关干部挂钩联系项目4600多个,企业3800多个,困难党员群众18000多人,为基层办实事32000多件。一位村党支书道出了干部到村里帮扶带来的变化:“村中溪边装上了防护栏,走夜路不再怕摔进溪中;改造茶园种植金观音茶叶新品种200亩,每亩可增收上千元;村宣传文化站建起了,群众有了读书学习好去处;在家也能清晰收看49个电视频道了”。一位85岁的村民竖着大拇指说:“通村道路铺上了水泥,自来水通了,造福工程新村建起来了,我们盼了一辈子的几件大事都办成了。”

G市新城区棚户多,有些棚户区低洼阴暗,不通气不通暖,几百人共用一个旱厕,与繁华的商业区形成强烈反差。该区李区长走进棚户区考察后说:“在现代繁华都市,还有群众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这是我们的失职,棚户区里看民生,这里的改造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区委区政府抓民生工程建设,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做起:群众反映小区改造后搬迁到了另外的区,孩子就近上不了学,区委书记立即叫来教育局领导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社区没有诊所看病不方便,卫生部门现场布置全科医生建起了社区诊所;火车站附近,穿越通道灯一盏不亮,老百姓意见大,区长立即叫人换上了灯;群众埋怨社区菜价贵,区政府就建立蔬菜基地直接配送社区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菜价。李区长说,正是平时这一个个小问题没有解决好,才造成了民忧民怨民困主体:领导干部。观点:平时的不作为,导致了群众的不信任。

2012年12月11日,Q市委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市委书记名义向有关人士和网民征询“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此次活动共收回调查问卷764份,征求到不满意事项32件,内容涉及城建、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该市又召开市委扩大会,决定将其归纳衍化为“为民所办10件实事”,并确定了解决原则,将解决10件实事纳入Q市委2013年工作重点,写进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据报道,为解决好“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该市决定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并进一步征求群众对解决不满意事项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和监督机制,真正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2.A村平均海拔2200米,素有“屋脊”之称,全村近300户人家散落在一个不大的山坡上,而村里的大部分耕地却在另外一个山头。从山坡到山头要经过一条狭长的沟壑,每年农忙时节也是夏季山洪集中暴发的时期,沟壑的水更急于往常。老人、妇女和孩子,涉水通过这里非常危险。一位70多岁的老人,肩负一背篓猪草,连草带人被沟壑里的洪水冲走。面对“死亡之沟”,村民柏姓夫妇于1996年动起了建桥的念头,并于当年在山脚下开始炸石、切拉、分拣、搬运。当建桥材料运到沟壑旁时,岸上的一户居民却说建桥占用了他家的土地,要求补偿,否则不让开工。没有办法,柏某只好到离家两百多里路的煤厂挖煤挣钱。迎寒送暑,冬去春来,在第三年油菜花开的季节,柏某带着挖煤攒来的钱,回到村里开工建桥。

石桥建好后,柏姓夫妇又有了新的念头。A村一半属云南,一半属贵州。以A村段的北盘江为起点,向左向右分别约有8公里和40公里才能见到桥,不少人为抄近路而过江。因此,每年总有人葬身于滔滔江水之中。村里许多人家均有因“过河”而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都希望有一天能在北盘江上架起一条“天路”。建一座跨度70多米的大桥,少说也得几百万元,就算是倾全村之力,也难以筹集这么多的资金。然而,柏姓夫妇一直都没放弃努力,他们不止一次带领乡亲,垫高两岸的基石,以便为将来建桥打好基础。

记者知道柏某要建第二座桥的消息后,赶到他家,不禁大吃一惊:房子用土坯和石块垒砌而成;整个墙面经多年风化已是凹凸不平,墙体裂开了几条如蛇一样的长缝,还有那些长出块块污斑的窗框;片片呈黑的瓦片,以及散发着霉味的木门木桌木椅。在这样的情况下,柏姓夫妇还是下定决心,把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这座桥上,让它屹立在北盘江上,千年不倒。

柏姓夫妇的感人事迹在网上传播后,很多网友大受感动,但也有网友感叹地说,像建桥这类有关民生的事,怎么看不见政府的影子呢?主体:网友。观点:政府不作为。

3.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为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分配得不均匀。然而,对于目前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来说,却是“既患寡又患不均”,当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这些家庭中仅有部分成员可以享受60元到300元不等的低保金。要想用这点钱在当前物价水平下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已属不易,更别谈上学、看病和发展生产了。再加上低保分配不公,损伤公平正义的现象时有发生。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从2012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看,尽管我们的低保工作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仍存在“错保”“漏保”“骗保”等问题,全国错保率约为4%,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其中既有“千万富翁领低保长达8年”这样的“不应保而保”的情况,亦有农民带瘫妻打工10多年却吃不上低保的“应保未保”现象,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透支着人们对于低保制度的信任度主体:媒体。行为反映:媒体对政府负面新闻的报道,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认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残疾人有85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4%。82岁的刘老住在某市西城区一栋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楼里。刘老身子骨虽然还比较硬朗,但走路基本靠助行器帮忙。年轻人走一步的距离,他要挪上四五步。3年前,老楼单元门前修建了无障碍坡道,刘老等老年居民特别高兴。但这一小工程却曾引起不小波澜。由于三个无障碍通道要占用几个车位,这就使小区原本紧张的车位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居民持反对意见。最终居委会只好拆除了两个自行车车棚,为无障碍通道挪空间。43岁的按摩师罗先生说:“由于天生重度弱视,我很少出门,吃住都在公司里,连日常用品也由经理代购。”对罗先生而言,只有微弱提示音的红绿灯、被机动车挤占的盲道、只有旋转门的饭馆……都是“地雷阵”。2010年夏天,为了赚点钱,罗先生曾独自一人赶场,一段一般人走20分钟的路,他居然气喘吁吁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罗先生说:“一个人上街太可怕了,就像走一趟鬼门关。”

4.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对违规发布广告应采取警告、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同时,《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对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应责令其公开消除影响,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然而,2013年1月30日,新华社却披露了某市某医院涉嫌通过虚假宣传,欺诈患者,违法敛财的问题。该医院成立不过五年多时间,但问题不断。仅2008年到2010年,就因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曾四次被该市某区卫生监管部门给予“警告”处罚。然而,就在这同一时段,该医院涉嫌违法违规的广告宣传仍势头不减。

这家医院为什么如此不怕处罚?有人认为,该区卫生监管部门对这家医院处罚太轻,连续四次查出都仅仅是“警告”而已。也有人认为,该区卫生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是避重就轻,是在给自己行政不作为找“挡箭牌主体:群众。观点:政府部门不作为。

5.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

2012年12月1日中午,C市解放路立交桥下冻死了一个农民工。有人说他是被冻死的。在其他农民工看来,他不该死。这位农民工在桥下待了一个多月,最近20多天,整天躺在地上不能起身。一些市民,包括公交车司机都给他送过饭。“120”来过两次,救助站的人也来过,但看看都走了。据目击者透露,这男子曾有几天一直坐在一个小饭馆的台阶上。其间,有一位女环卫工曾多次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只是摆手。她想给他点钱吃饭,也被他拒绝了。最后,女环卫工还是用一个矿泉水瓶装了热水,给他暖暖手。想不到,3天后他被发现死去了。

某镇一居民楼发生火灾,“爱心妈妈”袁女士收养孩童中的7人不幸丧生。此事发生后,民政部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对当地收养孤儿工作进行自查。而某地的民政部门下属的一个福利院为应付检查,竟然到当地的寺庙借孤儿主体:政府部门。行为反映:一些部门确实存在作秀行为。。以扶孤济贫普度众生为己任的寺庙方丈,断然拒绝了这一荒唐要求。此事暴露后,该民政部门开始称只是协商接收孤儿事宜,后又回应称“借孤儿”的工作人员属于临时借用职工,已被清退。据报道,该福利院已经成立18年,并且有“编制”,但一直没有运作。

6.2013年春节前,某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每位职工捐出500元用于救助贫困农户,拒不缴纳者从工资中扣除,且只收现金,这一做法违背了自愿原则,引起大家强烈不满。

E市某副食品店张某告诉记者,元宵节前,她进了元宵卖,100多袋装箱放在了家门口,早晨7点多摆在那,9点多就不见了,后听说城管收去了,某水果批发店郭某也被强征60多袋元宵,张、郭找到E市城管局,才知道元宵送到养老院慰问老人了,养老院副院长说,城管局当天的确给养老院送来140多袋元宵。城管局周局长电话中告诉记者,当天拿去元宵的事他知道,他承认执法人员执法时“走样”主体:领导干部。观点:执法人员存在“乱作为”现象。,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教育。

7.2013年2月,金某在微博上叫板B市环保局领导:“这条河是我们童年游泳、母亲洗衣的地方,现在这条河的污染严重,环保局局长要敢在这河里游泳20分钟,我愿意拿出20万元作为‘奖赏’。”就在这个春节,很多人也把这条河流的照片传到网上。一张张受污染的图片触目惊心,让人不忍卒睹。人们说:“早知道发展会带来这么沉重的代价,当初宁可不要这样的发展。”面对金某的“邀请”, B市环保局局长一笑置之,并称“经过初步勘查,没发现有工业方面的污染,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垃圾”。

N市陈先生也因家门口河水污染严重,微博发布悬赏公告:“我愿倾家荡产悬赏环保局局长,邀请他到河里游一次泳。”某日,某公司老板竟指使他人带40多名不明身份的人到陈先生家打砸抢,陈多处受伤,陈的女儿说:“他们到家我们就报了警,但警察在报案后迟迟才赶到,到场后并没有阻止暴行。”陈先生的女儿还告诉记者,她父亲从2003年开始就多次向市环保局举报村里造纸厂污染环境的问题,环境问题未得到解决,却遭到当地不少造纸厂老板的恐吓和报复。面对网上排山倒海的质疑,该市官方的回应是:“邻里纠纷,无打人事件。”而N市某环保所所长掷地有声地说:“水质合格,无惧下河游泳。”主体: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行为反映:回应难以取信于民,不倾听群众意见。

8.2013年2月,S市某新区环保市容局发起“当一天环卫工人”体验活动。首批活动从2月17日进行到3月1日,共有70名机关干部和107名团支部书记等人员报名参加。目的是让参加者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疾苦,听一听“办公室里听不到的声音”。根据要求,参加体验的机关干部须穿上环卫作业服,与环卫工人同吃同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在这次体验活动中,还解决了环卫工人吃饭、喝水难,上厕所难,以及没有避雨场所等问题。区环卫处韩处长体验的岗位是跟车作业工。他说:“垃圾箱蛮重的,总感觉使不上劲。一般情况下,两名环卫工人一天要搬250次左右的垃圾箱,真不容易啊!”他希望市民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再乱扔乱倒,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卫工作。据了解,下一步S市该新区环保市容局还将深入推进“当一天环卫工人”活动。让普通市民也参与进来。然而,这项体验活动却与媒体上报道的某省某职能部门负责人“世界粮食日”当天带头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某市一区长在微博上征人拼车,某省某厅副厅长邀请农民工吃饭,某市级机关公务员走上街头为民擦鞋,等等,都被市民们贴上了“作秀”的标签。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对当前官场的各种“政治秀”,56.6%的受调查者选择“痛恨”,41.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反感”,只有不到2%的受调查者选择接受。

9.据2011年统计,中国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比为10%左右。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这一比例超过了30%,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比例则超过了40%。中国社保缴费率为全球最高,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4.6倍、北欧五国的3倍。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达59.15亿元。2012年间,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中,全国清理出的违章车辆就达19.96万辆。做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某省统计局副局长叶某,曾连续8年就公车问题提交提案,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车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车私用严重,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较少;二是占用道路资源,加剧交通拥堵;三是维修费用很高,运行效率低下。某县县长算了一笔账:每年行驶两万多公里,油费和过桥过路费相加3万多元,再加上维修保养费用、司机的工资等,全年下来一辆公车少说也要10万。Y省某市一个不过60万人口的县级区,竟然拥有1430辆公务用车。

中共“八项规定”的发布,使公款吃喝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依然存在。春节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公务接待由宾馆、饭店转为食堂。场所变了,但标准仍然不低。据称,团体餐一桌的标准最低也要2000元,而请领导吃饭至少要达到500元一位的标准,达到800元一位的才像个样。媒体探访到了一桌宴请,标准每位800元,桌上放的是单价2180元每瓶的茅台及每瓶1080元的广西特色白酒丹泉,香烟是每包108元的软中华和每包150元的真龙。2013年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城镇居民辛苦一年,只不过一顿公款吃喝;农村居民一年的收入,竟然抵不上一桌公务宴,让人情何以堪主体:公务人员。行为反映:公款吃喝等不良作风,影响公务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10.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重点贫困县。2013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到达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他看到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仍比较困难时,又语重心长地对当地干部和群众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项扶贫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在场的干部,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3年2月3日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年货和学习用品来到自古就有“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市慰问群众,他深情地向当地群众表示:“党和政府会关心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给定资料中并没有给出单独的材料来谈为什么群众认为政府“作秀”。因此,只能定位全篇材料,通过分析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评价,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其他主体对群众信任度的影响等,得出群众认为政府“作秀”的原因。

通过对给定资料中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媒体、群众等主体行为和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某些公务人员存在作风问题,某些政府部门平时不作为、乱作为,而且确实存在着“作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政府对市民的质疑怠于回应,或回应内容难以取信于民,不注意倾听群众意见,政府与市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媒体的不正确舆论以及对负面事件的过多报道,影响着人们的认知。

此处主要讲解“多主体分析法”的运用,由此分析出的原因并不是全部原因,还需要考生运用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补充,使答案更为全面。

(二)多领域分析法

通常,要求考生分析的某种现象或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中的某几个领域或者全部。如某一问题的产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某种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的产生又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分别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从以上五个领域进行分析。

“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环保错位表现:填海造地。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在初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对生态领域的影响:造成海洋污染。。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类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治理代价大,成本高。。”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所有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此问题与彼问题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保错位”看似是一个生态领域的问题,但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可以知道“环保错位”不仅对生态领域造成了影响,而且也间接对经济领域造成了影响。由此可得出答案:“环保错位”的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再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环境,使得环境治理周期长、代价大、成本高。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三)多角度分析法

除了运用“多主体分析法”和“多领域分析法”分析问题外,考生还可以运用“多角度分析法”分析问题。宏观的角度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即分析某一现象或事件,可从以上角度分别展开分析,突出重点,有主有次。如题目要求分析原因,则重点分析原因,对问题、影响、对策的分析可简略些。

对“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的分析,又可从“意识、法律法规、制度机制、投入、监督、教育宣传”等微观角度展开。

运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可以确保答案的全面性,尽可能多地覆盖得分点,但考生在实际答卷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千万不要避重就轻。

“给定资料5”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4—5”,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视频解析

给定资料:

4.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达10万人之多。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工。”该厂安全生产负责人沈先生介绍,“现在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得更快。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逐步外迁,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的大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

全国何止成千上万个盛昌?“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了“世界工厂”。然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名号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这些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原因:企业技术含量低,依赖廉价劳动力。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的状态,甚至走上破产的命运。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影响:企业破产,不可持续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制约经济健康发展。

A市是长三角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发达。近年,A市的制造业一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因素,过去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市探索在向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同时,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既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也实现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对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在A市,很多企业剥离主副业,实施第二、三产业拓展分离。比如从玩具制造企业中,拓展分离出了玩具商贸有限公司,由其专门从事市场推广、品牌塑造和商品销售。剥离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销售可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对策:第二、三产业拓展分离,产品研发、品牌塑造、销售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道路。,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不再依附于代工模式,最终实现外资和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局面。

发展经济就像开汽车一样,在直道上可以快一点,但如果要转90度或更大角度的弯,就必须要把速度降下来。不论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之中,还是因为本身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制造业都亟待转型升级,在转型期,会出现像盛昌一样“盛极而衰”的企业,也会涌现出像A市这样的成功经验。

5.某大学的陈博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短缺的劳动力市场会使我们开始关注劳动力资源对于中国崛起梦想的重要性。只有当为这种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支付更高的报酬时,我们才会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也会随之绽放反推原因: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不重视技术创新。他说,如今有的人在谈论中国崛起之际,总爱用那些以廉价劳动力堆积出来的GDP和羽翼渐丰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他们的例证,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他介绍到,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杰里夫·萨克斯教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高速经济增长,比如,拥有丰富资源的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正经历着较低增长或者还在痛苦的经济增长中挣扎;而相反的是,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经济却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现在来看,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也已陷入“石油诅咒”的陷阱之中。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顺取逆守的资本家在获得原始资本积累之后,非但没有像新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那样,向社会支付再生产所需要的市场价格,反而利用与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强大勾结,向工人支付低于再生产所需的低工资,以更低的价格继续获得大片优良的自然资源。陈博士说:“我并不担心处于发展轨道的中国会像俄罗斯那样陷入‘石油诅咒’陷阱,但是非常担忧会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目前中国制造业如若不应对得当,极有可能沦为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难以经受真正的风雨洗礼。

题目要求对“人口诅咒”作出全面解释,这提示考生在解释“人口诅咒”这一词语时角度要全面。因此,考生可运用“多角度分析法”解答这道题目。即要回答出现“人口诅咒”现象的原因,这一现象的产生会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应当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原因、影响和对策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给定资料内容的概括分类,在给定资料中已经作出了批注,归纳整合即可得出此题的答案。

以上,是对综合分析题几种常用分析方法的介绍,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作答综合分析题的关键是立足材料。当给定资料中出现多主体、多领域、多角度涉及的关键词时,考生对这些关键词句应高度重视,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得出对作答有益的关键信息;如果给定资料中不涉及这些关键词,考生可运用提取段落大意的方法,以段为单位,逐段概括、逐段分析。

三、作答逻辑

在前面讲解归纳概括题的时候,我们讲到从材料中提取作答逻辑,通过阅读题目或材料找到明确指明或者暗示作答思路的关键句。同样,综合分析题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这里讲的主要是要点信息的归类,核心要诀是“综合分析的基础是归纳概括”,即综合分析也要立足材料,运用归纳概括思维提炼出关键信息。

四、解题思路

其实,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步骤与其他题型一样,都是遵循“审题—回归材料—组织答案”的顺序。虽然所有的综合分析题都遵循这一作答顺序,但综合分析题出题形式灵活,设问方式不断翻新,所以在一般性中也存在特殊性。因此,本书将综合分析题分为观点分析题,影响分析题,原因分析题,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对比分析题和词句、概念解释题几种类型。这几类分析题的总体答题步骤差别不大,主要是分析对象的不同造成各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的内容将对这些类型进行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