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酒楼上的“刀光剑影”
- 一辈子总要有一次巅峰
- 李馥旻
- 2311字
- 2018-03-19 16:07:42
想知道唐朝是什么朝代吗?当然是诗人一个比一个厉害,诗歌一首比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朝代。据说,有一座年代久远的鹳雀楼,本来只是长得好看些而已,后来唐代有个鼎鼎大名的诗人来到这里登楼赋诗,结果鹳雀楼就成为千古名楼了。
这一天,鹳雀楼迎来了一个叫李益的诗人。他看到其他诗人吟咏鹳雀楼的诗歌后,觉得一般般,就自己作了一首,曰:“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李益自信得很,觉得自己这首一定能成为鹳雀楼的代言诗。结果,又有一个叫畅当的诗人不服气,来叫板。畅当发誓要把李益比下去,也作了一首,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果然是一首比一首好。这两首诗写得好是好,但还不是最好的,谁让唐朝还有一个王之涣呢?
话说王之涣见这里景色宜人,一时诗兴大发,张口就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绝了,真是绝了!一首简简单单的五言绝句就把历代所有有关鹳雀楼的好诗、好词都给比下去了,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竖起大拇指评价说,写鹳雀楼的诗就数王之涣、李益和畅当三人写得最好。其实,最脍炙人口的、人们公认的第一名还是王之涣写的那首。所以,王之涣就顺理成章成了鹳雀楼的代言人。
可是,《登鹳雀楼》还不是最厉害的,打败李益、畅当等人还不能说明王之涣有多厉害,且来看看他是怎样让另外两位大诗人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的。
故事就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那时候,说起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都是好诗的缔造者,诗人中的诗人呀!后人也常常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做比较,认为他们是唐代边塞诗的三大顶梁柱。
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歌,但他们也是同病相怜的好朋友。这一天下起了小雪,三人约好来酒楼一起开怀畅饮。高适举着酒杯说:“难得有机会跟你们两个相聚,现今虽然落魄,幸好还有一壶小酒和两个兄弟!来,喝一杯!”
三人一饮而尽,心情大好。王之涣起了诗兴,就说:“既然酒也有了,人也齐了,我们就按照老规矩来几句风雅的,怎样?”
话刚说完,三人就被楼下嘈杂的人声吸引了,只见一群人三三两两走上楼来。原来,这是梨园的官员带着属下的弟子来酒楼喝酒聚会。唐代的梨园,可是一个专门训练乐工歌手的机构。唐玄宗酷爱音乐,喜欢把好诗、好词编成曲子,所以专门设立这样的机构给自己娱乐用。
三人觉得他们一大班人太吵闹了,就转移到角落里喝酒。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年轻的美女走了进来,三人定睛一看,原来这四位都是名动长安的歌伎。
王昌龄突然有个主意,他小声对王之涣和高适说:“我们比了这么多次,比来比去都分不出输赢,今天不如找点新鲜的来比。你看如何?”
“哦,依你看,要怎么比?”两人问。
“你看她们几个美女要来唱歌练曲儿,我们三人的诗都是声名在外,不如就看谁的诗她们唱得多,多的人就赢,其他两人不许再争。”
“好!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乎,一场千古佳话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且来听听歌妓们都唱了什么。
马上,一个歌伎就打开嗓子高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正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哈哈!”王昌龄满意地微笑起来,拿起一根筷子放在自己前面,给自己积一分,还示意其他两人说:“我一首。”
高适不服气地说:“才一首,别得意得太早,你来听,下一首一定是我的!”果然,下一个歌伎唱的正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得意地看着其余两人也拿了一只筷子放在自己前面,说:“这一首是我的。”
第三首,歌伎唱:“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哈哈,我的《长信秋词》!”王昌龄高兴极了,故意对一旁一分未得的王之涣说:“我两首了。”
王之涣是谁,怎么可能让王昌龄占上风而无力还手呢?只见王之涣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有什么好得意的,刚刚那三个只是上不了档次的歌女,我可不把她们放在眼里。”
果然是王之涣,反击得好呀!言下之意就是,王昌龄和高适你们的诗俗气,只配下里巴人来唱,我王之涣的诗是阳春白雪,不乐意让这些土气的歌伎唱。
他顺手示意王昌龄和高适看其中长得最美丽的女子,继续说:“看到没?我就赌长得最漂亮的那个,她唱的一定是我的诗。如果是,你们就得服我,如果不是,我就认输,如何?”两人点头答应。且看这个女子唱的是什么。
只见王之涣钦点的美女不慌不忙地清了清嗓子,歌声轻灵地唱起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笑着看着王昌龄和高适,胜负已见分晓。王、高二人本来等着要来取笑王之涣的,没想到这女子唱的正是王之涣的不朽名篇《凉州词》。于是,两人不得不服输,当即抱拳说:“佩服佩服。”
三位大诗人在酒桌上暗暗较劲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王之涣不仅诗写得好,还灵机巧辩,能变个戏法赢,果然是当之无愧的赢家,怪不得连“七绝圣手”王昌龄和高适都要拜服。
当然,王之涣不仅在旗亭画壁的“刀光剑影”中取胜,他的这首《凉州词》也是唐诗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这首诗历来被许多才子佳人挂在嘴边,引为经典,清代才子王渔洋说它是唐诗中的前四名。王渔洋总结说,唐朝有四首绝顶好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王昌龄写的《长信怨》、王之涣写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虽说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词只有六首,没有王昌龄那么高产,但能写得这么好,一首《登鹳雀楼》就让鹳雀楼变成千古名楼,一首《凉州词》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也足见他的功力。区区六首也足以让他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坛抢占一席之地,受尽世人敬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