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赋能:互联网+跨界运营与融合实践
- 曾佳欣
- 873字
- 2024-12-21 01:31:52
跨界思维是推动变革的原动力
在时尚行业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就是时尚对于消费行业的再造,并不是通过生产具体的产品,而是通过对物品赋予文化和情感,从而使物品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属性,再通过这种新属性的结合,让人们的消费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跟现在互联网所引起的变革方式特别相似,互联网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建立了新的连接。“连接赋能”,就是用新的连接方式,产生新的能力。
如果更多地思考这个现象,其实这种变化,现在已经早已从时尚或者互联网这样过去认为比较“新潮”的行业,推及到了所有的行业。无论是在新疆边远小镇想卖掉自家种植的水果果农,还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想买到专业配件的传统行业采购商,或者是一个忽然异想天开想搞发明的高中生,他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以前根本不可能的便利连接,快速地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客户或者供应商,或者搞发明所需要的各种冷僻知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我们所说的“赋能”。
三年前,腾讯开始思考“连接赋能”。现在针对这个趋势,进行了很多业务布局,当然也随之有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其实,所有的业务布局,都是思维变革先行,可以说,跨界思维是推动变革的原动力。
互联网从技术到平台的演变
在人们的观念里,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但现在这种观点需要更新了。刚开始做QQ秀的时候,我觉得技术主要是公司技术开发和产品经理思考的事情,我们负责把握客户需求再转达给他们信息就可以了,但随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要想把握工作中遇到的变化脉络,要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些产品给他带来的改变,是需要从技术的出现就开始思考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赢得主动,并且做出能够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创新决策来。
互联网是技术的产物,我们从技术的功能来看看互联网自身的能力演变。
对于人类,最初科学技术只是小小的工具,但逐渐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以及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到了近代,技术的发展开始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3世纪,骁勇的蒙古人依靠骑兵和弓箭,占领了地球版图的一半。到15世纪,伴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航海时代来临,世界版图被重新划分,地域的势力格局、第一世界的强国清单被重新改写。
近代社会,内燃机的发明则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它代替了笨重的蒸汽机,催生了两个现代社会重要的工业——汽车工业和航空业。汽车和飞机的产生,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许多过去曾经不可能的贸易形态变得可能了。运输业的改变直接催生了现代工业以及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再回头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互联网,而且使得互联网变成了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人和企业的能力。使得人们在信息沟通上所花费的时间被极大地缩短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而且逐渐地影响各行各业,颠覆过往的生活状态。同时互联网也变成了像汽车和航空一样缩短路径的载体,使得两地原本不熟悉的人通过互联网变成“认识”,省掉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快速、便捷、直接。
互联网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是一个创新和颠覆的平台,它极大地增强了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现在谁说放弃互联网,就相当于放弃了互联网所赋予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信息时代漂流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中无法赢得一点主动性。
互联网加速系统性创新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从最初的一种信息获取工具,已经逐步渗透到传统产业,并使得这些行业的业态发生改变,如传媒行业、贸易行业、金融行业、旅游行业等,在互联网的作用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互联网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公司打拼的人的事情,而是和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件事。
以传媒行业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报纸和广播是大家获取新闻的最主要方式,你看到的“新闻”往往是经过报纸记者、编辑加工过的“信息”,而且去掉那些排版印刷一类的硬性时间成本,最快也已经是过去一天甚至更多天前的“旧闻”。电视出现后,时效可以提前,有实况转播的功能,但当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等出现后,新闻出现和传播的速度突破了纸媒和电视的能力。今天,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自媒体形态,它们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实时性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像法国发生恐怖袭击这样的突发消息,传统媒体就是再迅速,也需要派记者奔赴现场,但自媒体使每个在现场的人立刻变成了一个信息源,他所发布的实况能够立刻通过Twitter、微信、微博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互联网给每个人进行了“媒体属性”的赋能,让自媒体成为新闻报道的先锋,拥有比传统媒体更为高效的传播力和忠实的读者群。
在贸易行业,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相应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之前,人们使用传统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手段,让贸易成本极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绘了以马为运输工具的时代,吃上新鲜的荔枝是只有帝王家才能办到的事情。到如今,贸易环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些销售和物流过程都得到了极大的精简,也降低了成本。你有一样好东西,立刻可以在微店里发布,甚至不需要任何推广成本,就能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转发,获得客户。这样的结构,又给予人们“商业属性”的赋能。
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又反哺了物流行业,今天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通过电子商务和快速送达的物流,便利地得到全球各地的产品。别说闽南的荔枝,连澳大利亚的龙虾也可以朝发夕至,我昨天在网上下单,今天澳洲龙虾就空运到家,晚上就上了饭桌,让女儿尝个鲜。所以,互联网还给予了我们“消费属性”的赋能。
如果再把眼光投得更远一点,用前瞻的眼光来解析这样的格局变迁,一个更重要的线索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改变(或者说颠覆)可能要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而有了互联网,短短的几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到如今O2O、移动支付的迅捷发展,整个社会无论是创新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节奏都得到了增强,而变化(或颠覆)的周期也大大地缩短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类的颠覆,并不像以前是偶然地伴随或依靠某一项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发明而发生的,而是系统性地、全面地在各行各业发生。可以这么说,有了互联网,每个行业的创新速度都加快了。这个能力,可以说是“系统属性”的赋能。
连接赋能与跨界融合
回顾了前面的历史背景,对“连接赋能”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连接了更多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无处不在,从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思维变革,再到行业的颠覆革命,这种“无处不在”跨越了每一个壁垒,超越了人类所知的边界,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平。昨天刚在硅谷诞生的新公司或技术,今天就能在中关村找到类似的技术或创新者;而中国在这之中又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全世界40%的科技产业供应链产品分布在中国各地。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互联网是工具,承担的使命是改造世界。而从此刻展望未来,互联网承担了更重要的使命,即用“颠覆”世界、重构世界来定义。因为运用互联网技术,许多产业结构、商业模式、思维观念都被颠覆了。
这其中,很大的力量来自于互联网的跨界能力,这样的能力是传统企业中极少数才具备的。互联网的跨界能力带给我们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它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或者一道神秘的光环,它是真正推动变革的原动力。
那么,我们如何适应这个巨变呢?答案就是从自身的业务出发,搭建自己的跨界思维。
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是从融合到颠覆的过程,互联网依靠技术的发展,对旧有边界进行入侵、抹平,到兴起全新的商业模式,完成对整个商业模式的颠覆。
互联网连接了一切,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在使用它作为工具连接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得以站在“跨界”的风口浪尖,通过技术跨越产业边界,同时也做好准备,迎接各行各业的人到互联网行业里来。
因为人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千军万马都在加入互联网行业的队伍,如果现在的互联网从业者不能很好地尽早把握跨界思维,提前准备应对更多的变革,很可能在下一个5年就会掉队,甚至被取代。
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做下一步的系统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迎接产业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挑战下,进行自我颠覆?又如何面对互联网创造出来的“跨界”生态,迎接外部世界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在一波又一波的变革大潮中,如何不迷失自己,而是顺势驾驭浪潮,抓住变革的机会,开创新的天地?
变化无处不在,无论是互联网的老兵、新兵,在互联网不断的巨变中,我们都可以共同思考,不断进行思维变革,拓展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