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

第五章 已逝帝国的皇帝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孔子《诗经·周颂》

终于走到北门,寒风凛冽,我几乎冻僵了。小福特轿车和亲切负责的司机解救了我,“在北京期间”他们将随时听我差遣,“一位在中国的朋友”借给我时这么说。我迅速钻进同样可以无限期借用的灰色狼毛毯子。

对这位慷慨之神,我在心里道了声谢,是他为我的旅途增添了这么多玫瑰。然后,我就陷入了沉思。那位年轻的皇帝,几乎还是个孩子——按我们的算法他才17岁,按中国的算法是18岁——命运以如此离奇的方式授予他如此虚无的荣誉。

尊贵的宣统,这位“中国皇帝”,清室贵族倾其所有为他举办盛大奢华的婚礼。对于他,我了解多少?其实不太多。这一章的记述并不完善,但这是我能从书和言谈中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了。

在这“清冷的、灰蒙蒙的凌晨”,我坐车回宾馆的路上,关于他谜一样的人生,无数碎片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回到房间,一杯芳香四溢的热茶出现在眼前,是最为体贴细致的服务生罗。他灿烂地微笑着说:“小姐今晚一直没有休息,一定又冷又累。小姐请喝茶,会感觉好一些。”

于是我又振奋起来,记下关于宣统我所知道的一切,为与他见面做准备。因为我收到了金色徽章成吉思汗时期及以前,鞑靼游牧部落的英雄会获得一枚圆形金色徽章,作为身份的象征。此后逐渐用于皇帝的命令。,将成为向皇帝和皇后道喜的几位外国人之一。

这激起了我的西方民主热血。我只见过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一位皇帝,这个可怜的年轻人同样被抛弃了。就在他去世——我猜由于“伤心至极”——前三个星期,在马德拉岛上,我见到了他——流放期间,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来拜访他的人。他很有教养,举止文雅,却满是困惑,无比失望。他无法理解人们疯狂到了什么程度,竟然将他从王座上赶了下来。当然,在这段动乱的时间,国家形势并不太好。败犬发现它还能咬人——而且经常咬人。

然而,这位中国的小皇帝从来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美好,据说对于国家蛛网一样的结构还有着错误的认识。自从1908年老佛爷选定了他,不到3岁的小溥仪,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以宣统为年号接任皇位,他就一直被“瞒在梦中”。慈禧任命他父亲为“监国摄政王”,还严令小皇帝要将前两位对她的统治几乎毫无反抗的皇帝当作父亲一般看待。以幽禁、死亡之类的手段将儿子同治和外甥光绪后嗣夺去的老佛爷,以这般高超的政治手腕,令所有抱怨此举有违皇宫礼节、继承规则、丧葬仪式的派别都表示满意。以下是慈禧的懿旨摘录:

“同治无子,光绪入继。光绪继承大统,亦无子。兹下此懿旨,‘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继同治,兼祧光绪。”

于是,小皇帝多了许多劳碌的日程。他是光绪的侄子,而光绪与同治是堂兄弟,所以他要对每一位叩头九次。为了避免前两位皇帝的魂魄到了阎王殿或“黄泉”时不会孤苦伶仃,没有人祭拜,“养子”就要供奉牌位,庆祝生日,拜祭陵墓。

在此我引用《时报》中的一篇报道,来看看这一规矩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篇报道是有关慈禧太后的牌位从东陵迁到紫禁城太庙——国家最神圣的地方,安放在清朝9位先祖及其35位皇后嫔妃当中的事。“礼节是由小皇帝的摄政王代行的。依辈分次序,太庙中的每个牌位前都要叩头9次,总共大约400次。”

这样,即便在死后,老佛爷拿破仑式的手段依然如阴影一般笼罩着宣统。他是她册立的第三任名义上的国家执政者。

宣统的政治生涯中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退位,这是光绪皇帝的遗孀以他的名义议定的。隆裕太后从醇亲王手中抢过了摄政权力,展现出与她姑母慈禧太后同样的叶赫那拉氏血统。这才使得中华民国于1912年2月10日建立。另一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1917年7月1日张勋政变。这天凌晨3点,小宣统被人从床上拉起来,又做了一次皇帝。他在龙骑上坐了一个星期,但他的追随者不够强大。他又一次退位,为此事致歉,并表示整个事件超出了他的控制。

还有两件相对较小、但对他性格的塑造影响重大的事,那就是他母亲的自杀和英文教师庄士敦的到来。前者尽管痛苦,却使他看清某些礼教的致命后果;后者则向他敞开了外部世界的大门。

如果没有认识到家族中“老一辈”——母亲、祖母、年长者、高贵者——的权力和影响,那就很难理解中国的家族生活。祖先崇拜是这种以年龄为依据的崇拜的根基。在《太太之灯》一章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这里只需说,新皇帝成年前,先皇的遗孀在宫中有极大权力。

隆裕太后去世后,宫中的独裁大权到了光绪帝的瑾太妃手里。她不想放弃这一地位,与前两代皇帝那些40到60岁不等的妃子们为伍。一旦皇后正位,她将不得不放权,但在这对小夫妻生下儿子立为皇储之前,她都还有一定的权力。立了皇储,皇后就会成为未来皇帝的母亲,这一头衔确保了她在后宫中的至高身份和地位。直到那时,这对小夫妻才能靠自己的能力管理事务,与西方夫妻相比,这对于东方人是个极为艰难的进程。而且,摄政王、叔伯、姑婶、太妃等的存在,使得这一进程更为复杂。小皇帝始终顺从于瑾太妃,据了解,他只有两次违背了她的旨意。第一次是他的生母醇亲王福晋去世时。她是自杀的,据说是因为在溥仪未来新娘决定权的问题上,她与瑾太妃意见不合,受到瑾太妃的斥责。当天晚上,她吞食了过量鸦片,就这么离开了人世。溥仪得知后,不顾一切地冲出紫禁城,这是他自1908年三岁时入宫以来第一次出宫。他坐着汽车,来到举办悼念仪式的一座皇家寺庙,拜祭母亲和祖先。

第二次是大约两年前,宣统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这一举动遭到了三位“皇太妃”同治皇帝的三位妃子。和中文老师们的强烈反对。皇帝的中文老师可能是以保持自己发辫的方式无声抗议,他们似乎忘了留辫的历史。17世纪初,满族人建立清朝的时候,将辫子作为臣服的标志强加给汉族人。很快,辫子对于汉人成了荣誉的标志,在满族人中同样如此。三百年过去,风气已经完全变了。1912年中华民国下令废除发辫,竟遭到了抵制。人们像现代的辛普森一样表示抗议,推行法令的官员们只能强制剪掉。对于宣统,这位古老传统的继承者而言,剪辫子显示出他的现代精神。他主动将祖先的传统之物从他年轻的头上剪下,并敢于面对一切反对意见。

从这件事和其他一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文老师对皇帝的影响,他引导皇帝看到紫禁城外面的世界。大约在宣统皇帝11岁的时候,庄士敦被任命为他的英文老师。这在后宫中又掀起了一场争论,大多数贵族自然会反对改革,反对外来影响。但前一位皇帝已经进行过改革,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最终相对主张自由的一方占了上风。很快,这位皇帝学生就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并且对各种类型——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的英语文学、对时下的杂志和报纸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读到的每一片土地都有着强烈的好奇。他可以阅读英文原作,因此比前一代皇帝光绪更有优势。光绪帝曾在政务之外,每天阅读一本书——有时他甚至为此凌晨两点就起床。藏书阁的官员们经常为将现代的书尽快翻译出来而殚精竭虑,这样才能满足皇帝的需求。

宣统对一切新发明都很感兴趣,搜罗了很多放在工作室里。他想学网球,还想学划船,但他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几乎得不到满足。他唯一的户外运动就是骑马,由一个侍从小心翼翼地牵着,像个囚徒一样在皇宫这片小天地里转转。直到有一天,他叔叔坐着一辆新车前来拜见。皇帝采取了一点小策略。他迈进这架大机器里,命令车夫在院子里转转,体会一下这种新感觉。然后,他以他尊贵的龙体坐在前座上,命人演示怎么开。这小策略果然成功了。那位皇亲知道,这么一来,没有人胆敢“玷污”这辆车了。既然皇帝想要,于是车主诚惶诚恐地叩了九次头,乞求皇帝接受崭新的八缸豪华轿车这一“微小的礼物”。这辆车实际上相当于“报废”了,因为皇帝只能在紫禁城的院子里跑跑,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就像绕轮子跑的松鼠一样,几乎尝不到开车的乐趣,即便轮子金光闪闪、雕梁画栋。

经过这位向往自由、向往游历的皇帝的不懈努力,慢慢地,其他外来发明一件一件进入紫禁城中。随后,50年前美国的一些革命性的机器也进来了。当时的中国总统黎元洪询问皇帝生日时可以送他什么礼物时,宫中的信使马上带来了皇帝的回答:天子只想要一样东西。不是珍珠,不是宝玉,不是耀眼的黄金,而是一台手提式打字机!皇上想要的东西很快就送到了,而且,告诉我这件事的人肯定地说,中国皇帝“打电话”向中国总统表示了感谢!在紫禁城的住所,“回忆”的皇帝致电“希望”的总统。总统占据了他先祖统治过数百年的府邸,而今皇帝又亲自致电,这严重违反了传统礼节。但有时候,皇帝会模仿太监的声音给老师打电话,所以他这么做与其说是出于对礼节的反抗——他及时命秉笔太监在红纸上起草致谢,并及时送达——不如说是出于使用现代发明的乐趣,这样他可以与外部世界有直接的联系。

这一举动有着孩子式的恶作剧,也流露出一个活力、强健的年轻人被限制于狭小世界时的悲凉。前些年,小皇帝的判断力尚未成熟到可以自我约束的时候,他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据记载,他好多次趁下雨跑进花园,只想看到那些侍从为了找他,全然失去了平日里的端庄平和。

下面是有关“猫”的故事。小溥仪登上龙椅时,尽管还那么小,一大清早,他就伴着隆隆的鼓声、叮当的铃声以及儒家乐声,蹒跚着走上一层层台阶。这些声音可以将任何一个孩子吓哭,而他却非常镇静,在宫殿中接受侍从、太监以及王公大臣们的跪拜。可是第二天,皇帝三岁的心却承受不住了。他想家了,哭闹起来。无数“大人”绞尽脑汁地取悦这个孤单的孩子,有人拿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但宣统还是止不住地哇哇大哭。他哭着要找他的“小猫”。“我要我的小猫”,他哭喊着,于是人们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小猫。但还是没有用,皇帝一只都不想要,还是哭哭啼啼的。当差的人们在慌乱中,想起了他的父亲摄政王,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据说,醇亲王想了一会儿,然后笑了。

“有一个小乞丐,”他对紫禁城来的惊慌失措的老侍臣说,“他经常在我府外的垃圾堆里翻捡。我那皇帝儿子非常喜欢他,他的外号就是‘小猫’。我想他就是我儿子想要找的。我儿子自己在宫中孤单了。”原来是这样,这个富贵又可怜的小宣统渴望有另一个孩子陪伴!

老侍臣谢过摄政王,找到了那个小乞丐。他们给这个又惊又喜的少年彻头彻尾地洗了澡,理了发,熏了香,穿上最好的衣服,带去见天子。宣统马上止住了眼泪,开心地笑了。他找到了他的“小猫”!

这可能只是报纸上的一则故事,但它与其他已知事实一样,是小皇帝以20世纪的方式表达自我的一种抗争,尽管他是皇帝,尽管侍臣们费尽心机想要保持古旧的体制。

事实上,王朝的缔造者很清楚应怎样使脆弱的凡人变为皇帝。方法很简单。首先,将这个凡人与其他凡人相隔离,让他的心中充满王权,他四周的人们按地位等级——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大臣,依次排列;然后,在这高高在上的隔绝中,将他提升为半神,以象征特权势力的华贵标志环绕。

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即金銮殿,一个星期前我看到过,是这整套机制的例证。高耸的围墙隔绝了凡人的目光。对于殿中的人而言,它还营造出令人敬畏的、富丽堂皇的感觉,对于天子上天的统治者住在紫微星垣,众星环绕——所以他儿子,地面的统治者住的宫殿叫做“紫殿”。而言是个再合适不过的背景。它被设计得美轮美奂。广阔的空间一直延伸进墙边阴影中,高高的藻井上,蓝色、绿色、金色相间的雕刻和装饰刻意彰显着富贵。龙——权力的象征——随处可见,缠绕着支撑藻井的漆柱,构成藻井中央的图案,出现在龙椅上。龙椅背后的九扇“雕龙屏风”看上去足有11尺高,20尺宽。层层台阶抬高了龙椅,皇帝坐在龙椅上时,大殿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他。龙椅上雕刻着传统云纹,代表皇帝来自上天;通体漆金,只有技艺最为高超的工匠才能完成。圣彼得宝座圣彼得宝座,是意大利雕塑家、巴洛克艺术创始人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青铜宝座,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译者注上的天使无疑铭记着为创造宝座而逝去的众多生命。美好与苦痛就像一对双胞胎,存在于漆上,许多人成为漆树毒的受害者,而正是有了漆,才创造出这些东方艺术臻品。

逊帝宣统。

醇亲王与小皇帝(立者)。

龙椅的两侧是举国技艺最高的工匠雕刻切削而成的青铜器。巧夺天工的巨大灯笼成排悬挂着,雕梁画栋的藻井就像天穹一样广阔,一眼望不尽。

民国以来,这座大殿被称为“礼堂”。1913年,袁世凯就是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得到外国使节的正式认可;同样是在这里,宣统度过了他皇权的巅峰时刻。以下是裴丽珠所著《北京纪胜》中对这座大殿的描写:“这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宫殿,高110尺,长200尺,宽100尺。五段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台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殿外,门前还有精巧的日晷和镀金铜鼎。以往只有最为隆重的典礼,比如新皇帝的登基大典、皇帝的生日庆典等,才能在这座大殿中举行。“大殿内部极为庄严华贵。漆成铜色或红色的柱子支撑着藻井,藻井绘以孔雀尾羽般的蓝色和绿色纹样,还有象征男性力量、代表王国权力的蟠龙标志。“与其他中式建筑相同的是,这座大殿最有特征的要数殿顶,而西方建筑经常会忽略。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建筑材料可以长时间耐受风吹日晒。向下的垂脊与向上的房檐形成船帆一样自然的弧度,房檐就是凝固了的丝绣边沿,支撑它们的柱子与支撑整个大殿的柱子合为一体。“为了使建筑多姿多彩,中国的建筑师偶尔会建造双层或三层屋顶,如太和殿;或者将内部建成圆形或‘灯笼式’穹顶——从内部看显得深邃高远、但外部没有任何差别。建筑师还非常注重垂脊上奇特的仙人神兽像,琉璃瓦的颜色也不是随随便便采纳的,都要严格依规定行事。最后,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尽管从远处看屋顶是笔直端方的,但实际上有一点轻微的波浪,有一点涟漪。这不是粗心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不破坏线条和简洁的前提下,特意使其更美观悦目。”而今,他只能坐在乾清宫那小一号的龙椅上。

龙,这最为有趣的动物,并非清代朝廷的独特创造。远在尧舜时期,“神龙”就魔幻般出现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文学艺术中。它已经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存在了数千年,所以人们想要设计国旗时,龙很自然地成为这个国家最突出的标志。

众人都相信龙是存在的,就像海象之于北方人、河马之于南方人。只有那些受到现代教育的中国人,才会将龙归入神话的范围,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人身牛头怪。如果“思想即物质”,既然三亿六千万人都相信有龙,为什么没有人看到?你相信有精灵吗?为什么事实上精灵并不存在?

我试图从宣统身上找到些许他对龙的怀疑,但一无所获。龙一定已经深深扎根于他的意识当中,因为对他而言,龙无处不在。他穿的袍子上有龙,那叫“龙袍”;他坐的椅子上、休息的炕上、吃饭用的金银瓷器上,随处可见。他的手叫做“龙爪”,眼睛叫做“龙目”。还有辰时、辰日、辰月、辰年。神龙,是八大物种中最为知名的。它的形象刻绘在皇帝走的每一条路上。皇帝办公时,龙也如影随形。他坐的椅子叫做“龙椅”,用的笔叫做“龙笔”。代表皇帝爱情的图案是龙居于屋顶下,银色凤凰与之缠绕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它们的形象成为婚姻的标志,出现在“十八省”现在是22个省份。的所有订婚仪式上。

清朝建造的龙柱遍及全国的佛寺、道观,甚至清真寺。它们用于祈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最后,龙其实也涉及先祖和死亡;尽管人们告诉我,皇帝是不会死的。大约46个世纪前,五帝之一的黄帝轩辕“在位111年之后,一条巨龙腾空出现,黄帝骑在龙背上升天了”。从那时起,所有的皇帝都会“乘龙”升天。距北京90里左右的清东陵中,龙形山峦护卫着宣统先祖们的墓碑。一座座宫殿向天际延展,通往高耸的“宝顶”,宝顶底下是广阔的地宫。

龙还是中国宗教列位神灵之一,数百年来掌管着下雨及江河湖海。在中国,几乎各地都有龙王庙,每逢初一十五,宣统无疑会向他的龙兄龙弟跪拜。

小男孩在这些辉煌壮阔中孤独地成长起来,不像普通少年那般朝气蓬勃。或许他诵读过《诗经·周颂》中周成王的祝祷: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他饱读诗书,必然在古典文学和历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虽然没学过绘画,他却展现出了艺术天分。这可能继承自他的“皇祖母”慈禧太后,她就画得一手好画。庆亲王四儿子的一位夫人曾送我一幅慈禧画的《牡丹图》,是我最为宝贵的藏品之一。

他的笔已经蘸了龙香墨克兰默·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有一种龙香墨。一天,他看见墨上有一些小道士,像苍蝇一样走来走去。他们向他高呼:‘吾皇万岁!臣是墨的精华,黑衣使者。世上有文学才华的人的墨中都有我们十二位龙宾。’”,对诗歌有独到的见解。他用笔名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发表过几篇作品,而这些报纸的编辑都不知道作者有多么尊贵。

按中国历法,这位小皇帝快满18岁,应当娶亲了。钦天监颁发了指令。自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太妃执掌后宫。她命人在清室贵族中挑选20位最为合适的姑娘,呈上她们的照片。皇帝从这些照片中指定了他的新娘。他对年轻的未婚妻多方打听,了解她的口味和习惯,甚至试图在订婚时拜访她。但这严重有悖礼节,马上就被禁止了。

依据一项奇特的习俗,地位低于皇后的淑妃先于皇后24小时入宫。她由一辆马车接来,没有仪仗队,也没有任何仪式。面见皇帝之前,她的首要任务是拜见瑾太妃。然后,淑妃回到她的住处,至少在理论上要为迎接皇后入宫做准备。这位小妃子已经年满15岁,是“小官”端恭的女儿。她是以同样的手续挑选出来的。从一批地位稍低于皇后家族的合适姑娘的照片中,宣统选出相貌与他的设想最为相符的一位。

宣统对西方观念的喜爱还有另一个例子,那就是他为自己起名。他感到没有个人称呼有些尴尬,所以他选了“亨利”作为自己的英文名,还为皇后取名“伊丽莎白”,他甚至为此特意下旨。从欧洲皇室的记载中,这两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是因为同名的亨利八世亨利八世(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先后娶了六位王后。——译者注像东方皇帝一样拥有众多妻子?还是因为纳瓦拉的亨利纳瓦拉的亨利,即亨利四世(1553—1610),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译者注的传奇事迹吸引了这位清朝继承人?至于伊丽莎白,“这名字有什么寓意?”因为被赐予这个名字的小百合花,无论从传统还是从机遇上看,与英国女王的性格和行为都有很大差异。她的昵称应该是贝丝,比伊莱扎更恰当。尽管如此,这位东方人的西式举动是既定事实,至少得到了一位西方人的赞赏。一想到“亨利皇上”,我就觉得很能理解。他被捆绑在阴影中,命运尚不明朗,他的未来就在神灵的膝盖上;钦天监对此不发一言。但如果对时代有正确的认知,他将不能再用朱笔签发圣旨,这位“尘埃之王、梦中皇帝”,将不再有机会践行宋代一位贤明老臣提出的十项仁政举措:

1.敬天

2.爱民

3.美德

4.敏学

5.积善

6.纳谏

7.减税

8.宽刑

9.戒奢

10.禁逸

然而,东方邻居日本经历了400年的动荡,仍然保留着帝制。中国向它昔日的辉煌深深鞠躬拜别。上层贵族中几乎没有人担任新中国的官员。当今世界局势动荡,各色政府登台又退场。希腊新政权之梦跟从帝国,如同帝国跟从神话。君主制度起起落落。民主制度兴起又走向辅修。历史在竞争中螺旋式前进。中国,在“大环境的车轮”中,正耗尽天数。但宣统却好像只受很小的影响,这是他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荣耀可能就此回归。无论他命运如何,我还是期待着在受贺礼上,看到天子仍旧居于东方辉煌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