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ed

引言:倭患之防

中国沿海全面设防,始于明代。

朱元璋对“禁海”的热爱超过史上任何一位皇帝,几乎两三年就要重申一遍。关于禁海原因,朱元璋只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此后的大明,在严格禁海和有限开禁之间徘徊反复。由此也产生了明代特有的“倭寇”和针对“倭患”的海防。

正史里出现“倭寇”一词,是从《明史》开始的。最初“倭寇”中的“寇”字,是作动词使用的,表示“侵犯”,如“倭,寇福州”。如此往复,“倭寇”终于作为名词而被使用,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意思。“倭”也由此成为对日本的蔑称。

其实,“倭寇”最初多为流亡海上的元军水师旧部,如张士诚、方国珍等残余军队,后来发展为大明海商和海盗与日本海商和浪人混编而成的民间草寇武装,如王直(《明史》误为汪直)和郑芝龙都是发迹于日本的大明海商兼海盗。正是这些海上草寇,让海上军事力量薄弱的明朝廷头痛了几十年,浙、闽剿倭首领胡宗宪甚至出版了一部由郑若曾撰写的海防巨著《筹海图编》,此书为后世留下了第一幅中国沿海海防全图《沿海山沙图》,还有防倭专图《日本岛夷入寇之图》。

嘉靖时,明朝廷招抚与剿灭并用,倭患才渐渐平定。似为纪念这一切,有人绘制了海战长卷《抗倭图卷》,此卷是迄今为止人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海战图画,在海战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筹海图编·沿海山沙图》

此图中可以看到中央的“定海所”和图上方的“钓鱼岛”。

平定了“倭患”的明朝廷,并没有注意到更大的海患和真正的海盗正向大明袭来。此时,葡萄牙人、荷兰人正驾着帆船越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