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ed

元日第二次海战

——《蒙古袭来绘词·后卷·弘安之役》 1293年绘

——《蒙古贼舟退治之图》 1863年绘

第一次跨海征日结束后,忽必烈以为日本人已被吓倒,遂派使者再赴日本令其“通好”。这一次,日本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不但不同意“通好”,反将30人的使团全部斩首,仅放4个高丽人回大元报信。忽必烈得知大元使团被杀,决意报仇,于是组织第二次跨海征战。从日本文献看,他们更重视元日第二次海战,按日本年号称其为“弘安之役”。

此役,忽必烈发兵两路,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领4万蒙汉作战部队,高丽将军金方庆统高丽军1万人,战船900艘,组成东路军,从高丽合浦港出发,跨过对马海峡,进攻日本;一路由范文虎率领10万江南屯田部队,战船3500艘,组成江南军,从庆元(今宁波)出发,东渡日本;两路军约定1281年6月在对马海峡中央的日本壹岐岛会师。

1281年5月3日,东路军从高丽合浦港起航,5月21日,元军进攻对马岛,日军虽顽强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全部战死。5月26日,东路军又攻克壹岐岛。6月6日,东路军统帅忻都为争夺头功,不等与江南军会师,率东路军分两路围攻筑前博多湾。两路元军都没能在博多湾海滩立住脚,皆撤退到壹岐岛,等待与江南军会师。

7月初,范文虎、李庭率10万江南军,战船3500艘,到达筑前志贺岛(今福冈海面一小岛,此岛因1784年出土汉光武帝授给日本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而闻名),与东路军忻都、洪茶丘部会师。由于在筑前博多湾登陆作战屡屡失败,东路军和江南军都被赶到长崎平户港,元军陆上部队大部分撤回到船上。

《蒙古袭来绘词·后卷·弘安之役》中“博多湾海防石坝”部分

画家用多个画面表现长长的石坝。第一次元日海战后,镰仓幕府为加强筑前及大宰府的防卫,历时5年,构筑了20公里长的石坝。后卷图纵约40厘米,横约200厘米;绘制于1293年,现藏东京千代田区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蒙古袭来绘词·后卷·弘安之役》主要表现的是元军攻打筑前博多湾的战斗。此卷大约分成5组画和分列其间的长短不一的“词”,展示了竹崎季长的战功。

第一组表现季长探望六月在博多湾志贺岛战役中负伤的河野通有的情形。

第二组依内容可称为“博多湾海防石坝图”。石坝是第一次元日海战后,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为加强筑前及大宰府的防卫,历时5年构筑的。它西起今津,东至箱崎,20公里长,2米高,后世称其为“元寇防垒”。画家将石坝横贯多个画面,气势非凡。坐在石坝上的是菊池武房麾下的武士,石坝下的是身披赤丝铠甲,挟长弓、悬太刀的季长。此役,季长的坐骑已换成“文永之役”获赏的黑栗毛骏马。

第三组表现的是闰七月五日季长千方百计欲乘船追击元军的残部,画面上六七艘满载日本武士的兵船正赶赴鹰岛(古属肥前,今属长崎的五列岛)海面杀敌。

第四组依内容可称为“季长登船斩杀元兵”。画家用多个画面描绘了7月元军两路部队会师后进攻鹰岛的战事,画面上一排元军战船,正被六七艘满载日本武士的兵船追击,图右侧是季长乘小船抢登元军战船,斩杀元军二人。画面显示此时的海战,还是跳帮、登船、斩杀的冷兵器海战形态。

《蒙古袭来绘词·后卷·弘安之役》中“季长登船斩杀元兵”部分

画中一排元军战船,正被六七艘满载日本武士的兵船追击,图右侧的季长乘小船抢登元军战船,斩杀元军二人。

第五组描绘季长在自己所属的肥后国守护城次郎盛宗面前表功,图中央穿红甲的是季长,他前面的地上,摆着两颗用来表现战功的元军人头,负责记录军功的引付奉行人在一旁笔录。

“弘安之役”的日军总指挥与“文永之役”一样,仍由大宰府镇西奉行少贰藤原经资担任,副将为大友赖泰。守军除兼任“三前两岛”守护的藤原经资御家人武士(私人武装)外,还有“三后”的筑后守护北条宗政、肥后守护安达成宗、丰后的大友和萨摩、大隅、日向的岛津久经的部队,总计有4万余人。另外,还有约6万地方武士部队,作为援军待命。

两路元军会师后,在博多湾打了几仗都不成功,部队多在海上战船待命。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元军一直没能发起对九州首府大宰府的总攻。8月1日起,持续4天的海上风暴令停泊在海上的元军战船大部分沉没,幸存的部分元军只好撤退回国。数万没能撤退的元军被俘,日本人将元军中的蒙古人、色目人、高丽人全部斩首,原属南宋的汉人被留为奴。

“弘安之役”,元军大败,日本朝野认为这是“神风”天佑。如日本版画家歌川义虎的这幅雕版印刷三联画《蒙古贼舟退治之图》,画上方从左至右可以看到助阵的“四大天王”:北方“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画中还绘有“四大天王”的幡麾。这幅画出版于1863年,它再次表明,即将扩张的日本非常看重“弘安之役”的胜利和对“神风”的宣传。

《蒙古贼舟退治之图》

上方从左至右可以看到助阵的“四大天王”:北方“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画中还绘有“四大天王”的幡麾。此画出版于1863年,再次表明即将扩张的日本非常看重“弘安之役”的胜利和对“神风”的宣传。

日本历朝都非常看重打败元军的这两场战役,不仅留下大量纪实绘画,在福冈市至今保留着多段“元寇防垒”遗址,并建有“元寇史料馆”。

古代中国对这两次元日海战的失败很少总结,明清两代也再没有出洋作战的经历。进入现代,才有历史学家分析元日海战,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元军不善海战,不熟悉战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战船也多是经不得风浪的平底江船,所以,人多船多的大元水师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