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ed

清廷平定台湾

——《平定台湾战图册》 1788年绘

1682年郑克塽降了大清,明郑政权垮了,但反清复明势力在台湾依然存在,平定台湾仍是清廷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康熙到乾隆,盛世三朝都没有放松过对台湾反清势力的清剿。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八十大寿时曾亲撰《十全武功记》历数其丰功伟绩:“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这中间的“靖台湾为一”指的就是跨海平定台湾的战功。

1786年,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等率众在台湾北部发起反清斗争,连克彰化、诸罗、淡水诸城,于彰化建立大盟主府,自称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清廷先是令闽浙总督常青镇压,但常青坐镇泉州指挥平叛,一万渡海清军没能消灭岛上起义部队,台湾局面失控。次年,朝廷命陕甘总督福康安代替常青督办军务。福康安亲自带兵前往台湾,经过两年战争,捕获林爽文等首领,平定台湾。

这是清朝少有的一次国内海战,战事被宫中画匠绘成《平定台湾战图册》。此图册由著名宫廷画家姚文瀚、杨大章、贾全、谢遂、庄豫德、黎明等人分别绘制,画为绢本设色,共12幅,每图纵50厘米,横87厘米,图上端有乾隆皇帝御笔诗文。彩色图册完成后,清宫造办处又于1791年出版了它的铜版墨印本,称为《平定台湾得胜图》。这种“得胜图”式的战册,在乾隆朝多用来颁赏给皇子及文武大臣。除《平定台湾得胜图》外,还有《平定安南得胜图》、《平定廓尔喀得胜图》、《平定西域得胜图》等战册在宫内流传,其铜版刻印曾送法国制作。这种外界很少见到的“得胜图”多由几位画师来画,风格不一,情节松散,全景式构图,算不上好的艺术品,但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平定台湾战图册》

图册描绘了1787—1788年间乾隆朝廷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12幅图依次为:解嘉义之围、大埔林战役、斗六门战役、大里弋战役、集集埔战役、枋寮战役、小半天山战役、林爽文被捕、大武垅战役、庄大田被捕、登岸厦门、清音阁宴将士。

《平定台湾战图册》描绘了1787—1788年乾隆朝廷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12幅图依次为:解嘉义之围、大埔林战役、斗六门战役、大里弋战役、集集埔战役、枋寮战役、小半天山战役、林爽文被捕、大武垅战役、庄大田被捕、登岸厦门、清音阁宴将士。

1786年,林爽文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为宗旨,在大里起事,此后攻彰化、占诸罗,进军台湾府(今台南市)。福康安率平叛大军跨海东征,于农历十月二十九日在台湾鹿仔港登陆,十一月初解救被围了半年的嘉义城。第一图反映的就是林爽文的军队败退,守城清军开门迎接福康安的平叛队伍。此后,福康安的军队连克大埔林、斗六门、集集埔……图中可见清军与起义军使用枪炮激烈交火的场面。

福康安命海兰察等攻下八卦山后,又攻大里。林爽文在大里高筑土城,列巨炮,内设木栅两层。清军发炮攻击,捕杀甚众,由西南、西北两路攻下大里,林爽文逃入山中。“大里弋战役图”描绘的就是这一战斗情景。画面上装备精良的清军使用火炮、火枪猛攻林爽文大本营。画的上方有乾隆皇帝御题诗纪其事:“斗六门既取,直前抵贼巢。跃溪飞马渡,扫穴短兵交。背垒犯雄阵,乘宵挥遁鞘。渠魁犹待获,盼切捷旌捎。”

又如“小半天山战役图”,画面上呈现众多清军,攀岩翻山前进。画的右上方有乾隆皇帝御题诗纪其事:“晓接军营报,攻平小半天。前称获眷属,今复走凶孱。与暇近旬日,聚群至二千。层层涉持重,屡屡戒迟延。将士真宣力,领军可谢愆。并行赏与饬,期速奏功全。”

海路与陆路并进,岸上有马队在追,海面上有大船北进。在清军水陆合击下,林爽文退入埔里社、打铁察一带山沟内,福康安派兵层层围困,步步紧逼,经过五昼夜激战,林爽文弹尽粮绝,1788年农历正月初五,林爽文被俘(后槛送北京,在菜市口斩首示众)。“林爽文被捕图”描绘的即是清军在老衢崎活捉林爽文的情景。

福康安率清军进剿庄大田,庄大田在牛庄、水底寮顽强抵抗后退入琅峤(今恒春)。福康安、海兰察率清军进入琅峤,经过半日激战,庄大田等人被俘。“庄大田被捕图”描绘的琅峤,西边靠海,东边为山,战图上出现了运送清军的海船。

最后两幅,一幅是平台大军乘船内渡,即将“登岸厦门”的情景;一幅描绘的是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赐宴凯旋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等功臣,乾隆皇帝御题诗曰:“西域金川宴紫光,台湾凯席值山庄。敢称七德七功就,又报一归一事偿。戒满持盈增惕永,安民和众系怀长。养年归政应非远,益此孜孜励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