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战计,与敌匹敌,势均力敌,设法突破僵局之计。意指要在敌我双方对峙的情况下有意识地主动创造有利于我方的条件和时机,造成敌方的错觉,使之处于被动,受制于我。
第七计 无中生有
【原典】
诳也,非诳也①,实其所诳也②。少阴、太阴、太阳③。
【注释】
①诳:欺骗,迷惑。句意为:虚假之事,又非虚假之事。
②实:实在,真实。句意为:把真实的东西隐藏到假象中。
③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相。句意为:大大小小的假象逐渐转化为真实。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总之,是以假象来掩盖真实,最终把虚假态势发展到极端,巧妙地转化为真实,而非虚假到底。
【简析】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
《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道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以虚为实,出其不备,打击敌人。
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依然以为是假的,不做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无中生有”之计,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瞒骗,而是将某些假象示于对手,使对方相信它的真实性,然后把这些假象突然变为现实,让对方毫无心理准备,措手不及,从而击败对手。
此计谋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凭空捏造事实,处处散布谣言,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说成存在的,让对方思想混乱。其目的是乘机消灭敌人,获取利益。
二是以假乱真,把假的东西装扮成真的,最后再将其巧妙地转换成真的。以此来迷惑敌人,使敌人掉以轻心,从而趁势将其打败。
【战例】
骊姬立太子
“无中生有”之计,常常被一心想夺权篡位的人用在政治斗争中,通过诬陷他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古族名)。骊戎求和,便把爱女骊姬献给了献公。由于骊姬年轻貌美,风韵十足,献公对她非常宠爱,很快便把她封为正室夫人。骊姬逐渐博得了晋献公的信任,开始参与朝政。
后来,骊姬生下一男婴,取名奚齐。骊姬一心想要晋献公把奚齐立为太子,以继承王位,好让自己日后能更加尊贵。可是,当时晋国已立献公已故夫人齐姜所生的申生为太子,骊姬非常苦恼。
晋献公有位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便问小施:“我要立奚齐为太子,但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该怎么办呢?”
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再爬不上去了,这样就不会垂涎国君的位置了。”
于是,骊姬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指使他们对晋献公进言:“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
献公中计,骊姬又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
献公说:“申生怎么可能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
骊姬看出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便使出“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计策。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召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故意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她,还狂言“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晋献公不信,骊姬便借与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郊游的机会,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让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然后对太子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
太子于是便忙着在她的身后用袖子赶着蜜蜂,晋献公看见后,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里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
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会说三道四的,忍忍吧。”
晋献公便怒气冲冲地把太子赶回了曲沃,并命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的罪证,伺机废掉他。
有了这些铺垫,骊姬的计划变得如鱼得水。一日,趁着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的机会,骊姬暗中在祭肉中放入鸩毒,然后用谋杀献公之名加罪于太子,又诬陷重耳、夷吾也参与了申生的阴谋。结果,重耳、夷吾被逼到了狄国和梁国,申生身背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骊姬见时机成熟,便逼着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奸诈狡猾、献媚取怜的骊姬,接连用了几个“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伎俩便将晋献公宠爱的公子陷害,顺利达到了立太子的目的。让我们在感叹晋献公如此偏听偏信的同时,也为公子的出走、太子的冤屈深感惋惜!“无中生有”之计,为恶人所用,着实害人!
张仪渡难关
“无中生有”之计,曾经帮助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张仪,渡过了穷困潦倒的难关。
张仪早年在楚国逗留期间,没有受到楚怀王重用。因此,长期的闲居让他的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随从们更是对他埋怨不已。张仪却不紧不慢地告诉大家,很快就可以摆脱窘境。
几天后,张仪向楚怀王辞行,到郑国去寻求发展。楚怀王原本就不喜欢他,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张仪对楚怀王说:“这些日子,大王待我很好。下次我再来楚国,一定要给您带点郑国的土特产。”
楚怀王大笑:“楚国应有尽有,郑国能有什么稀奇东西,你用不着给我带什么。”
张仪说:“是呀,郑国是没什么稀奇东西,但郑国的美女却是闻名天下。听说那儿的美人个个都像仙女下凡,大王您对这样的土特产也不感兴趣吗?”
生性好色的楚怀王听了心花怒放,立刻就赏赐了张仪许多金银珠宝,让他到郑国去多置办些“土特产”回来。
张仪回到住处,马上就让随从们到处大肆宣扬他要到郑国帮楚怀王选美女的消息。很快,这件事就如张仪所料,传到了南后和宠妃郑袖的耳朵里。她们怕失宠,赶紧找来张仪,求他不要去郑国给楚怀王选女。张仪却借口答应了楚怀王,不好失言。
南后和郑袖见状,立即送给张仪一大堆金银财宝,张仪想了想便对她们说:“这样吧,等我离开楚国,向大王辞行时,两位如果亲自来送我,我就有计策让大王打消寻找郑国美女的念头。”南后和郑袖纷纷点头。
过了两天,楚怀王为给张仪饯行而大摆酒宴,南后和郑袖也主动要求陪同。当南后和郑袖给张仪敬酒时,张仪马上跪倒在楚怀王面前,拼命磕头求饶:“我罪该万死。请大王治罪!”
楚怀王一头雾水,于是问道:“你犯了什么罪?”
张仪说:“我犯了欺君之罪啊。大王,我原本以为郑国的美女无人能比,可今天见到您的两位爱姬,才知道,原来天下最美的女人就在大王您的身边。所以我说犯了欺君之罪,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听了这话,楚怀王才明白自己被张仪骗了,但因为两个爱姬在场,又不能辩解,只好顺势给自己找台阶:“寡人早就说过两个爱姬才是天下最美的美人,郑国的土特产不过是寡人和你开个玩笑罢了,念你平日一片忠心,就饶你无罪吧。”
落魄的张仪利用楚怀王好色和宠妃嫉妒的弱点,以“无中生有”之计,一箭三雕。一方面通过让楚怀王向往郑国的美女,从其身上骗得了大量的财物;另一方面又通过散布消息激起了宠妃的嫉妒之心,让她们心甘情愿地送上钱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困难;最后还巧妙地促成宠妃参加酒宴,让楚怀王碍于形势,无法责怪自己,最终逃过杀身之祸。
第八计 暗度陈仓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②,益动而巽③。
【注释】
①动:行动,动作。示之以动:故意把佯攻的行动暴露在敌人面前。
②静:平静。主:主张。利其静而有主:利用敌人已经决定固守的
时机。
③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译文】
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吸引敌人,让敌人因不明就里被牵制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则利用这个时机,偷偷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事物的增益,因为变动而顺达。
【简析】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暗度陈仓”根据历史故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来,前提即“明修栈道”。意思是指在双方对峙的时候,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
而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我方却有真正的行动,趁敌人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悄悄地迂回到另一处偷袭,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产生于正常的用兵之法。只有诱使敌人按照正常的用兵原则来判断我方的行动意图,才能达到此目的。所以,“暗度陈仓”,必须先用“明修栈道”来吸引并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暗度陈仓”和“声东击西”有相似及不同的地方。
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虚张声势,先制造一种假象迷惑敌人,然后在假象的掩盖下,采取真实行动。
不同之处在于:“暗度陈仓”是同时采取真假两个行动,表面上采取一个对敌方无碍的行动或采取让敌方觉得可笑的行动,比如“明修栈道”,来麻痹敌人;暗中却施行一个给敌人致命打击或有力扩张我方的行动,比如“暗度陈仓”。而“声东击西”则是同一个打击行动背后有真假两个目标。有意用假目标把敌人引开,以实现那个真目标。
而要用好“暗度陈仓”计,需要重视和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暗度陈仓”是双管齐下的策略。因此,要求“双管”缺一不可,鼎力配合。一明一暗,要呼应得十分适宜。这一点很重要,应该成为运用此计的基本思路。
第二,“暗度陈仓”之计,关键在“暗”。能暗中行事,拥有竞争取胜的主动权。在实施此计时,不仅要有清晰而明确的意图和目的,更要巧妙地将自己的真正意图和目的隐藏起来,而且隐蔽得越深、越好,就越可能攻对方于不备,使之措手不及而取胜。
第三,“暗度陈仓”需要“明修栈道”做铺垫。用故意暴露行动的办法,掩盖暗中进行的大行动,更有效果。这个“明”是假象,是迷惑和引诱对手的示形示弱。因此,做得越好,就越能让对方相信这是真实,从而产生错觉,导致决策和方略的失误。对方错觉越多,对实现谋略一方就越有利。
第四,运用“暗度陈仓”计策的一方,要有相应的实力作后盾,否则效果未必很好。在战争中,如果用计一方兵力太弱,即使暗度成功,也会因为兵力不济,极有可能面临被歼的结局。
第五,运用“暗度陈仓”计策时,一定要随时提防被对手识破。竞争是残酷的,双方都会竭尽全力、斗智斗勇。而竞争的结局,不仅是两强相遇勇者胜,更是技高一筹者为王。因此运用此计时,不仅要计划周全、缜密,而且要有被识破的思想准备,要有被识破之后的应对之策。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第六,在用计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对方,有效收集竞争对手的行动信息,重视分析、研究对手的动向,然后根据对手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行动和修正自己的策略,方能步步为营。
【战例】
韩信献计刘邦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
在那之后,刘邦无奈接受项羽所封汉王,至成都就国。他在到达秦岭时故意烧毁了部分栈道,表示已无北归之意,以懈怠项羽的猜忌。但到了汉中,即休养生息,训练士卒,用韩信为将。
韩信向刘邦建议:“争夺天下,应先攻击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因为这三人原是秦朝降将,他们原率的秦军二十余万都被项羽诈坑而死,所以秦民对他们恨之入骨;而大王除秦法,与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盼望大王统治关中,所以三秦可传檄而定。”
刘邦欣然同意,就派兵在褒谷(今陕西勉县褒城镇北)、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佯修栈道,而自己亲率大军偷偷越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西),突然回袭关中。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兵败投降;雍王章邯被围于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不久自杀,关中完全平定。从此,刘邦以关中为基地,东向与项羽逐鹿中原。
曹操为平定北方,先与袁谭联姻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