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医,你准备好了吗?
- 梁钦
- 1063字
- 2021-04-02 22:44:11
儿科,另辟蹊径?
昨天宝宝皮肤过敏,带他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看医生,二楼就诊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因为害怕排队,我还特意挑了下午的时间,结果还是等了一个多小时。即便如此,旁边的家长还是对我说:“还好你没去儿童中心,那边坐电梯都得排半天呢。”
因为家里有宝宝,所以对儿科的新闻会特别留心,因此也就了解到夏天是儿童就诊的高峰季,但是如此爆棚的现象仍是我始料不及的。回家后查找资料得知:7月份,上海的三大儿科类医院相继创下“建院历史上单日门诊量最高纪录”,2013年7月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日门诊量更是突破5800人次,逼近综合大医院。
夏季儿科看病难,有着季节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儿童医疗资源的紧缺。《2012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儿科医师9.6万,14岁以下的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只有0.43名医生,按照1‰的标准,儿科医师缺口十几万人。以上海为例,儿科年门急诊量每年在以大约20%的速度上涨,但是儿科医护人员数量却一直没有上升。
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本应该是香馍馍的儿科医生的职业似乎并不受医生宠爱。那么医学生眼中的儿科又如何呢?下午,我在人人网发起了一个“医学生是否会选择儿科的小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也表示并不会考虑儿科。儿科被医疗人士打入“冷宫”,除了“害怕”小孩子,客观原因主要是“两高一低”:即压力高和风险高,而待遇低。那么事实是不是的确如此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咨询了上海仁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陆斌杰。陆医师表示压力和风险的确有,但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么大,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事实上,医院各个科室的压力都是相当的。谈到大家关心的待遇问题,陆医师说儿科的待遇在综合性医院的确不是很高,属于中等水平,不过在一些专业性儿童医院,还是可观的。儿科之于陆老师的是一种独有的成就感,和儿童相处,他觉得很开心很快乐。
诚然,儿科面临着相对较大的风险和压力,但正所谓另辟蹊径,当前医疗环境,内科、外科、妇科大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选择儿科或许别有洞天。“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曾在微博上表示如果现在她是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话,就会选择儿科,在她看来儿科主治大夫奇缺,私立医院执业前景好,再者将来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健康保障,同时给年轻父母多些疾病的科普,不愁市场,她建议以后毕业生们可以适当考虑儿科。我们并不鼓励医学生盲目的选择儿科,陆医师也一再表示,兴趣为先。陆医师说他们欢迎那些喜欢小孩子,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医学生们加入儿科大家庭,在那儿,医生们将会收获其他科室难有的童心和爱心。
2013级儿科班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