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十二卷》出版了6年,每年都会重新修订再版,所以内容一直有变化。而这次是迄今为止内容增改最多的一次。

《兵书十二卷》的构思始于2004年初《中国摄影》的改版,这次焕然一新的改版使得《中国摄影》丰富了很多,也令我有机会为它提供和原来风格截然不同的文章,而且是整整一年的摄影器材和技术专栏。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器材方面的专家,只关注对于我有实用价值或者我喜欢的器材;我也不是一个技术专家,对技术的了解仅让我实践到一些我可以想象到的影像。

但是我希望自己对于器材和技术的要求都能更为苛刻。比如我相信某一个题材一定有一台相机是特别适合拍摄它的,而为了一个选题专门买一套器材对我来讲曾经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技术方面,我也争取比我的客户要求更严格。

器材和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被真正意识到,很多人在掌握它们以前就已经找出各种借口逃脱掉。当然,摄影有很多领域和层面,有些影像可以不通过精确的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从本质上说了解器材和技术对于摄影人来讲就相当于文字作者的语法和修辞,不懂它,当然不妨碍你做出别具一格的句子,但会阻碍你保持长久大量的创作。

另外要明确的是,苛刻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奢侈和烦琐。苛刻服务于你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有可能是极度的精致,也可能是彻底的简朴。对器材和技术的了解是你通向摄影自由世界很有帮助的桥梁。

我一向乐于幸福的摄影生活,不喜欢苦行僧似的拍摄态度。摄影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随心所欲的乐趣和享受,包括拍摄我喜欢的选题,也有闲心尝试多种器材或者拍摄方式对于影像的影响。由于我很喜欢跟人沟通,闲的时候就顺便在各种地方阐述我的观点。或许因为态度轻松,所以会有人喜欢我的文章。其实,说是文章,也不过仅是随笔而已,只是想到写下这些我喜欢的有趣的东西,还能出版,确实挺起劲的。

当然,我自己清楚作为一个摄影师,写这样的文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我很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摄影是从生活中获得自由的最佳方式,尽可能早地解决摄影中的困惑是有益的。经常有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问我很多关于器材和摄影技巧方面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多数困惑都是容易解答而且重复的。

而在动笔之前,我就跟编辑做好了沟通,《兵书十二卷》绝不会是仅仅讲器材或者技巧的文章,它会涉及摄影的很多范畴。虽然有些读者很看重我写的器材和技巧的段落,但穿插在它们中间的内容,那些讲述摄影本质的东西,才是我写它们的出发点。

中国的摄影人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机会挖掘自己在摄影上的天分。作为一个以真实为生命并且和时间交叉得最紧密的艺术,中国的摄影有时显得过于让历史感到惋惜。

中国前几十年的摄影师成功史非常有趣,当多数人还买不起照相机的时候,照相机的使用者只能依附于照相机的所有者而生存,进而成为会吃饭的宣传工具。和领袖关系良好的摄影记者,不需要关注时代变迁,不需要表达看法,甚至不需要有情怀,也可以轻易成为“著名摄影家”甚至“摄影大师”。这一特点在1979年四月影会出现后才有所改变。或许时代还没有发展到让社会足够重视艺术发展的程度,所以人们多数囿于不要站错队,生存,继而养家糊口,很少考虑自己独立思想的表达以及在摄影上的贡献。

所以我经常感慨或许有大量摄影爱好者出现是中国摄影最大的幸事,当然,摄影爱好者们本来也应该是最纯粹的影像实践者,但前提是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沙龙影赛作品而浪费自己的才华。

中国摄影人的桎梏大概不仅仅是在技术和器材上的落后,所以《兵书十二卷》里多少加入了一些涉及摄影态度和观念的内容,如果大家对此多一点点思考,我会非常开心。

最后我想说,因为摄影的核心是影像,而且又是很宽泛的艺术领域,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类别,深入其中,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好摄影师和艺术家。艺术一定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拥有好的器材和好的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拍出好的图片。同样,很多时候好的影像和复杂的器材或者复杂的技术之间没多大的关系。

“考虑器材的问题越多,考虑摄影本身的问题就越少”,希望你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还能记得这句话。

201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