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1943年的一碗面条
- 楚云
- 857字
- 2016-11-28 09:07:56
其实在撤退到埋甲口镇之前,王敬之早已遣探子把这里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往东南三十里,是古邑监利,那里商贾云集,可作军需补充之地;往北不到十里,便是千顷洪湖,湖里戟荷遮天,是个打游击的极佳场所。往西三里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夏水,上溯百里,乃抵沙市。而这埋甲口镇,正处于这三点交汇之处,紧扼要冲。
当听完探子的汇报后,王敬之沉吟良久未语。这地形虽好,但地名却有些邪门。埋甲口,妈的不是要埋老子的甲么?夏副官猜透了他的心思,说:师座,俺们是埋小日本的甲!
于是拔寨而起。
蒲圻渡口有一个排的日军驻守,当探明是南京大屠杀谷寿夫的第6师团的部队时,王敬之立刻双眼血红,咬牙切齿地下了一道命令:务必将这帮鬼子全部活捉,绑石沉江!
他们先剪断鬼子的电话信,使其成为孤鬼,又挑了一百五十名精壮之士,一涌而上,不出半小时便将这帮鬼子生擒了,个个捆得粽子也似,留下十五个鬼子,其余的全部抛进滚滚长江。那一刻,两千名将士望着南京方向跪地嚎啕大哭,声震长空。
对王敬之的这种手段,古新亭深不以为然,谏道:“师座,我们这样对俘虏是不是过了一点?”
王敬之怪眼一翻,像训学童般训斥道:“要是古旅长是南京人就好了,那是倒可尝尝家人被屠杀的滋味!”噎得古新亭差点背过气去。
事实上,王敬之对这个汤恩伯派来的旅长一直心存芥蒂。在他看来,这个古新亭就是汤恩伯埋在自己身边的一颗钉子。在保卫大武汉的会战中,汤恩伯常常绕过王敬之直接指挥古新亭,这令他异常恼火。在撤退武汉之前,汤恩伯又下来一道命令,令128师进居湖南常德南休整。王敬之知道,只要一入湘,自己的这支部队就会被整编为乌有——128师的前生是杨虎城的西北军第17师49旅。在1936年12月12日那场震惊中外的事变中,王敬之是最为坚定主张杀蒋的将领之一。老蒋早对他恨之入,每欲杀之而后快——现在岂能羊投虎口?于是一面跟汤恩伯虚与委蛇,一面悄悄地将部队开往荆南地区的监利县,连师部设在哪都没告诉古新亭。
那残剩的十几个鬼子被王敬之带到埋甲口,他要用侵略者腌脏的鲜血来祭奠和浇灌荆南肥沃而丰饶的土地,震慑人心,杀寇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