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两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究其原因有四:
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
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发生眩晕;或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或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三是痰湿中阻,痰湿上犯,蒙蔽清阳而发眩晕。
四是瘀血内阻,清窍受扰,而生眩晕。
挹神汤
【配方】生石决明(先下)21~45克,生牡蛎(先下)15~30克,生地黄、生白芍、夜交藤各9~15克,白蒺藜9~12克,酸枣仁9~18克,合欢花6~12克,远志、黄芩各6~9克,香附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治眩晕有奇效。
备注
本方是河北省保定市中医刘博儒老先生经验方。
①凡阴虚火旺而致的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烦躁、汗多、易怒、心悸、胁痛等均可用此方治疗。②肝血虚目昏、面色萎黄者,用白芍药,加当归、何首乌、阿胶。肝阳上扰而致头晕目眩者重用生牡蛎,加生代赭石、天麻。肝风内动而致筋惕肉者,加菊花、钩藤、白僵蚕。肝火上炎而致头痛目赤者,加龙胆草、芦荟、青黛。肾阴不足腰膝软、五心烦热者,重用生地黄,加山萸肉、天冬、女贞子、龟板胶、当归;兼见肾阳不足者,去白蒺藜、远志,加肉桂、附片、肉苁蓉,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配熟地黄、龟板、桑葚、枸杞子。
大建中汤
人参
【配方】人参、干姜、蜀椒、饴糖各适量。
【制用法】治眩晕症加法半夏6克,白术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对治疗嗜睡、眩晕均有良好效果。
备注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是建中补虚的名方。
防眩汤
【配方】党参、法半夏、天麻各9克,当归、熟地黄、白芍药、白术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5克,陈皮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梅尼埃病等症,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备注
本方出自经方家曹颖甫先生治眩晕症所录。
柳枝粉
【配方】柳树枝。
【制用法】取柳树枝晒干研末备用(最好在清明前后数日采取,阴干,存过冬)。用时,根据辨证选一二味中药煎汁冲服10克柳树枝粉;若辨为火证,取夏枯草15克;风证,取钩藤30克;气虚取太子参30克;痰证,取制半夏12克;瘀证,取丹参15克;血虚取当归12克;阴虚取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阳虚取淫羊藿、仙茅各15克,每日1次。
【功效】治疗各种眩晕症。
备注
疗效:经治25例,以眩晕为主症,兼呕吐、头痛、胸闷、气急等;其中肝风内动10例,肝火上炎4例,痰湿上蒙4例,瘀血阻滞2例,阴虚3例,气虚1例,均经他法治疗未效者。用上法治疗后全部治愈,见效最快为2日,慢为7日。药后未见副作用。
按柳枝入药,早有文献记载,《本草纲目》谓:“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有水杨苷等成分;国内近年来亦有用柳枝治冠心病、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烧烫伤等。至于治眩晕,是否系水杨苷等成分促使血管微循环改善,尚待进一步研究。
夏枯草水
夏枯草
【配方】夏枯草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胀痛、耳鸣、易怒、失眠多梦等。
镇眩汤
【配方】川芎、白芍药各10~16克,当归、生地黄、桂枝各10~12克,白茯苓12~18克,白术、甘草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先下)各30~6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200~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眩晕症有良效。
四瓜藤水
【配方】苦瓜藤、甜瓜藤、西瓜藤、黄瓜藤各30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时,澄出药液,倒入脚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晚临睡前泡洗1次,每次40分钟,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肝阳眩晕,症见眩晕、头胀痛、易怒、失眠多梦等。
白僵蚕鸡蛋方
【配方】白僵蚕9克,荆芥穗、羌活、白芷、天麻各6克,青皮9克,鸡蛋2枚。
【制用法】将上药与鸡蛋加水适量,共煮之,待鸡蛋熟后去皮,再煮,令药味入透,取出鸡蛋即可。
【功效】祛风止眩晕。适用于风邪所致的眩晕。
猪肉夏枯草汤
【配方】夏枯草15克,瘦猪肉60克。
【制用法】将夏枯草、猪肉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即可。喝汤吃肉,每日2次。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目赤、头痛等肝火上炎之眩晕。
荆芥薄荷汤
薄荷
【配方】荆芥10克,薄荷、菊花各9克,蝉蜕6克,桑叶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服。
【功效】解毒祛风。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眩晕。
生活宜忌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过度;注意饮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