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什么玩意儿大全集·世界卷
- 韩佳媛
- 6429字
- 2020-06-25 04:56:47
第二章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1922年,对于印度,乃至于对于全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人们在东北部的哈拉帕发现了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古印度主要指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整个南次亚大陆国家,根据发现的地点,又被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印度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而纠正了世界历史对印度文明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错误认识。
印度文明之所以能在公元前2000年时形成,主要得力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古印度的气候和环境适宜种植农作物,所以,农业和畜牧业传入古印度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因此,哈拉帕也就成了上古时期世界主要的农业中心。此外,红铜冶炼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文明的形成。于是,在农业和红铜冶炼的合力下,哈拉帕文明形成了。
印度和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国一样,都是以农业为主。小麦、大麦、棉花、椰枣、瓜果、豌豆、芝麻等是古印度主要的农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拿棉花来织布的国家也是古印度,并且,这一技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时已经高度发达。当时,狗、鸡、猫、牦牛、水牛、猪、骆驼、马、驴和绵羊已被驯养。
农业的繁荣带来了手工业经济的发展,锻、焊等技术也被发明并应用到青红铜的加工上,运用这些技术人们就生产出了斧、锛、镰、锯、鱼钩、矛剑等生产工具。艺术品的造型也趋向精美,小雕像、骨刻、绘画等艺术气息较重,作为艺术品开始陶冶人们的情操。除此之外,当时的铅、金银器和陶器的技术也非常发达,棉纺织业、造船业、象牙加工业、石料加工业也繁荣发展。
经济的繁荣自然会促进古印度海外贸易的发展,出土的文物表明,当时的古印度与两河流域、埃及、中国、缅甸等国的贸易往来是海路并行的,就是说单独一种路径无法满足当时贸易的需要,古印度通过海上路径和陆上路径和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可见古印度繁荣的海外贸易。
当然,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印度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标志是在城市的设计上。规模宏大、市区和卫城界限分明是古印度城市的一大特点。古印度的城市市区内秩序井然,街道宽广,排水系统很好。房屋也是大小错落,水井、浴室、废物排放管道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而卫城则有很高的城墙,以作防护,备战的粮仓和相应的工作设施也一概不缺。最特殊的是,古印度城市建筑已使用了在窑内烧的砖。
最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皿和印章上已经有了文字,还发现了很多宗教人像,所以,那时,古印度已经有了宗教信仰。
古印度文明衰落于公元前1800年,关于其衰落的原因,历史界的人们看法不一,有的说是外族入侵造成的,有的说是自然造成的,不管是哪一种,印度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将与世长存。
摩揭陀王国
约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次大陆的部落大多过渡为国家,这样的小国有数十个。经过兼并战争,出现了16个大国,如鸯伽、摩揭陀、居萨罗、迦尸、跋祇、末罗、跋沙、居楼、般罗、阿般提、犍陀罗等。这一历史时期诸邦林立,史称列国时代。也有人考虑到佛教的兴起和巨大影响,将佛陀所生活的公元前6~前5世纪称为佛陀时代。
在互相争雄的16国中,恒河中下游的居萨罗、迦尸、摩揭陀等国逐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国家。最初,迦尸强盛一时,同居萨罗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后来,居萨罗征服迦尸,发展成为强国。与此同时,摩揭陀开始强大起来,并逐渐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
摩揭陀位于今比哈尔邦南部。约公元前9世纪时,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之间曾发生一场大战,当时北印度的很多部落都被卷入进去,这在《摩诃婆罗多》大史诗中有生动描述。在那场大战中,摩揭陀部落是般度族的同盟者,后由部落转变为城邦。频毗娑罗(即瓶沙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是摩揭陀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国王,他通过联姻与居萨罗、跋祇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又用武力征服了位于恒河三角洲的鸯伽国。据说,他曾管辖8万个村镇,并在这些村镇设有村长和村议会。在中央,他设立了一个由8万个村长组成的大议会。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不过也透露出这样的情况:摩揭陀国可能是由许多村镇以某个政治中心组成的。另外,他还在中央设立了分别管理行政、司法和军事的机构。由于这位国王信奉佛教,首都王舍城便成了当时保护和传播佛教的中心。频毗娑罗王之子阿阇世(约公元前493~前462年)开始反对佛教,后来也成为佛教信徒。
阿阇世有个恶友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弟和弟子,后来背叛佛陀,企图借助王权的力量以分裂僧团。他自知频毗娑罗王信仰坚定,便极尽巧言蛊惑之能事,教唆阿阇世弑父篡位。阿阇世果然听信他的话,将父王幽禁于七重暗室中,不许任何臣子接近。王后韦提希被特许探视,于是,她沐浴后把用酥油、蜂蜜和的面涂在身上,又将所佩戴的璎珞中空之处盛满葡萄汁,用这样的方法带食物给频毗娑罗王。阿阇世闻知大怒,手持利剑,又欲杀害其母。赖两位大臣冒死劝谏,方才罢手。
韦提希王后忧伤憔悴,不久便死去。韦提希是居萨罗王国的公主,她出嫁时曾带来迦尸村庄做陪嫁。阿阇世倒行逆施,导致同居萨罗的关系紧张起来,居萨罗王要求收回陪嫁的迦尸村,两国因此而发生战争。战争中互有胜负,最后以和解告终。
其后,阿阇世又发动了对跋祇共和国长达16年的战争。跋祇为了对抗摩揭陀,同末罗共和国和迦尸-居萨罗王国结成同盟,但最终被击溃,跋祇亦为摩揭陀吞并。阿阇世遂成为东印度的霸主。其间,他还修建了军事要塞华氏城(今帕特那),后来发展为一座重要城市。
阿阇世杀父后,心中渐渐生出悔意。一次,他梦见父王托梦给他,以佛陀的慈悲对他表示原谅,并要他早日悔悟,走上光明的正道。他心中像有块大石头压着,又不时被悔恨啮嗜着,不久身上便长满痈疽。前来诊视的名医耆婆告诉他,他的病“系从心生”,要他照佛陀惭愧忏悔的法门,向佛陀座前告白忏悔,以求得救度。阿阇世在耆婆引导下来到佛陀静坐的讲堂,真诚地坦白了自己所犯忤逆重罪,请求佛陀慈悲救济。经佛陀开示,勉其自新,多行仁政,从而解脱得度。
皈依佛陀后,阿阇世王“维护佛教教团甚力”。相传,正是在他的大力赞助下,佛教于王舍城外毕波罗窟举行了第一次“结集”,首次写定佛教经典。
阿阇世之后,先后有4位继位者都是弑父称王的。最后一位残暴的国王被市民起义推翻,大臣希苏那伽被拥立为王。从此开始了希苏那伽王朝(约公元前414~前346年)的统治。希苏那伽统治时期,摩揭陀出兵征服了阿般提,国势逐渐强大起来。其子迦腊索伽统治时,把首都迁至华氏城。约公元前346年,出身低微的摩诃帕德摩·难陀杀死希苏那伽王朝末王,建难陀王朝(约公元前346~前324年)。在难陀王朝统治时期,摩揭陀基本上统一了北印度。南印度的羯陵伽和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被纳入摩揭陀的版图。难陀王朝的末王达纳·难陀统治时期,摩揭陀兵力强大。达纳·难陀贪婪无度,横征暴敛,引起平民的不满。公元前324年,难陀王朝被旃陀罗笈多推翻。
伟大的阿育王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离开了印度河流域,不过他倒是把一支部队留在了旁遮普,还设了总督。亚历山大走后,当地的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就造起了反,他把难陀王朝搞掉以后就建了一个新的国家。
旃陀罗笈多在没造反前是养孔雀的,所以他给他的国家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第二代领导人叫频头娑罗,这个国王的生命力比较旺盛,儿子女儿生了一箩筐,这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他死后谁来接班成了个大大的问题。
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阿育王也在里面凑热闹,而且他这热闹也凑得大发,因为新的国王就要在他和他大哥里面二选一。比赛最终的结果是,阿育王大获全胜,他成为了孔雀王朝第三代领导人。相传阿育王为了取得手中的至高权力,居然杀掉了九十九个兄弟姐妹。
阿育王是频头娑罗王的一个妃子所生。他出生的那天恰为除忧日,故名“无忧”,音译为“阿恕伽”或“阿输迦”,汉译作“阿育”。阿育幼时相貌丑陋,皮肤粗如黄沙,传说这是其前世曾向佛陀施舍沙土的缘故;又因其生性顽劣,所以很不得父王欢心。按有的史籍记载,怛叉始罗城叛乱时,频头娑罗派他去平叛,但所有军需装备等均不予提供,实际上就是让他去送死的。然而,想不到智勇兼备的阿育王竟使怛叉始罗人闻风归顺。
频头娑罗晚年,怛叉始罗再度起义,太子修私摩被派去镇压,未能完成使命,致使频头娑罗忧虑成疾。后又改派阿育王,阿育王的谋士让他装病,拒不应命,并乘频头娑罗病重之机将其控制,胁迫致死。而后利用到手的王权,大杀昆仲。其父王死后4年,阿育王才举行正式灌顶登极大典。
刚刚走马上任的阿育王有着宏大的志向和抱负,他要用武器和铁蹄杀出一条血路,为自己的国家开疆辟土。阿育王先是干掉了湿婆萨国,后来又进攻了难度更大的羯陵伽,最终都以成功告慰。羯陵伽被征服后,除半岛极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悉入孔雀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的统一帝国。不过,听说征讨羯陵伽的那次,阿育王共杀了十万多人。
其实,阿育王小时候是对释迦牟尼的故事十分感兴趣的,而且他也觉得佛教是教化人们的好途径,当个和尚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次打仗胜利以后,阿育王就跟一个叫优波毯的高僧聊起了天,而且颇为投缘。这次聊天的结果是,阿育王被说服成佛教徒了!
皈依佛祖的阿育王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干了多少坏事,他后悔得要命,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给他买,无奈,后来阿育王就通过做善事来为自己赎罪,而且还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
阿育王不再热爱刀枪了,他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派了高僧去周边的国家给佛教做宣传工作。阿育王觉得,一个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无论他去不去寺庙,只要他有一颗向善的心,而且将善心付诸了行动,那么他就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阿育王对佛教的热衷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和实惠,光是不再打仗这一点就够老百姓乐上一阵子的。更何况阿育王还大发慈悲,废除了跟杀生有关的一些活动,也不再用动物去祭祀祖宗了。后来,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印度国的国教,佛教因此而在印度兴旺起来。
不仅是在本国,阿育王还要求僧侣们把佛教的教义传播到邻国,甚至是更远的国家,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力量。他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埃及、中国、缅甸……佛教的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
阿育王当了四十多年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印度的孔雀王朝也在他的领导下发展得有模有样、蒸蒸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
史诗《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印度,它与《罗摩衍那》手拉着手一同成为了明星史诗。不过,作为老大的《摩诃婆罗多》单从篇幅上就是老弟《罗摩衍那》的四倍,也难怪它是大哥了。
《摩诃婆罗多》大约有五百万字,传说是大圣人毗耶娑写的,里面不仅有长篇的英雄史诗,而且还有很多神话传说,更有宗教哲学,甚至是法律性质的文章。《摩诃婆罗多》经历了漫长的成书时间,大概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到公元4世纪,主要以口头传诵为主。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相传住在天上的八个神仙,一天,他们觉得天上的日子过得实在是百无聊赖了,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人世玩去了。一伙人来到人世间以后就在草地上玩耍,把平时在天上找不到的快乐都找了个遍。
正在大家玩得带劲的时候,一个妇女看见草地上有一头漂亮的母牛,于是她就想把这牛带回去。可是她老公跟她说,这牛可不是一般的牛,而是极裕仙人的母牛,所以不能偷。然而这妇女却不听老公的劝,哭着喊着要把牛带回去,众人无奈,只好帮着她把牛偷走了。
极裕仙人听说这事以后十分气愤,他也知道是那群下界玩耍的神仙偷了他的牛,于是就不依不饶地要惩罚这群做事不计后果的蠢神仙。本来他是要把八个神仙兄弟都赶到人世间受苦去的,可是后来兄弟们来求情,最终极裕仙人答应只让主犯受重罚,而其他的七个人则要去人间待两天。
其他七个兄弟听了以后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谢极裕仙人,感谢完了他们就赶紧找到了恒河的女神,求她也去人间当几天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以后就把孩子一个个地扔进恒河,让他们洗清自身的罪孽,这样,这七个兄弟就又可以回天上当快乐神仙了。恒河女神是个心软的女人,看这七个兄弟哭得伤心,就答应了。
女神照着兄弟们的说法,嫁给了一个国王,叫福身王。这国王很爱自己的王后,对其言听计从,而且结婚前他们两个人还签了一份合同,规定不管以后王后做什么,国王都不能插手或者过问。福身王一切照办。
果然,女神先后跟国王生了七个儿子,她都一个个地把他们扔到了河里。等到生了第八个儿子以后,女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几乎疯掉的国王。后来女神就带着小儿子去了极裕仙人那里,让儿子跟着大仙学习,学成后,福身王就让这小儿子当了太子。
妻子回去继续当女神去了,国王却痛苦极了,他因为对妻子感情太深了,以致后来也没再续弦。直到一个渔家女的出现,才打破了一切。国王要娶渔家女做新妻子,可是渔家女的父亲说,要娶我闺女可以,我闺女生的儿子必须当太子。
国王一听,又发愁了,明明已经立了前妻的儿子为太子,是不怎么能改呢。不过女神的儿子就是女神的儿子,人家听说以后主动要求不做太子了,把这位置留给渔家女的儿子,还发誓一生不娶,不生后代,这样渔家女的儿子就可以安心当国王了。
几经周折之后,国王终于和第二任妻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死了,另一个叫奇武的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般度,另一个叫持国。后来,王室的争权夺利就在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身上火热地上演着。
史诗主要描绘的是王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歌颂的则是正义的力量,在歌颂正义的同时,也颂扬仁爱、谦逊等。史诗从头到尾都在弘扬一个“法”字,认为只有行为合法的国家和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摩诃婆罗多》被誉为是“集体无意识”以及“印度的灵魂”,内容包罗万象,表现了古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
古城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00多年之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城的南边,有一座十分繁华的城市,它在印度河的右岸辉煌了很久,昭示着印度河的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一样悠久灿烂。这座城市就叫摩亨佐·达罗。
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不太了解,也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乱砍滥伐的行为很严重,导致沙漠化日益加重,原先茂密的树林和肥沃的土地被沙漠侵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辉煌的古城也被沙漠埋了起来,被喻为“死人之丘”。
1922年,印度的一群考古学家来到这个地方。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摩亨佐·达罗只剩下了一座破烂不堪的佛塔,这佛塔就位于信德沙漠的边上,丝毫看不出往日的辉煌。考古队员在这里挖啊挖,终于挖出了一些带字的印章,都是石头做的。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又有不少的人来这里探寻,后来大家就把摩亨佐·达罗并入了“哈拉帕文化”。
在这里发掘出来的石头印章以及一些工艺品表明,这里的人们很聪明,也很有艺术天赋,上面雕刻的花纹和图案都算得上精美。另外,这些古文物的上面有的刻有文字,看上去跟楔形文字差不多,不过也有差别,可惜没有人能够读懂。
经过很多年的研究,考古学家们终于把古代摩亨佐·达罗城的概况认识得差不多了。这个城市也是由小村子发展起来的,发达的时候城里面住了好几万人。城里面的道路修建得很齐整,一般都是直溜溜的,或者十字交叉,或者平行排列。每条街道都十分宽敞,还有下水道。
摩亨佐·达罗城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公共澡堂,长12米,宽7米,供市民们洗澡用,看起来这里的人都挺爱干净的。当然,除了公共澡堂之外,城里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私人浴室。这座古城的排水系统搞得很好,这大概也是洗浴场所发达的原因吧。
城里的有钱人住的都是大房子,有好多小套房,而穷人的房子则只有一两间。有钱人的住宅里还带有大庭院以及仓库,这都是给当地的政府官员居住的。还有许多房屋是两层建筑,分工也不同,下面的一般是洗澡和做饭的地方,而楼上则供睡觉。这里的房屋都是用砖搭建的。
据专家们考证,摩亨佐·达罗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种棉花,而且还用棉花织布的地方,这里的城民们还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叫“达罗毗荼人”。
那时候摩亨佐·达罗的经济非常发达,城里人的生意也做得红火,特别是跟外国人做生意,更是来劲。
摩亨佐·达罗的城民们不但有自己的文字,而且还有精密的度量衡,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再加上当时自然环境的优越,这里的人民借着自然条件的优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创造了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