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1]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2],晋代衣冠成古丘[3]

三山半落青天外[4],二水中分白鹭洲[5]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而得名。[2]吴宫:三国时吴国王宫。[3]衣冠:指名门世族。古丘:指坟墓。[4]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5]二水:秦淮河经南京后入长江,被横于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两支。

【赏析】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到崔颢题诗所以敛手而归,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即他去世的前一年,他来到金陵凤凰台,在此仿崔诗而写下了这篇作品。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然而凤去台空,如今只有台下长江水仍然不停东流。诗人即此感叹盛衰转换、历史变迁:吴国壮丽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就进了坟丘。他展望江山,见三山半隐半现于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鹭洲分为两支。但是壮美景色并不能让他忘掉重重的心事:浮云(奸佞小人)总是能够遮蔽太阳,看不到朝廷所在的长安,又怎能不使人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