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2000问(超值白金版)
- 文征明
- 385字
- 2022-09-02 06:42:53
历史之最——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
最早的国歌是什么?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做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歌是什么。无奈李鸿章只好把它理解为一首中国的歌曲,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创作、呈览的“国乐”, “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著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国乐”名为《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但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灭亡,此“国乐”也随即消亡。
最早的国旗是什么?
古代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却一直没有国旗。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帝国的旗帜。“龙”本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却被封建君主视为自己的化身;黄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贵的颜色,后来又成了皇帝的专用之色。出于“朕即国家”的观念,清廷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起,允许以黄龙旗(三角形)作为国旗使用。
19世纪80年代后期,清政府正式决定以长方形的黄龙旗作为官方使用的国旗,而旅外华商只能以三角形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黄龙旗的旗面为黄色,上绘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
最早的土地制度产生于何时?
最早的土地制度应该是原始社会实行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
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期间,曹魏时期曾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最早的医疗制度建立于什么时候?
我国不但医药学源远流长,而且早在周代就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医疗制度。
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
最早的郡县制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却比县低。进入战国后,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在郡的下面分设了县。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
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均由国君任免。战国时期,郡县制虽然形成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国分立,执行情况不尽相同。直到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健全了郡县制,进而在全国推广。
科举制度最早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做法,也叫“开科取士”。
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进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于是名门望族子弟被选为上品做高官,庶族寒门出身的人只能被选为下品小官,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科举考试图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又创置了进士科,国家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考取的就可以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中做官,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
创置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适应了庶族地主阶级兴起的历史趋势,为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加入统治集团开辟了道路。和隋朝以前的选官制度相比较,它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对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最早的学位制是什么?
学位,是根据专业学术水平而授予的称号,是对某一学者在学术水平上的一个评价。我国现行的学位制,是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的称呼,虽然自古就有,但与学位制并不沾边。因为在古代,博士是个官名;学士最初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以后也成了官职的名称;而硕士只不过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广闻的人一种敬称而已。另外,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有秀才、举人、进士等级,但这些等级只是充做当官任职的阶梯,与学位制同样是风马牛不相及。清末于戊戌变法后兴办了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卒业(毕业),奖给附生;大学分科卒业,奖给进士。”这样,以奖励的形式,对不同程度、水平的知识分子授予相应的称号。贡生是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举人是本谓被荐举之人。可以说,“附生、贡生、举人、进士”这四级学位制是我国最早的学位制。
最早统一中国的朝代是哪个?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裂割据,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封建政权,到战国后期已成为七国中最强盛的国家。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时,秦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兵力雄厚,由秦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10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附近)。秦朝的疆域,西自陇西(今甘肃临洮),东到大海,北起长城一带,南至象郡(今广西崇左)。
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这就是秦始皇。秦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最短命的封建统一王朝是哪个?
秦统一中国之初,秦王嬴政在自称“始皇帝”时说:“我做皇帝,后代按世序计算,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还让人制了一方传国玉玺,上面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意思是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永远昌盛。然而,秦王朝非但没有“既寿永昌”,而且只延续了15年就灭亡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封建统一王朝。
在战国长期的战乱后,农民渴望求得休养生息,可是秦王朝给予农民的却是超过前代几十倍的租税和力役。严法酷刑,使人民动辄便受重罚,而且一人获罪,亲族蒙难;一家出事,四邻遭殃,以致当时竟出现了“赭衣(穿罪犯服装的)塞路”、“囹圄(监狱)成市”的恐怖景象。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对百姓更加暴虐,而且诛戮大臣,甚至把他的22个兄弟姐妹杀个净光,导致统治阶级内部也“人人自危,欲叛者众”。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首先掀起的农民革命风暴,却越来越猛烈。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歼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没有遇到大的抵抗,便打入关中,逼近秦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附近)。刚被立为秦王40多天的子婴向刘邦投降。至此,烜赫一时的秦王朝,在秦始皇死后刚刚三年就灭亡了。
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是哪个?
和亲,是汉族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
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族势力强盛,不断侵扰西汉北部边境。当时西汉内部的统治尚不巩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无力对匈奴作战,因而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的君主单于,同匈奴结为兄弟。刘邦以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和亲”政策,送给匈奴的东西也逐年增多。西汉初期的和亲,是在无奈的情势下进行的,送去的公主,实际上和其他物品一样,是给匈奴贵族的礼品。实行和亲政策,虽然并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入盗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做好反击匈奴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便放弃了退让的和亲政策,对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来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西汉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提出愿做汉家的女婿,复通和亲之好。平民出身的宫女王昭君,主动“求行”,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匈奴君主的正妻),表示了匈奴的和平愿望。史载昭君出塞后,汉匈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西汉结束。
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我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秦朝以前,已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量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年)成都有16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交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早的国家银行开办于何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1908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又改称“大清银行”,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了20家分行。
大清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千万两白银,分为10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5万股。大清银行总行的管理官员有:正副监督各一人,理事四人,监事三人;各分行则设置总办、经理、协理、司账等官员。大清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有发行纸币、经管国库等权项。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的银行叫什么?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掠夺,而中国的社会经济也逐渐发生变化,需要有自己的银行来调集资金。1896年11月,清政府督办全国铁路大臣盛宣怀上奏清廷,请求“急设中国银行”,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
1897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营业,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成立之初,清政府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除发钞外,还代收库银及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通商银行的创办,对当时铁路、矿务、航运等中国大型工业、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通商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钞票业务进展较快。1935年该行因滥发银行券发生挤兑现象,后改组成“官商合办”,从而成为国民政府控制的银行。
最早的军官学校是哪个?
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技术也输入中国,原有的军官越来越不适应新的作战形势需要。于是专门培养军官的近代化新式学校便应运而生了。同治五年(1866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不但造就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知识和作战技能的军官,而且促进我国兴办军官学校的风气。仅1881年至1890年之间,东南沿海就开设了10多所海军学堂;1895年后,内地又出现了陆军学堂。1931年,福州船政学堂的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
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在海军提督(司令)负伤时,挺身而出,代为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本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牺牲。这些具有出色的海上指挥作战才能的爱国军官,都毕业或肄业于这所军官学校。
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是秦朝的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兵变,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以失败而告终。
我国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的人是谁?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早就知道越往南日影长度越短,越往北日影长度越长,但中国没有形成明确的大地是球形的观念,也没有实际测量日影长短差与距离的准确比例,只是在大地是平面的假设前提下推得一个结论:南北相距千里,日影长度相差一寸。早在隋代大业初年(约604~607年),天文学家刘焯(544~608年)就对这一结论表示怀疑,他提议:“请一水工(进行水平测量的工人),并解算术之士,取河(黄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平地以绳。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下令各地测影,惜因刘焯逝世而未果。
僧一行(683~727年),俗名张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县)人,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开元五年(717年),僧一行来到京城长安,此后他推广了大衍历,推广了刘焯的“关于太阳运行不等速”内插法公式。后来,他使用许多新创制的天文仪器,首次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
我国最早的船坞产生于何时?
明朝龙江宝船厂遗址,在南京西郊江东乡中保村至三汊河一带。这是我国最早利用船坞制造、修理船舶的地方。据史书记载:“洪武初年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 “二十五日出坞,坞即造船之所”。龙江宝船船厂占地约40亩,郑和下西洋时所乘的“宝船”多数由此厂制造。因船厂紧靠当时的龙江关,故称龙江宝船厂。现遗址上还分布着许多长方形大型水塘,当地居民都知道这是建造宝船的地方,至今仍有“头”至“七”、“上田坞”、“下田坞”等地名。五六十年代,从船坞遗址中相继发现了11.07米的巨型舵杆、残损的绞关木及能起500公斤左右的铁锚。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率船队以南京为基地,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亚非各国。
我国劳动人民在世界上最早创造了利用船坞制造和修理船舶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科学价值的修造船舶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进一步发掘龙江宝船厂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是谁?
地磁偏角就是地球南北极连线与地磁南北极连线交叉构成的夹角。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400多年。
人们从后来的地磁学发展知道,由于地磁极不断变动,所以地磁偏角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即便在同一地点的地磁偏角大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沈括可能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观察磁针指南,以及观察磁针是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上,所得到的各个偏角值大小也就不一样,多数是偏东的,但是也不完全如此,因而他在《梦溪笔谈》中记为“常微偏东”。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是安丰塘。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
安丰塘古名芍陂,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
现存最早的地图是什么?
现存最早的地图,是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地形图、一幅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2100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这三幅图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在通用的地图正好相反。其中的地形图长宽各96厘米,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道路等,已具备了现代地形图的基本内容。此图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广西全州灌阳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县以西。经过量算,其主要部分的比例为1∶180000。图中主区包括当时的长沙国(诸侯国)南部,即今湘江上游、潇水流域、南岭、九崇山一带,图的精确度相当高。
驻军图长98厘米、宽76厘米,以黑、红、蓝三色绘成,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地形图的东南部分,比例较地形图大约一倍。它是一幅军事守备图,图中除绘有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外,还标注了9支驻军的布防、防区界线和指挥城堡等。驻军图反映了汉初长沙国驻防备战的军事情况,对研究西汉时代的作战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军事地图。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相当高的地图测绘水平,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尤其是研究西汉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它们的发现,不但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