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的睡眠正常吗

病态睡眠的表现

病态睡眠是指人们入睡困难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如易醒、早醒),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对日间的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带来影响。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假如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机能。病态睡眠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失眠

失眠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中医上又叫作“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临床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觉醒,醒后就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眠为其症候特点,并时常伴有白天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反应迟钝,甚至心绪烦乱,给身心健康造成较大伤害。

2.发作性睡眠症

多属先天性的,其表现为:开始的时候,有阵阵睡意反复袭来,并逐步加重,患者虽尽力抗拒,最终却还是慢慢打起瞌睡来;睡眠过程长短不一,短则才几分钟,长则十多分钟,而且睡眠不深,很容易被唤醒,醒后大脑产生短暂的清晰感。此类情况,每天可多次发作。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入睡,且不能自控,所形成的脑电波和异相睡眠相似,但只能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还经常伴发肌张力丧失而引起的猝倒。

3.时睡时醒

时睡时醒算得上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外显状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呼吸暂停,伴有白天嗜睡、打鼾声、缺氧等症状的较复杂疾病。在睡眠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呼吸忽然短暂停止的现象,短则10秒,长则1~2分钟,而且每次呼吸暂停之后,都被憋醒,睡眠由此中断。

4.梦游

此病症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也就是处于回忆能力最低的阶段,与患者是否做梦无关。梦游时,大脑的警觉性和反应性均降低,运动也缺乏协调性。

5.夜惊

跟做噩梦不同,夜惊的人不能被完全唤醒,发作时会产生极度的惊恐和暂时不能恢复意识的现象。人们往往会从浅睡眠的过程中突然惊醒,经常还伴有尖叫、呻吟或气喘,并且很少能记起当时他们出现的夜惊情景。

6.遗尿症

大部分在睡眠的前1/3时期发生,脑电波呈慢波第4期形式。每当遗尿开始便转入2期或1期。唤醒后患者不遗留梦境,若不唤醒,则在数小时内不再出现3或4期脑波。

睡不好觉时的体征特点

睡觉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一旦睡不好觉,不但自己感觉心情不好,就连身体都会提出“抗议”。

1.熊猫眼

熊猫眼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黑眼圈”,即眼睛周围有一个黑圈。假如睡不好觉,就会使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出现“故障”,血液将滞留而无法散开,再加上睡眠不足导致眼睛周围的皮肤色素沉淀,这样黑眼圈就产生了。如果是短时间的睡不好觉,黑眼圈会自动消失;但如果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黑眼圈就很难消失了。

2.眼皮肿胀

当一个人睡不好觉的时候,体内激素的分泌发生异常,造成眼皮中的血管滞留较多的水分,眼皮中的血管出现膨胀,眼皮就会肿胀起来。

3.眼球布满血丝

如果睡不好觉,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正常,造成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过低,使眼睛布满血丝。

4.眼睛周围有分泌物

眼睛周围的分泌物又叫作“眼屎”,它是睡觉过程中人们的泪液流出来,经过“风化”干燥形成的。一般说来,除了婴儿由于泪管功能不完善,以及老年人由于泪管功能降低容易分泌眼屎外,如果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眼屎,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睡不好觉。

5.哈欠连连

打哈欠是一种自然反应,当身体缺氧的时候,通过打哈欠能够扩大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没有睡好觉的时候,体内往往气供应不足,打哈欠就不奇怪了。

6.面部表情僵硬

当睡不好觉的时候,面部的肌肉会变得疲倦,表情就比较僵硬。

睡眠过程中的非正常现象

许多人在睡眠的过程中都有一些不好的“小习惯”,如打鼾、磨牙等,殊不知这些表象往往也是疾病的前期征兆。尤其是以下这些非正常现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1.盗汗

夜间盗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汗,甲亢、低血糖、糖尿病等患者都有睡觉时大量出汗的特征。所以,当睡眠过程中有出汗多的现象,就要留意是否患上了上述疾病。

2.打鼾

打鼾是睡觉时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年纪大、小舌有下垂、呼吸道受阻、肥胖等因素,都会引起打鼾。经常打鼾者也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睡觉时呼吸道被暂时阻塞,甚至有猝死的风险,或者患上中风、心脏病等。

3.磨牙

磨牙主要由心理因素所造成。愤怒、恐惧、敌对、抵触等情绪在潜意识中隐藏,会周期性地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睡觉时磨牙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咬合不协调也是磨牙产生的原因。

4.夜尿多

夜间睡眠时尿频、尿多,可能是由于前列腺肥大、盆腔等器官炎症的刺激与压迫导致,而且这些病症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5.流口水

口腔中的异物反应会造成流口水的现象,比如,装假牙会刺激腺体分泌唾液,口腔溃疡造成黏膜疼痛,也会使唾液分泌增多。老人睡眠过程中常流口水可能是中风的前期表现,家属应格外小心。

衡量睡眠质量的标准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睡眠好还是不好?究竟有哪些衡量睡眠质量的标准呢?

1.主观感受的标准

衡量睡眠质量的简单标准,就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只要入睡快,睡得深,睡得香,觉醒后感到头脑清醒,浑身轻松,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舒适而没有疲劳和无力的感觉,其睡眠时间就是足够的,质量就是高的;反之,如果睡得慢或很难入睡,睡眠表浅,醒后自觉疲劳、头昏、精神不振,则为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可能出现了睡眠障碍。

2.睡眠深度的标准

对于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难以制订出一个客观准确的量化标准来加以衡量。目前,就有关资料的介绍情况来看,衡量睡眠质量的好坏,应该从睡眠的深度来加以考虑。科学家们曾对睡眠深度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人们的两个睡眠时相中,快相睡眠和慢相睡眠中的中睡与深睡的时间是决定睡眠好坏的重要标志,中睡、深睡时最有利于人们获得充分休息和全身功能的恢复。

3.快相睡眠长短的标准

根据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物质指标的测定,睡眠质量跟快相睡眠的长短也有重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们睡眠当中,快相睡眠时间所占的比例,新生儿为50%,婴幼儿为40%,儿童为18.5%~25%,青少年为20%,成年为18.9%~22%,老年为13.8%~15%。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当志愿受试者在入睡后,快相睡眠迹象一出现时(用脑电图、肌电图及眼震图等仪器进行观测),立即将其唤醒;一连数晚,受试者便会出现焦虑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及易激怒等现象,与持续不眠的情况很类似。试验一旦中止,使其恢复原来的正常睡眠后,上述这些现象就消失。此外,日本生理学家长崎弘明博士也做过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选取两组同龄的小白鼠,对一组小白鼠,每隔15秒钟用电刺激一次,每天连续20小时;而另一组小白鼠则不进行电刺激,让其安静地在优良的环境里生长;结果发现:不受电刺激的小白鼠的快相睡眠比受电刺激的那组,平均增加20%,其生命也延长2.6倍(不受电刺激的平均寿命为21个月,而受电刺激的只有8个月)。由此看来,快相睡眠时间长则生长发育的速度快,身体健康,寿命延长;反之则不然。

睡不着就是失眠吗

睡不着就是失眠吗?答案是否定的。据医学专家介绍,偶尔的晚上睡不着,或者偶尔早醒,以及那些习惯于睡得少的人,这些都不属于失眠现象。通常情况下,具有以下三种特征的睡眠才能说是失眠:①夜里老是睡不着的情况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至少持续1个月;②本身有睡眠数量或质量不高的主诉和体验,但不包括实际睡眠时间较短而不存在主观睡眠不足的所谓“短睡型”人群;③除睡眠不足的主诉和体验以外,日间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等。

晚上睡不着不一定是失眠,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人们晚上睡不着呢?

首先,第一个是睡眠环境。许多人习惯在固定的房间或者卧室中入睡,更换环境或环境有变化就会睡不着。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的适应能力较弱,噪音、强光等一些不良条件都会破坏他们的睡眠。

其次,经常熬夜的人群,如果一连熬夜几个晚上,夜间就会出现持续兴奋的状态,即使想睡也难以睡着。

再次,对于青壮年来说,一时的用脑过度,比如晚间伏案工作或者整天思考;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体力过多消耗造成肌体异常疲惫,这些原因都会使人们不能安然入睡。

然后,按照中医的观点,晚上睡不着人群属于心肝火旺型,常由烦闷恼怒而生,多见于更年期女性。

最后,晚上睡不着也与体内缺钙有关。一般情况下,人体99%的钙存在于骨骼及牙齿当中,剩余1%的钙以结合或游离的状态存在于软组织、血液和细胞外液中。专家指出,钙不但是人体骨骼生长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极其重要的神经递质,它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从而调节兴奋与抑制两者之间的平衡。人体缺钙就会影响大脑神经元正常的代谢功能,促使大脑皮层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进而出现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

晚上睡不着不一定是失眠,因此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这时需注意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找回好的睡眠。

哪些因素会引起失眠变化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失眠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以不同的因素作为前提,失眠的程度将会因此有所减轻或加重。到底有哪些引起失眠变化的因素呢?大体上讲可包括下面5种:

1.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是指睡眠环境突然被改变、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卧室温度调节不当、倒时差、昼夜倒班等;或者生活及工作中出现一些令人伤感或使人精神紧张的事件,如离异、丧偶、失业、失恋、临近考试等。短时性失眠和一过性失眠(又称临时性失眠,是一种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的睡眠障碍)大多由于外界因素而引起。

2.药物因素

服用中枢兴奋类药物(如减肥药苯丙胺等)将导致失眠。晚间饮用茶、咖啡、可乐,这些饮料可引起失眠,因为它们的成分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另外,酒精也会导致人的睡眠结构混乱,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便会因所谓的“戒断反应”而造成失眠。还有,长期服用安眠药,若一下子停掉,也会出现噩梦频繁和跟戒酒类似的戒断反应。

3.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决定人们能否熟睡的关键,如果经常半夜醒来,可能是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呼吸不顺畅自然就容易被动醒来。而有骨痛、背痛的,如果睡卧时压着患处,也会无法熟睡。此外,脑袋嗡嗡作响,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胃不舒服,五脏六腑不协调,这些都会造成失眠。

4.心理因素

如焦虑、不安、烦躁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会成为阻碍入眠的重要原因。生活中遭受到的打击,工作与学习形成的压力,未遂意愿带来的失望等,也会令人体的神经系统出现功能异常,大脑产生功能障碍,从而使失眠难以摆脱。

5.身体疾病因素

当人们着凉、感冒的时候,睡觉时便会觉得一点都不安稳,其实那是因为疾病让患者身体内的生物酶变得活跃,促使人们的整体神经兴奋起来,大脑同样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引起失眠。常见的身体疾病因素包括夜间肌阵挛综合征、关节炎、心脏病、肾病、肠胃病、溃疡病、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会使晚上睡眠的质量变差。

失眠需要看医生吗

失眠会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经调查发现,有大约四成的患者在平时,特别是职业活动中感受到“失眠之苦”。尽管饱受失眠之苦,但绝大部分失眠患者并没有因此去就医,73%的失眠患者从未服用过药物或通过其他缓解方法来改善睡眠。

对于是否需要借助医生来治疗失眠,首先可以进行失眠的自我评估,确定自己早上是否醒得过早?是否经常难以入睡?早上醒来是否总会觉得很疲劳?如果经常在夜间觉醒,醒后能否很快再次入睡?假如缺少睡眠,是否会影响你白天的工作(如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和情绪(感觉紧张、烦躁、抑郁等)?假设上述回答中有多于或等于2个“是”的,而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为“不是”,就证明你确实有看医生的必要了。

其实,许多人几乎都有过一过性失眠的体验,比如,因外出换了环境、得了急性病、倒班工作,或是服用咖啡因等,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可以不必太在意,也可以选择按需使用某一种安眠药的方法。但假如偶然的紧张,或情感刺激后造成的失眠持续超过3周,若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非常容易演变为慢性失眠症。此时,患者自己不能滥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或保健品,务必要看医生弄清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明确症状,消除隐患。因此,有关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在出现长时间的失眠后,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这不但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也能防止由于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的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