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七言古诗(2)

[18]白波九道:九道河流,长江流到江西九江一段有九条支流,称为九派,也称九道。雪山:江水泛起的白色浪花。

[19]石镜:据《太平寰宇记》中载,庐山南面悬崖上有圆石,净可照人影,故称为石镜岭。

[20]谢公:指晋人谢灵运。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中有句:“攀崖窥石镜”。

[21]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砂烧成水银,炼久又还成丹砂,故称“还丹”。无世情:了却世情,得道成仙。

[22]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指修炼内功,使心和神悦,从而使上中下三丹田合一,故称“琴心三叠”。

[23]朝玉京:朝见天帝。玉京,玉京山。葛洪《枕中书》中说,玉京山在天中心之上,元始天尊居此,山中宫殿,均用金玉修饰。

[24]“先期”二句:典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周游天下,至蒙谷山上,见一相貌清奇之士,笑卢敖所见不广。卢敖邀之同游,他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说完,纵身跳入云中。卢敖,战国时燕人,秦始皇招他为博士,派他求神仙而不返。汗漫,仙人名,《庄子》寓言人物,代表杳不可知。九垓(gāi),指九天。太清:指太空。

【赏析】

李白曾受永王李璘的牵涉,被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遇赦,次年,李白从江夏来庐山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美秀丽的景色,诗中表达了诗人心怀旷达,对政治淡漠,一心归隐求仙的心情。在这首七言古诗中,诗人用如椽大笔生动而又色彩斑斓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秀丽的山河景象,在这里诗人从俯仰多重角度,从宏观到局部全方位地完整地展现出了山河的雄阔。后半部分诗人由现实转到了联想,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勾勒了仙人的奇妙环境,唯美而梦幻,同时也使意境顿然开阔,舒畅悠远,让人心驰神往。从中体现了诗人的旷达和豪迈胸怀,也掺杂了诗人因为仕途受挫而内心悲凉或抑郁不得志等复杂感情。

清·沈德潜:“先写庐山形胜,后言寻幽不如学仙,与卢敖同游太清,此素愿也。笔下殊有仙气。”(《唐诗别裁集》卷六)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李白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3]。越人语天姥[4],云霓明灭或可睹[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6]。天台四万八千丈[7],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8],一夜飞度镜湖月[9]。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0]。谢公宿处今尚在[11],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12],身登青云梯[13]。半壁见海日[14],空中闻天鸡[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16],慄深林兮惊层巅[1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18]。列缺霹雳[19],丘峦崩摧。洞天石扉[20],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21],日月照耀金银台[2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23],须行即骑访名山[2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天姥:山名,天姥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嵊州市和新昌县之间,因传有登山者听到天姥歌声,故得名。传说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十六福地。吟:诗体名,是歌行体中的一种。

[2]海客:航于海上的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3]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4]越人:天姥山古时属越地,所以越人就是天姥山周围的人。

[5]云霓:云霞彩虹。古人称虹为雄,霓为雌。

[6]拔:超过。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仙霞山支脉,土色皆赤,故得名。它与天姥山相对。

[7]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姥山东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此指天姥山。

[8]因之:据此,即据以上天姥山的传说。

[9]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南,因波平如镜,故得名。

[10]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曹娥江上游。由曹娥江进剡溪,便接近天姥山所在的嵊州市。

[11]谢公:指谢灵运,他曾游览天姥山,在剡溪住过,他所作的《登临海峤》诗中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

[12]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木鞋。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自制一种登山鞋,鞋底下安有活动的屐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世称“谢公屐”。

[13]青云梯:指高耸入云的山路。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14]半壁:半山腰。

[15]天鸡:《述异记》中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而鸣。”

[16]殷(yǐn):震动。

[17]慄(lì):恐惧。巅:山顶。

[18]水澹澹:水波舒缓的样子。

[19]列缺:闪电。霹雳:雷。

[20]洞天:道家所谓的神仙居住的洞府。石扉:石门。訇(hōng)然:轰然巨响,形容声音很大。

[21]青冥:青天。

[22]金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中有:“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23]“且放”句:我暂且将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想要远行时就骑它去访名山大川。白鹿,传说中的仙人坐骑。南朝梁庚肩吾《道馆诗》:“仙人白鹿上,隐士潜溪边。”

[24]须行:缓缓地从容而行。

【赏析】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人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从东鲁向南游历吴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诗人将梦境中的天姥山,描绘得虚幻而玄奇,恍惚莫测而意境开阔雄伟。这首七言古诗,诗人想象丰富,使整首诗流光溢彩,奇幻飘逸,惊心动魄,雄迈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最后一句让人振奋,表达感情明朗、潇洒、不卑不亢。

清·沈德潜:“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诗境虽奇,脉理极细。”(《唐诗别裁集》卷六)

金陵酒肆留别[1]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

[2]吴姬:这里指吴地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

[3]尽觞(shāng):饮尽杯中之酒。觞,一种酒器。

【赏析】

本诗是李白即将离别金陵时留赠友人的送别诗。全诗洋溢送别之情,反映了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及其洒脱的性格;本诗“辞意轻清而音调浏亮”,尤其结尾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构思新颖,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2],对此可以酣高楼[3]。蓬莱文章建安骨[4],中间小谢又清发[5]。俱怀逸兴壮思飞[6],欲上青天览明月[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8],明朝散发弄扁舟[9]。

【注释】

[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叔云:李白族叔李云。

[2]长风:大风。

[3]酣(hān)高楼:在高楼畅饮。

[4]蓬莱: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此处借指李云所在秘书省。建安骨:指文学中的“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此处李白自比小谢。清发(fā):指清新俊逸的诗风。

[6]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7]览:通“揽”,摘取。

[8]称(chèn)意:称心如意。

[9]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蓬发不束冠,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弄扁(piān)舟:乘小舟泛游江湖。

【赏析】

本诗是李白在宣城与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作。全诗不言别离,而重在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与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雄情逸调,高莫可攀”,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并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感情。

清·沈德潜:“此种格调,太白从心中化出。”(《唐诗别裁集》卷六)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1],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2],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3],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4],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5],幕中草檄砚水凝[6]。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7],车师西门伫献捷[8]。

【注释】

[1]走马川:地名,在北庭川,即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封大夫:指封常清,天宝年间任北庭都护、瀚海军使、伊西节度使。因封常清曾任御史大夫,故这里称他为大夫。西征:即天宝十三年(754),封常清率军镇压突厥西叶护阿布思叛军残余。雪海:今准葛尔雪原。

[2]轮台:地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封常清在此驻军。

[3]金山:指今阿尔泰山,在今内蒙古、新疆交界处。匈奴常从此侵汉。

[4]戈相拨:兵器之间偶尔互相碰撞。

[5]五花:指五花马。连钱:马身上斑驳如钱的毛色。旋:随即。

[6]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书。

[7]短兵:指刀剑之类的短兵器。

[8]车师: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地,是汉时车师国旧地。

【赏析】

这首七古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写战争的宏大场面,没有写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精神,而是精选了几处典型意象,将唐军的威势化于无形中,成功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气势雄浑豪壮。

清·沈德潜:“三居一转,秦皇《峄山碑》文体也,元次山《中兴颂》用之,岑嘉州《走马川行》亦用之。而三句一转中,又句句用韵,与《峄山碑》又别。”(《说诗晬语》卷上)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2],轮台城北旄头落[3]。羽书昨夜过渠黎[4],单于已在金山西[5]。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6],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7],三军大呼阴山动[8]。虏塞兵气连云屯[9],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10],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11],誓将报主静边尘[12]。古来青史谁不见[13],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

[2]角:军中乐器,类似今日的军号。

[3]旄(máo)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关乎胡人兴衰。旄头落:指胡人败亡。

[4]羽书: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5]单(chán)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敌军领袖。

[6]旄:节旄,军权之象征。

[7]雪海:西域湖泊名,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间。

[8]三军:泛指全军。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9]虏塞:敌国要塞。

[10]剑河: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叶尼赛河上游。

[11]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勤王:指为国效力。

[12]静边尘:指平定边患。

[13]青史:史籍。

【赏析】

此是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直写边疆战事之凶险与战场气候之严酷,以此反衬唐军誓师出征的豪迈气势,表现出全军将士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全诗采用描写、烘托、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全诗结构严谨,气韵抑扬顿挫,情调激昂,奇姿杰出,风骨浑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2],胡天八月即飞雪[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散入珠帘湿罗幕[5],狐裘不暖锦衾薄[6]。将军角弓不得控[7],都护铁衣冷难着[8]。瀚海阑干百丈冰[9],愁云惨淡万里凝[10]。中军置酒饮归客[11],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12],风掣红旗冻不翻[13]。轮台东门送君去[14],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歌: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武判官:其人不详,判官,官职名,唐时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招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

[2]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秋季干枯后变白。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4]梨花:这里比喻树枝上的雪花。

[5]珠帘:用珠子串成的挂帘。罗幕:用丝绸做的幕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