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告别自卑 输不丢脸,怕才没面儿

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单凭一个强壮的躯体。

——卡赞扎基(希腊)

别把残疾当缺陷,你有自己独特的美

“我热爱我的生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这是闻名全球的演讲大师力克·胡哲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人们很难想像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天生没手没脚的人之口,更难想像,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言语和行动撼动了数亿人的心灵。

他一出生连四肢都没有,跌倒再跌倒,一再被嘲笑。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漫长黑暗,从失望到绝望再到充满希望,他终于成为心灵的强者,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他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什么叫永不放弃。

与力克·胡哲遭遇类似命运的人有很多,但是更多的人会因身体上的缺陷而深深地自卑,走路总是低着头,躲着人,生怕别人看到自己。其实,大可不必。身体上的残疾并不代表心理上的残疾,因为最大的残疾是精神上的残疾。

生于澳洲的力克·胡哲天生患有罕见的“海豹肢症”,没有四肢。可想而知,他的生活该有多么艰难,他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然而,经过努力,他不仅学会了骑马、游泳、打鼓、踢足球等技能,还以超强的毅力攻下两个大学的学位,在一家企业任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足迹就已踏遍世界各地。

在力克·胡哲看来,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难事。他经常拿自己仅有的脚自嘲,称其为“小鸡脚”。许多我们必须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头、游泳等,他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2005年,力克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的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很大的荣誉。力克不仅自强自力,也时常鼓励别人要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完成人生梦想的征程。他的幽默和笑容深受人们的喜爱。

力克·胡哲并不因为自己天生的残疾就自卑、气馁,而是积极乐观地向人们展现自身无穷的魅力。他从17岁起开始做演讲,鼓励人们不要屈服于命运。随着演讲邀请信不断地涌来,他便开始到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讲。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

他说:“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事实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他既开启了精彩的人生,也收获了完美的爱情。2007年,力克·胡哲移居到美国洛杉矶。但是,他激励人们不断奋进的初衷却始终没有更改。

虽然他没有健全的四肢,但他拥有健全的心灵,他有对生命的坚定信仰。一个没有四肢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残疾不是一种缺陷,至少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的心灵仍是健康的。“既然有残疾者做不到的事,也应该有残疾者能做到的事。上天是为了教我达成这个使命才赐给我这样的身体。”力克·胡哲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自己足够强大,便没有什么可怕的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好多话想说却一直没有说出口;本来想好了见面该说的话,到见面时竟不知说啥;本来我想对他反唇相讥教训他一顿,却仍是选择了咽下这口气……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那么,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害怕?你有没有试图寻找害怕的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对自己不自信。

当然,不自信的人很多,所以成功者少。怎样才能让自己自信起来呢?树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把心灵之窗打开,让它照射更多的阳光便不会灰暗。

过分浮夸的感情并不可取,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生活中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人和事也装作视而不见。如果你试图一直封闭自己的感情,戴上所谓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面具去生活,只会使你的生活腐败变质。

人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在邻居或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才能在夫妻间建立起成功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也才能通过感情的纽带协调转动。

真挚的感情无影无形,但它却比任何实际的东西都更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寻找失落的童年时的笑声和真情,也才会成为人们历尽磨难后的梦想。

天性开朗、热情、奔放的人,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少年老成的效果,以至于制造出一副扭曲的性格,它比肢体的残疾更令人悲哀。装出一副老于世故的外表和麻木不仁的面孔,去迎合某种观念和大众化的口味,是脆弱、怯懦的表现。因此,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并大胆表现它,生活才会美好而幸福。

当我们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闭起来时,我们有必要反躬自问:我怕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更自由、更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面具里呢?

为了你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请你摘下成年人的面具,重视你的内心吧。

1.信任他人和你自己

如果你对新结识的人表现冷淡,这往往意味着你对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觉已被自我封闭的重压毁灭了。那么,你就不会从你周围的人们中获得乐趣。

这时,你应该放松自己紧张的生活节奏,不妨和初次见面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买东西的小店里和售货员聊聊;或者和刚结识的新朋友一道参加郊游。努力寻找童年时交友的感觉,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时每刻都疑窦丛生。

2.对自己说“没关系”

孩子们常常发出无缘无故的笑声,他们的烦恼从不闷在心里。我们常常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伤脑筋的事压得两腿打颤。生活中果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其实,许多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已。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这没关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常常充满开怀的笑声。

3.顺其自然地去生活

不要为一件事没按计划进行而烦恼,不要为某一次待人接物礼貌不够周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了。你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是一副什么样子。

应该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乐趣,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有时能让自己高兴一下就行,不要整日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或为解决某一项难题而奔忙。

4.真实的感情不需打扮

如果你和你的挚友分离在即,你就让即将涌出的泪水流下来,而不要躲到盥洗室去。为了怕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掩饰起来,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

正如巴鲁克教授所说:即便做错了事,我们也不会太难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给自己足够的自信。

当然,要想树立自信,也需要消除对生活的恐惧感。

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面对生活,每个人都会产生某种恐惧:恐惧没有钱,恐惧没有出路,恐惧没有人理解,恐惧批评,恐惧健康不佳,恐惧失去爱,恐惧失去自由,恐惧年老,恐惧死亡……总之恐惧有很多。

恐惧的理由有无数种,但最可怕的是对贫穷和衰老的恐惧。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奴隶一般来驱使,因为对贫穷恐惧,我们希望积聚金钱以备年老之需。这种普遍的恐惧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促使身体过度劳累,极度困惑。

比如,当一个人刚刚达到生命旅程中的第四十个年头——达到这个年龄之后,他才算刚刚心理成熟——却又不断压迫自己,这真是一大悲剧。一个人到40岁时,只是刚刚进入一个能够看清楚、了解及吸收大自然奥秘的年龄而已。大自然的奥秘是写在森林、潺潺小溪及男女老少的脸孔上的。然而,这种恐惧感却把他压迫得如此厉害,以至于使他变得盲目并迷失在各种冲突与欲望的纠缠中。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在我们的恐惧中,有很多是年幼时当某种价值观受到威胁后所产生的后遗症。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害怕被拒绝”的恐惧,可以归咎于小时候所受到的批评。这些批评则来自父母、亲戚或教师,而最严重的是我们同辈伙伴的批评。这些批评把我们和错误联结在一起。我们不妨联想一番,幼年时期,如果我们犯错误或失败时,父母的反应是什么?是“坏孩子”“淘气鬼”“再不乖,就赶你出去”,还是“不听话就把你卖给坏人”?

父母一时无心的责备,无意中等于给孩子的行为贴上了标签。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并无认识能力,于是造成了行为与观念的混淆,导致不安的后果。

入学后,玩伴又会给你取些绰号:“大头”“四腿田鸡”“糊涂虫”“竹竿”“雀斑”“胖子”“龅牙”……

等到上了大学或进入了社会,情况并未改善,这时经常被别人批评:“无聊”“刻薄”“呆板”“假认真”“顽固”“粗野”“虚伪”“激进派”……在充满挫折、消极的绰号以及各种批评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会成为吹毛求疵的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自尊。“害怕被拒绝”的恐惧因此成为“害怕变化”。他们随波逐流,追求与社会制度相配的安全与地位,不敢“轻举妄动”。“害怕变化”最后变为“害怕成功”。在我看来,“害怕成功”和“害怕被拒绝”是同出一辙。

其次,“害怕成功”之所以充斥在我们的社会中,原因在于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婴儿一直被抚抱,接着孩子开始知道,有许多事情是做不好的,许多事情是不应当去做的。孩子从电视中看到,演员在戏中互殴、厮杀、破坏别人的生活,等等。但每当节目终了,一切也就恢复正常了。这种种变化在孩子心中都印下深刻的痕迹。

再次,在所有这些令人泄气的现象中,还有一种现代流行的反常行动,父母在子女年幼时,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尽心照顾爱护子女,因此在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内疚,他们往往用金钱来弥补自己的不安,借此换取孩子的爱。他们还对孩子做了微妙的暗示和提醒:“既然我们对你的前途做了这些重大的牺牲,你将来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胜过别人,绝对不能失败。”

这些使孩子产生了“害怕失败”的后遗症,甚至对任何尝试都恐惧。它的特点就是拼命为自己做合理的解释以及尽量地拖延。“我无法想象自己获得成功。”“我按照他们通知的,在早上8点30分就去应征,但我到了那儿,应征的队伍已经排满了半条街道,所以,我就离开了。”“我很愿意做这件工作,但是我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会把那件事办妥的,只要我有充分的时间……在我退休之后。”

大多数人都了解,只要运用想象力,就能发挥创造力。他们都曾经阅读过一些伟人传记,这些伟人本来也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是克服重大的缺点与障碍之后,才成为伟大的人物。但他们却无法想象这种情形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使自己安于平凡或失败,并在希望与嫉妒中度过一生。他们养成了回顾过去的习惯(加强了失败的意念);并且幻想同样的情形会再出现(预测失败)。他们受制于别人订下的标准,因此经常把目标放得高不可及。他们既不相信梦想能够真正实现,也未充分准备有所成就,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失败已固定在他们的自我心态中。就在事情似乎已有突破或真正有进展的时候,他们却把它弄砸了。事实上,对成功的恐惧感,使他们拖延了成功所必需的准备工作以及创造的行为。而为失败找出合理解释,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微妙的感觉:“如果你们也经历了我的遭遇,你们也不会有所进展的。”

因此,我们现在对生活的恐惧是由于早期没有得到信心的鼓励,这种恐惧我们如果不克服就会严重影响今天的发展。因为在恐惧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达成任何有价值的成就的。有一位哲学家写道:“恐惧是意志的地牢,它跑进里面,躲藏起来,企图在里面隐居。恐惧带来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剑,伪善者用它来刺杀灵魂。”所以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首先就要克服恐惧,肯定自己。

那么,怎样排除恐惧呢?

首先,你要进行自我激励,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里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恐惧的,我一定可以做好。

自我激励就是鼓舞自己作出抉择并且化为行动。激励能够提供内在动力,例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或者想法,能够使人行动起来。

其次,行动起来,用事实克服恐惧。很多事情没有做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恐惧,一旦做起来就不会恐惧了。特别是事情做成功了,就可以克服恐惧,树立起信心。

再次,把事情的最坏结果想象出来,如果最坏的结果你能够承受,那么就没有必要恐惧了。比如,下岗了,又能怎么样?我还有基本生活保障,不至于活不下去。我可以干自己能够干的事情。

所以,这世上根本就没什么事情是可怕的,一切源于你的内心。心无畏,便无惧。

相信自己,这件事情你能解决

人生在世,无论感情、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人烦恼得直挠头。那么,当我们面对困惑或困境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我能解决得了吗?

答案有两个:一是你能解决,二是你不能解决。如果你能解决,那你还烦恼啥?如果你不能解决,那你烦恼有啥用?总之一句话,任何事都不必烦恼。每一个困难的出现都会有千千万万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看你是否用心去寻找。

人们都知道悲伤和情绪低落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可是有时却无法摆脱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现在给读者介绍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五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摆脱这种状况。

1.适当的运动

运动能使你忘却悲伤,恢复信心。运动促使人全身肌肉紧张;使血液中的内分泌激素改变;减少大脑皮层疲劳;减轻大脑和心脏在代谢方面的过度负担;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能力。

2.合理的营养

科学家都坚信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他们发现脾气暴躁且怪僻、悲观的人在大幅度改善营养以后,他大脑中用来维持正常情绪的去甲肾上腺素这种化学成分会大大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克服情绪低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大脑和心脏的影响。

3.换个角度想问题

情绪不好实质上都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对所致。比如,在街上离你不远处,你看见一个朋友,他没有跟你说话或打招呼,你就以为是他不再理你了。如果你反过来想:“他可能没看见我”“他可能正埋头想自己的事情”,就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了。克服情绪低落的具体办法是:每天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可以把一些问题记下来,把自己不好的情绪起因尽量写在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写上完全相反的意见,并努力在内心中默想第二部分是正确的,第一部分引起悲伤的原因绝大部分可能是由于自己主观臆断造成的。

4.扩大你的社交网

有人说,“朋友是最好的药”,一点不假。研究表明,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也愿意帮助别人。互相帮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最使人快乐的事。长期和好朋友们在一起使人愉快,甚至使人长寿。

5.检查你的甲状腺

有美国科学家认为,悲哀和情绪低落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而是属于生理学的范畴。他们认为这种状况主要因内分泌素、激素失调而引起,低血糖也能引起。因此应该请医生看看病,对症治疗。

此外,还有些药品对人的情绪有不利影响。如某些可的松,一些磺胺类药,一些控制高血压的药如利血平等,都能使人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为避免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你在看病时应把你的情绪因素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在开处方时掌握。

当你摆脱了悲观和低落的情绪,紧接着就需要消除自我迷误心理和自我挫败行为。这就要求我们重点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能作出正确抉择。

自卑其实就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

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很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往来。

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他若是不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丑”。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会使他封闭自我,不参与社交,孤立于一隅。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就不能羞羞答答,正确认识自己,也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走向成功人生。

西奥多·罗斯福,这位据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总统,过去却是个自卑、胆怯、神经质的人。他在自传里说:“一次我读到一本书,书中有一位英国军舰舰长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勇敢:‘你可以装作不害怕的样子,时间一长,你就真的变成勇敢的人了。’我相信了这种说法。那时我害怕的东西很多,从大灰熊、烈马到士兵,见了就躲。后来,我让自己装出不怕的样子,果然,慢慢地就不怕了。我想,人的性格和情感都可以选择,你选择了勇敢,就会使自己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人之初,性本同。人从母体脱胎而出的时候,无所谓胆大或胆小、外向或内向、乐观或悲观、自尊或自卑、开朗或抑郁、热情或冷漠、刚强或懦弱、洒脱或卑琐。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性格千差万别、情感千姿百态,原因不单单在于先天的遗传和胎教,更在于后天的陶冶和选择。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据心理学家调查分析,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75%的人属于外界控制型,他们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和选择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情感只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个人对它无能为力;尤其是各种烦恼、忧愁和不如意之事,只能接受不能拒绝,更不能随意改变。倘若我们对这种观念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它是一种在自我迷误心理驱使下的自我挫败行为——完全听天由命,任凭不良情感摆布,结果往往是身未行而心先死、志未酬而意先灭。

其实,人既能磨练自己的性格,又能选择自己的情感,更能消除心理上的一切障碍。关键在于要用宽广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外在的世界,用豁达的心境去认知和感受自身的遭遇,用顽强的意志去改造和优化周围的环境。

“二战”期间,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学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关押了很长时间,饱受生活上的欺凌和人格上的侮辱。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因受折磨而发疯的人。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去看和想那些倒霉的事情,而是着力回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各种喜事和乐事,并刻意幻想今后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好运和奇迹,使自己每时每刻处于无忧无虑的情感之中,脸上常常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终于,当他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重新获得自由时,他的亲朋好友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在魔窟里受尽凌辱的人竟能保持着如此年轻而不衰老的心态。

消除自我迷误心理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在于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能作出情感上的正确抉择。要知道,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是一种主观上的可选因素,而不是客观上的必然因素。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忧愁和不如意的事,常常都是“庸人自扰”的结果。有些事本来并不严重,甚至根本不算一回事,可由于一些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豁达大度,往往有意无意地强化了问题和障碍的“能量”,使问题和障碍变成了一条条扼杀生命活力的绳索和一具具羁绊人生之旅的枷锁。

精神可以击败厄运,情感可以支配人生。只要我们勇于消除自我迷误心理和自我挫败行为,善于选择和酿造豁达乐观、健康向上的心境与情感,并以此为基石,砥砺意志,激活智慧,人生旅途上的一切高山峻岭、艰难险阻都将化为齑粉。

人的精神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一切不足,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只要你意识到自我,意识到不改变就不会成功,你就会改变自己。

首先,要有走向成功的愿望。

其次,要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

再次,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但不会丢脸,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最后,多与别人交谈,敞开心扉,能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宽容自己。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按照上述四点去做,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找到你的发光点,就找到了人生坐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发光点,都是不可替代的。

从生理学上说,每个人都具与众不同的特征,包含DNA、指纹等。从社会学上讲,每个人的社会关系也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这个社会离不开每个人。我们应该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自强,只有自强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你的发光点,其实就是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为自己所选定的人生坐标。找准了这个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为社会贡献你的一份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合到实际中,无论是在择业还是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且充分利用它们。这就如同一个靶手,要想取得十环的好成绩,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枪法,也应该有好的准星,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使子弹准确无误地射向靶心,一枪中的。

正当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衰退的时候,里根在堪萨斯州一个公众游泳池当救生员。他经济拮据,无方向感,一事无成,不知所措。

有一天,当地的一位名人爱斯杜拿到那里游泳,与里根闲谈起来,这位先生一向是以乐观自信著称的。

“经济衰退的情况不会是永恒的。有志向上的年轻人应该懂得把握好这个时机,在这段时间内学习创业的窍门;当经济开始复苏,机会的大门便会打开,而这些懂得把握时机的年轻人便会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爱氏对里根说。

里根那个时候最关注的是一个月后是否会失业,根本就没有兴趣去聆听这些“过分乐观”的话语。

“年轻人,你喜欢在未来的数十年做些什么工作?”爱氏没有在意里根那无奈的表情,继续追问。

“先生……我没有想过。”年方及冠的里根怯懦地说。

“没有想过现在就要好好地想一想。”这位善良的长者丝毫不肯放松。里根本来想告诉爱氏他的志愿是当演员,但他没有这个胆子,于是他说:“我希望做一个电台的体育评述员。”爱氏接下来的一番话,对里根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做,你就会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美好的将来——只要他肯敲门、肯尝试、肯努力!”

就是因为这句话,堪萨斯州的洛维汝公园少了一个救生员,而美国多了一位伟大的总统——由穷救生员到三流演员到加州州长再到美国总统,里根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日本著名学者本村久一曾经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说:“天才人物指的是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会入迷,入了迷自然会勤奋、有毅力,最终达到忘我。因此,我特别想说的是,天才就是强烈兴趣和顽强入迷。”的确,一个人无论是干什么工作或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有了兴趣,他就能发挥自己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认识自我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挖掘我们自己的“金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然,有时候兴趣并不能代表一切。一个人的“发光点”不是简单的爱好所能决定的,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还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因为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某些特定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而某些特定的工作也需要一定性格特征的人来从事。例如,以理智去衡量一切并支配其行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某项理论的研究工作;而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情感因子较为浓重的就不大适合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否则对理论研究的严肃性和严密性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又比如,交往性的工作或管理工作比较适合于性格活泼好动、敏感、喜欢交际的人去从事;难度较大的工作则适合于精力旺盛、具有直率热情性格的人去从事,等等。当然,性格对人生坐标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智力水平,包括社交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去综合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每个人在真正认识自己的“发光点”时,要力求全面、客观和公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坐标,才能在挖掘“金矿”之时少走弯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即便是小草,也要有抵挡寒霜的勇气

八十年代有首非常好听的励志歌曲《小小的我》,歌中唱道:“……我是山间一滴水,也有生命的浪波。我是地上一棵小草,也有生命的颜色……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投入激流就是大河。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拥抱大地就是春之歌。”

即使,我们是棵小草,也要活出自己生命的颜色,也要有抵挡风霜的勇气。

现实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工作不好,住房不好,生活不好……总之,各种不好。他就从不问问,自己到底有多么好?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都是肩负不同的使命。即使我们不是金子,哪怕只是一根铁钉,也要发出自己的光芒。如此,才不负此生。

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必太多的喝彩,但我们必须要不断给自己加油。这个世界上谁是真正能够打败你的人?唯有我们自己。

奋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能轻易服输,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然而,太多的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天灾人祸,面对重重的困难和挫折,是我们在心理上首先否定了自己,因而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失败。

古希腊有一位演说家,起初因其口吃常常被对手反驳得无还击之力,遭到别人的嘲笑。也许,有很多人会说这是他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的,放弃才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就是这位演说家,每天清晨坚持演说。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演说家。

由此可见:天生的不足,别人的嘲笑,以及种种的理由,都不是阻碍我们成功的荆棘。唯有自己为了安稳享乐,为了蝇头小利,为了达到暂时的满足,而放弃了坚持、奋争,才会让我们无法超越自己。

朋友们,我想大家都知道海伦,都知道爱迪生,也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不错,古往今来,无数的成功者都是对“战胜自己”最完美的诠释。如果我们还在退缩,请快点明白,战胜自己是如何紧迫;如果我们还在犹豫,请看看那些胜利者是如何一步步走来;如果我们已经在向自己挑战,那就要坚持,成功最终会向你敞开胸怀的。

使人痛苦的原因很多,或者来自感情生活的挫折或不幸;或者来自理想追求的挫折;或者来自丧失亲友的悲痛,等等。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痛苦,其共同的情绪体验是,陷入情感上的悲哀、矛盾、忧虑而不能自拔。因此,要消除痛苦的情绪,首先必须战胜自己。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用开放的心胸冷静地做正确抉择,才会指引你走向成功的坦途。

傅雷先生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豁然无累,真正得到解脱。”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潇潇、高潮迭起的快乐,又有万念俱灰、惆怅莫然的凄苦。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它可比呆板的直线丰富多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我们快乐时,不妨尽情地享受快乐,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我们身上时,也不要怨叹、悲泣。

常见许多人处于生命低谷时一味地抱怨、苦恼,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其实,仔细想来,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只能徒增痛苦,让自己坠落得更深、更惨罢了!

我们应该超脱一些!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同命运抗争呢?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在生命低谷中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的,如司马迁,将苦难的心锁进历史,为人类缀成了《史记》这串美丽而珍贵的项链。

又如曹雪芹,将苦难的人生倾注在生活的大观园,为后人留下《红楼梦》这道绚丽的彩虹。

为什么伟人能在生命低谷中铸就生命的辉煌,我们却不能呢?

当生活中的低潮涌向我们生命之岸时,让我们庆幸吧,庆幸自己终于有时间思考了,终于有时间好好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了。仔细想想,自己的生命之路哪一步走歪了,哪一步走慢了,哪步一落千丈走得不稳了。然后,再积蓄力量,伺机待发,生命的下一个辉煌定会光顾我们!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我们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可能就预示着转折的来临。人生的不幸向人们昭示的不纯粹是灾难,它或许告诉我们原来的那种活法并不适合我们,或许原来的要求、目的和现实有偏差,它用不幸来提示我们,让我们暂时心灰意冷,给我们一个静心思考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运之神给予的这个暗示,前面的路就会豁然开朗。

不畏惧才有底气,才有超强的应变能力

时常有一些人,未曾开口气势就能压倒众人,这说明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底气是一个人信心的体现,有的人不怒自威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知识层次,等等。底气足,办事就会有信心,就会更加收放自如,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

一个人的性格不仅影响其底气,也是影响其应变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克服恐惧,以培养自己在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

美国皮套业的明星约翰·比奇安曾经是一名警官,只是喜欢在业余时间做皮套。后来,他创办了全美最大的制造皮套和皮带厂家——比安奇国际公司,专供执法人员和军方使用。他也担任过亨廷顿控股公司的顾问和瑟法里公司的发言人。比安奇在这个行业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他出现在皮套展览台时,展厅的人们排着长队,只为一睹他的风采,就像西部乡村歌星会见他的歌迷。

他给别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信不信由你,38年前,我还年轻的时候,在咖啡厅干过活,我看见公司的老板进进出出,我观察他们时就问自己:什么使他们与众不同?他们在干些什么?我应当好好研究一下。我发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充满信心。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是自信的。从那时起,我反复思考,后来发现,恐惧是许多问题的根源。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都无法相信你。”

一般说来,想要克服恐惧、拥有底气、拥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高度的冷静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如在一次生意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这就意味着在价格上让步,信誉也受到损失,失去对方的信任),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使彼此都有继续商谈的机会和可能性。

2.保持强烈的自信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强烈的自信,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例如,在交际中,突然插入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怎么办?一走了之还是失礼失态?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最好采取主动,伴以自信的微笑,以强者的姿态控制局面。

3.适时地打个圆场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比如,当你的上司当着大家的面指着你说:“这个家伙曾经总是不听话,不听指挥。”这时候,尴尬的你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给自己圆场,也给上司台阶:“曾经这个家伙做错了。也知错了,现在这个家伙,紧紧跟随您的旨意,忠于职守了。”这样的幽默不会让在场的人尴尬,既给自己圆了场,也让上司知道了你的忠心。

4.学会巧妙移话题

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分散别人的注意力。一旦你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

聪明人往往知道在合适的时候结束原来的话题,开始另一个可以缓解气氛的新话题,这样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也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应变能力,从而会给你一个定位,不会轻视你的存在。当然,这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口才和应变能力训练才能做到。

5.多参加挑战性强的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

6.改变不良的习惯和惰性

假如我们遇事总是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就要主动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作出决定。

假如我们总是因循守旧,半途而废,那就要从小事做起,努力控制自己,不达目标不罢休。只要下决心锻炼,人的应变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人的一生,难免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考虑不周而陷入不利局面,如何化不利为有利,使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化,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应变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灵活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只有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的锻炼中积累经验,不畏惧困难和问题,善于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在交际场上处于主动,从而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