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参考消息》

9 请提供油脂浸出法技术

——读者与编者

3月15日本刊刊登美国中文报纸《北美日报》文章《中国大陆食品工业亟待发展》后,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油脂工程系讲师 陈文麟同志来信说:“文章中,氧化程度不相同的食用油,用‘氧化’不妥,可能是‘氢化’之误。因为油脂‘氧化’之后是不宜食用的,而主要用于工业上。”

浙江省鄞县占岐油厂来信说,他们看了这篇文章后很受启发,若采用现代浸出法生产,该厂每年可多向国家提供十万斤棉籽油,故希望能提供现代浸出法的资料和生产单位。本刊希望采用此种方法生产油脂的单位,能与占岐油厂联系,介绍此种生产技术。

*录自《参考消息》(1984.4.22.主编陈亮)

10 信息反馈

——读者与编者

自从本刊开辟《读者与编者》栏以来,在读者之间沟通信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油脂工程系 陈文麟同志来信说,4月22日登出请提供油脂浸出法技术的消息后,他收到来自全国的数十封信,提出各种有关油脂制取、加工及油脂综合利用的问题。有些单位派了人去交流情况、讨论问题。武汉粮食工业学院为粮食部委托举办“浸出法制油”训练班编印的教材,已售出四百册。

*录自《参考消息》(1984.7.28.)

11 制取油脂的全新方法

——二氧化碳的妙用

在食品的制造技术中,现在日益集中在超临界气体浸出,在欧美,这种浸出技术十年前已在咖啡中提取咖啡因等领域实用化了,所用气体就是CO2。日本科技工作者近二三年来对这一技术十分关注,从去年开始有了实验用装置出售,为它的实际使用带来了希望。超临界气体具有奇特的功能,可以用来提油和分离某些特殊的成分,用它代替轻汽油浸出植物油脂,会使油脂工业面貌一新。

用CO2为溶剂时的工作温度约为30℃,此时要使它液化需约74个大气压(临界压力),临界密度为0.46kg/cm3当它被压缩至临界压力、临界温度以上时,其密度增加很大,即为超临界气体,用它代替溶剂于浸出便称为超临气体浸出。超临界气体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黏度却与气体接近,其扩散能力是液体的100倍。所以,它的浸出能力远远超过有机溶剂的浸出能力,它的密度愈大浸出能力愈强;没有毒性及发生爆炸等危险;价廉;使用时不但有很好的工作条件,而且可有效地浸出高沸点、高黏度及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并可用改变温度和压力得到调整。更为理想之点是控制条件即可定向提取选定的组分。CO2是较为理想的气体,它可在常温下和较低压力下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邦法国已将超临界气体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实用化。最新的商业成套设备用于咖啡豆脱除咖啡因。它已有200种以上的用途,在美国它首先应用于石油残渣油脱除沥青,现在有数套设备在工作着,用于油脂工业的研究已进行到相当程度,开发项目包括从油料种子中浸出油脂;脱除、分离油脂的异味;分离各类甘油三酯;卵磷脂的精制等。现已有浸出和精炼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报告,得到的油脂透明度好、颜色浅并具有很好的风味、几乎不含磷脂、无需脱胶的工序等。另外,用溶剂浸出时用于溶剂回收的能耗高,而用超临界CO2浸出时,CO2的去除十分简便,将压力减少即可,故费用很少。自1983年日本开始出售实验室用容量为75ml、4kl的小规模设备;200kl,500大气压的大型设备最近开始运转。

*陈文麟 摘译自日本《油脂》杂志六月号(1984.8.15.科技)

注:① 在读《参考消息》转载的文章《中国大陆食品工业亟待发展》时因为发现了其中的半字之差(氢和氧),作为油脂专业工作者不能沉默。于是在1984.4.22和1984.7.28该报的《读者与编者》中出现了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和陈文麟的名字;② 在与该报主编陈亮同志书信和面谈多次后,这篇文章(制取油脂的全新方法)问世了。之后的几年陈亮同志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在1987年他调往我国驻美大使馆工作后,加之本职工作较忙,我的文章便淡出了“参考消息”; ③ 据陈亮同志说,我是第一个新华社系统外的在《参考消息》上发表文章(主要是专业译文)并署上作者名字的人,以示专业性和为读者负责;该报《食品工业》专栏始于我的文章见报,正好配合当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后如何转化之需要。

12 无毒菜籽饼粕的生产

菜籽中除含有丰富的油脂外还含价值很高的蛋白质,它的组成不亚于大豆蛋白。可是长期以来,菜籽饼粕未能充分利用,连当做饲料也要经过很麻烦的处理后才好用,究其原因是其中含有有害物质。带毒饲喂会影响多种牲畜的生长发育。

据加拿大教授介绍,经分析菜籽饼粕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一种叫做硫代葡萄糖甙的含硫化合物,这种含硫化合物本身无害,在湿热条件下经菜籽中的芥子酶作用,它的分解产物却具有毒性。据此道理在未培育出含低硫化物菜籽新品种以前,可使用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生产无毒的菜籽饼粕,直接用作饲料乃至提出其中蛋白质作为人类食品添加剂。

无毒菜籽饼粕的生产方法是:将清选后的菜籽装入容器,用直接蒸汽加热40分钟,使温度保持为140℃。然后按常规轧坯、压榨、浸出。经这样加热处理后的菜籽有不少优点——其中的芥子酶失去活性,不能再分解出有毒物质;取油的工艺过程能更顺利进行;设备因无硫化物腐蚀可保安全;浸出溶剂可保长期高效,尤其可贵的是用这种溶剂再浸出桐籽时不致使桐油发生固化,确是一举多得的方法。这种无毒菜籽饼粕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有15% 左右即可满足禽畜的营养平衡要求。

*陈文麟(1984.10.4.科技)

13 中国出口信守合同

【日本《油脂》月刊九月号报道】 题:榨油用的芝麻九成从中国进口

1979年,我国开始从中国进口用于榨油的约1000吨芝麻。1983年由于全世界芝麻减产,我国主要榨油厂家从中国进口的原料占所用芝麻的九成。而向我国出口的传统国家如中南美各国和美国等,提供芝麻已无保证。事实证明,无论收成好坏中国都能信守合同,保证出口数量,使原料市场比较稳定,因此颇受欢迎。

我国应坚持今后主要从中国进口的原则。中国一时存在的渠道混乱、酸价高、杂质混入及装船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虽然在逐渐消除,但仍然叫人不太放心。

出口渠道较为混乱:从1981年起只有北京粮油公司、上海粮油公司分别对榨油和食用芝麻的出口实行归口统管,其他地区和公司据了解绝非如此,原因之一,是未制定出全国的统一规范。其二,是各地区之间在互相竞争。各地区目前的直接对外贸易量占全部合同的三成,估计到2000年可达五成。至于中国芝麻的品质,其含油量高达54%,这方面无懈可击,但含杂质、酸价高(4左右)有时仍然可见;品质管理和运输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1983年自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急剧增加(28.8万吨),预计今年可破30万吨大关。这是因为历来我国习惯于用中国大豆制作各种食品,希望能确保进口;而中国大豆增产是这一保证的重要因素。实行生产责任制,国有农场得到扩充以及农产品售价提高等,是中国农业面貌一新的背景。今后中国的大豆产量仍呈增长之势,也很重视对我国的出口,估计近期保持稳定的进口没有问题。

*陈(1984.10.11.外国人看中国)

14 植物油价空前上涨

【日本《油脂》杂志七月号文章】 在日本5月中旬以后的两星期里大豆油、菜籽油的售价从原来的215日元/千克上涨到280~290日元/千克。

这空前的上涨势头至今有增无已。每罐16.5kg装的大豆色拉油,5月底的售价已高达4500日元,预计将继续上涨到每罐5000日元。一年中原料油脂上涨了1.6~2.0倍,使1-6月份日本油脂全行业出现赤字100亿日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000多亿日元,确实处于“火烧眉毛”的境地。日本工业会长小川照次对此情况十分关注,在5月21日举行全会后特地召集了记者招待会,面对如此形势提出要“紧急避难”。

油脂价格空前上涨的原因有:一是国际上饲料用大豆饼粕过剩,迫使减少大豆榨油的数量,使大豆油不敷供应,而菜籽的供应又得不到保证。目前加拿大的菜籽油、巴西的油脂库存量也很少;二是近年来美国的大豆生产不景气,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字,至8月底库存只有1亿500万蒲式耳(1蒲式耳/约36.4公升),是1972-1973年度以来最少的。这是造成日本市场上油脂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陈(1984.10.15.世界经济)

15 自行配制饲料的方法

——矿物营养素配合设计

猪饲料中最主要的矿物营养素是钙、磷、食盐(含钠和氯)和微量矿物质,细分一下则主要元素有钙磷镁钠和钾等;微量元素有锰铁铜碘锌氟钒钴钼硒铬锡镍硅和砷,共计是22种,多数可从天然饲料中获取,但其中几种必须给予添加。在饲料成分标准中钠和氯是分别标注的,其实加入食盐即可同时得到,在食盐中钠占39%,氯61%,猪饲料中必须加入食盐以满足所需,其优点一是价廉,二是稍有过量也无危害。仔猪、架子猪及育肥猪饲料中加入0.2% 的食盐为好;种猪饲料中加入0.2%~0.4%为宜,妊娠猪饲料中不能加太多的食盐,否则会引起乳腺炎。猪饲料中微量矿物营养素要求量列有表格,单位为每吨饲料中所含克数(即g/t, ppm)。

*陈文麟 摘译自日本《饲料》杂志

(1984.10.17.农业科技)

本报编者:日本《饲料》杂志这篇文章还附有一份“猪饲料中微量矿物营养素配量表”,因版面有限,从略。需要该表的个人或单位请写信与新华社外刊室联系。

16 信息

——读者与编者

8月15日发表《制取油脂的全新方法——CO2的妙用》一文后,考虑到这项工艺对我国急需提高的食品工业有一定参考价值,我们约请投稿人武汉的陈文麟同志把日本《油脂》杂志登载的这篇文章全文译成中文,并请他收集了其相关资料,共1万余字还有若干图表。

10月4日发表的《无毒菜籽饼粕的生产新方法》一文,也是武汉的陈文麟同志来稿,鉴于这项生产方法很值得我国广大油菜种植地参考,我们特请他编写了较为详细的材料。

凡需要上述资料的个人或单位,均可写信与新华社外刊室联系:北京宣武西街57号。

*录自《参考消息》(1984.11.10)

注:《参考消息》编辑部1984.12.11给读者(同时给我)的信中说:

“来信收到,关于《制取油脂的全新方法——CO2的妙用》的资料一共1万余字,请你们承担部分翻译费、再加打印、复印、邮寄费等共30元。关于《无毒菜籽饼粕生产新方法》的资料为3千字,请你们承担部分翻译费、再加打印、复印、邮寄费等共15元。请将款邮寄(不要银行转账)到北京《参考消息》编辑部。注明你们需要哪一项材料。我们收到款后,把收据随同资料一起寄给你们。”

17 美国人注重健康食品

美国人近年来饮食最明显的变化是:对健康食品、精美食品尤为注重(有营养、低热量、含有复合化合物且好吃);健康饮料(如番茄饮料)的流行以及注重食品营养成分的标注等,都说明美国人对健康食品的重视。因此这类食品店的数量急剧增加,超级市场内这类食品的比例愈来愈大。新开设的、规模宏大的超级市场内不仅设有新鲜烘烤店、新鲜生菜店,并且设有陈列外国输入的精美食品以及健康食品的橱窗。

美国食品公司新产品的开拓与发展也是重在健康营养与特优品质上,其主要特点是讲究不含有多量的糖类,追求低脂肪低盐分、不含有添加物或防腐剂的天然食品。与此同时,高级的价格昂贵的冷冻食品也在美国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丰富了琳琅满目的食品货架。这些食品虽然价高,但仍然不愁无人问津,这标志着美国消费者对食物品质的注重。所以食品商家指导食品生产者,特别强调产品要具有两高:营养价值高和质量高。

只要食品做得高级,虽贵但不乏顾主,如果同时具有某些特殊保健作用,价值就更高,更为消费者所欢迎。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种族大熔炉,也是各种民族文化大集合的国家,所以在美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食品。美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容易接受外来食品,例如法国式春卷、法国啤酒、意大利香肠、瑞士奶酪、希腊烘烤饼类、英国热狗、爱尔兰咖啡、中国面类及中东面包等等。只要切实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及食物习惯,生产出对路的食品,改进其形式、包装并力求食品标志的欧美化,东方食品打入美国市场大有希望。

*文麟(1984.11.30.食品工业.专栏)

18 油脂宠儿粉末油脂

油脂是个复合名词,通常把在室温下呈液态者叫油,呈固态者叫脂。液态的油和固态或半固态的脂在使用、包装及运输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近几年来食品加工技术发展很快,组合食品、配方食品及方便食品等呼之即出,这对油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粉末油脂的优点在于:性质稳定(不易酸败)、流动性好(便于使用、包装)及营养价值高等。其制造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冷却固化法、吸附法及乳化包裹法,其中以后者制成的粉末油脂品质为最好、用途最广、在国外应用也最多。

所谓乳化包裹法,简言之就是将乳化油脂、酪蛋白或其他适宜的包裹剂以及碳水化合物(多用纤维素结晶粉或玉米糖浆)经均质后进行喷雾干燥成为粉末状。其油脂含量可高达85% 以上。为保护其粉末状必须外加包裹,但当它与面粉等混合时又要能在适当的时候将其中的油脂释出以发挥其功效。所以选择包裹材料是制造粉末油脂的关键,这种材料要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多用乳酪蛋白、卵白蛋、动物胶及植物胶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了众多的包裹材料,其中最有应用价值的首推油料蛋白质。仅需2% 以上的蛋白质(油料分离蛋白或乳酪蛋白)就能成功地包裹75% 的油脂,大豆、花生及棉籽蛋白质都是优良的包裹材料。今后粉末油脂的发展方向是:

①使蛋白质含量由目前的7.5%~9.0% 降至2%以下,以提高含油量,作优良的起酥油;②将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制成粉末油脂,供医疗食品用;③用植物胶为包裹材料制成无蛋白、高油分粉末油脂,供制作低pH食品使用;④制成在低酸性条件下仍具起酥性的粉末油脂,供制造海绵蛋糕使用;⑤制高油分调味粉末油脂,供汤粉类制品使用。

*陈文麟(1984.11.30.食品工业.专栏)

19 低热量CALO油脂

来自美国的报告说,用于食品的低热量素材市场正在急速扩大,将来家用油脂制品(黄油、蛋黄酱及冰淇淋等)所用油脂中,优良的植物油、低热量油脂代用素材将各占一半。所谓“低热量素材”即非吸收贮藏性油脂,它叫CALO油脂,美国已初步研制成功,预计1995年市场需要量将达到20亿美元。CALO油脂甜味剂中除砂糖的代用品(异构化糖等)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UFA),这使多种食品的开发成为可能。

在美国有3.5千万高血压患者每天吃限定的食物,以控制对脂肪的摄取量,另有1.1千万糖尿病人每天必须食用不加砂糖的淡味冰淇淋。癌死亡统计分析表明,因职业、环境致癌而死亡者为8%以下;因吸烟致死者为30%;与食物脂肪相关者为35%。因此使用CALO油脂是一项强有力的对策。美国约8千万肥胖者中,为减肥起见,有1千万人每天在服用药物,5千万人则盼望食用减肥食品。尽管其他原因也能使人肥胖,但要减轻苦恼,同样寄希望于CALO油脂。

*麟 译自日本《食品工业技术情报》(1984.11.30食品工业.专栏)

20 日本建成油脂研究所

据日本《油脂》杂志十月号报道 为了开拓和推进与油脂有关的高分子尖端技术的研究,日本在筑波建成了油脂研究所,所长是平野二郎,现有成员40人。该所的任务是:

1.高分子的研究 高敏度感光性树脂、特殊功能高分子、新功能性聚合促进剂的开发。

2.生命工程研究 天然以及合成生理活性物质的制造、不均系生命工程的开发、为生产高级产品而进行新微生物的探索。

3.功能性研究 功能性高分子、功能性脂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结构、功能统一鉴定方法的开发及全国油脂工业会社的研究活动等。

*文麟 译自日本《食品工业技术情报》(1984.11.30.食品工业.专栏)

21 美国的第七大顾主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983年美国农产品统计资料,中国台湾地区1983年总共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价值达12.66亿美元,比1982年的11.66亿美元,增加了8.5%,从而使台湾地区成为美国农产品的第七大顾主,而1982年名列第9位。台湾地区从美国购买的农产品中最大宗的是玉米和大豆,1983年的费用分别为3.82亿美元和3.6亿美元。台湾地区一年内需进口玉米、大豆、小麦、高粱和大麦等农产品计652万吨,其中主要从美国进口。

*文(1984.12.3.台湾岛)

22 日本人长寿的秘密

日本是世界上长寿国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食物构成比较理想,正引起欧美等国家的注意。日本人长寿的功劳主要归于黄豆、大米、鱼类,尤其是它们所含的蛋白质。

众所周知,蛋白质可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一直认为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一般意义上说这是对的,但是已经证明:动物蛋白质加上植物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更高、效果更好。在植物蛋白中,最为世人瞩目的历来是黄豆,因为黄豆制品能赋予血管以弹性,这样即便血压忽然升高也能免于血管壁破裂,同时它还能预防血栓的形成,近来更发现黄豆中含有防致癌的成分。在美国豆制品已受到普遍欢迎,其《豆腐之书》十分畅销,豆腐牛排、豆腐色拉等应运而生、购销两旺。

大米历来是东方人的主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大米蛋白质的优越性已经确认,随着研究的深入,已被列为优秀蛋白质之列。鱼类蛋白质也可防止动脉硬化、软化血管。最近还从日本的沙丁鱼等中发现含有EPA(20∶5),可防止血栓,对心脏病的治疗有特效。

*陈文麟 译自日本《厨房用语科学辞典》(1984.12.6.星期日集锦)

23 健康食品聚葡萄糖

营养健康食品的新星——聚葡萄糖,与一般多糖不同,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产物,无特殊嚼感、无甜味、在人体中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CO2,而热量生成极少。糖类可提供4千卡/克热量,脂肪为9千卡/克,而聚葡萄糖仅为1千卡/克。

聚葡萄糖为白色粉末,具有糖加工的许多特性,能代替食品配方中所使用的蔗糖、玉米糖浆及部分脂肪,既能增量又可使食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和低热量,对人体无害,食用后不会使血糖增高,确是糖尿病及肥胖病患者特需食品的优良配方。

在降低热量及糖类摄取方面,聚葡萄糖对食品界、医药界起着日益增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首先完成了较理想的聚葡萄糖制取工艺:用葡萄糖为基质,柠檬酸为催化剂,山梨醇为黏结剂,其比例为90/1/9;聚合条件为160℃,聚合时间为8小时;或140℃,24小时;或200~300℃,10分钟(均需真空)。

此工艺剔除了以往加非食用有机酸的弊端,相当方便而经济。至今它的用途在国外已遍及糖果、点心、冷点、色拉及餐用调味品等,其中含量由10%~40%不等。用它代替部分蔗糖做成的食品热值可减少1/3,用它与人工甜味剂混合使用做出的产品,热值可减少50% 或更多。在淀粉生产量大大超过需求的今天,若能将其水解(或酵素分解)转化为葡萄糖,再生产出需求无限的聚葡萄糖,当是一条开拓发展的途径。

*陈(1984.12.20.食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