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9)
- 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 杨娟 胡雪飞 贺英 朱丽萍主编
- 4989字
- 2019-07-19 01:18:56
(5)其他: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出血导致脊髓蛛网膜下隙出血。高颈段或腰骶段以下肿瘤,阻碍脑脊液循环和吸收,导致颅内压增高。
【诊断】
1.诊断
详尽询问病史,全身和神经系统查体,初步定位椎管内肿瘤所在脊髓节段,选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
(1)MRI 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脑脊液和神经组织,但对脊柱骨质显示不如CT和X线平片。
(2)CT CT扫描见病变部位椎管扩大,椎体后缘受压破坏,椎管内软组织填充。
(3)X线拍片一半病例椎管内肿瘤的脊柱X线平片可见椎弓根变薄、距离增宽,斜位片椎间孔扩大。
(4)脊髓血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可排除脊髓动静脉畸形。
2.鉴别诊断
椎管内肿瘤需要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空洞症和脊柱结核等疾病鉴别,MRI对鉴别上述疾病有帮助。
【常见并发症】
(1)斜颈和脊柱侧弯:某些椎管内肿瘤可以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代偿性脊椎骨骼的变形。髓内肿瘤可以合并肌肉的萎缩。
(2)脊柱或中线部位皮肤异常:某些先天性椎管内肿瘤容易合并脊柱或中线部位皮肤异常,如皮毛窦、色素沉着等。
(3)肿瘤的远位转移:原发于椎管内的恶性肿瘤可发生肿瘤的远位转移。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尤其是髓外硬膜内肿瘤属良性,一旦定位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除,多能恢复健康。
(2)放射治疗:凡属恶性肿瘤在术后均可进行放疗,多能提高治疗效果。
(3)化学治疗:胶质细胞瘤用脂溶性烷化剂如卡莫司汀(BCNU)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转移癌(腺癌、上皮癌)应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4)预后:脊髓瘤的预后取决于以下诸因素:①肿瘤的性质和部位。②治疗时间迟早和方法的选择。③患者的全身状况。④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康复十分重要。
【护理评估】
(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健康状况及发病时间。
(3)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评估肌力、肢体感觉有无疼痛。
(4)观察感觉平面,有无肢体活动和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
(5)通过CT扫描或MRI片判断肿瘤大小及部位。
(6)评估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一般护理】
1.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按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此类患者普遍有焦虑,恐惧及担心疾病预后的顾虑。对医院陌生环境感到不安,对医务人的责任心和技术表示怀疑。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3)术前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病因、征象,术前有关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麻醉知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临床上有的患者疼痛难忍;有的感觉下肢麻木,有蚁走感;还有的感觉下肢冰冷,这些征象都是肿瘤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4)注意预防意外伤或并发症,如烫伤、冻伤、压疮等。
(5)有关项目训练:①咳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吸气时间长于呼气时间,要自然、缓慢,指导有效咳嗽,预防术后坠积性肺炎发生。②排尿训练:让患者放松腹部及会阴部,用温热毛巾敷下腹部或听流水声,练习床上自然排尿,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及排便困难。③翻身训练:教会患者配合护理人员轴线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①术后6小时内取去枕平卧位,以利于压迫止血,搬动患者时要保持脊柱水平位,尤其是高颈段手术应颈部制动、颈托固定,应注意颈部不能过伸过屈,以免加重脊髓损伤。硬脊膜打开修补者取俯卧位。②应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持头与身体的水平位,动作轻柔,不可强拖硬拉。③因术中脑脊液丢失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为防止引起头痛、头晕,应将床尾垫高8~12cm。
(2)生命体征监测: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平稳后改为1~2小时/次,持续监测24~48小时。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呼吸道梗阻症状。③注意血压的变化,肢体活动每2小时一次,及早发现椎管内出血。
(3)伤口及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征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固定,尤其是骶尾部,污染衣裤及时更换。引流管一般在2~3天拔除。术后3~7天易出现伤口感染,表现为局部搏动性疼痛,皮肤潮红、肿胀,压痛明显并伴有体温升高,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伤口情况并及时处理。
(4)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前应禁食,清醒6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出现呕吐时暂不进食,头偏向一侧。术后第1天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食蔬菜及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止痛。另外,可适当变换体位,让患者舒适以便缓解疼痛。咳嗽、打喷嚏、便秘常常可使腹压增加,诱发或加重疼痛,因此,应注意预防感冒及便秘。由于寒冷常使腰部以下肌肉收缩,加重疼痛,所以要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给予患者足浴和温水擦浴,水温保持41~43℃。
【健康教育】
(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进高蛋白(鸡、鱼、蛋、奶等)、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素(韭菜、芹菜等)、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
(3)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做到自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用健侧的肢体带动瘫痪肢体做被动活动,或由家属帮助运动,完成关节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教育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
(4)鼓励患者增强疾病恢复的信心,并说明功能的恢复会有各种可能性,如痊愈、好转、部分好转,并也有恶化的可能,使家属思想上有所准备。
(5)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定期复诊。
第五章 颅内血管性疾病
第一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概述】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由各种病因引起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统称,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其中医可参照中风相关护理内容进行中医护理。
【病因和病机】
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70%,前者较后者多见,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动脉炎、脑炎、脑膜瘤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1)多数病人动脉瘤破裂前,有情绪激动、大便困难、咳嗽等诱因。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眩晕、项背痛或下肢疼痛。
(2)脑神经损害: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顶端和大脑后动脉瘤可造成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3)偏瘫:动脉瘤出血累及运动区皮质及其传导束,病人出现偏瘫。
(4)视力视野障碍:蛛网膜下隙出血沿视神经鞘延伸,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
2.中医证型
(1)中经络:①风痰入络。②风阳上扰。③阴虚风动。
(2)中脏腑:①闭症:痰热腑实、痰火淤闭、痰浊淤闭。②脱证。
【诊断】
(1)头部CT:急诊SAH后第1周内CT显示最清晰,1~2周后出血逐渐吸收。
(2)头部MRI:SAH后1周内MRI很难查出。MRI和CT血管造影,可用于头颅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筛查和随访。
(3)DSA:DSA可帮助发现SAH病因,确定动脉瘤大小、部位、单发或多发,有无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4)腰椎穿刺:CT已确诊的SAH病人不需再做腰椎穿刺。
【常见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1)迟发性缺血性障碍(DID):①前驱症状:SAH的症状经治疗或休息而好转后又出现或进行性加重,血白细胞持续增高,持续发热。②意识由清醒至嗜睡或昏迷。③局灶体征,取决于脑缺血部位。
(2)再出血:是SAH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可高达70%~90%。
(3)脑积水:出血急性期脑积水发生率约为20%,常同时伴有脑室出血。
2.全身系统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常见低血钠,见于35%患者,好发于出血第2~10天。
(2)低血容量也为SAH后常见并发症,见于50%以上的患者中,在SAH后最初6天内血容量可减少10%以上。
(3)高血糖:SAH可引起血糖增高,特别是见于隐性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4)高血压:多数SAH患者有代偿性血压升高,以应答出血后的脑灌注压降低,但过高的血压可诱发再出血,特别是不适当地降低颅内压,同时未控制血压。
3.全身其他脏器并发症
(1)心脏:心律失常见于91%患者,高龄、低血钾、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者易发生心律失常。
(2)深静脉血栓形成:约见于2%SAH患者,其中约半数患者可发生肺栓塞。
(3)胃肠道出血:约4%SAH患者有胃肠道出血。
(4)肺:最常见肺炎和肺水肿。
【治疗原则】
1.西医治疗原则
(1)出血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止血剂。头痛剧烈者给止痛、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等。伴颅内压增高应用甘露醇溶液脱水治疗。
(2)尽早病因治疗,如开颅动脉瘤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
2.中医治疗原则
中经络护治,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原则,有痰瘀交阻者,佐以活血化瘀。
中脏腑闭证,治当以息风清火,豁痰开窍;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护理评估】
(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详细了解既往史,有无心血管、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
(3)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舌质苔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有无脑疝形成,有无肢体瘫痪。
(4)通过CT扫描片、MRI和DSA检查,判断病变部位及出血范围。
(5)了解病人家庭情况。
【一般护理】
(1)按外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
(3)饮食以高糖类、高蛋白质、低脂、低盐原则。神清者予半流质或软食,如面条、粥等。神昏者宜鼻饲流质,如牛奶、米汤、藕粉等。注意食物的量和温度,应少量温服。禁忌肥甘甜腻,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如公鸡肉、猪头肉、海产品等,禁烟酒。
(4)术前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2)昏迷病人应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4)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便秘者,协助排便。
5)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5)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头部略抬高,偏向一侧。维护病人的肢体功能位和安定的情绪。
2)清醒病人,鼓励进食,注意防止呛咳;昏迷者早期给予鼻饲饮食或肠内营养。
3)病情观察:①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②对术后置引流管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引流量、色、性质的变化。③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按时给予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并观察药物疗效。④有无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颅内再次出血征象,并观察有无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表现。
4)对症护理:①合并有高热、昏迷、颅内压增高、脑疝等护理参照本书相应章节。②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皮肤、各种管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症状和证候施护】
1.风痰入络
(1)症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兼见头晕目眩,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证候施护:①饮食宜清淡,多食黑大豆、藕、梨等食物,禁食狗肉、鸡肉等辛香走窜之品。②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过厚,但避免冷风直吹。③卧床休息,去枕平卧。
2.风阳上扰
(1)症状:素有眩晕头痛,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言謇或不语,甚至半身不遂,或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2)证候施护:①饮食宜清淡甘寒,如绿豆、芹菜等以助泻火。②病室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冷风直吹。③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3.阴虚风动
(1)症状:素有眩晕耳鸣,腰酸膝软,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手足蠕动,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舌质红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2)证候施护:①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多食百合莲子苡仁粥,甲鱼汤和银耳汤等以滋阴清热。②病室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冷风直吹。③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定期为病人擦浴更衣,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以利排痰,并防止褥疮发生。
4.痰热腑实
(1)症状:平时多有眩晕、头痛、痰多而黏、面红目赤、心烦易怒、便秘等症,突然发病,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肢体强硬拘急,舌质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