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疙瘩 填沟壑三源公社与江西大洞公社修复睦邻关系
毗邻如手足,全国一家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起省与省、县与县、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友好团结关系,是一个必要的课题。三源公社的同志就他们同江西省武宁县大洞公社改善关系的问题,谈了一些情况和体会,很有教育意义。
三源与大洞,田连阡陌,水共源头,山林互相插花,亲朋往来错杂。本应该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但是,由于历史沿袭的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他们之间怒目相对,互挖墙脚,山界林权,河水地土,言语物产等等,都是纠纷的导火索,轻则相骂,重则斗殴,诉讼不断“官司”相连。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和之后,愈演愈烈,多次发生群众性械斗。1975年9月,宣岭大队四队晒在禾场上的500千克稻谷被大洞岭下大队社员全部抢走;洪岭一队的一块杉树林被他们强行砍光等,双方恶如仇敌,剑拔弩张,关系发展到势不两立的程度。
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三源公社党委认识到,搞好毗邻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下去不利于“两个文明”建设,不利于“四化”大业。应该同大洞公社清除疙瘩,互通有无,团结合作,并肩前进。他们主动派干部到大洞公社去交换意见。双方都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谈看法,求团结。终于取得了互相谅解的效果,都是表示要放弃成见,顾全大局,团结互助。之后,双方都加强对各自的干部群众进行睦邻友好教育。三源公社还向群众提出了搞好睦邻关系的约法三章。
这样一来,两个公社的省界鸿沟就逐渐填平了。今年两个公社合伙投资建起了一个电视差转站。相邻的大队,生产队共同制定了维护山林的协约。最近,两个公社的领导同志又一起开座谈会,联合发出了一个关于采摘山茶的通知。他们还准备联合修建两座石拱桥,进一步沟通两社人民的交通,文化和思想感情。
(《通山简讯》1982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