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当今社会不同群体心理研究
- 吕斐宜
- 1352字
- 2022-07-29 16:50:02
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出现了许多以往从来没有过的社会群体,这些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群体构成了当今纷繁多样的社会景象。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人总是要生活在某一社会群体中,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可见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性功能。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规范具有维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和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功能。
本研究以当今社会部分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与群体心理相关的研究。结构上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心理”及其相关概念,对于国人来说还不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内容,许多人对此有不准确的认知,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心理学概念进行释意,从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研究。
第二部分具体研究了不同群体的心理状况,主要研究了四组群体,可以说这些群体都是当今社会较典型的群体,具体如下:
1.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从来都是共生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显性和隐性双重影响,对二者的统合研究,有益于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2.“空巢”老人群体与“族蚁”青年群体。从表面看,似乎这是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群体,然而,一方面是空旷的房子,住着孤独的老人,一方面是众多的年青人,艰难地找寻一处安身之地,这种现状,不得不引人深思。
3.农民工群体与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早于留守流动儿童,留守流动儿童基本上是农民工的后代,两个群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客观的结论,从而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
4.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目共睹,如何化解这对矛盾需要全方位考虑,其中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医生与患者互不信任,相互防犯的心理,显然会加据双方的矛盾,增进心理层面上的互动,有助于矛盾的解决。
当今社会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本研究既有意义又有难度,尽管我们努力使研究全面和深入,但我们也深知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然而,我们相信,本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不同群体,一定会有所启发,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社会总是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和变化的,有些群体在社会进程中消失了,有些群体出现了,有些群体正在形成中。比如说,大学群体,在八十年代是一个很单一的群体,全部来自国家公费拨款的大学,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民营大学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本研究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心理都进行了探索,原本以为,大学群体是本研究中最完善和全面的内容。然而,当我在完成书稿的最后一个多月,有机会来到美国,在这里发现华人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相比于国内大学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使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引导,很遗憾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将这一内容纳入本研究中。
这一遗憾也启示我们,对社会群体的心理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群体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