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鳉科鱼类

水族养殖爱好者碰到的卵胎生鱼类大多都属于“美洲鱼”家族,我们这里使用“美洲”这个词是因为这些鱼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的故乡在美国南部各州、中美洲、南美洲直至最南面的阿根廷,加勒比海的许多岛屿也产这些鱼类。不过,卵胎生鱼类的产地并不仅限于这些区域。

起初,孔雀鱼集中在南美洲、巴巴多斯岛和特立尼达岛水域。而如今,孔雀鱼已在多个国家得到了商业化人工繁育,从美国一直到亚洲东部地区、以色列和欧洲的各养鱼场都有培育。偶尔从养鱼场意外溜出来的孔雀鱼又在近代将其繁殖区域不断扩大。在19世纪,孔雀鱼还被引进到热带地区,用来吞吃当地的孑孓,降低爆发疟疾的可能性。后来人们发现霍氏食蚊鱼在吞吃孑孓方面更出色,所以世界上的很多地区都引进了这种鱼。

☉ 霍氏食蚊鱼曾被用来预防生物性害虫,它们会吃掉孑孓,从而控制疟疾的蔓延。

☉ 帆鳍玛丽鱼(如这条雄鱼)是大型鱼类,体长可达10厘米,不用说,它们需要空间较大的水族箱。

☉ 曾经广受青睐的孔雀鱼现在在某些地方已经变得令人讨厌,因为逃出来的孔雀鱼已挤满了当地的水域。

实际上这种鱼之所以被称为食蚊鱼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近代由于引进食蚊鱼而对当地鱼类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已显而易见,数十种当地鱼类因为这种鱼的引入而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所以今天食蚊鱼又获得了“鱼类杀手”的绰号,有时甚至因其对当地动物群的破坏作用而被称为“生物污染源”。

由于所有的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步骤之一都是体内受精,因此它们必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可将精液从雄鱼移至雌鱼体内的方法。对于花鳉科的鱼类,雄鱼的臀鳍已经进化成为交尾器——一个繁殖器官,由臀鳍的第三、四和第五根鳍棘结合在一起构成。交尾器的尖端生有常被称为“固定装置”的刺和小钩,用于交配时将雌鱼固定住。交配时,雄鱼将交尾器向前伸出,形成一个向下倾斜的小槽,将精液导入雌鱼的泄殖腔内。

所有的卵胎生鱼类,其仔鱼都是在雌鱼的体腔内发育而成的,产出时已完全成形,有照料自己的能力。

☉ 红剑尾鱼可在不借助养殖者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繁殖。不过要确保你的水族箱不会变得太拥挤。

☉ 红尾金月鱼很多产,喜欢包括绿色饵料在内的多样化食料。

☉ 经过人工繁育,红尾金月鱼已培育出不同颜色的个体,鳍条也有不同的形状。但需要留心安排品系内部繁殖,以保持其特点。

☉ 月光鱼性情温和,适合在混养水族箱中饲养,可以买到几个变体品种。

由于仔鱼出生时就已经具备良好的发育状态,因此雌鱼不需要每次产下数百只仔鱼,每窝大概平均20~40只不等。不过,大型的雌性剑尾鱼每次却会产下超过250只的仔鱼。十分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的花鳉科鱼类都有储存精液的能力,所以一次交配过后,雌鱼可以连续产下数窝仔鱼。花鳉科鱼类中赫赫有名的类属是花鳉属,包括孔雀鱼,以及含月光鱼和剑尾鱼在内的剑尾鱼属。

☉ 最好将体型细小的食蚊小鳉饲养在水草覆盖良好、水质呈碱性的专用水族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