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庄子彩图馆
- (春秋)老子 (战国)庄子著 黄威编
- 1641字
- 2024-11-04 19:08:40
前言
《老子》又称《道德经》,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老子》。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不妨碍《老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在《老子》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要通过德理解道: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绝对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其是否为读者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而在于它能让读者挖掘出多少宝藏。《老子》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数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得到新的体悟。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政,个中智慧都包容在这本书中。
在修身养性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人尽其所能地放宽心胸,如大道一般包罗万象,注而不满,酌而不竭。同时,老子又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欢娱会极大地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养生例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即便有些夸张,在那个战乱迭起、民不聊生的春秋年代,他能安然地度过晚年也极为不易。通过阅读《老子》,人们可以树立起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态度: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间。关于庄子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其著作《庄子》一书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经典”地位。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 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地无为、万物齐一等重要思想法则。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 “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还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数庄子的成就最高。他的文章瑰丽奇美,富于幻想,即便是描写平凡小事,也能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称庄子“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本书是《老子》与《庄子》的合集,收录《老子》八十一章及《庄子》三十三篇内容。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展示《老子》与《庄子》这两部巨著,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全解、详注,并配以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高雅的艺术享受。
品读传世经典,汲取无穷智慧。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老子》和《庄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