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时刻优化内心,将人生悲苦隔在外

在心灵与外界事物的交界处也有一扇窗,那是获取幸福的通道。当心灵被欲望和杂念塞得太满的时候,偶尔打开心灵的窗,为心灵寻找一个出口,让心灵透透气,这就是这扇窗最大的妙用。

满足自己的生活,不攀比就不伤心

有这样一句话:“不看我所没有的,只看我所有的。”无论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卑微的小人物的还是伟大的时代宠儿,都不要试图去和别人比高低或是争上下。要知道,“人比人,气死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某一方面与别人强的方面作对比,使自己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进而出现焦虑,觉得不快乐。看着别人有钱,嫉妒;看着别人有权,诅咒;看着别人有闲,羡慕;看着别人晋升,委屈……正所谓“越攀比,越有气;越比较,越伤心”。

星期一早晨,黄武生向总经理提出辞职。鉴于黄武生才华出众、业绩一直在公司名列前茅,总经理对他多方挽留,不但主动给他增加薪水,而且还承诺在短期内会给他升职。原本想跳槽的黄武生最终打消了念头,决定留下来继续在公司上班。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人事经理张小七的耳朵里。张小七想:我也是个不可或缺的部门经理,不如向黄武生学习,总经理肯定也会给我升职加薪,以作挽留。

经过准备,张小七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表示自己也想辞职。

不料总经理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毫不犹豫地对他说:“那好吧!既然你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强人所难。祝您另谋高就,前程似锦!噢,对了,请你尽快补交一份辞呈给我。”

原来,张小七一向表现不佳,业绩平平,鉴于他老实、听话,总经理虽然对他早有意见,但是一时间还真找不到适当的机会。这次他主动送上门来,总经理正好顺水推舟。

故事中的张小七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像黄武生那样得到升职加薪的优厚待遇,反而连原有职位也丢掉了。由于他的盲目攀比才落得如此下场。与别人攀来比去,最后除了虚荣或背负起失望之外,还能得到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你明白了攀比毫无意义,自然就会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让自己快乐、舒适就好,何必让有害无益的攀比损害自己的快乐呢?

人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并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味地盲目攀比别人,在挫折中产生错觉,从而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来,最终让自己吞下苦果。

有一些人坦言,最害怕去参加同学会,因为现在的同学会简直就是“攀比会”: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于是,越比越急、越比越累、越比越气。老实说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放下攀比之心,就会少些怨气,生活也会轻松很多。

有一对夫妇,现在外界看来他们是十分的和睦,但不久他们就离婚了。

有人问这对夫妇:“你们为什么要分开呢?”

“瞧瞧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买了200多平米的房子,超大的客厅、宽敞的露台、独立的卫浴;还有车子……瞧瞧我家这个窝囊废,有什么呀?”妻子这样回答。

“哼哼,一天到晚就知道唠叨我,哪像人家的老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温柔贤惠、精明能干,差远了……所以我要和她离婚。”丈夫这样回答。

原来,是攀比让这对夫妇离婚的。

就这样,总是羡慕别人,结果,两个人就不和睦了,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顶了,最后只有分道扬镳。可以说,他们是在别人的拥有里给自己寻找痛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过上另外一种生活,一种愉悦内心的、没有什么压力的、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事情并不是这样,很多人整天愁眉苦脸,总认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没有别人的好——很多时候,看别人的经历一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从别人的经历里寻找自己的存在,一个是以别人失败的经历为借鉴让自己逃脱。于是,当在别人的拥有里找不到自己的影子,拽着别人的绳子没有从自己的拥有中跳离时,自己就开始怨天尤人或者是破罐子破摔。如此,久而久之也就把生活当作了负担,随之便会觉得生活充满了痛苦。

人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比上还有不足时,应该努力求得进步,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当比下有余时,应该满足当下,这样才会活得快乐。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自我开释,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学会不在意,这样才能去除盲目攀比、自寻烦恼的扭曲心理。

陈习强的上司是自己的老乡,比他还小一岁,老乡每年赚几个亿,看到自己简直不能和上司比,陈习强非常郁闷:都是人,同样工作那么长时间,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呢?他一度觉得自己很无能,甚至快要到自暴自弃的地步了。

直到有一天,陈习强的大学同学聚会,才让他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在同学们的眼中,陈习强是他们当中事业做得最成功的一位,不到30岁,房子、车子全都有了。与陈习强比起来,他的同学全都感叹自己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看到了同学们的情况,陈习强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当然,他不是在贬低同学,而是他已经知道了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从那以后,他工作更卖力了,而面对每年赚几个亿的老乡心里也平和了。

周立波说:“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我们总喜欢把别人表面的幸福和我们隐藏的痛苦做比较,结果我们的痛苦指数,在不当的对比中又创新高。我们羡慕鸟儿的翅膀能飞,鸟儿又何尝不嫉妒我们双腿如飞呢?与其用别人的幸福惩罚自己,还不如用自己的痛苦鞭策自己。人啊!越比越糊涂,越想越明白。”的确,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可比性,面对比自己强的人没必要去比较,只要自己永不停止追求的步伐,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遇到不顺,我们常常会怨天尤人,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放大了别人的优点,在仰视别人的同时看到了落差,这确实令人心中不悦。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纵看上下,横看左右,心理只要寻找到了一个维持平衡的支点,就会快乐地活在当下。

持平常心,才会有幸福心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是《小窗幽记》中的一副对联。恰恰从这一副对联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何等平静,无论外界是怎样的风起云浮,他依然可以幽然独坐,以平常心泰然处之,他心灵的那寸净土永远不会被任何声响和外物所打扰。这就是人生入世时的境界,唯有这样才能从入世中的有我之境达到出世时的无我之境。

一位年轻人有幸得见一位得道高僧,就问:“高僧,为什么你是受人敬仰的高僧,而我却是常人,你我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高僧答道:“有!”

“那是什么?”年轻人问道。

高僧回答:“我想吃饭的时候就吃饭,想睡觉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有什么区别呢?”

年轻人不屑地说。

高僧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年轻人问道。

高僧说:“很多人感觉饿了,并不能专心吃饭,思绪总会跑到九霄云外;困了,也不能安稳地入睡,看似是睡着了,但潜意识还在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梦。而我就不是这样,吃饭就尽情地享受人间美味,什么也不想;困了,就平静地入睡,从来不做梦。”

高僧继续说道:“尘世中的人很难做到这样专心致志,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他们总是不停息地追求着金钱、地位、权利等等一些身外之物,为了一些利害得失,迷失了自我,更感受不到幸福的味道。只有将一颗平常心融入自然界,并遵循自然的规律,去感受生命的真谛,才能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常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被众人敬仰的得道高僧,就是因为心存杂念,不能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他们的行为往往被功名利禄所左右,他们的情绪会因成败得失而起伏不定。

现在的人们为了追求所谓幸福的日子,不惜透支健康、支付尊严、出卖人格,到垂暮之时,就会发觉年轻时孜孜以求的东西是那么虚无与缥缈,这时就会对生命产生新的感悟,明白平常心是真谛,是福气。

如果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就可以将世事看穿、看透、看破,那么你就可以宠辱不惊,做到时时无碍、处处自在的境界。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一分自我解脱、自我肯定的信心与勇气,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

其实,无论是比赛还是生活都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保持平常心才是了悟之本。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因为留恋尘世,才被尘世的喧嚣扰乱了心绪,所以佛家常说:“心乱只因心在尘世,心静只因心在禅中。”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由任何物质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心境决定的。

南岳和尚出参神宗的第六代祖师时,祖师问道:“你从哪里来?”

南岳和尚回答说:“我从嵩山来。”

祖师又问:“是什么东西指引你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南岳和尚没有明白祖师的问题,就没有回答出来。

后来,南岳和尚经过长时间的真心参禅后,终于悟出祖师所指的“东西”。他回答说:“说似一物即不中。”意思是:你要说它像什么,那你就会马上偏离它。

祖师听后又问道:“是否还需要自我修正呢?”

南岳和尚答道:“我不敢说不需要自我修正,但我可以决不会污染它。”

祖师听后心里暗自喜悦,于是就对南岳和尚说:“这个不会污染的,正是我们要留心护持的。”

佛法本来平常,“决不会污染它”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心灵的纯净,就不会贪恋世间的物质和繁华;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就会视尘世间的一切妄念为生命中的烟云。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如何让自己的心真正进入禅中呢?

一个徒弟来到法堂请示师父道:“师父!我心无杂念,早睡早起,打坐,念经,从不懈怠,可以说是本寺庙中最用功的一个了,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开悟呢?”

师父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徒弟,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它能立刻溶化,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会儿,徒弟又来找师傅,说道:“葫芦口太小了,盐块无法融化,我用筷子搅拌,又搅不动,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师父指教。”

师父接过葫芦,倒掉了里面的一些水,然后拿着葫芦摇了几下,很快盐就化了。师父语重心长地说道:“心就像这装满水的葫芦一样,因为水装的太满,所以摇不动,也搅不得,盐又怎么化得开呢?”

徒弟疑惑地说:“难道不用功也可以悟道吗?”

师父微笑着说:“悟道之本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刻意,你把悟道看得太重要了,就会偏离了悟道的本质。比如弹琴,如果琴弦太紧就容易断,而琴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只有松弛把握得当,才能弹出优美的琴音。”

徒弟听后终于茅塞顿开。

其实,做人也一样,不要过于执着,试着放缓自己的脚步,让生活过得不急不缓,不紧不松,这样才可以看到身边美好的东西,才能有时间去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所在。

安贫以守道,知足即是福

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人烦恼的根本就在于不知足,在欲望的驱使下奢华的物质生活,却与幸福背道而驰,结果得到的却并非是自己所想要的。

《佛遗教经》上有这样一句话:“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宝贵、快乐、安稳的地方。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安乐。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处天堂,也觉得不满意。不知足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也是贫穷的人;知足的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也是富有的人。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告诉你,无欲是福,知足常乐才是幸福之本。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成仙以后,玉皇大帝让他每日到民间寻访度化,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们。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口,看见一对衣衫不整的老夫妇在摆摊卖水。于是他就走上前去,讨口水喝,借机跟老夫妇搭话。张果老听老夫妇说他们日子过得很贫穷,就想帮帮他们。于是,张果老问老夫妇俩有什么愿望,老夫妇俩说:“自己想开个酒店卖些酒,那样日子就好过了。”

张果老指指村旁的一座小山,告诉他们:“在山顶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石头旁边有三个泉眼。现在三个泉眼都被泥土堵上了,你们明天上山去把泉眼上的泥土都清理出来,泉眼流出来的水就有酒味。”张果老又给他们一个葫芦,告诉他们说:“把这个葫芦装满就可以了回来卖了。”

老夫妇俩很高兴,一晚上没睡。心想,自己一定是遇到了神仙,不然,他怎么知道那里有酒水可以卖呢。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夫妇俩就赶紧爬上山去。找到了张果老说的那块石头,打扫净了泉眼,看见果然有水流出来。舀一点尝尝果然有酒味。老夫妇俩大喜,装了一葫芦就回去摆在村口卖了起来,一葫芦的酒正好能卖一天。

他们两个就这样天天上山装酒回来卖。买酒喝的人都说酒好喝,买的人也越来越多,老夫妇俩的日子过得渐渐好起来。

过了一年。张果老又来到这个地方。见到他们卖酒生意不错,就问老夫妇俩:“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老夫妇俩见神仙来了赶紧告诉张果老说:“自从听了你的话找到酒后,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张果老问:“你们还有什么愿望?”老夫妇俩说:“就是没有酒糟,不能喂猪,不然就更好了。”

张果老听了老夫妇俩的话,摇头叹息,口中念念有词:“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话毕,飘然去了。

从此以后,山上的泉眼就干涸了,再也没有酒水流出来。老夫妇俩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

有些人永远不知道满足,于是便让自己陷在欲望的深渊里难以自拔,内心的平静也被打破,因此也就很难收获到生活中的快乐了。俗话说,知足常乐。要想生活得幸福、自在,就要学会知足,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停下追逐名利的脚步,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若能做到安贫以守道、知足中进取,快乐将永远陪伴左右。

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在他看来偶尔到朋友家喝喝酒、聊聊天,没事的时候在山水之间游历,吟诗赏景,这是人生莫大的乐趣。因为知足,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才有他至今为世人传诵的山水好诗,才有他远离世俗尘嚣的快乐晚年,才有了他成为品德高尚的隐士。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人们为什么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一个人如果能知足,学会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幸福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漠视眼前的功利,才能得到人生的潇洒

功利、得失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最具分量的筹码。许多人一遇到与功利、得失相关的问题,心里的天平便会发生倾斜,难以自持。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却能严重影响一些人的心理。功利、得失是让人感受幸福的头号大敌,人要想活得幸福就不要执着于功利,超越世俗的得失,唯有这样才能够活得潇洒自在。

居里夫人名闻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获得了多种奖章和各种名誉头衔,但是她对这些却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朋友很是吃惊,对居里夫人说:“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多少人想得都得不到,你怎么能给孩子随便拿着玩呢?”居里夫人随口告诉朋友说:“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一个人绝不能永远守着荣誉,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她一生超然,不为金钱、富贵所累,大半生都是在清贫中度过的。

当居里夫妇发现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被成功的光环所笼罩时,世界都为之沸腾了。各地的科学界向她发出诚挚的邀请和致电,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和请她签名留念的一波接一波,给她拍照的、来采访的记者常包围在她的左右。然而,居里夫人却不以为然。居里夫妇发现的“镭”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和广泛的用途,所以有好多朋友劝居里夫妇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如果申请了专利,那么居里夫人一家就会有大笔的财富。但是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不应受任何限制。如果我们的发现可以获利,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这上面我们不应该有什么优先权。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于是居里夫妇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了工业界和医学界。没有用自己的成就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她更将巨额的诺贝尔奖金送给了身边需要资助的人——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曾资助过她的亲属。可她自己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

居里夫人不愧为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一些人常以个人的得失利益为标准来看待幸福,名利双收、占便宜便高兴;无利可图、失算吃亏则郁郁寡欢或懊悔不已。可人生哪会永远在我们个人的掌控之中,哪有那么多总是如意的事情,哪有我们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事情,永远胜算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功利心太强的人则注定会为功利所累,过得不开心,不快乐。

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的李斯,曾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辅佐秦王灭了六国,实现秦的统一大业。在秦王朝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李斯呕心沥血,屡建奇功。就是这样的一位智者、贤臣,这样一位对秦朝有大功业的人,在名利面前也难拒诱惑。为了自己的一点既得利益,秦始皇死后,他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赵高篡权得逞后,以“谋反”之罪把李斯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尽数,前人之鉴也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唯利是图的人,必会导致人生的灾难。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不计较个人得失、明理、通达之士,他们活得潇洒、幸福。某大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曾在公司的股份改造中拒绝属于他个人的40%的股权,戏称“拒做危险的暴发户”。在近几年的大灾面前,许多志愿者不计个人得失甚至生命去参加救灾,帮助受灾的人们,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为现代人确立了超越个人利益的最佳人生坐标,他们是快乐的人。

需要的很少,就不要对生活苛求太多

有很多人在外拼命地挣钱,他们认为有了钱就可以满足所有的愿望,自己就会快乐。其实他们错了,愿望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对生活的期望值就越大,人就不会满足,当然也不会快乐。这样,无形中就剥夺了自己快乐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狠一点,不能一味地满足自己的贪欲,而要让自己学会满足。

有一个信徒周游世界,一天晚上他走进了街区的一个小巷里,在那里他看见了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信徒拉着乞丐的手说:“需要帮忙吗?我可以送你去医院。”

但乞丐却说:“算了,已经没用了,我已经知足了。我爱唱歌,把音乐视为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已经别无所求了。现在我只想说,感谢神灵,让我一生很都快乐,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自己。我的一生都在做我喜欢的事情,现在我快要死了,但死而无憾。”

话刚说完,乞丐就死了。信徒很虔诚地将他埋葬,并为他祈祷。

后来信徒每到一处都给人们讲这个故事,并总结道:乞丐虽然不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豪,可他从不缺少生活中的快乐,因为他有着一颗容易满足的心。

人生最有意义的活法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发掘到一颗容易满足的心灵。人类不快乐的最大原因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目标得不到实现。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说得好:“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已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心存贪恋,永远不知满足。因为不知足,我们心中总有缺憾。知足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的喜悦、宁静和快乐。

从前,有一个年轻农夫总是抱怨自己生活不济,命运多桀,既发不了财也当不了官,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农夫终日愁眉不展。

一天,有个道士路过他家,道士看到农夫闷闷不乐,便问其原因。

农夫叹息道:“为什么我总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而又一贫如洗?”

道士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农夫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道士微笑着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用100两黄金换你20年的寿命,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那用500两黄金换你的健康,你愿意吗?”

“不愿意!”

“那用1000两黄金换你的生命,你愿意吗?”

“不愿意!”

道士大笑着说:“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1600两黄金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们对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导致了生活节奏加快,因此,常常不能平和心态,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不对生活苛求太多,生活反而会赐予你更多的快乐。

不要为难自己,选择幸福的心态

幸福,寻找它的人多,得到它的人少。很多人以为,只要取得了金钱上的富足、事业上的成功,他们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当他们拼全力站上人生顶峰的时候,却往往会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叹。他们或许在一瞬间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然而还没等他们品尝到幸福的滋味,他们的内心便被落寞与空虚充斥殆尽了。这些人不明白,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它不会在乎人们的富有或者贫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富人在城堡里流着痛苦的眼泪,而穷人则在乡间哼着舒心的小调。

人们在谈论幸福时,往往会这样说,“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幸福的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啊,幸福往往关乎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当你用幸福的心态去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切都会因你的心情而变得美好,而当你用痛苦的心情去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暗淡无光。

有人说,痛苦是上帝的惩罚,快乐是上帝的嘉奖。人生的苦与乐都是天定的,自己无法左右。但台湾心灵大师张德芬说:“痛苦是自己选的,快乐是自己给的。”在张德芬看来,无论苦与乐,都没有那么神秘,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法国,有人问一行禅师:“信徒能从佛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些不信佛的人能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吗?”

一行禅师说:“快乐无处不在,就看你会不会选择快乐。”

提问者不解:“生活中有那么多快乐吗?”

一行禅师指了指身前的一盆花说:“这上面就有你的快乐。”

提问者一脸茫然地问道:“有吗?”

一行禅师说:“当然有啊,你到花市去选择一盆你最喜欢的花,将它带回家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并天天照料它,就像爱你的孩子一样。你要学会和你的花儿培养感情:经常跟她说话,把心里话说给她听,告诉她你多么爱它——你要相信,它总是很认真地聆听着你的心事。你一定能够体会到自己付出纯真的爱意时内心和谐的感觉——那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真正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你就会忘了自己的焦躁不安、愤闷和匆忙时的尴尬。你尽情欣赏你可爱的鲜花时,你就融入了爱的氛围,你的身心就会融入轻松愉悦之中。”

快乐到底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呢?它又是由谁来控制的呢?其实很简单,快乐常常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那个真正操控着快乐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决定着我们会从中获得快乐还是忧伤。这就是一行禅师的快乐之道。

乐观的人会用积极的心态生存下来,而悲观的人则选择了放弃。选择生存的人忍受着生命的苦痛,阳光总在风雨后,苦痛过后总会有幸福的存在;选择了放弃的人虽然不会忍受长时间的苦痛,但是,他们永远都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机会。

心态就是如此重要。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一方面希望它臻于永恒,一方面又担心其太过娇嫩而不能持久。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态下,我们让自己陷入了痛苦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事物美好的一面,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终将毁灭的一面,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毁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已经接近了幸福心态的真谛,但还是无法完整地将其表达清楚。幸福的心态就是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只是仅仅盯着现在。只有活在现在之中,你才会拥有幸福的心态。

幸福的心态是一种现在时的心态,是一种可以包容痛苦与悲伤的心态。它犹如一条缓缓流淌的大河,静谧无声而又泽被万物。然而,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总是被消极、痛苦的心态所占据,幸福总是受到无情地排挤呢?有心理学家指出,或许人类更偏爱心理上的刺激吧。消极、痛苦的心情显然要比快乐的心情对人类的刺激更大,而人们往往是趋利避害的。从一定角度来讲,痛苦有时候对人类来说更像是“利好”消息。是啊,枯燥的生活往往会造成精神的麻木。用痛苦的心情刺激一下,至少可以让人类的知觉不至于消失殆尽。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用幸福的心态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呢?幸福,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吗?或许,你会说:我也很想拥有幸福的心态,可是,我害怕我会失去它,这样我必然会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我宁愿承受一定的痛苦。愚蠢的人呀,看看你受到了什么样的蛊惑!你为什么总是选择这些消极的思想作为自己生活的经验呢?

踏踏实实地活,不让“非分”之福累自己

社会上很多人都以能坐享“非分”之福而得意洋洋:“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家里有个爱人,外面有个情人”。这才是“成功者”的生活。事实上这种“成功”的日子并不好过:既担心“前院”爆炸,又害怕“后院”失火。同时,又得背负对情人的责任和对家人和孩子的愧疚,日子过得提心吊胆,一旦事情闹穿帮,不是家庭破裂,就是名誉扫地。

吴峰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衣着贵气、风度翩翩。别人看着他时,眼里总是透着羡慕!事业上一帆风顺,家中还有一位如花美眷,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其实别看吴峰表面风光,他也有一肚子的苦恼:妻子比吴峰小5岁,年轻漂亮,大学毕业后就嫁给了他,现在家中做全职太太。妻子没什么不好,但总是把生活重心放在他身上,这让吴峰有种被动压抑的感觉。最近吴峰又添了一个烦恼,那就是他的情人佳佳。佳佳是事务所的一名实习生,活泼美丽,尽管知道吴峰已经有了妻子、孩子,还是不顾一切地甘心当他的情人。最初的一段日子,吴峰过得很甜蜜,但慢慢地麻烦就来了:妻子责怪吴峰不回家,佳佳抱怨吴峰不陪她;今天妻子要吴峰陪她逛街!明天佳佳又要求去吃烛光晚餐……吴峰往往是左支右绌,里外不是人!渐渐地,吴峰觉得自己过得太累了,面对自己的妻子他有点作贼心虚,既觉得有愧,又害怕被拆穿;和佳佳在一起时,总得小心翼翼地讨好她,没有片刻轻松,何苦来呢?吴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吴峰刚开始婚外恋时,觉得一切都新鲜刺激,整个人都年轻了10岁,好像又重温了过去恋爱的种种:期待电话的心情,怦然心跳的感觉,或是兴奋地想要引吭高歌,或是一股暖流涌过心头。整个人好像活在梦幻中,轻飘飘的。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如今除了要向妻子尽义务外,也要向情人尽义务。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女人对他的期望。因此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疲于奔命,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刚开始原以为自己找到了一处没有责任,可以自由休憩的“世外桃源”,没想到如今这块乐土也变成有义务、要负责任的负担。

吴峰决定和佳佳分手,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佳佳坚决不肯分手,反而要求吴峰和妻子离婚。这可把吴峰吓坏了,他怎么能抛妻弃子呢?佳佳干脆告诉他,如果他再提分手,自己就去找他妻子,把事情捅破。这回吴峰可明白什么叫作茧自缚了,可是这时后悔已经太晚了。3个月后,妻子发现了这件事,她愤怒地找到事务所大闹了一场。“狐狸精”佳佳被解雇,吴峰在公司颜面扫地,也只得辞职了。佳佳在跟他要了一笔钱后去了上海,而妻子虽然为了孩子并未与他离婚,但却总是对他冷冰冰的,甜蜜的生活很难找得回来了。

很多人经不住当下的诱惑,男人幻想着“贤妻美妾”的生活,女人渴望“蓝颜知己”的传奇。可是,他们不知道这种生活哪是人生的享受呀,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很多人因此让自己身心疲惫。

赵明明原来在一个机关单位上班,后来下岗了,在朋友的帮助下下海经商,后来发展得很好。在头几年,赵明明能在商场上把持得住自己,尽量减少应酬,有空就陪孩子爱人。但是,当教师的丈夫不仅没有品味,更是不懂风情,这让一贯追求生活品位的赵明明有些失望。作为在外打拼的女人,赵明明在心中渴望遇到“懂自己”的人。

一次,赵明明在一个商贸洽谈会上遇见了风流潇洒的郭老板,也许是因为旅途寂寞,两人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后来,两个人保持着情人关系。其实,赵明明并未在这个男人身上投注感情,她觉得这只不过是男欢女爱各取所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丈夫很快就发现了她的不忠。很快,丈夫递给她一份离婚协议。赵明明整个人都呆了,她没有想到丈夫竟然会发现这件事,更没想到丈夫要为此离婚,她赌咒发誓、百般哀求,但倔强的丈夫还是和她离婚了。

离婚后,赵明明过得很不好:虽然有超大面积的楼房,但却冰冷的像旅馆;她身边有男人,但却没人会像前夫那样叮嘱他“开车小心”;没有人会像前夫那样做好可口的家常饭菜,等着她一同分享!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生活中,很多人也和赵明明一样,他们搞外遇没有任何目的,只不过是因为一时放纵,可是,往往就是一时的错念,让人陷入深渊。很多时候,人们在为事业忙,在为家人忙。可是,有些人的忙,是在为情人忙,为扭曲的情感忙,从来不会停下来看看现在,珍惜现在。告诉你,超越现在的“非分之福”绝不是人生之福,而是毁灭人生幸福的泥潭。

改变你的心境,快乐才能到心里

佛教有这样一个观点,“境由心生”。这个观点认为,人们内在的道德、情绪、情感往往会投射到外部的环境中。比如,一个喜极而泣的人,即使见到一个丑陋的东西,也会发觉它可爱的地方。而一个满怀怨恨的人,即使见到最可爱的东西,也能挑出它身上的缺陷。“境由心生”,如果你想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快乐、温馨的话,那么就改变你的心境吧。

布朗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失去了她唯一的儿子,而且在之前的几年,她已经接连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母亲。布朗夫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境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人们开始欢庆战争的胜利,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我的母亲、丈夫,还有的我的儿子唐纳都已经离我而去,整个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了。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将把我打入孤独、凄凉的境遇之中。面对着如此悲戚的环境,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时间过得很快,我感觉自己要被这种孤独寂寞的氛围压抑地窒息而死了。我十分害怕,怕自己永远陷入这种悲凉的境地。直到有一天,我对自己说:‘你已经失去了亲人,可是你还有朋友。但是,如果你一直这样毫无生气地生活下去的话,你早晚也会失去他们。’我告诉自己必须振作起来。

“于是,我开始出去工作。渐渐地,我发现我对生活、同事、朋友们又重新产生了热情。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美好的生活正在前方等着我。

“虽然这种转变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发生,但是它毕竟是到来了。我知道,这是我选择出去工作带来的结果。”

布朗夫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没有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凉心情之中,而是选择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在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改变自己的心境。她做到了。当她做到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又重新显现出了夺目的光辉。

选择的力量存在于你我的头脑之中,只要你想运用它,你随时都可以将它掌握在你的手心之中。运用选择的力量,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实现自己的计划,真正按照自己梦想的方式去生活。

有两位老太太,她们虽然都已经年届七十,却有着不同的心境。一个老太太内心充满活力,总是想尝试新鲜的事物。另一个老太太则心如死灰,只求自己可以远离疾病的折磨。充满朝气的老太太为自己定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征服世界的山峰,领略不同的风景。在70岁的年纪,这位老太太开始爬山。随后的25年里,她一直从事这项事业。在95岁的时候,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并因此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登顶富士山年纪最大的人。这位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达·克鲁克斯。

克鲁克斯女士以她积极的心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虽然不能使时光倒流,重新得到充满活力的青春,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由此可见,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并不仅仅是环境,这个人面对环境所做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否可以掌握自己选择的力量,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进而间接地改变环境,这事关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人生到底是以悲剧收场还是以喜剧落幕,是黯然失色还是丰富多彩,全在于一个人是否懂得去改变心境,优化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