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公元一六四四年,在干支纪年中为甲申年,中国发生了天崩地裂之剧变,神州动荡,江山易主,史称『甲申之变』。然而,一手灭亡明朝的李自成并不是最终的胜利者。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位大顺皇帝在武英殿匆匆举行登基仪式后仅一天,便被多尔衮与明旧臣吴三桂联手赶出了北京。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顺军逐渐逼近北京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面临没顶之灾。彷徨无计之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决意放弃关外[1],飞檄辽东总兵吴三桂入卫京师,封其为平西伯,并起用吴父吴襄提督京营。

吴三桂奉旨后即领军南下,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于三月十六日抵达山海关。然此时北京已为大顺军团团包围。

三月十七日,新称帝不久的闯王李自成亲自指挥大顺军攻城,炮声隆隆,箭矢如雨。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越墙而入,奋力攻城。明军斗志全无,或逃或降,几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傍晚时分,守城太监[2]曹化淳眼见大势已去,主动献广宁门投降。大顺军由此进入北京南郊。

消息传入紫禁城时已是晚上,崇祯皇帝正独自一人在宫中喝闷酒,一派凄凉景象。听到死对头李自成已然破城入京后,他当即掷杯,长叹道:“苦我民尔!”

这位以猜忌著名的皇帝在大难临头时还念念不忘受苦的子民,看起来是个好皇帝。实际上,正是崇祯本人即位后不断增兵加饷,今日考成,明日搜括,刻意盘剥百姓,辽饷、剿饷、练饷等名目繁多的赋税都被直接加在人民头上,社会矛盾加剧,海内骚然,直接引发了全国各地农民起义。而皇宫内库中,存有白银三千七百万锭,黄金一千万锭,每锭皆有五百两,只需拿出一小半,便足以抵充数年之内的各种加饷。

皇帝好面子,尚要假惺惺地装腔作势,手下人则必须要为性命、前程考虑了。太监张殷大着胆子上前,劝说崇祯向李自成投降,被勃然大怒的皇帝当场一剑刺死。旁人噤若寒蝉,不敢再开口提半个字。然而崇祯自己也知道已是穷途末路的境遇,开始着手安排后事——命人分送三个儿子连夜出逃,送太子朱慈烺到周皇后生父周奎家,送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到田贵妃之父田弘遇家,好为大明朱氏皇族保存骨血。

随后,崇祯赶来坤宁宫,手中提着长剑,杀气腾腾。周皇后非但没有就寝,还穿戴得整整齐齐,仿佛正在等候皇帝丈夫的到来。最让人奇怪的是,她所穿的朝服,袖口、衣角及周身开口的地方都已经用线密密缝住,她本人看起来就好像被装在一个华丽的衣袋中。

崇祯来不及多问周皇后为何是这身打扮,只是肃色道:“国破即在眼前。皇后身为国母,理当殉国。”

他就那么冷冷地看着对方,仿佛那根本不是他的结发妻子,甚至不是一个有生命的人,而是一件随手可以丢弃的物事。

周皇后却是相当沉稳。她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语气平静地道:“妾身跟随陛下已有十八年。十八年中,陛下从未听过妾身一句忠言,所以才会有今日。”略带鄙夷地望了崇祯一眼,便取出早已准备的白绫,从容上吊而死。

崇祯怔了一怔。自成亲以来,他从来没有将这位性子耿直的皇后放在眼中——事实上,除了女儿长平公主,他没有真正在意过任何女人。当年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为了帮女儿对付崇祯宠爱的贵妃田秀英,特地花费重金从苏州买来了绝色美女陈圆圆[3],送入宫中。陈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有“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之称。崇祯第一眼看到陈圆圆的时候,也诧异惊叹她倾国倾城的美貌。可惜皇帝正被各种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心思,况且贪恋美色,与他自负的“明君”形象不符,遂刻意将陈圆圆出为宫婢。而贵妃田秀英亦担心有朝一日花明雪艳的陈氏会惑君分宠,干脆釜底抽薪,设法将陈圆圆送出宫去,留在其父田弘遇家中。最终,陈圆圆被到田府做客的吴三桂看中,一见倾心,索为侍妾——如今周皇后临死前一番话的语气和那蔑视的一眼,却深深震撼了崇祯。他心中一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是惊,是悔?是叹,还是惜?

可惜形势极为紧急,已不容崇祯多想。在坤宁宫待了片刻,等见到周皇后彻底断气后,他又来到寿宁宫找最宠爱的女儿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才十六岁,已经出落得秀丽高贵。崇祯早已为她挑选了周世显为驸马,若不是李自成的大顺军逼近北京,公主早应该在几天前下嫁了。长平公主也没有歇息,大概今晚的北京城中,没有多少人能够安然入睡。公主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天下即将大变,见崇祯进来,上前拉住父皇的衣袖,梨花带雨,不胜悲恸,愈发显得楚楚动人。

崇祯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叹息道:“你为何要生在帝王之家?”强行狠下心来,用左袖遮面,右手拔剑出鞘,向长平公主砍去。

公主“呀”地尖叫了一声,那一声中充满了惊恐。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最敬爱的父亲连夜赶来,就是要亲手杀她。人到危急关头,总会有本能的求生欲望。就在那么一刹那的惊惶之后,公主挥出了柔弱的手臂,去挡那当头斩下的锋利剑刃。

毕竟是亲生骨肉,又是最心爱的女儿,崇祯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彷徨和无奈,但仍然咬着牙砍了下去。剑虽没有砍中要害,却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公主顿时血流如注,当场晕厥地上。崇祯再也下不了手,掩面而出。

处理完两个身份、地位最重要的人,崇祯心中再无顾虑。他赶去昭仁殿砍死了另一个女儿昭仁公主,又砍死妃嫔数人。再派人带话给懿安皇后张嫣[4],称国破在即,请皇后自重。其实就是催促张嫣尽快自裁。

安顿好皇宫中的一切后,崇祯皇帝换上平民衣服,手执三眼枪,带着提督太监王承恩等数十名亲信骑马出东华门,摸黑来到成国公朱纯臣府邸,预备暂时在这里避难。李自成大顺军已经进城,下一件要办的头等大事就是攻打占领紫禁城,所以皇宫已经成了普天之下最不安全的地方。

但无论王承恩如何叫门,如何狐假虎威地摆出天子驾临的名头和威风,朱纯臣命人坚决不予开门。在旁人看来,崇祯已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甚至连落难的平民都不如——他不但是个烫手的山芋,还会将致命的危险带到他走到的任何地方。

直到这个时候,崇祯才明白自己已是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不由得长叹一声。

此时已是拂晓时分,大火四起,火光映天,喊杀声不断。崇祯无奈之下,只得重新返回紫禁城。他站在前殿,亲自鸣钟召集百官,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到来。

崇祯这才万念俱灰,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又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

危急关头,皇帝断然将灭国灾难归咎于朝中的大臣们,而他自己并没有责任。忠臣必赖明君,崇祯忘记了他本人是如何刻忌,对待大臣阴狠无情,稍有过错,即加之以刀斧。大臣在朝,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杨鹤[5]道:“无一日不在多凶多惧之中。”且“愈病愈忧,愈忧愈病,朝露微躯,何能自保”。他仅仅因为主张对农民起义军进行招抚,便获罪下狱,凄凉地死在戍所。而尽忠报国的名将袁崇焕下场更惨,被当众凌迟处死。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大臣们不肯出死力,平时都是得过且过,自保为上。到了最后时刻,崇祯最信任的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投降,最亲信的大臣朱纯臣闭门不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是昏君亡国也好,是奸臣误国也好,局势发展到目下的局面,一切强辩不过是逞口舌之快而已。崇祯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已经逃不出去了,无可奈何地在提督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内苑景山寿皇亭,自缢于一棵歪脖树下,时年三十五岁。王承恩也跟着上吊自杀,总算没有让皇帝孤独上路。

与崇祯叹息“苦我民尔”截然不同的是,北京民众热烈地欢迎大顺军进城,许多街道大门前书写着“大顺永昌皇帝万岁”的字样。而崇祯抢在皇宫陷落前派人送走的三个儿子,亦分别被他所倚重的外戚嘉定伯周奎、左都督田弘遇断然拒之门外,最终落入了李自成之手。崇祯倘若亲眼看见这一幕,恐怕死也不会瞑目吧。

三月二十一日,崇祯尸首及遗诏被李自成亲信大将李岩[6]发现——其人披发掩面,身穿蓝衣,左足赤露,右着朱靴。衣前书写一段文字:“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