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的魅力:别输在不会说话上
- 韩媛媛
- 128字
- 2020-06-25 07:59:21
Lesson 2 首次交谈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的人或是不爱说话的人时,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投石问路的准备,我们不妨想想,假如你是对方,你最希望对方问你什么问题呢?你又最喜欢听什么话?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都想出来了,那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交谈了。
Point 1 造好第一印象,设计一见如故
人人都喜欢谦谦君子,人人也都喜欢谦和的话语。做人礼貌诚实,人人都会喜欢。说话温婉谦和,更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在初次交谈中,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把握好第一次交谈的机会,让良好的印象留在别人的脑海中,是搞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许多人觉得,两个陌生人互不熟悉怎么就能一见如故?的确如此,见一见很可能不会“如故”,关键是见面要打招呼、要交谈,这就要看你说话的技巧了,说话投缘,自然一见如故。那么,“一见如故”的诀窍何在?
说好第一句话很重要
初次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第一句话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可能会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第二,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要注意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第三,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或“友”关系。
找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始。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否则,就会如“话不投机半句多”般那样分道扬镳了。有人认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似乎没有共同的话题。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注意掌握对方的心理
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必须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孩子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孩子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或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
重视告别语的运用
“再会”之类的告别语千篇一律,太俗太空,要努力设计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如“祝您成功,恭候佳音!”——良好的祝愿会使对方受到鼓舞;“今天有幸结识您,愿从此常来常往!”——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对方受到感染。
要做到上述4条的关键是:情要热,语要妙。情热,就是有满腔热情,直率真诚,不虚假,不做作,不吹牛,不炫耀自己;语妙,就是措辞得当,出言有礼,说话温婉谦和,吐语生辉,忌喋喋不休地讲对方不感兴趣的话。情热而语妙,纵然是萍水相逢,也会让你一见如故。
口才技巧点拨
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除了你的表情和动作,还取决于你交谈的态度、方式和内容。只有彬彬有礼、有卑不亢、不张扬、不压抑、自然温和,才是最好的方式。说话的内容要根据双方的身份、说明的场合以及具体的需要灵活地掌握。即使只是偶然碰见,打个招呼,也要恰如其分、以诚为本,尽可能地留给对方一个好印象。重视第一次交谈,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锻炼自己的口才。好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而好的口才会使人心情舒畅,甚至大长见识,心服口服。
Point 2 善用交谈的金钥匙——提问
当与对方发起交谈时,切记,把你谈话时间的99.9%都用在提问上,而不是用来说自己,这就是打开话题的金钥匙。
千万不要没完没了地谈你自己的事情,除非你极其有把握地知道谈比不谈更好。为什么?因为在很多时候,对方对你或你的事情毫不关心。
你会提问吗
很多人一说到提问,就会想到警察或者交警什么的,这是对提问的误解,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提问,如买东西、看病等,但是我们真的会提问吗?在对话过程中,发问的技巧很重要。对不同的人,提问的话也有所不同。
如果你面对一位医生,想要向他了解一下最近的病情,而你在医学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你可以说:“近来乙型肝炎好像又开始流行了,你们大概又忙于给大家打预防针吧?”这个问题既是大家都关心的,又是对方的分内工作,经你一问,对方的口便开了。由此可以接着谈下去。从乙型肝炎的症状谈到饮食卫生,这样就可以一直追着与他谈下去,这样的谈话大家都是很愉快的。
原一平是一个提问高手,他能用提问很快打开尴尬的局面,他曾经拜访过建筑企业的董事长渡边先生。可渡边先生并不愿意理会原一平,见面就给他下了逐客令,但原一平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提问:“渡边先生,咱们的年龄差不多,但您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您能告诉我吗?”
原一平在提这个问题时,并不是心不在焉的,而是语气非常诚恳,脸上表现出来的样子跟他心里想的一样,即希望向渡边先生学习到其成功的经验。面对原一平的求知渇求,渡边不好意思回绝。于是,他请原一平坐在自己座位对面,把自己的经历向他讲述。没想到这一聊就是三个小时,而原一平始终在认真地听着,并在适当时候提了一些问题,以示请教。
直到谈话的最后,原一平也没有提此次来的目的,而是对渡边先生说:“我很想为您写一份有关贵建筑公司的计划,可以吗?”渡边已经被这位诚心求教的人打动了,自然点头答应。
原一平花了整整三天三夜,把一份建筑公司计划书做了出来,这份计划书内容非常丰富,资料翔实,而且建议也非常有价值。渡边先生依照原一平的这份计划书,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操作了起来,结果效果显著,业绩在他们见面的第3个月后提高了30%。渡边非常高兴,把原一平当成了最好的朋友,这也为原一平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提问有方
提问是打开交谈之门的好办法,而在问话时最好是问对方知道的问题或最内行的问题,不能没有边际地乱问,那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下是提问的几个类型,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一般提问。
这个提问是最大众化的,可以用在任何场合,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向答问题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社会评价与肯定回答,一般提问方式如果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就会更好。
第二,选择提问。
这个提问要有所选择,是比较专业的,在提问的时候不要提出对方不能或不愿做答的问题,一开始提问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也不要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第三,真诚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体现在个人表现方面,在提问的时候不能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形成真诚信赖的心理感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第四,因时提问。
提问要看时机,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包括两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
第五,因人提问。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利方式自然应有所区别。
第六,适当提问。
提问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地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问答。当我们需要对方毫不含糊地作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以上是一些交谈中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在说话中灵活运用,要知道提问是打开对方话题的金钥匙,提问要形象、贴切,不可生搬硬套。提问是主要的,说明问题是次要的,说明问题只是为提问服务。
口才技巧点拨
在说话中,谁说得越多,谁获得的东西就越少。让对方说得越多,我们了解对方真正意图的机会就越多。当你掌握对方的情况,远比对方知道你的情况还要多的时候,你自然就把握住了先机。那么,怎样才能让别人说得更多呢?秘诀就是,提问!
Point 3 用寒暄占领说话先机
寒暄是说话的另一种开场方式,不过所用话语都比较简单,但是在说话中同样不可忽视,它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其多结交之意。因此,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话题做好良好的铺垫。
寒暄拉近彼此的距离
寒暄问候是交谈的导入阶段,是交谈的第一程序。但不恰当的寒暄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而寒暄得恰当与不恰当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什么样的话题是恰当的寒暄话题呢?凡是能引起对方兴致的话题都适于作为寒暄的话题。
小李的技术在公司没得说,深得公司老板的赏识,就是不爱说话。一日,一位老客户拜访老板,凑巧老板正在开会。负责接待的小李把这位客户引进了休息室,让他在那等待老板。
小李给客户倒了一杯而且很礼貌地说:“请您喝水。”然后就一直陪客人坐着,心里却一直犯嘀咕,该和客户说些什么呢?怕自己把握不好分寸说错话。一分钟、两分钟……气氛越来越尴尬,最后客户翩然离去,理由是贵公司的人对他不热情。
这种情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见了不认识的人却不知道说什么,其实简单地寒暄就能化解这种尴尬。
在交际中,要尽量运用机会与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寒暄,还要与不认识但经常碰面的人寒暄。这样,原来不认识的人寒暄后就认识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说不定还要与之打交道。这些人都是你潜在的朋友、潜在的社会对象,不要看对方的身份,不要怕麻烦,只要曾会过面、曾说过话,不论身份高低、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主动与对方寒暄。
林非先生是著名的散文研究家,在某次全国散文研讨会上,他做了散文方面的专题发言。发言中,他以一个房间的代表在门上贴着“请勿骚扰”四个字为例,谈到语言的轻重问题。发言的当晚,他很想听听代表们的意见。他来到一间门上贴有“请勿骚扰”字条的宿舍。一进门,便笑着对大家说:“各位,我来骚扰大家了!”大家一见是林非先生,立即站起来说:“欢迎骚扰!欢迎骚扰!”整个宿舍的气氛十分热烈。互致问候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散文的语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效果的取得与林非先生所制造的愉快的开始有关。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充分显示了这位散文家的语言机智,他信手拈来,谈笑间消除了与他人之间的陌生感,密切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谈话是需要气氛的,愉快的气氛有时在不经意中产生,有时出自故意地营造,但无论属于哪一类,都必须做到自然,切忌生硬。聪明的谈话者往往在谈话之前会对谈话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善于在谈话开始之前营造交谈的和谐气氛,从而有助于自己很快进入角色。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一些谈话常常以不欢而散告终,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创造谈话前的愉快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增强,排斥力减弱。这一研究成果应该给我们的言语交际提供有益的启示。
寒暄其实很简单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喧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
跟熟人寒暄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等。
寒暄是正式交谈的前奏,它的“调子”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谈话的过程。因此,对寒暄绝不能轻而视之。寒暄的时候,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寒暄应主动热情、诚实友善。
试想,当别人用冷冰冰的态度对你说“我很高兴见到你”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当别人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夸奖你“我发现你很精明能干”时,你又会做何感想?推己及人,我们寒暄时不能不注意态度。
第二,寒暄应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热情。
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寒暄也是一样的。恰当适度的寒暄有益于打开谈话的局面,但切忌没完没了,时间过长(当然,对方有兴致聊时例外)。有经验的推销员总是善于从寒暄中找到契机,因势利导,言归正传。
第三,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寒暄的时候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以戏弄对方。如“又来了”“瞧您那副熊样”“嘿,您又长膘了”等均应禁用,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不尊敬。
第四,注意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寒暄语。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或者“刚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则对方常会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第五,不要用容易产生误解的寒暄语。
为了避免误解,达到统一而规范的效果,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别的。牵涉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显示”,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最近又失恋了”,或是“现在怎么还吃药呢”,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寒暄可以使双方放松一些、熟悉一些,造成一种有利于交谈的氛围。通过交谈,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对方,有利于找到共同的话题,有利于采用策略进行深入的交谈。所以在和他人谈话中,切不可轻视寒暄的作用。
口才技巧点拨
其实寒暄就像体育运动前的热身一样,都是为下面的谈话做准备的。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寒暄语应当去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
Point 4 善于发掘“共鸣”的话题
在与对方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心比心,说一些能够抓住对方兴趣的话题,把对方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过来,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化解心理上的隔阂,轻松打开话题,如果不能找到对方喜欢的东西,对方就不会愿意听你说话。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同是卖早点的,为什么有的卖得好,有的卖得不行,难道真是味道不一样吗?不一定,会说话也很重要啊!
共鸣让谈话顺利进行
人是群居动物,免不了与他人接触,在与别人碰面搭话时,除了微笑之外,最好的打招呼方式就是简短地聊一些别人擅长或感兴趣的话题,投其所好。这样,会让别人心里感到很受用,听起来比较舒服。同时,你也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对自己大有帮助。
1984年夏天,美国里根总统受邀访问上海的复旦大学。在一间偌大的教室里,看着台下100多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里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我和你们的学校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由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算得上是朋友了!”
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短短的几句话,不但消除了两国之间的种种隔阂,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可见,引发共鸣是一场精彩对话的重要根基,也是每个谈话高手必备的“杀手锏”。里根总统几句有意识的开场白,用“攀亲带故认友”的方式瞬间拉近了和对方的距离,从而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地进行下去。
就像我们听收音机一样,收音机都是有频段的,只有拨到那个频段才会收到信息,你要听新闻,有新闻的频段;你要听音乐,有专门的音乐台。只有找到专门的频段,才能够听到你想听的节目。
其实,和他人说话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应频段,只有进入了他们认可或者说喜好的那个频段,进入他的范围,你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这会让彼此的说话顺利进行。
“共鸣”的定律
素昧平生,初次见面,怎么知道他人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这就要在讲话时仔细观察对方,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他的水平和心情处境入手,初次见面尤其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细心观察,由细微处见品性,如对方的发型、服饰、领带、烟盒、打火机,随身带的提包、说话时的声调及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对方的线索。
比如,给大学生做演讲时,讲得最多的话题除了学习方法、工作心得外,就是恋爱问题了。正所谓“初恋都是最美好的”,又有几人能忘却初恋呢?假如是一次戏剧化的谈恋爱经历,自然更会吸引别人的兴趣。有一位知名学者应邀回母校做演讲,他出场后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讲述自己在大学读书时追女孩的经历:
“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不像你们现在这么丰富多彩。我们那时候除了追女孩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大学的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长成我这样的,基本上不用考虑本班的战场。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就发展别班的战场。我看上了一个女生,据说还是50校花之一呢。你们可别小瞧,50校花之一可了不得,当时我们学校可有156名女孩呢!
“你们说,我那时是弱势群体,能做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后想出了一招我能做的事:写信。第一封信我写了自己身高,体重,家住何方,父母是干什么的,家有几个兄弟……这简直就是一份简历,没办法,那时的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些,只能给她投简历。但她没有理我,我就开始写第二封信。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我就介绍了一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我未来会怎么怎么做。还是没回音。于是我写了第三封信,说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要求你做什么,我只要求你让我默默地喜欢你就好了。
“你们知道吗?那时的女生‘纯’啊!三封信就感动了她,她给我回信了。我就约她看电影,看的什么电影我早就忘了。之后我们散步,我对她说:‘要不你嫁给我吧?’她很惊讶地问:‘你是认真的?’我说:‘是。’她说:‘好,我嫁给你。’就这样,第一次约会,她就嫁给了我,而后我们一起走过了随后的20多个春秋。”
当时,这段演说赢得了同学们非常热烈的掌声。先不考虑演说者讲话的语气有什么样的效果,单看这段稿子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了:紧密结合学生关注的话题,校花、谈恋爱、写情书、约会……;追爱故事不断展开,层层递进,激起好奇心;纯洁的爱情、美好的愿望,最终实现;用语精妙,抑扬顿挫,滑稽幽默。这些都跟大学生的心理达到了完美的契合,想不引起共鸣都难。
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自如。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定律1:要选择大家都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如在开两会期间谈一些关于两会的内容,大家都会感兴趣的。
定律2:能巧妙地借用此时、此地、此人的某些材料为话题,借此引发交谈。我们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敏捷,能在言语中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定律3:先提一些“投石”式的试探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乘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在哪里下车啊?”这就有了和对方“共鸣”的机会。
定律4:可以巧妙地问陌生人的兴趣,然后循趣发问,就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略知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定律5: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发生“共鸣”。要想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面做文章,变“生”为“故”。
交谈要有味道,要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要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只有双方有了“共鸣”,才能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口才技巧点拨
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增强自己的语言魅力,并不完全在于说话者本人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在于他所表达的思想、信息能否为听众所接受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将话说好,关键还在于如何拨动听者的心弦。
Point 5 打破交谈中的冷场局面
在说话中,我们经常碰上这样的尴尬场面:有时在一句话说完后,因为话说得不得体,使对方不知道怎么接下去说话,弄得气氛很紧张;有时引出某个话题后,自己刚讲几句便感到没什么可说的了,甚至有时刚两三个回合,双方都同时觉得没词了……当我们碰上这样的说话冷场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放弃沟通吗?不,冷场只是说话中的一个小挫折,不会影响我们的口才训练。
说话中“冷场”的毒瘤
说话中的冷场无论对于交谈、聚会,还是对于议事、谈判,都是令人窘迫的局面。在人际关系中,冷场无疑像把一块“冰块”放到我们彼此的周围,让大家全都不知所措。
说话是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语言交谈活动,因此,无论是工作交谈还是生活交谈,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和意识都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说话的双方相互有成见,或别有心思,或情绪不好,或自卑怯场,都会影响和挫伤说话对方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交谈话题的深入展开,这样势必就会进入说话的“冷场”。
说话的双方没有选择好话题,让说话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如话题不符合参加者的兴趣、爱好、心理以及当时的心情;或者话题过于艰深,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或者是容易惹是生非、制造矛盾的话题;或涉及参与者个人的隐私话题;或是无聊、低级下流的话题,一般来讲,都会破坏说话双方的兴趣,这样的话题压根儿就不可能谈下去。
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了解如何展开话题。话题的展开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从交谈实践来看,对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毫无了解或知之不多,势必会影响交谈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也就是说,想要使话题谈得下去,而且谈得有意义,说话的双方首先要端正态度,即交谈者首先得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要善于调控自身情绪和抑制孤傲、猜忌、不屑一顾等不健康心理。其次,交谈者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交谈时要尽可能选择大家喜欢谈而且能够谈的话题。
让冷场变成热场的技巧
在说话中,灵活地转化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技巧。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使人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不使别人生厌。
有一个培训师为某公司员工进行企业培训,每次中间休息时,常有一个无聊的女职员抓紧每一个时间点大谈她家的狗。有一次,她又兴高采烈地谈论她的“宝贝”如何有修养,这时,这位培训师赶紧插话说:“有一只动物只有狗那么大,可是面貌长得像牛,你们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于是大伙都七嘴八舌地猜开了,大家的好奇心立刻转移到这个话题上。最后,大伙挠破头皮却也猜不到答案,于是纷纷央求公布答案。培训师说:“这只动物就是小牛!”大伙大笑起来,而那位让气氛冷场的女职员也忘了自己刚才谈的什么了。
因此,转移话题是一个比较考验一个人机智和应变能力的技术,其技巧性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学会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
当对方发现你谈论的内容与他的关系不大时,自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冷场。此时我们应当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贴近听众的有效方法就是发自内心地赞美听众,用中情中理的话语拨动听众的心弦,激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重新对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解除被冷场的尴尬局面。
第二,围绕话题多举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不少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话题,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而由自己来讲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之后便无话可说。显然,善不善于运用举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说话和做文章一样,都需要借助具体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同时也有助于整个交谈话题的展开。为了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举例可使对方感到交谈得很投机,有利于拓展话题。
第三,对对方的谈话给予正确的引导。
抓住对方谈话的内容,顺水推舟,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交谈深入进行。这类引导语很多,如说:“你这话很关键,如果大伙就此能取得共识,问题恐怕就容易解决了。”若深谈不下去了,也可以直接提出有关话题某方面的问题引出大家的交谈兴趣,比如说:“事出有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四,给对方找个合适的借口。
有些人之所以在说话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事,于是就进一步造成整个局面的冷场。在这种情况下,行之有效的打圆场方法,莫过于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对方不合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和合理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交谈也能得以继续下去了。
当然,交谈实在进行不下去时,也并不是非要强迫对方与你交谈,这时可以及时终止交谈。出现冷场时,若自己采取了诸如简单发言、变化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时,那就应该终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浪费时间,而且是无益的。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可终止交谈。这就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交谈的必要了。
口才技巧点拨
当彼此的谈话出现冷场的时候,我们应该当机立断地停止对这个话题的讨论,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另外,在谈话进行当中可以不经意地转移话题,把以前的话题打断,但不要让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去打断别人,一定不要让自己长期陷入谈话的冷场中。
Point 6 用真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初次见面时真挚的情感交往能为交谈带来温馨而又和谐的气氛,若想使对方畅所欲言,就必须用真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对方有一个比较好的情绪,这样才能打开对方的心锁,让谈话有一个好的开始。
真诚的语言最能打开心扉
真诚的语言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只要是从心底发出的就足够了,正如清晨曙光熹微,朝霞满天,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不管昨天你有多累,在早起后,在这新的一天里,都要精神抖擞地向周围的人们真诚地问声“早上好!”
“早上好!”这几个简单的字,是你真心发出来的,它不仅是亲善、友好的表示,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当你身边的人听见这声真诚的问候时,不管彼此之间有多大的隔阂,都会因为这一句“早上好”而烟消云散,双方因此都有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不仅增进了信任,还沟通了关系。
我们讲话如果只追求外表漂亮,缺乏真挚的感情,开出的也只能是无果之花,虽然能欺骗别人的耳朵,却不能欺骗别人的心,有谁会愿意为你打开心扉呢?
王芳是某百货商店的导购员。一天,一位顾客来到王芳所在的服务区,这位顾客想购买一瓶洗面奶。王芳当时正好站在柜台前,这一天她是带病上班的,所以情绪实在不怎么好。当顾客走到王芳近前时,王芳心想:“她要买什么自己去挑吧,我也懒得推荐了。”于是,王芳没有理会这位顾客,这位顾客漫不经心地在货架上随手挑选了一瓶洗面奶后离开了。一上午过去了,王芳的店里冷冷清清,她这一也没有什么业绩。
又一天,一位顾客来到王芳的柜台买东西。这次王芳的心情确实挺不错,她赶快迎上前去热情地问:“这位女士,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顾客说:“我想买一个加湿器。”“好的,您这边请。我们店里最近新进了一批加湿器,不但质量好,而且样子也很漂亮呢,我想您肯定会喜欢的。”王芳热情地为顾客服务。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王芳也不时询问道:“您是附近小区里的新业主吧?这几天总看到您来这里买东西。”顾客微笑着回答:“你还挺细心,我是这几天才搬过来的。”“哦,那您刚搬过来,家里一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置办吧?”“是的,家里的一些电器都还没有买呢,真头疼。”“那让我来帮助您吧,一会儿我带您去那边看看,一定有您需要且喜欢的。”就这样,王芳带着这位顾客挑选了很多她需要的家用电器。这天,她是店里业绩最好的销售员。
王芳前后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销售业绩,真诚的态度和言语莫不是关键的原因。真正的营销人都知道,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迎来的可能将是一个很大的客户群。
所以,要想让对方对你畅所欲言,就必须首先让对方形成一种兴奋的情绪,使对方的思维呈开放状态,这时人的心理才具有容纳性,才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劝导。
另外,我们在与对方说话中语气要轻松柔和,就像在家茶余饭后的闲聊一样,不能像做报告一样,只是让对方听见就行,而应该语气缓和,充满感情,让对方彻底放松。在这种气氛下,对方不可能不被你的态度所感染。
口才技巧点拨
人是有情灵物,以情感人,方能让彼此之间都打开心扉,很快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才让第一次交谈顺利进行下去,不过在温馨的气氛营造成功之后,要及时引入正题,切不可过分寒暄,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有些虚假、可能别有用心而对你加以提防,那样可能就会功亏一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