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为自己读书:用知识为人生蓄积能量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在军界享有盛誉,是因为它时刻要求学员具有虚心上进、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一个人从贫乏到丰富,从平庸到优秀,从贫穷到富有都离不开学习。没有今天的优秀学业,何来明天的成功事业?没有今天的辛勤耕耘,何来明天的丰收硕果?没有今天的品德修行,何来明天的崇高声誉?没有今天的执著追求,何来明天的掌声鲜花?如同居里夫人所说:“要相信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有目的的,是为了造就自己,是为了帮助别人,是扮演一个别人替代不了的角色。努力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你才能有所作为,生活也因此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1.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西点学员杰克·沃特曼将军曾说:“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终身学习并保持不败地位;第二则是成为老古董,并且被时代的洪流抛弃在后头。”西点学员们知道,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他们明白,在社会各界做事的人,无论是商业界、交通界,还是军界,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府培养的、善于选择书本并活用书本知识的青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

美国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一群工程学的学生们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考试。因为副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带着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他们明白,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

学生们面带笑容冲进教室,副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3个小时过去了,副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惊慌的表情。教室里面异常安静,副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所有学生。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个人举手。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学无止境,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才能给我们以无限的智慧,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有人问爱因斯坦:“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拿破仑是位军事天才,但是他的天才是不断刻苦学习得来的,他自幼奋发学习,酷爱军事、地理、历史、数学、天文等知识,他对《圣经》、《古兰经》等也有兴趣,拿破仑一生经历的战役有近60次,每次出战他都要带上很多图书资料上战场,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图书资料被称为随军图书馆。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美国印第安大学的一名教授。2009年,她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就在获奖的第二天,她依旧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认真完成了2个小时的授课。这个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自己办公室,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人,是一个70多岁、两鬓斑白的老人!

这个年龄的老人按理说早就应该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丝毫没有退休的打算,而是频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坚持写作和教学。当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想过得诺贝尔奖,我只想做更多的研究。”

你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人,总是说:“我年纪大了,想学习已经来不及了。”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博士,学识高人一等,不想继续学习。正在读书的你们都应该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学习,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人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没有哪一项发明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一定是在已掌握大量知识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我们敬仰那些伟人的聪明智慧,但同时也要明白他们背后的刻苦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创造出更伟大的成就!

2.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在军界享有盛誉,是因为它时刻要求学员具有虚心上进、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

埃里克·霍弗将军说过:“没有哪一个人永远独占鳌头,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头,唯有虚心学习的人才能够掌握未来。”

生活中,不管你能力有多强,事情做得有多完美,如果你一味沉浸在已有的“光环”之中,就会不进则退。人一旦拒绝学习,就会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抛弃。

“学习使人进步”,做个虚心学习的人,才能让自己进步,才能与时俱进。

对很多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向书本学习,向朋友学习,向身边的每一个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获益匪浅。

有个年轻人去河边钓鱼,他看很多人都在这里钓,心想这里一定有很多的鱼。他找个地方坐下来开始钓鱼。在他座位的不远处,坐着一个老人,也正在钓鱼。这个年轻人钓了半天,却一条鱼也没钓上来。而旁边那个老人却不停地有鱼上钩。天黑了,年轻人依然没有收获。那位老人要走了,这个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虚心向老人请教:“我们两人的钓具是一样的,钓饵也都是蚯蚓,距离也没多远,可为何你有这么多的收获,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笑了笑,说道:“年轻人,这你就要多学学了。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而且心也很平静,这样鱼就不会感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住我的钩;而你在钓鱼的时候,心浮气躁,心里只想着鱼赶快吃你的饵,稍有晃动,就起钩。鱼都被你吓跑了,又怎会钓到鱼呢?”这位年轻人恍然大悟,第二天钓鱼的时候他尽力稳住自己的情绪,果然钓到了鱼。

故事中的年轻人在自己钓不到鱼时,及时虚心向老人请教,在老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学会了怎样钓鱼。由此可见,即便自己在平时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也总有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让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让知识为人类作贡献;才能不断为自己积累财富;才能让自己的脑袋里面充满智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学问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创立了光学;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他还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别人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来看他,对他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

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着头说:“不要那么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只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呢。”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作为青少年的你准备好了吗?以后不管自己从事哪个行业,没有知识总是愚钝和可怕的,因为没有知识,意味着自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意味着自己不能与社会同步,意味着自己将要出局。因此,要想永远走在别人前面,就必须要以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虚心学习,不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要向前看,把学习当成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的专业技能随时都保持在巅峰状态。

3.学习等于心灵的旅行

在西点,学员们除了每天的功课外,学校还经常组织辩论赛、读书交流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学员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开拓自己的眼界。

与此同时,西点军校的教员队伍也是开放型的,每年有进有出,长期任教的极少。大部分军事教官都是从部队指挥官中挑选来的,任教三年左右仍回部队带兵。

文职教官中不少是政府官员,任职时间一般为一到三年。学校还经常邀请在职与卸任的总统、副总统、内阁部长、国会议员、高级将领,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副秘书长、外国驻美大使、武官等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到校讲演。

在假期里,学校会安排高年级学员进行军政实习,为高级军政官员、国会议员担任临时助理。西点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学员们了解大局,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西点毕业的五星上将布雷德利在自述中这样评价了他在西点军校的成就,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获益最大的几年”。西点军校把布雷德利塑造成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使他从一个乡下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官。西点军校的磨难、锤炼开阔了布雷德利的眼界。那么让我们看看开阔了眼界的布雷德利最后都获得了怎样的成就。

布雷德利在盟军高级将领中享有“思想机器”的美称。他曾参与策划、制定战略方针,指挥集团军、集团军群横扫欧洲大陆,直至欧洲战争结束。在战争后期,布雷德利指挥的集团军群拥有130万人马,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作战部队。巴顿、霍奇斯、柯林斯等一代骁将在其麾下作战。

布雷德利以其儒将风范影响着一代将领,更以大智若愚的个性为反法西斯的欧洲战场屡出妙策,屡建奇功。

由此可以看出,眼界开阔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人的视力接受范围是180°,在自然界中并不是最具有优势的生物,但是人类之所以能在进化与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最远,与后天形成的开阔视野是分不开的。

从古代起,我们就有了“井底之蛙”的故事,来训诫后代们开拓视野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最后的高度,品德、学识与胸怀都与这个人的视野密不可分。如果视野狭隘,就算这个人天资再好,也终将会碌碌无为。

有个孩子长到5岁了,还从来没有见过纸墨笔砚是什么模样。有一天,小孩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他想写诗了。小孩的父亲感到非常的吃惊,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小孩拿起笔便写了首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小孩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

从此,小孩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孩作诗。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小孩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人十分欣赏小孩。那些人对小孩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买诗。

这样一来,小孩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找机会表现小孩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小孩的才学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他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到了20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

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先天再聪明,没有开阔的视野,只为眼前的利益而抛弃了长远的学习,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视野、向外界索取才是充实自己的唯一途径。

充实自己就像一个球,球的体积越大,那么与外界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可是外界要远远比内部宽阔,所以说学无止境,开阔视野也是没有尽头的。一个人想进步,开阔视野,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是唯一的途径。记得有一句老话叫作“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大”,一个人视野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内在视野的广度。

就像我们前文说的井底之蛙,如果它跳不出井的范围,那么它的头顶只有那么一片小小的蓝天。行动是思想的前提,一个人的内心要求要是和井底之蛙一样,那么他的视野是无法开阔的。只有拥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才会拥有不断向外探索的好奇和渴望。

埃韦顿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英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

非常幸运,埃韦顿和一位认识的白人琴手一起,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地盘,即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时间,埃韦顿卖艺赚到了不少钱后,就和那位白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到大学里进修,也想和琴艺高超的同学互相切磋。于是,埃韦顿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上。

10年后,埃韦顿又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白人琴手仍在那个“最赚钱的地盘”拉琴。

当那个白人琴手看见埃韦顿的时候,很高兴地说:“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埃韦顿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但那个白人琴手又问道:“那家音乐厅门前也是一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吧?”

他哪里知道,10年后的埃韦顿已经是一名国际著名的音乐家了,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登台献艺,而不是当初那个在门口拉琴卖艺的卖艺人了。

由此可见,视野的大小决定了两个人10年后的差异,如果那个白人和埃韦顿拥有一样的视野,相信他也会取得和埃韦顿一样的成就。关键就在于白人琴手贪图安逸,所以只能一辈子在地摊卖艺。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一路上结交了很多好友,见识了名山大川后,才总结了无数深刻的哲理,当然,这一路上也少不了许多政治家和名家的嘲讽与不理解,也见识了“苛政猛于虎”、“路有冻死骨”等惨状。

正是由于这么多种景象的叠加,让孔子对人生万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最后成为一代圣人,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膜拜。

在旅途中,你是否曾停下脚步,细细思考包含在我们身边的空气、阳光与落叶中的哲理?行进的过程是否会带给你许多的领悟?

多学习,多出行吧,这样不仅会提升我们的视野,开阔胸襟,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投入这个社会当中,也能让自己早日培养出完美的性格。

4.书,并不是每一本都需要精读

现在的西点军校一共有13个系,21个专业和24个专业方向,其中包括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管理专业方向,经济学和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学专业方向,外语、地理、历史、外国研究和军事史专业方向等。

每一个西点的学员想要顺利毕业,必须要在四年里完成主修专业方向10到18门选修课,除此之外,还必须修完8门军事科学课和7门的体育课。下面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西点军校生在四年里需学习的文化学术课程科目:

第四级生

第一学期:数学建模;化学1;心理学;历史;写作;

第二学期:微积分1;化学2;信息技术1;历史;文学;

第三级生

第三学期:微积分2;物理1;哲学;政治科学;外语;

第四学期:概率和统计;物理2;自然地理;经济学;外语;

第二级生

第五学期:工程科学1;信息技术2;选修课;国际关系;军事领导;专业选修课;

第六学期:工程科学2;选修课;选修课;选修课;高级写作;专业选修课;

第一级生

第七学期:工程科学3;选修课;选修课;法律;军事学术史;专业选修课;

第八学期:选修课;选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军事学术史;专业选修课。

西点军校军事科学课训练内容:

第四级生

6周的军校生基本训练;新生正式入伍;综合军事教育;

第三级生

7周的军校生野外训练;巴克纳营地,有“兽营”之称;诺克斯堡;组合武器操练;综合军事教育;

第二级生

第二级生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如空袭、空降、山地战等;个体专项发展;军事领导课程;

第一级生

军校生军团领袖培养;第一级生专项训练;军团领导力;个体专项发展;军事领导课程。

西点希望自己的每个学员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也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方面的知识,所以才会分出那么多的专业,但是,面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就必须好好地掌握,认真地学习才能毕业。

读书也是一样,虽然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但是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一生之中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读上一遍,所以说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读书失去了意义,那么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雅思为是一个英国人,他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了。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后来人们才知道,雅思为虽然“博览群书”,但是读书太多太杂,致使他在看很多方面书的时候,都是囫囵吞枣,遇到不理解的东西他居然都“不求甚解”。就因为这样,表面上学富五车的他,真正理解的东西识微乎其微。

如果他在选择某一方面下功夫的话,那么也不会出现这种结果了。读而不懂不行,读了而又能吸收,将所读的有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血肉才是读书的真谛,这才是读书的不二法门。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要有选择性地读。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当然,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那么,怎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呢?

你可以翻遍所有你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一本书你不亲自翻开的话,你就不会知道它是好是坏,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丢掉那些对你没什么价值的书。

其实每一本书就像是一根绳子,只有这根绳子与你捆绑在一起的时候,绳子,也就是书才会变得有意义。所以说,同样的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它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一旦发现了对你有用的书,那么就要下功夫去认真阅读,并且在阅读时细细品味。

什么是好书呢?好的书能够满足你的精神需求,能够激发你的聪明才智,帮助你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那么这类书你就要多多地收集。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书,供你消遣、娱乐的书,这类书可以帮你在沉闷的旅途中消除紧张和疲劳,也可以在你睡不着觉的时候不会感到寂寞,但是面对这样的书籍,你就不必利用正规的时间去读了,因为时间真的很宝贵,消失一分钟就真正地失去了一分钟。

除了选择外,保持读书的心境也非常的重要。保持安静、渴求的心境,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读书效率,所以在读书之前,最好把一些繁杂的念头都抛却,换来自己心灵上的安静,这样才能对书上的每个字都看得非常清晰,在书上面获得的知识才能牢牢进入自己的大脑。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就会在看书的同时,拥有一股求知的欲望,渴望能从书中得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东西。这样读书的效率会更高。在读书的时候抱着求知的心理去阅读,才能真正做到全神贯注,就会从书中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

所以,选对了适合自己的书,调整好自己的心境,就读书吧!不要错过任何一本适合自己的书,这样对完美性格的养成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5.创新离不开勤于思考

西点军校一直鼓励学员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最具竞争力的思维。

从西点毕业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者。

1942年,美国和日本因为珍珠港事件开战。在一系列作战中,因为日军抵抗非常激烈,为了减少美军登岛作战中的伤亡,麦克阿瑟创新地提出了“蛙跳战术”。

所谓“蛙跳战术”就是变“逐岛争夺”为“隔岛争夺”,因为美军在和日军逐一争夺岛屿时,伤亡太大,因此美军故意绕过一些岛屿,夺取后面的岛屿,这样被绕过去的岛屿上的日军,因为没有后勤补给就会不战自乱。

腊包尔是当时日本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里面驻扎了10多个师团,飞机近千架。如果直接攻打腊包尔,那么美军付出的代价会相当得大。麦克阿瑟运用“蛙跳战术”,即先进攻腊包尔相邻的布干维尔岛,之后攻击菲律宾群岛,对腊包尔围而不攻。6个月后,腊包尔果然不攻自乱,使得美军成功占领了腊包尔。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具匠心的新颖性,它贵在创新,要么体现在思路上,要么体现在技巧上,要么体现在思维的独到上。麦克阿瑟将军正是由于思路的独到,所以让日军摸不到头绪,才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说,思考是创新的源泉。

人只有在思考中才能不断地创新,而创新在现在的社会当中,越来越被看重。培养学员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一直是西点军校的重点,他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员克服因循守旧的弱点,并激发他们的逆向、奇特、超前等思维能力。

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人类的文明历史,就是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

现代社会,思考决定创新,创新则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高度。经过实践证明,学习上,谁善于创新,谁的脑子就活,学习就好;工作上,谁善于创新,那么谁的办法就多,工作完成的效率就高;在事业上,谁善于创新,谁就能走得更远。所以说,创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一位作家正在赶写一部书稿,这时他6岁的女儿吵闹不休,向他要零花钱。

这位作家翻到一本彩色杂志,里面有一张世界地图。他把这页撕了下来,并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女儿说:“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1美元。”

作家以为这件事会使自己的女儿花费一上午的时间,没想到不到10分钟,女儿就拿着拼好的图画过来找他了。

作家疑惑地问她为何做得这么快,女儿说:“这很容易,在图画的背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翻过来就行了。”

作家赞许地给了女儿零花钱,说道:“你替我准备好了写作的素材。”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聪明的,她改变了常人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拼出了那张图画。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善于思考。

一天,丹丹和几个小伙伴在家里玩,妈妈递给他们每人一盒牛奶。孩子们高兴地喝完后,顺手把空盒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而丹丹却没有这样做。她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盒子像不像一只船?”“怎么像一只船呢?”妈妈问丹丹。“如果把这个牛奶盒子剪去一半,再糊上纸不就成了一只船吗?”丹丹认真地说道。“好啊,你做出来给大家看看好不好?”妈妈说道。丹丹痛快答应了。

一会儿,丹丹把盒子洗干净了,妈妈给她拿来剪刀和胶水,几个小伙伴都围在旁边,看着丹丹做船。她做得很认真,没过多久,一只很简单但也像模像样的船做成了。大家都为她鼓掌并受到启发,纷纷说:“阿姨,我能做成水桶!”“阿姨,我能做汽车!”“好啊,那你们就找一些纸盒子来,大家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最好!”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把做好的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虽然有的孩子做得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丹丹的妈妈还是赞扬了他们每个人,并告诉他们:“平时只要多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变成工艺品。”

勤于思考吧,这样自己的大脑才会得到锻炼,创新的点子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6.很多答案都是问出来的

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学生们终身学习,做一个不满于现状、积极向上的人的思想之外,还时刻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虚心上进、勤奋好学的态度。

西点军校学子、第一个在太空中行走的人怀特曾经说过:“当我们因为不懂的知识,向别人虚心请教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乎伟大的时候。”

法国著名作家法郎士也曾经说过:“真正的科学家不可能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虚心请教,因为他做出的事情越多,他就看得越清楚,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做。”

西点人认为,遇到不懂的事情,便可大声地说出“不知道”三个字,并不用为之感到羞愧。因为绞尽脑汁地寻找借口来掩饰自己不懂的地方,最后只会养成逃避或者刚愎自用的性格。

高斯18岁那年,考进了拉比大学学习医科专业。他对于任何不懂的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罗比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罗比教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罗比教授说道:“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我非常欢迎。”

高斯随后马上说道:“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罗比教授想了想,说道:“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说完这句话后,罗比教授就搬出了许多的理论依据。

听完这些后,高斯继续说道:“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正是因为高斯这种不懂就问的性格,最终证明了许多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如果高斯在遇到问题时,以为前人说的话肯定就是真理,那么他也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高斯正是由于善学好问、虚心请教,才最终成为了一代科学巨匠。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除了要具备不懂就问的精神之外,跟谦虚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让人们对物理有了新的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功成名就后,依然保持着非常谦虚的态度,因为他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他不懂的事情。

192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50岁生日,全世界的报纸都发表了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在柏林的爱因斯坦住所中,装满了好几篮子从全世界寄来的祝寿的信件。

然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却不在自己的住所里,他在几天前就到郊外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躲了起来。

爱因斯坦10岁的儿子问他:“爸爸,您为什么那样有名呢?”爱因斯坦听了哈哈大笑,他对儿子说:“你看,瞎眼甲虫在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并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弯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觉察到了这一点。”

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才会令他不断地进步,最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卢梭曾经说过:“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的,他们看出自己越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

成功的、伟大的人都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不管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依然是非常的谦虚。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当人们赞叹他的智慧时,他总会谦虚地说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这么多历史上著名的伟人都非常的谦虚,所以说,“虚心请教,不懂就问”在培养完美性格中,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如果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会使得自己的视野狭窄,逐渐变得无知,甚至最后会沦落到愚蠢的地步。

所以,当我们在学业、事业上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时,千万不要滋生骄傲的心理。西点军校的第一任校长乔纳森·威廉姆斯曾经说过:“骄傲自满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因此,在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要虚心请教,长此以往,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