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革命运动(2)
-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 孔德生 庄岚
- 4067字
- 2016-09-23 15:54:46
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对中国一系列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到精辟的见解:第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党的四大前,共产党人已在不同程度上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五卅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又一次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力量。无产阶级的特点是“集中”和“经济地位低下”,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第二,指出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他们平时对革命态度不尽相同,但在革命高潮时可以参加或者附和革命,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半无产阶级中,“绝大部分半自耕农民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是他们的问题”。1925年5月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通过了《工农联合的决议案》,把引导农民参加民主革命,与农民建立巩固的联盟,作为民主革命胜利的保证。五卅运动后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妥协而使工人阶级陷于孤立的深刻教训,更证明农民斗争的奋起是国民革命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长期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也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三,划分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即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文章着重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两面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既“需要革命”,又“怀疑革命”。“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打扰了我们的阵线”。第四,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前途。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是革命的死敌。中国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这篇文章以及同时期发表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章,集中反映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团结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大进步,成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萌芽。
(三)革命力量的重大发展
1.蒋介石的阴谋活动
1925年末,国民党党内高层发生人事变动,蒋介石一举跻身权力中心。北伐战争前夕,他为了利用北伐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个人独裁,策划了一系列限制共产党、限制苏联顾问、夺取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26年,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到处散布“共产党要暴动,推翻国民政府、组织工农政府”的谣言。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这就是“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引起黄埔军校中部分进步学生的愤慨。毛泽东、周恩来等提议对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也主张给蒋介石以回击。但是在广州的布勃诺夫使团不同意反击,鲍罗廷在事件发生后不主张对蒋介石采取强硬措施而采取和解政策。陈独秀受布勃诺夫使团态度的影响,没有看清蒋介石的阴谋,没有看透事件的本质,采取了妥协政策。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无理要求,被迫撤出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同时中共中央也没有接受毛泽东、周恩来把这批力量派到其他军的建议。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打击了共产党,打击了汪精卫和国民党左派,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地位。国共关系也开始发生逆转。
之后,蒋介石的阴谋计划继续实施,他开始策划将共产党人从国民党的领导机构中排挤出去,全面控制国民党的党权。5月15日,他提出《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会的人数不得超过该党部全体执行委员会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必须全部交出,等等。鲍罗廷在没有同中共中央协商的情况下,对蒋介石采取妥协政策,同意了他的无理要求。于是,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和代理部长的共产党员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被迫辞职,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权力迅速膨胀,一手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
2.准备北伐
对于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在华的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是积极支持的。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必须集中力量来抵御帝国主义的攻击,前提是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会议认为,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要发展农民运动,以农民运动为基础。同时会议还强调,除在广东省内要做好军事准备外,还要在北伐的路线所经之地做好民众特别是农民组织的接应,要将农民运动同革命战争、夺取政权结合起来。
北伐军出征后,中国共产党于7月12日至18日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直接指导下,举行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来制定对国民党及蒋介石和资产阶级的方针。会议承认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的作用,也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但对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估计偏高。会议把蒋介石列为新右派,幻想他向左转。会议提出对国民党的策略是:“扩大左派与左派密切的联合,和他们共同的应付中派,而公开的反攻右派。”但是会议没有看到蒋介石已经发展成同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更危险的对手。会议通过的《军事运动决议案》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作出的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并且再次强调农民运动的必要性。这次会议对发动工农配合北伐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没有对国民党新右派力量增长有所警惕并作出对策。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两湖战场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
当时,北洋军阀势力主要有三支:奉系张作霖,拥兵30多万,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和北京、天津地区;直系吴佩孚,有军队20万,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及直隶的保定一带;直系孙传芳,有兵力20万人左右,占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北洋军阀虽然在总兵力上有很大优势,但是其统治已尽失人心,内部又在权利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纷争。这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可以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机会。由于吴佩孚在两湖只有10余万兵力,并且张作霖与孙传芳都保持中立态度,所以北伐军首先集中力量在湖南、湖北战场打击吴佩孚所部。
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准备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对广东国民政府北伐进行了推动、督促和响应。1926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准备北伐、从速出师北伐。1926年5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部队首先进入湖南,援助被直系军阀击败而拥护国民政府的唐生智,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4日,国民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北伐军由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第一军至第八军的军长分别为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第二、三、四、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分别为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由于国民革命军有8个军10万人,兵力不敌北洋军阀,因此采取加伦将军的军事策略,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矛盾的状况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把兵力集中于两湖战场,消灭吴佩孚;同时分出两支部队警戒江西、福建之敌,然后集中兵力出兵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后待机消灭张作霖,统一全国。北伐军根据这一方针,分三路向北挺进。8月中旬,北伐军继续北进,19日占领平江,22日占领岳州,随即进入湖北。西路战场由第四、七、八军组成,约5万人,以第四军为主力,以两湖为战场,首先向吴佩孚发动进攻。吴佩孚看到北伐军直捣武汉之势,紧急调派军队,并在地形险要的汀泗桥一线布防。8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军向汀泗桥发起总攻。战斗异常激烈,北伐军在8月27日攻下汀泗桥,打开通往武汉的南大门,取得了两湖战役的决定性胜利。9月上旬,第八军攻占汉口、汉阳。10月10日,第四、第八军占领武昌。至此,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歼灭,两湖战场宣告胜利。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
(2)赣闽浙苏战场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短短三个月就击败了吴佩孚,攻占了湖南湖北,孙传芳感到不能再持中立态度。1926年年底,他突然派重兵从江西向湖南及湖北的北伐军侧翼进攻,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并解武昌之围。随着战局变化,北伐军第二、三、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于9月初开辟了江西战场,9月19日占领南昌。但是由于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军第一师不听从命令,北伐军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南昌城得而复失。10月中旬,北伐军再次攻打南昌,又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撤围。此时,蒋介石不得不接受中共中央和加伦的建议,改变作战计划,将第四军和第七军调到江西,使北伐军实力大增,11月上旬相继占领南昌、九江,这才完全扭转了江西战局。东路的北伐军第一军第三师和第十四师,留驻粤闽边界,北伐开始时对孙传芳在福建的部队取守势。10月,这两个师经激战,占领永定、松口。由于北伐胜利大势的影响,孙传芳在福建的部队纷纷倒戈。12月下旬,北伐军不战而攻下福州。至此,孙传芳的势力遭到重大打击。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下举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两党虽然在此过程中存在矛盾,但是基本是团结的,能够共同对敌。北伐将士英勇作战,不畏牺牲,为北伐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与热血。同时,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和苏联的大力援助,都为北伐战争的迅速胜利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