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4)

神奇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单一。神奇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是非常鲜明的,故事里的人物常常可以用好人或坏人来区分。好人的身上集中了人类的一切优点和美德——美丽、勤劳、善良、勇敢……坏人往往则是一无是处——贪婪、毒辣、懒惰……神奇故事还常常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如蛇郎故事中妹妹的勤劳、善良、美丽与姐姐的阴险、好吃、懒做及面貌丑恶的对比。取宝故事中老大、老二的贪心胆小和老三的勇敢无畏、大公无私的对比等都是非常鲜明的。美与丑,善与恶,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等性格始终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神奇故事中不可能存在也不会存在作家文学中那种具有多种性格或双重性格的人物,神奇故事中的主人公要么是美的,要么是丑的,要么是善的,要么是恶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物结局也特别鲜明,好人得到幸福,坏人受到惩罚,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极度夸张的类比,表明自己对生活的美好评价,对是非善恶的鲜明态度,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这是民间口头文学中独特的构思方式、表现方法在神奇故事中的重要体现。

主要内容

神奇故事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如《长发妹》;有反映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也有反映劳动人民的传统道德观念的。这里我们从人物主角出发,把其内容分为三类:

精灵类。故事的主人仍是各种变幻成人形的精灵,有植物精灵也有动物精灵,还包括下凡的仙女。这些精灵有好有坏。好的精灵常常知恩图报,为报施思于它的恩人而与恩人结为夫妻,或暗中帮助恩人;或是爱慕人类的勤劳、善良而大胆追求爱情。如蛇郎、田螺姑娘、龙女公主等。这类故事的产生与古老的图腾崇拜观念是分不开的。但人与异类通婚、异类报恩并不是这类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通常是借助于这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主要的思想内容常常是劝恶扬善,赞扬勤劳、善良、勇敢等传统的美好品德,而劝诫、批评那些懒惰、贪婪、胆小的人。如在唐代就有记载的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叶限》:后母虐待和迫害叶限,而勤劳、善良的叶限却从善待一条从泉水中带回的金鱼中得到了快乐。后母连这惟一的一点欢乐也不肯给叶限,所以就趁叶限不在家的时候杀了金鱼。叶限把金鱼的骨头藏在自己的房中。后来得到鱼骨的帮助有了美丽的新衣、新鞋参加洞节。遗失在洞节上的一只鞋子被一个商人卖到陀汗国,其国王爱上穿这只鞋子的主人,遂命高人回洞里寻找,于是叶限嫁给国王作了王后。而她的后母和其亲生女却被乱石击死。从作品的主题到内容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叶限》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一种人们的伦理观和审美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另有一类精灵往往是恶的化身。最典型的莫过于《狼外婆》的故事。狼虽化成外婆的形状,却不能改变它凶恶的本性,企图吞食可爱的外孙女,最终露出狼尾巴,被孩子们用计摔死或被闻声赶来的猎人打死。这类故事在各地流传很广,也有的叫熊外婆、老虎外婆等,主要是教育人们要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的凶恶本质并与之进行斗争。

宝物类。这类故事中有一样起到关键作用的东西,就是具有魔法作用的宝贝。当然,这个宝贝并非是什么珍稀物品,相反常常是劳动人民的劳动工具或日常生活用品如水缸、手杖等。这类故事中宝物通常具有一种特性,就是它的魔法在不同的人物手中作用不同。所以宝物故事的主题通常是借宝物来反映劳动人民的善恶观,劝恶扬善,同时也常常反映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因此宝物在善良、勤劳的人手中常常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而在贪婪、懒惰或剥削阶级手中却常常使这些人受到惩罚。如新疆维吾尔族《红桑葚》中说,一棵大桑树上结的桑葚,有人吃一颗就活了二百五十岁,有个渔夫吃了一颗,每天就能打三百斤鱼。还有人吃了一颗,就有了一个丰富的果园……有个大臣知道了这树,就想得到一颗桑葚去献给皇帝。他等了三年,好不容易才见结了一颗,便摘下来献给了皇帝。皇帝咬不开,用宝刀来劈,也劈不开。后来从桑葚里跳出一个胖娃娃,他说这桑葚不能一个人独占,要用大锅来煮,全国的人每人喝一勺,皇帝只好照办了。最后老百姓喝了桑葚水,正直善良的都得到了幸福,狡猾奸诈的都和皇帝以及那个专会逢迎的大臣一样发疯死了。宝物故事中的“宝”,是人民大众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和审美观所赐予的,不必担心宝物会使得到它的人变得懒惰、贪心。事实上,这些宝物都是劳动人民依靠正直、善良、勤劳而得到的,一旦得到宝物的人变得贪心、懒惰,宝物也就渐渐失去了它的魔法。所以在宝物故事中,这是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幻想,它鼓舞着人们做正直、善良、勤劳的人。

神奇人物类。这类故事的主角是人类,但这些人或是有奇异的功能,如:淹不死、烧不死、杀不死,或长手、长脚、顺风耳,或是巨大、矮小、能变形的人等,如蛤蟆仔、青蛙仔等各种怪孩子的故事。神奇人物故事常常反映的是阶级斗争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这类幻想故事,或教育人们要团结一致与恶势力作斗争,或通过这类故事反映劳动人民与剥削阶级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如《十兄弟》故事:十兄弟各有各的特长,秦始皇是怎么也杀不死他们,顺风耳、千里眼、有气力、钢脑袋、大脚、大嘴、大眼。十兄弟象征着人民无穷无敌的力量,最后老十大眼一流出眼泪,立即就发了大水,把长城也冲垮了。再像《枣孩儿》、《青蛙骑手》等怪孩子的故事中,受官吏剥削或魔鬼欺负的老夫妻在怪孩子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压迫和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神奇人物故事由于以人类为主角,所以较之前种故事更为亲切、生动,同时又带有寓言性,具有教训意味。

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引人发笑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民间小故事。又称“民间趣事”或“滑稽故事”。它的叙述是在滑稽的情趣中展开,情节单纯,基本上是精短的插曲式的断片,多数笑话甚至没有故事情节,只是引人发笑的话,所以过去又叫谐语、谐辞。

民间笑话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笑话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政治笑话、斗争笑话、生活笑话……我们这里按社会作用将笑话分为嘲讽笑话、幽默笑话、诙谐笑话三类。

嘲讽笑话。多为揭露贪官污吏、财主军阀的丑恶嘴脸,戳穿他们的反动本质。它往往以寥寥数笔,便勾画出剥削阶级的丑态,形象生动,一针见血。如有一个笑话嘲讽地主的贪婪、吝啬,临终时哀求妻子:“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与皮匠,割肉卖与屠夫。”一定要妻子听从,然后才断气。死后半日,又醒了过来,叮嘱妻子说:“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与他。”这个笑话中,财主连自己的骨头都刮了卖钱,对穷人就可想而知了。而其死后复醒的情节虽属幻想,但却更深一层揭露了财主的贪吝,产生了出人意外的喜剧效果。又如《笑林广记》卷一所载《属牛》一篇,也尖锐地揭露了县官贪得无厌的心理。他过生日时属下合送一只金老鼠,因为他是属鼠的。他又寻机对人说:“明年是我贱内整寿,她是属牛的。”言外之意要人送一个金牛。鲁迅说:如果有属象的,怕他的姨太太就要属象了。

幽默笑话。是讽刺社会不良习气和群众中落后思想行为的笑话。它与嘲讽笑话不同,它的讽刺是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开导,目的在于教育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如《一厚一薄》说:有人穿错了靴子,一只底厚,一只底薄,走起路来一高一低。他奇怪地对邻居说:“今天我的腿为什么一长一短呢?如果不是我腿有毛病,就是这地不平的缘故吧?”邻居打量了他一下说:“你穿错了靴子,快回家换一下!”他赶紧回家,一会儿又回来说:“换也没用,家里的两只也是一厚一薄。”这是针对思想方法上的缺点的。再如维吾尔族笑话《四个朋友》说,从前有四个朋友,一个比一个懒惰。他们整天东游西荡,游手好闲。一天他们又混在一起玩。玩了一阵儿,肚子饿了,口也渴了,便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恰好他们中间的一个今天出来时,提了一小罐牛奶。但这一小罐牛奶,四个人不够吃。于是,他们商量到泉边去提些水来,掺在牛奶里,这样就够四个人喝了。可是谁去提水呢?争了半天,谁也不肯去提水。最后决定,谁先开口说话,谁就去提水。这时有个猎人路过,看到四个人躺在地上睡觉,便上前去问好,但谁也不答。猎人很奇怪,上前去拉一个人的衣服,那人也只是翻动了一下眼睛,连嘴也没张一下。猎人发现了那一罐子牛奶,便提起来大口大口地喝了。四个懒汉看到这一切,却谁也不吭一声。猎人走后,一只猎狗走了过来,也找到那只牛奶罐子,把猎人喝剩下的牛奶舔得干干净净。然后来到一个懒汉身边,用舌头舔他的嘴巴。那人被猎狗舔急了,一跃身起来,吼道:“滚开!”其他三个懒汉一听到有人说了话,也一咕噜从地上爬了起来,齐声说:“你先说话了,快去提水吧!”可是那个懒汉指着罐子说:“牛奶都被喝光了,还提水干什么?”这又是针对思想意识上的缺点的。苏联文艺家杜雷林说过:“当农民在故事和谚语中讲到自己本身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对生活上的缺陷在自己缺点所发出的柔和的打趣与俊雅的嘲笑。”(见《克雷诺夫评传》)

诙谐笑话。这类笑话没有明显的讽刺和教育意义,但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少的娱乐形式。使大家可以尽情地发笑、得到休息,同时也启发人的想象力。如《过了三年一样大》这则笑话说:丈夫从外面抱来一个三岁的女孩给六岁的儿子做童养媳。妻子埋怨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一年大三岁,十年就大三十岁,怎么能白头偕老?”丈夫骂妻子:“你才是傻瓜,再过三年,两个孩子不就一样大了吗?”这则笑话很难说清是嘲讽什么,不过是妙语惊人,令人捧腹而已。

民间笑话的特征

短小的形式,精妙的情节。民间笑话人物极少,甚至只有一个人,情节也极为简单,通常不用交代过去和结局,只有几句话、几十个字便构成了一篇笑话。笑话不着重刻画人物,不叙述故事,而重情节的精妙。笑话叙述故事常常突兀而起,并以一句出人意外的话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如《射虎》:“一人为虎衔去,其子执弓逐之,引满欲射。父从虎口遥谓其子曰:‘汝须是着脚射来,不要射坏了虎皮。’”这则笑话连标点符号在内,不过五十字,但却有人物、有情节、有描写,把个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刻画的有声有色、引人发笑。

夸张的手法。笑话中的许多情节,出自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消极面,如懒惰、怯懦、贪婪、虚伪等,劳动人民抓住了事物的一个特质,有意夸大、突出这一特征,就能到达引人发笑、辛辣嘲讽的程度,使人们在笑声中清晰地认识其原貌和本质。如《懒婆娘》中那个懒妇女。丈夫外出时,替她做好一块大饼套在头上,几天后回来一看她还是饿死了。大饼只吃了面前的一块,其余的还套在她头上。原来她懒到这种程度,连伸手挪挪大饼也不肯。这种现实中虽不可能出现但合乎逻辑的夸张,使其懒惰的本性更为露骨地显露出来,也教育人们不要过于懒惰,否则只能死路一条。

喜剧的风格

是笑话的主要特征之一,强烈的喜剧效果也是笑话受人喜爱的最主要原因。美学上认为,丑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当丑恶的东西被揭开了它伪装的外表,人们便看到了它那不协调的丑恶的本质,这时人们便感到一种不自量力、装模作样的可笑,从而产生喜剧效果,在笑声中给予嘲讽、抨击。如前述的《属牛》、《死后不赊》中,都是通过揭示贪婪、吝啬的真面目,而产生了极强的喜剧效果。但民间笑话中,产生这种喜剧效果的也并不都是反面人物、丑恶的现象。像笑话中的许多机智人物,只是人们闲遐打趣的对象。由他们而引起的笑,更多的是出自人们对他们的喜爱,他们身上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民特有的诙谐和幽默,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在他们身上,已突破了古老的喜剧概念。从中也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在制造笑话喜剧效果时运用的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第三节史诗

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是一个民族最早集体创作的长篇韵文作品。它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这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认识和看法,并以美妙的神话,丰富的想象,富有特色而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朴实的诗歌语言,显示该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的智慧和才能。有学者认为,常见的创世史诗有两种类型:原始性创世史诗(或神话史诗)和发展型创世史诗。第一种类型以创世神话为主要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和万物的由来,通篇充满了浓厚的幻想色彩;第二种类型的内容除了创世神话外,还在作品的后半部分或详或略地记载了一个民族早期的婚丧习俗、宗教祀典或迁徙定居的过程,而且这部分内容是以写实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