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习智慧: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用知识坚固脊梁(4)

智慧锦囊

英国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能力包括很多种,除了智力以外,还有语言、社交、操作以及运动能力。别说考低分不能代表孩子智力低下,就算代表了孩子智力低下,也不能说明孩子综合能力有问题,那么,父母有什么理由看到孩子某次的低分而产生失望的情绪,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呢?在这一点上,英国父母是十分明智的。他们总是耐心地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没考好的试卷,总结学习情况,对其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肯定,指出不足和问题所在,并耐心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分数的高低。

也许很多中国父母认为,“棍棒教育”能对孩子产生机理作用,比英国父母那种苦口婆心地教导更直接、更有效。其实不然,打骂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如果经常在他成绩不好的时候采取打骂的方式,就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孩子表现越来越差,认知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所以,奉劝中国的父母,放下“棍棒”,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得不偿失。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些什么呢?

有人说,兴趣是行为的动力。只要一个人对这件事感兴趣,即使面前有再多的困难和障碍,他都会心甘情愿地勇往直前。

比如,孩子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直到天黑都不想回家吃饭,急得父母四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孩子还沉迷在“捉迷藏”的兴奋中,不愿意回家。父母们有的连哄带劝,有的连拉带拽,甚至有的连打带骂,才让孩子极不情愿地回家去。

而现在又有很多孩子非常迷恋网络游戏,玩起来作业也忘了写、饭也忘了吃,如果父母将家里的电脑锁上,他们便会成为网吧的常客,经常会背着父母和老师偷着玩,而且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甚至通宵,但仍然觉得时间太短,总是玩不够。

事实证明,兴趣,使人不怕苦和累,使人废寝忘食,使人执著地努力付出。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将“捉迷藏”、打网络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执著的热情用在学习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学习成绩肯定很好。英国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就是这样一位从孩子兴趣入手的伟大父亲。

撒切尔夫人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以“铁女人”的称号而闻名。她连续三次蝉联首相的职位,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河。她对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的英国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撒切尔夫人认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艾尔弗雷德是格兰森市的一名市政官,他除了经商以外,还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教会活动,在当地颇有威望。

艾尔弗雷德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的高等教育,他完全是自学成才。而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逐渐使自己的家境变得比较富裕,并在小城中享受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撒切尔夫人2岁的时候,他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被选入市议会,并在此任职长达25年的时间,于1945年担任格兰森市的市长。

虽然家境比较殷实,但是艾尔弗雷德和妻子始终勤俭持家,过着克己宽人的生活。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撒切尔夫人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常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有困难的人。

5岁时的撒切尔夫人,迷恋上了钢琴,而且弹得还非常不错,等级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唤起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热情,幼年时期的她就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在政治上的积极追求和明辨是非的道德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撒切尔夫人,她是在政治氛围的熏陶下长大的。

青少年时期的撒切尔夫人颇有理想和抱负,这都要归功于父亲的教育与影响,而她日后的信仰和政治主张,也与父亲的教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现了女儿身上的巨大潜能后,父亲对其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他抓住一切机会对撒切尔夫人进行培养和教育,但是父亲却从不强迫她做什么,这些培养和教育都是在其感兴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因为艾尔弗雷德始终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做出成绩。

撒切尔夫人在小学的时候就聪明好学,在课堂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向老师提问题。而在家里,撒切尔夫人的小脑瓜里也有数不完的疑团,而此时的父亲就成了“百科全书”,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其进行解答。他将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坚定的人生信念,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女儿。

中学时代的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著名的凯蒂文女子中学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她,已经慢慢流露出与众不同的强烈个性。父亲曾这样教诲她:“孩子,不要去做那些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因为那些都已经被人做过了。要下定决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设法说服大家遵循你的方式。”父亲的教导,使撒切尔夫人从小就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主见。

后来,这种影响一直伴随着撒切尔夫人到大学。在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4年学习生涯中,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热情得到了更多的激发与升华。

纵观撒切尔夫人的成长之路,父母对她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没有理所当然地将其培养成为一名钢琴家,而是按照她自己的兴趣和喜好,给予培养和教育,使其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英国父母认为,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是对所学教材产生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关注,从而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就像撒切尔夫人,因为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关注政治,并对其倾注热情、付出极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成功。

但是在中国,很多父母却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在教育中无视孩子的特长和优势,限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禁锢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泽泽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对研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热衷。初中时候,他常常因为观察小动物而追随其到树上、墙角下,而弄得满身泥土。父母非常生气,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务正业,于是就想方设法地阻止他出去玩。

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弹钢琴,以便中考的时候能够加分。开始,他总是背着父母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次,他把一只黑色的蜘蛛带回了家,父母看到后大发雷霆,斥责他不应该碰这样脏的东西,爸爸还将那只蜘蛛踩死,妈妈竟然将他积攒了多年的装着各种标本的“百宝瓶”给摔碎。那一刻,泽泽的泪水夺眶而出,自己在房间里静静地待了一个下午。

从此以后,泽泽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并且变得非常内向和暴躁,令父母非常头疼。

泽泽之所以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孩子,而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追根究底是父母主观臆断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恶果。父母强行剥夺了泽泽的兴趣爱好,而由此导致其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眼光、没本事,否定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变得越发没有自信,这种心理延伸到学习上,也就自然导致了成绩下滑的不良后果。

其实,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几乎都是因为兴趣而激发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达尔文因兴趣将昆虫放进自己的嘴里,爱迪生因兴趣学习母鸡孵小鸡,珍尼·古道尔因兴趣与黑猩猩一同生活了十几年……

可见,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一个人朝着正确的目标挺进。兴趣并不是“三分钟”热度,并不是一时的玩乐和喜好,只有引导孩子发展兴趣,才能将其心中的小小火种点燃,最后成为熊熊烈火。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学习,父母更应该挖掘、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爱上学习,这样才能提升他的学习能力。

英国人认为,学习如果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他一定就会爱上学习,孩子年纪越小,越是要对其培养直接兴趣。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可是他并没有画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只是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随便涂抹,任由各种颜色的线条在纸上延展。这时,父母不应该对其进行斥责“你画的是什么啊?乱七八糟的”、“你能不能画出个正常的图画给我看看”……类似这样的语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谁知道他的思维和想象不正随着他的画笔在遨游呢?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要给他自信,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他才能继续下去。

由于孩子年纪小,缺乏足够的毅力,可能会半途而废,这时父母再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刻苦努力的精神,同时从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他的间接兴趣,就能够激发孩子的对学习的兴趣,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当然,英国人并没有完全任凭孩子的兴趣肆意发展,而是刻意地创造对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有利的客观条件。在英国人看来,就如同肥沃的土壤可以培育出好庄稼一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也能够培养出聪明好学的好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整天夜以继日地混战在麻将桌、牌桌上,那么再督促孩子学习,孩子的兴趣也不可能放在学习上,而是转移到“如何打好牌”上了。但是,倘若父母饭后手捧一本书,或端坐在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智慧锦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所在,不了解孩子到底喜欢什么,而是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那样势必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忽视孩子的优点特长,不从孩子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做既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还会使孩子认为父母对其不理解、不尊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正如英国的一位教育家所言:“兴趣是引导孩子发展的最好老师,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孩子才会学得轻松快乐,而且不知疲倦。”

因此,限制自己孩子兴趣的中国父母们,赶快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中尽情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