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大学》的“经”的部分。我们说过,“经”是恒常不变的,而且我们可以遵循这个恒常不变的“经”,去达到一个最高的目标。我们今天的课程,主要就是对《大学》的“经”的部分作一个全面而又基本的了解,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再具体细讲。我们在学习经文之前,大家一齐来朗诵一下经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第一章“经文”

《大学》的“经”的部分,文字不多,而且非常精炼。我们学习《大学》,学习古代的经典,有一个千古不易的简便方法——那就是背诵。当然《大学》全篇的文字也不少,但“经”部的文字希望我们能下一点功夫,把它背诵下来。以后,我们每次上课都集体朗诵《大学》的经文部分,估计有十多次大家也就能背诵了。

大家如果已经看过了这部分的注解和白话翻译,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了。整个经文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就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再后面是“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三纲”和“八目”之间,是完成《大学》纲目学修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三纲”、“七证”、“八目”,完全概括了《大学》的内容。我们说“纲”是什么?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纲,字源上讲就是指“网”的主绳。这个“网”是来自《易经》的“离卦”——网罟之象,取之于离。网,就是纲目的合称。所以“三纲”,就是指网上的三根主绳。这个网上的主绳,一提起来,其他的网目就张开了。说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抓住最主要的关键部位,这就是“纲”。把纲抓住了,把渔网的主绳举起来了,网眼就自然张开了,这个网眼就是“目”。大家如果有网鱼的经验,你去渔具店买渔网,人家会问你是买几指目的网?一指目就很小,只能网小鱼,二指目的网就能网中等个头的鱼,三指目的网就可以网更大一些的鱼。那么,这个“纲”和“目”是什么关系呢?纲举是为了目张,目张就能网到鱼,就能达到目的。

《大学》里面,在“三纲”和“八目”之间还有一个“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也可以说是实现“纲举目张”的一个技术要领。我们给你一张高级渔网,网上纲目俱全,但你怎样用它?没有经过撒网训练的人是网不到鱼的,你要去撒这个网,往往会手忙脚乱撒不开,即使撒开了,说不定鱼没网到,反而把自己从头到尾给网住了。所以撒网方法的训练很重要。这个撒网的方法就是“七证”,是七个步骤、七个学修的阶梯。这在《大学》的经文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否则不管你有多么重要的纲领,有多么宏伟的目标,有多么高尚的动机,但你“撒网”的方法不对就是没办法完成。所以“七证”是大学之道非常重要的步骤。

刚才我们说了《大学》的经文——三纲、七证、八目之间的基本关系。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纲”、“证”、“目”,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