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说话要迂回,层层递进达目标

能够完美地说服别人是成功交际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当人的内心充满疑虑和筑起坚固的防备围墙的时候,你一言洞穿所有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取信于人,相反,还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这时候应该采用层层递进的策略,一点点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一步步开始赞同你的观点,最终被你说服。

怀特洛·利德是《纽约论坛报》的主编,在赫拉斯·格里莱手下工作。他想要找一个助理编辑,这个助理编辑不但要业务能力强,而且还能帮助格里莱成为《纽约论坛报》的所有者和出版人。利德将眼光放到了年轻的约翰身上。这个小伙子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活力和智慧,当时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完成任务归来,准备动身去伊利诺伊州做一名律师。如何说服约翰,让他放弃做律师的念头而来报馆做事情呢?

利德诚恳地邀请这名小伙子去智慧俱乐部吃饭,庆祝他圆满地完成了在马德里的任务。整顿饭期间,利德都没有提起想要约翰来自己身边工作的想法。吃过饭以后,他邀请约翰去报馆玩。到了报馆,闲谈之间,利德从诸多的电报中抽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消息递给约翰,并说:“我们报馆负责国外新闻这一块的编辑刚好出差了,我也不是很擅长这方面的内容,你能帮我给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个消息的社论吗?拜托了。”作为好朋友,约翰自然不好推辞,当下就帮助利德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利德将约翰写的社论拿给格里莱看。“写得太棒了,我非常满意!”格里莱由衷地称赞。于是利德打电话给约翰,态度非常诚恳地邀请约翰再待几天,原因是报馆的那位编辑要一周之后才能回来,自己手上没有像约翰这样写得出如此好的国际新闻的人,他在老板面前很难交代,希望约翰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上帮他度过这个困难期。

约翰同意了。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每天都到报馆来帮利德的忙,将国际新闻这一块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一个星期过去了,格里莱专门表扬了约翰。负责国际新闻的编辑似乎因为新的任务继续在外出差,利德又一次诚恳地邀请约翰再留一周。

就这样,一周、一个月……约翰成了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彻底放弃了做律师的计划,一心一意留在《纽约论坛报》。利德采用的正是层层递进的策略,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愿,而是先让约翰帮了一点小忙,然后再一步步加大,最后让约翰进入自己设计好的“套”中,主动地留了下来。

1921年,美国百万富翁哈默听说苏联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就打算到苏联去看一看,看能不能把美国的粮食卖到苏联,再从苏联买进美国缺少的毛皮、白金、绿宝石等。这样的交换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在哈默来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列宁就让人将他请到了办公室,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把粮食问题说完之后,列宁真诚地说:“我们真的很希望您能够在苏联投资,经营企业。”

西方国家对于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并不看好,存有很深的偏见,甚至做了很多恶意的宣传,这些都让哈默心存疑虑,所以他沉默不语。列宁将哈默的表情看在眼里,他接着说:“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挥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也很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平台,让更多外国人能通过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列宁详细地为哈默解释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苏联吸引外资企业所承诺的平等互利的原则。哈默的眉头渐渐有些舒展了,可是他又想到自己曾听说苏联政府机构是人浮于事、手续繁多,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拖拉拉,非常麻烦,于是又有些犹豫起来。这点犹豫同样没有逃过列宁的眼睛,他主动问哈默:“如果不是担心新经济政策的问题的话,那么您现在担心的是不是投资的手续以及后续问题呢?”

哈默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列宁说:“没错,官僚主义的确是我们最大的祸害之一,治理迫在眉睫。您这边我会专门指派几个人成立特别委员会,全权处理此事,他们会向您提供一切帮助的。”

可是哈默依旧很担心,作为外商投资的先驱者,会不会成为苏联发展新经济的“炮灰”?也就是说,苏联方面是否只顾着发展自己的经济潜能,而不注意保护外商的利益,以至于外商在这里根本没有多少实惠可言?

列宁了解到哈默的担忧,耐心地说:“我们必须制定一些硬性的制度来保障外商的权益,这一点是必需的。在商言商,来这里是投资不是搞慈善,如果赚不到钱,相信任何商人都不会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投资。”本来哈默是抱着疑惑以及不信任的态度去苏联看看的,当时的他并未决定放手投资,因为新政策刚出台,很容易让先驱者成为最吃亏的人,特别是在根本不了解新政策的情况下。而列宁也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心理策略,一点点地向哈默解释清楚,慢慢地用自己坚决、清晰的态度打消哈默心中的疑虑,最终彻底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成功说服他来苏联投资。

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国向盟友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支援,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做人质要寄人篱下,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年代,人质的性命常常很难保证。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赵太后断然拒绝。

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谁再来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大家一看,都不敢再开口了。

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危在旦夕,老臣触龙看在眼里,十分忧虑,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后。太后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在大殿等他。触龙故意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先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非常失礼。很久没有来拜见太后您了,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

看到触龙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跟着感慨道:“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了,我们都老喽!”“那吃饭还好吗?”触龙很关切地问。“只能喝些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哪里有胃口啊!”“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里路,增加点食欲。”“唉,我可做不到。”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气基本看不到了。

这时触龙用恳求的语调说:“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才,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些力。”

“好啊,他几岁啦?”“15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哈哈,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太后笑了。“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妈还多呢。没办法,天下父母心嘛。”

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这时,触龙趁机说:“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要多。”“这怎么可能?”太后睁大了眼睛。触龙很感慨地说:“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当年你送燕后远嫁外地,她也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

“是啊!”太后点头说。触龙进一步说:“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赵国的开国重臣,现在仍封侯的还有吗?”“没有了。”太后想了一下说。“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吗,没有能力吗?不是。关键是他们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有很高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服众了。现在你宠爱长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你不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做长远打算,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

这三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顶级的口才大师,一个高明的沟通者,懂得审时度势地调节自己的听、讲、问。调动对方参与沟通的积极性,赢得他们的合作。倾听和提问向对方表明:你理解他们的观点,你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接着,启发思考是要牵引沟通对象的思路,在交流中使其和自己得出相同的结论。高明的沟通者要使对象在转变了态度以后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改变。此外,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一般人都是有私心的,他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小集团考虑。任凭你讲的道理再动听,如果对对方没有益处,恐怕也是说服不了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