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帝国坚盾:罗马军团(2)
- 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 指文烽火工作室
- 4983字
- 2016-05-31 08:38:25
骑兵的组织情况也有所改变,独立的骑兵百人队可能被取消了,骑兵以中队为单位,分散部署到了各军团的编制内,每个军团原则上保有约300人的骑兵,由一位骑兵队长(Praefectus)统一指挥。
对于共和国时期的军团发展,不能不提的是同盟部队的情况。在相当多的史料描述和研究作品中,“同盟部队”都是一个模糊并广泛引起误会的概念。我们又将需要结合罗马共和国的对外征服,来理解不同地区的同盟军在罗马军队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其拥有的不同地位。
首先,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军队,最知名的同盟部队是各编组成军团的意大利同盟。
在公元前386年,著名的高卢入侵摧毁了罗马人对于拉丁同盟的控制,罗马人的征服之路,事实上也就从此正式开始。以重新征服拉丁同盟为第一步,直到公元前354年,罗马人才重新掌控了拉丁同盟。从此,拉丁同盟开始按照罗马军团的标准组建军队,以相同的训练、装备和组织提供与罗马军团数目相等的军力,并且接受罗马人的指挥。在公元前340年的反叛和革命后,拉丁同盟内大部分城市获得了等同于罗马的完全公民权,同盟由此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和每个城市签订的协定。
拉丁民族的殖民地遍及意大利半岛,然而,其中一部分被称为“Socii Latini Nominis”的拉丁同盟,比其他拉丁城市有着更好的待遇。这些拉丁同盟成员成为罗马的盟友中的骨干部分,李维曾说罗马的所有盟友都是拉丁城市,但后来罗马也从其他意大利城市征召军队,比如在阿斯琴伦会战中,萨宾人(sabini)、翁布里人(Umbri)、伏尔西人(Volsci)、马鲁切尼人(Marrucini)、佩里吉人(Paeligni)、费伦塔尼人(Ferentani)和道尼人(Dauni)等非拉丁势力都加入了罗马的盟友行列对抗皮洛士。一个特例是大希腊的希腊城市,他们在被征服后更多提供海军舰船而非陆军士兵。在与汉尼拔的战争中,塔兰托贵族也被动员过,可能罗马人也利用了著名的塔兰托骑兵作战。另一个特例是布鲁提人(Bruttii),由于布鲁提人一度成为汉尼拔非常重要的兵源,作为惩罚他们在战后被排除出了征召体系。
波利比乌斯描述过同盟军团的具体情况,一般每个罗马军团出征时都会搭配一个拉丁同盟军团,称为Ala,即翼,理论上一个拉丁同盟军团有着和罗马军团相同的步兵数量和3倍的骑兵数(900人)。因此,当这一时期的史料中提及罗马军团的数量时,真正的军团数量实为两倍,半数即为同盟军团。实战中同盟军队的数目往往多于罗马军队,特雷比亚河会战中参战的罗马人有1.6万人,而同盟人数达到了2万人;公元前180年在西班牙作战的罗马人有2个军团,约1万人上下,同盟军团则有1.5万人总数。同盟军队由同盟军指挥官(Praefecti Sociorum)指挥,每个同盟军团有3名指挥官。此外同盟军团中还有一支精锐部队,“非凡者”(Extraordinarii),占到同盟军团步兵总数的五分之一,骑兵的三分之一。
同盟军团中,每个骑兵中队和步兵中队的兵员,应该都是从同一个城镇或城市征召的。波利比乌斯认为同盟军团原先使用步兵中队编制,后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就引入了步兵队这一编制和战术体系,并且影响了罗马军团。步兵队这个编制最早来自于萨莫奈步兵体系,不少同盟国在融入罗马体系前就仿效了这个制度。同盟军团的步兵队规模有460人、500人、600人等不同记载,步兵中队则可能继续作为次一级单位保留下来。同盟军团中同样也有类似军事护民官的职位,每个军团有6位被称为同盟指挥官的军官,是由执政官指定的。
同盟军团的装备情况没有特定的描述,很有可能他们完全罗马化了,不过许多轻型的意大利同盟部队会使用自己传统的方式和装备作战。李维相信,在公元前217年,共和国动员的部队只是罗马军团和拉丁同盟军团本身的正规部队。这可能代表其他同盟部队,尤其是轻装部队仍旧保留自己的作战传统而不够正规,也有可能这些部队需要一个渐进的装备和战法的演进。在普鲁塔克对于彼得纳会战的记录中,佩利吉人和马鲁切尼人似乎都已经和其他罗马和拉丁同盟军团一样成为正规的军团重步兵,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充当了罗马接近150年的盟友了,而且他们这样的变化不代表所有盟友都有这样的改变趋势。拉丁同盟军团和罗马军团一样有自己的轻步兵游击射手,不过相比罗马军团,同盟军团的投射部队比例更小。在特雷比亚河会战中,罗马一共投入了6000名轻步兵,仅其中的4个罗马军团就提供了4000名左右,当然,这也有可能和此前提契诺河战斗中同盟军团的损失有关。
但在意大利地区之外,共和国同样广泛地大量使用外籍辅助部队,这些部队往往就近从战争地区招募。最早出现外籍部队的例子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800名高卢人从迦太基阵营叛逃罗马。大部分北方的高卢部落都对罗马持敌意,但塞诺玛尼人(Cenomani)亲罗马,他们在泰拉蒙会战和特雷比亚河会战中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即使在绝大部分暂时友好的凯尔特部落转投汉尼拔时,塞诺玛尼人仍保留了忠诚,坚持服膺于共和国鹰旗之下。同一年,与罗马结盟的马西利亚也有一些高卢骑兵为之服役,并参与了罗讷河附近的战斗。
这些外籍的同盟部队与意大利同盟不同,他们既不采纳罗马军团的组织方式,也不采用罗马式的作战风格,他们中的许多甚至完全是以雇佣军的形式服役的。因此,这些部队的招募和维持要显得灵活很多,视战术需求而定。例如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在罗马和意大利同盟的骑兵完全无力对抗马其顿骑兵的情况下,罗马的盟友——努米比亚人和色萨利联盟,就分别提供了自己著名的轻骑兵、战象和重骑兵作为支持;在东方的作战中,罗马人则经常在行省内征召投石手、弓箭手作为辅助部队参战,这些独立的轻装部队,则会被临时性地以步兵大队为单位组织起来统一运用。
马略及屋大维时期的军团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军团在各方面都达到了第一个巅峰。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北非历练出的高素质军官团和老兵,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成熟的战术体系,都让共和国随之进入了极为迅速的军事扩张期。但这样的好景不长,共和国版图的扩张,使得原有的公民兵体系越来越难以承受长时间的海外作战。而罗马军团长久以来倚重的自耕农兵员,本身也在不可逆的土地兼并过程中遭受着严重的打击。从人力来源的数量和水准上说,罗马军团都在巅峰之后逐渐开始衰退。
这样的衰退,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连续地在战场上体现出来。在辛布里战争与朱古达战争中,罗马军团的表现完全无法令人满意。在战争中获取了地位的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决心对罗马军团进行完全的改革,一系列原有和新建的举措,将被正式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马略改革最主要的内容,是将罗马军团从服兵役的公民兵改为职业军人。获取固定报酬、由国家负担装备的新军团士兵,能够脱产获得更好的训练,同时在海外作战时维持更高的士气。同时,军团的兵源也有所扩张。此前,仅招募有产者的规定就已经在多次紧急情况中被打破,此次马略则正式取消了征兵范围对个人财产的限定,贫民将不受阻碍地进入到军团的行列中。此后同盟者战争的结束,使得意大利半岛各地区获得完整的公民权,所谓意大利同盟军团的说法也逐渐不复存在。
新的共和国军团,在沿用步兵大队—步兵中队—百人队体系的同时,做出了一些小的改变,原有的青年兵、成年兵、后备兵间的区分不复存在,各中队统一了装备和作战样式。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年兵等称谓还是单纯作为荣誉地位的符号,被保留下来。每个新的军团理论上拥有10个步兵大队,除了保有鹰旗的第一大队,拥有800人的双倍兵力外(分属2个步兵中队,共5个双倍兵力百人队),其余9个步兵大队均各下属3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拥有2个百人队,大队的战斗人数定额为480人。非战斗人员同样被部署到各级单位内部,百人队下辖的最小单位十人队拥有8名士兵和2名非战斗人员,组成实战中的一个纵列(军团最常见的百人队纵深是8排)。整个军团理论上拥有4800名重步兵和1200名非战斗人员。
原来属于军团内的所有轻步兵和骑兵,则很有可能被剥离出来,统一独立使用。至少在凯撒时期,各军团理论上没有军团属的骑兵,这也与罗马人越来越广泛使用外籍骑兵不无关系。由外籍士兵组成的辅助部队(Auxiliary),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在军队中享有越来越高的地位。
马略的成功改革,成为共和国晚期扩张的基础。马略、苏拉、卢库卢斯、庞培、凯撒等一系列军事指挥官,利用这支新的职业化军队,在本都、亚美尼亚、叙利亚、高卢等地区进行了飞速的军事扩张。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内战,使罗马军队的规模扩充到共和国时期的最高点,在各军团缺额严重的同时,军团的数量一度激增到60多个。直至奥古斯都称帝,他才得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大规模裁军,在马略时期的基础上,对罗马军团进行了组织改良。
军团编制内不辖轻步兵和骑兵的习惯得到了延续。在韦斯巴芗时期,我们明确地看到用以对抗犹太人,或是对抗阿兰人的军团中,仍旧没有自己的轻装步兵或者骑兵。奥古斯都时代的独立骑兵部队,以骑兵队(翼)为基本的单位,翼的下辖编制则有480人或者720人两种,分别拥有16或24个骑兵中队。轻步兵则根据其招募地,独立编组成下辖百人队的轻步兵大队,每个大队拥有6~10个轻步兵百人队,每个大队的实际兵力定额可能达到了500~1000人,指挥官被称为大队指挥官(Praefectus Cohortis),一般由罗马方面指派的军事护民官担任。
在马略时期之初,军团士兵的固定服役期是16年,兵役完成后可以获得土地作为报酬,而辅助部队的服役期则为6年。在奥古斯都时代,辅助部队的服役期同样增加到了16年,后来在进一步的改变中,军团士兵和辅助部队的服役年限上升到了20年,此后还作为留用士官(Evocati)继续服役5年。
在屋大维称帝之初,大约30个军团分散在从不列颠到北非的帝国边境线上。尽管数量不多,但这些高度职业化、装备精良的士兵,总体上能够高效地保护罗马的边境安全。这一时期的边境驻军驻扎在各规模不等的永久营地中,防御作战的目的旨在完全阻止罗马的敌人对其领土的入侵。
禁卫军(Praetoriani)则是帝国时期罗马军团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共和国时期这些单位原来是执政官的卫队,在共和国末期,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些部队作为执政官的卫队,被当作战斗部队而非警卫部队投入大规模战斗。奥古斯都·屋大维时期的禁卫军起初包括了9个禁卫军大队,各自下辖6个步兵百人队和3个骑兵中队,随后禁卫军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能够积极地对帝国的政治加以干涉。
公元2-3世纪的军团
在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公元145-公元211)的统治时期,军团的步兵大队实力从原来的大约480人上升到了550人,而禁卫军制度则出于政治考虑被废除。不过除了这些变动,军团的核心部队——精锐的剑盾重步兵组成的各步兵大队,则发生了更为值得注意的变化。
在更早的1世纪中期,辅助部队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以作家阿利安(Arrian)在其手稿《对抗阿兰人的军阵》中(他本身是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官)的叙述,他麾下的第12和15军团并没有军团属的轻步兵;而在大致同期的第2军团的战斗序列中,每个步兵大队加入了2个装备长矛的长枪兵(Lanciarii)百人队,或许这是针对同时期骑兵战斗力发展的回应。
另一方面,对抗骑兵的战术需求同样也促使骑兵部队在罗马军队中的地位大大上升。除了原有的、独立于军团外的辅助骑兵部队外,军团终于重新获得了军团内的骑兵单位。《论军事》的作者维盖提乌斯(Vegetius)称军团属骑兵的实力定额为22个骑兵中队。这些军团骑兵(Equites Promoti)一般集中使用,而非将各中队配属到各步兵大队。更多情况下,指挥官往往会将各军团的军团骑兵抽调出来,再组成独立的战斗群,这种骑兵支队(Vexillation)与原有的、辅助部队中的骑兵队共存。随着帝国中后期蛮族入侵的趋势愈演愈烈,在军团的各步兵大队越来越多地被抽调出去进行独立行动的同时,分散的军事行动连同对骑兵的巨大需求一起,使得军团下属各骑兵支队也逐渐被独立出去,最终骑兵支队普遍成为独立部队。这一趋势一度在公元4世纪帝国军队的重新正规化中得到了暂时性的缓解,但军团下属骑兵支队的体系最终还是在公元5世纪基本被弃用,骑兵支队成为与军团步兵并列的独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