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
- 哈特
- 20714字
- 2024-11-04 18:09:16
第一章 重夺哈尔科夫
进入1943年,纳粹德国无论在东线还是北非战场都连遭重挫。隆美尔的非洲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差点全军覆没,而保卢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也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苏军的包围圈。1943年2月2日,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的保卢斯带领残存的第6集团军官兵向苏军投降。不幸的是,对于德军来说,悲剧仍未终结。在南俄罗斯广阔的大地上,新的危机已经出现。
早在1942年底,苏军就出动3个方面军发动了一次冬季攻势。苏军的这次反击不仅志在击碎德军第6集团军解围的最后一丝希望,而且野心勃勃地计划将解围部队顿河集团军群乃至B集团军群,包括高加索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内,共计近100万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一口吞下。实际上,就连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都面临着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德军整个南线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从1943年1月起,实力强大的苏军在伏罗希洛夫格勒(Woroschilograd)至别尔哥罗德(Belgorod)之间德军防线上撕开了近300公里的口子。防守这里的主要是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等仆从国的军队,他们面对汹涌而来的苏军往往一触即溃。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战略性胜利的苏军信心和士气大增,其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推进到第聂伯河(Dnjepr)一线,切断甚至歼灭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即改编过后的顿河集团军群)。
苏军在1942年底的反击让德国人措手不及,南翼战线差点崩溃。照片中KV-1S坦克纵队属于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照片摄于1942年12月。近处坦克炮塔上写的是俄文意思是“莫斯科集体农庄庄员”。
1943年初,党卫军装甲军开始在法国组建。帝国师在作为占领军的同时,开始进行整编并升格为装甲掷弹兵师(其实力已经等同于装甲师,师属装甲团还额外配备了1个虎式重坦克连)。与此同时,希特勒亲自下令由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SS第2“帝国”以及SS第3“骷髅”三个装甲掷弹兵师组成的党卫军装甲军立刻以最快速度赶赴东线,准备向正在猛攻南方集团军群的苏军发起反击。1月9日,党卫军装甲军率先登上被称为“闪电运输”的军列,这些军列的比其他开往东线的列车拥有更快的速度,同时还享有道路的优先使用权,而帝国师官兵就坐在这些军列最前面的车厢里。鉴于事态紧急,还没等师主力抵达,首批下车的官兵就组成了1个战斗群率先投入了战斗。这支战斗群包括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1营以及团直属的第14(防空)连、第16(工兵)连的1个排,以及2个野战炮连和1个高炮连。随后,他们被加强给了第6装甲师,并负责防守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vka)周边地区。1月22日,战斗群冒着风雪踏上了前往战区的道路。德军上级承诺,只要帝国师主力一抵达哈尔科夫,这支战斗群就立刻归建,然而实际上直到3月7日战斗群解散后,这些人才得以返回大部队。
1943年1月28日,帝国师主力以及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陆续赶到哈尔科夫以西的集结地。次日,党卫军装甲军奉命接管了库皮扬斯克(Kupiansk)—沃洛科莫夫卡(Wolokomowka)之间的奥斯科尔河(Oskol)桥头堡阵地。接下来几天里,党卫军装甲军又完成了对周围地形的侦察并与从奥斯科尔河以东退却的意大利军队残部和德军第298步兵师、第320步兵师及部分警察战斗单位残部取得了联系。不久后,党卫军的高级指挥官们获悉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以及沃罗涅日方面军已经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同时解放了大量的领土,这其中包括重要的交通枢纽——库尔斯克。根据德军的情报部门的消息,紧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溃军不放的苏军2个方面军的真正目标是第聂伯河。
“帝国”师下属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一部的合影。照片摄于该师在法国的训练时期,地点是诺曼底。
1943年1月底,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直属第16(工兵)连连长海因茨·马赫尔(Heinz Macher)就在战场上碰到了“可爱”的意大利人。他回忆道:
在冒着严寒,艰苦跋涉数百公里后,我们终于住进了温暖的兵营……不幸的是,我们在一些房子里碰到了意大利人。他们这个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俄国人打得抱头鼠窜。他们与大部队(意大利第8集团军)失去联系后,从伏尔加河方向逃到了这里。现在,这伙人占据了原定属于我们的房子。我们不得不把一名意大利上尉和他的俄国情人从床上拖下来……
作为一名老兵,海因茨·马赫尔敏锐地感觉到了德军的后勤方面已经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他接着回忆道:
关于口粮配给,有时候连里的运输分队还得自己派出卡车去拉补给。那些卡车根本无法运送足够的补给物资。这是偶然现象么?
肯定不是!
尽管在1月间苏军的攻势由于补给线拉得过长而逐渐失去了冲击力,但受到胜利鼓舞的斯大林和苏军大本营认定德军正在大规模向第聂伯河撤退,一心打算乘机将德国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围而歼之,彻底击溃德军的南翼战线。因此,面对已经突破顿涅茨(Donez)—旧别利斯克(Starobelsk)—瓦卢伊基(Waluiki)—奥斯科尔河上游一线并继续向西突进的苏军,德军唯一可用的机动部队就只剩下保罗·豪塞尔的党卫军装甲军了,其窘境不言而喻。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连长,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海因茨·马赫尔。
按照希特勒最初的计划,整个党卫军装甲军将用来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旨在消灭快速推进中的苏军。但面对日益逼近哈尔科夫的苏军集团,党卫军装甲军不得不作为救火队立刻投入战场。根据党卫军装甲军1月29日下达的命令,帝国师将负责奥斯科尔河—顿涅茨河之间的扇形区域,南部边界主要包括兹米约夫(Smijew)—库皮扬斯克(含该地)一线;北到舍别基诺(Schebekino)—沃洛科诺夫卡(Wolokonowka,含该地)一线。随后,帝国师与苏军发生了小规模接触。
这段期间,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缺1营)主要驻守在大布尔卢克(Veliki Burluk)区域:2营沿奥斯科尔河布防。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则防守卡缅卡(Kamenka)西南的树林地带至奥利霍瓦特卡(Olchowatka)一线。帝国师的任务就是阻断向顿涅茨河以东进军的苏军。在奥利霍瓦特卡镇东面,该团布置了2个营用于防守博尔基(Borki)以西的高地通往科辛卡(Kosinka)的道路。
1943年1月,一辆被“帝国”师击毁的苏军T-34坦克。
SS第2坦克歼击营装备的黄鼠狼Ⅲ型坦克歼击车。
2月1日左右,苏军出动了近1个师的兵力攻击了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2营和3营的阵地。面对苏军压倒性的优势,帝国师官兵不得不撤出了奥斯科尔河的桥头堡阵地,以免被切断后路。接下来的几天,帝国师官兵一直在与苏军进行着激烈的突击与反突击。但苏军还是在帝国师主力与师属侦察营防线之间楔入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导致帝国师不得不投入SS第2装甲团1营以及完全机械化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SPW)来消除这一突出部的威胁。尽管帝国师在局部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由于两翼也被突破,只能不断向西边打边撤,迟滞苏军进攻速度。
苏军大本营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夺回乌克兰重镇——哈尔科夫。为此,苏军将已经连续激战3个月,早已疲惫不堪的部队再次投入了进攻。2月2日,苏军的坦克第3集团军、第69集团军首先发起攻势。2月3日,第60、第40集团军也开始进攻。在哈尔科夫以南,苏军于2月5日结束前就前出到北顿涅茨河畔的丘古耶夫(Chuguyev)地域。匆忙成立的德军“兰茨”战役集群(Armee-Abteilung Lanz)接到了撤至顿涅茨河一线的命令,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也接到了在佩切涅基(Petschenegi)周围建立防线并收拢被击溃的德军残部的命令。事实表明,党卫军装甲军投入反击的时机还是太迟了,他们不得不被用来遏制和封堵防线上一个又一个缺口。结果,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哈尔科夫前线最强力的一支预备队,党卫军装甲军在还未完全就位的情况下,被迫采用添油战术不断把下属的一批批部队投向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2月7日,苏军采用钳形攻势突破了党卫军装甲军两翼的防线。其中南翼的铁钳在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右翼和第320步兵师左翼之间打开了一个近40公里的缺口。在党卫军装甲军的北翼——别尔哥罗德东北一线,只有几个严重虚弱的国防军部队据守。2月8日,苏军已经在该城东面与德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68步兵师交火。2月9日,苏军夺取别尔哥罗德,并俘虏了1000名德军。这样,苏军第69和第40集团军已经从北面对哈尔科夫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按照这一局势的发展,哈尔科夫被围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摆在德国人和党卫军装甲军面前的问题是继续死守还是尽速撤离——稍有犹豫,这支新锐的装甲军就有可能湮灭在苏军的洪流之中。
当天,从北面进攻的苏军第69集团军击退了帝国师,占领了沃尔昌斯克(Woltschansk)。在哈尔科夫以南的党卫军装甲军被迫于夜间开始逐次从北顿涅茨河向哈尔科夫方向撤退。在这一过程中,帝国师的官兵必须顶着暴风雪,踩着没过大腿的积雪在乌克兰大地上痛苦地跋涉。相比之下,俄国人更适合在这样的条件下作战。因此当帝国师下属各部退到顿涅茨河西岸的时候,此前被他们阻挡的苏军坦克第3集团军也乘机强渡北顿涅茨河抵达西岸。因此,德军不得不继续后撤以收缩防线。帝国师随后撤到了哈尔科夫以东地区。
同一天,保罗·豪塞尔接管了哈尔科夫城的指挥。由于骷髅师还没有抵达前线,哈尔科夫城北和东北的防御任务被交给了帝国师,防守哈尔科夫以南地区的任务交给了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但在这之前,豪塞尔必须封闭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第320步兵师防线之间的缺口。如果能够成功,不但可以一举消除苏军南翼铁钳的威胁(苏军近卫骑兵第6军),而且可以救出遭到包围的第320步兵师。因此,豪塞尔下令在哈尔科夫南面的梅列法(Merefa)组建1个战斗群。与此同时,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将所有营撤回顿涅茨河西岸,以便缩短防线并腾出部分兵力组建“梅列法”战斗群。
“帝国”师装备的Ⅲ号坦克J型。这种装备50毫米口径的L/60主炮在对付苏军装甲单位时已经显得相当吃力,1943年以后通常被德军当做轻型侦察车或指挥车使用。
2月10日,豪塞尔把前进战术指挥部设在了梅列法。当天,帝国师师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武装党卫军中将格奥尔格·克普勒(Georg Keppler)脑溢血再次发作,只能将指挥权交给了SS第2装甲团团长赫尔伯特-恩斯特·瓦尔(Hebert-Ernst Vahl)。因此,这支“突击群”(即梅列法战斗群)只能交由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师长泽普·迪特里希指挥,该“突击群”的任务是阻止苏军继续向哈尔科夫推进。同时,空军也得到命令,尽全力支援迪特里希突击群在哈尔科夫南部的作战。“突击群”将排成三路发起进攻:右路是“装甲”迈尔的SS第1侦察营;中路是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和SS第1装甲团1营;左路则是SS第1装甲掷弹兵团1营,由该团团长弗里茨·维特(Fritz Witt)亲自指挥。
2月11日,由帝国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组成的这支混合战斗群在零下40度的严寒和漫天的暴风雪中投入了战斗。德军成功地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党卫军们成功切断了苏军的南翼铁钳,并且重创了苏军近卫骑兵第6军。至2月16日时,虽然损失颇重,但士气高昂的战斗群终于与更南面的320步兵师取得了联系,稳定了梅列法以南的防线,消除了苏军在该方向的威胁。完成这一任务后,战斗群才各自解散,并返回原编制。
与此同时,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麾下第40、第69和坦克第3集团军已经分别从西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向对哈尔科夫形成包夹之势。哈尔科夫南面的洛佐瓦亚(Losowaja)—哈尔科夫的铁路则被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切断。期间,哈尔科夫的一个重要卫星村——兹米约夫也落入苏军之手,但另外两处要地——哈尔科夫以东和东北面的罗甘(Rogan)以及捷尔诺瓦亚(Ternovoya)仍牢牢地掌握在帝国师手中,渗透进该处的苏军也被一一击退。参加过这段时间战斗的帝国师老兵仍能清晰地记得苏军士兵常常在没有炮火的支援下,成群结队高喊着“乌拉”向己方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冲击。这些勇敢的苏军士兵很快就遭到了德军新式MG-42机枪的无情扫射,尸横遍野(这款新式通用机枪的射速几乎是旧式MG-34机枪的两倍,而且MG-42是气冷式机枪,在寒冷的东线战场反而提高了枪管使用率。比如在法国MG-42连续发射300发子弹以后就得更换枪管,在东线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500到600发)。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下属SS第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特奥多尔·威施。
在乌克兰作战的SS第2突击炮营的Ⅲ号突击炮。
尽管如此,面对苏军的拼死猛攻,德军不得不逐渐退守至哈尔科夫城内,并且只剩下了哈尔科夫以南的一条狭窄通道可供逃生。然而就在这一形势下,希特勒仍通过“兰茨”战役集群向党卫军装甲军下达了“死守哈尔科夫直至最后一人命令”(“兰茨”战役集群下辖党卫军装甲军以及“劳斯”军)。显然,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将领都会认为这是一道毫无意义、完全是意气用事的命令。由于别尔哥罗德的失守,豪塞尔的西北翼几乎承受了苏军的所有压力。与此同时,另一路苏军则突破了德军东面的防线杀入城区。面对苏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哈尔科夫的陷落已经不可避免,而党卫军装甲军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根据2月12日下午16点40分,保罗·豪塞尔同集团军群参谋长之间的一份电话记录显示,前者在电话中强调“敌军正从东面、东北以及北面三个方向发起全线进攻……必须立刻后撤……就算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过多守2到3天而已。还不如乘现在后撤并炸毁有价值的目标。”这一请求毫不意外的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尽管没有得到批准,但保罗·豪塞尔已经决定无视这道命令。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作为前线指挥官的豪塞尔反抗希特勒的命令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他还是做到了。
不过,豪塞尔的参谋长维尔纳·奥斯滕多夫(Ostendorff)却不这么想,他不希望军长背上抗命不遵的罪名。2月15日中午13点,党卫队旗队长(上校)奥斯滕多夫在帝国师师部接到了豪塞尔打来的电话,“喂,是奥斯滕多夫么?我正在‘德意志团’的阵地上……我刚刚下达了突围(出城)的命令。”奥斯滕多夫:“全国副总指挥!元首可是再三强调死守(哈尔科夫)……”豪塞尔当即回道:“我说了算!”
事实证明,豪塞尔所做的决定为下一步反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主动后撤,德军新的防线大大缩短,缺口被重新堵上。党卫军装甲军也摆脱了防守任务,成为德军下一阶段行动的进攻矛头。随着该军的第3个师——骷髅师休整补充工作的完成,党卫军装甲军在几天后将再次投入到反击之中。而苏军在占据哈尔科夫后,仍不顾疲劳和拉到极限的补给线,继续向顿涅茨河以南突击,试图歼灭整个南线德军。
保罗·豪塞尔的撤退命令下达后,德军全体官兵都迅速达成了一条共识——那就是哈尔科夫城内的食物存储中心绝不能落入俄国人手中。海因茨·马赫尔对此回忆道:
坐在SdKfz253半履带车指挥车上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这张照片实际拍摄于1941年的冬天。
对于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的3个党卫军摩托化师来说,只有1个装甲掷弹兵营达到了完全机械化(SPW营),而其它的营只实现了摩托化。照片中的这些Sdkfz222、223以及251等装甲车就属于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该营就是全师当中唯一的一个SPW营。
战斗日志显示我们连在2月14日没有任何行动。大家可以睡上一会,但必须时刻保持警戒。当我在刮胡子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户外面有一些不寻常的景象。战友的欢呼和笑闹声伴随着一堆重型运输卡车车队的抵达传进我的耳朵里。紧接着,另外一支车队也开了过来。当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西格弗里德·迈尔(Siegfried Meyer)用银色托盘端了一杯香槟酒给我,(这么奢侈的行为)搞得我当时以为他是不是疯了。我的连副官这时走过来解释说,他带领我的手下跟当地居民一起打劫了哈尔科夫的食物存储站。我们所有在城里的卡车都参加了这一“行动”。小伙子们搬回的东西数量让人瞠目结舌,而且都是之前我们想也不敢想的食物或日用品。有香蕉干、杏子、桃子、熏鲑鱼、鱼子酱、巧克力、护肤霜、剃须皂、香烟、雪茄、避孕套、甜酒、橘味白酒(原产于法国)、马爹利干邑、轩尼诗干邑、法国香槟等等。除了这些,我的副官还让小伙子们带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诸如盐、糖、面粉,肥肉、培根、火腿等等。此外,一些卡车甚至拖回了整扇的猪肉(每扇等于半头猪)。
在存储站,连里的小伙子为了找食糖,划破了一个又一个麻袋,结果里面不是盐就是面粉。你可以想象里面混乱的情景。最后,我的副官组织了一支押送队把东西拖了回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靠这些东西“滋润”了好长一段时间。
2月15日,苏军开始强攻哈尔科夫。帝国师下属SS第2装甲团的1个装甲营通过一次坚决反击,把突入城郊西北端的苏军逐了出去,并重创了敌军。但在罗甘和其它地区,苏军相继得手。在帝国师某处防线,苏军一次就出动了近40辆坦克,很快就取得了突破。由于苏军距离城市愈来愈近,从波尔塔瓦(Poltava)到哈尔科夫的帝国师后勤补给道路现在也处于炮火覆盖之下。与此同时,德军在城内控制的阵地也只剩下了一条狭窄的走廊,并且不断遭到苏军的炮击。同样面对后勤补给问题的苏军用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每名步兵必须携带一发炮弹赶赴前线。此后,苏军的炮兵连开始不间断地向德军最后的逃生走廊倾泻炮火。
当天中午13点和下午17点50分,保罗·豪塞尔都收到了“死守哈尔科夫直至最后一人”的命令。下午的晚些时候,苏军从哈尔科夫东南突入了城区。眼见德国人大势已去,当地的俄国居民也迅速加入了战斗的行列,他们开始频繁袭击德军经过走廊的车队。面对如此绝望的局势,豪塞尔毅然下达了从南面撤出哈尔科夫并在乌德河(Udy)重组的命令。正是豪塞尔的这一抗命决定,才让曼施泰因元帅有了进行下一步反击的本钱。此时,苏军的进攻力量已经开始衰竭,而德军却陆续开始集结兵力。
随着帝国师的后卫部队沿着走廊杀出哈尔科夫,苏军收回了这座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但这仅仅是暂时的。曼施泰因很快把党卫军装甲军加强到了哈尔科夫的西南区域,准备开始其策划已久的全面反击。当然在这之前,党卫军装甲军下属各单位首先必须重组或者合并。例如帝国师的SS第2装甲团在前段时间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近50%的战力,只能合并成1个混编营。
1943年2月的后半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面对的形势是:苏军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哈尔科夫的南面向西推进;西南方面军由南向西直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Dniepropetrovsk);南方面军则沿着同一轴心前进,并准备渡过第聂伯河建立桥头堡阵地。此时,整个(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4装甲集团军,“兰茨”以及“霍利特”战役集群)正据守着克拉斯诺格勒(Krasnograd)至哈尔科夫南面以及罗斯托夫一线。为了重新夺回哈尔科夫,曼施泰因元帅首先需要摧毁逼近第聂伯河的苏军突击集团。只有清除这一威胁,才能为未来的反击打好基础。
2月17日,保罗·豪塞尔通过军内通报对全军将士连日来的奋战进行了表扬:“警卫旗队、帝国、骷髅三个装甲掷弹兵师第一次肩并肩地投入战斗。在这几周内,全体官兵克服了不同单位、军种之间混编带来的混乱——这种混乱尤其加重了指挥官的负担,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本次防御战的决定性的胜利。”
从2月19日到3月4日,曼施泰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在第聂伯河与顿涅茨河之间展开。在浓雾、暴雪和刺骨的寒冷中,党卫军装甲军再次投入了反击。虽然每个掷弹兵连的人数已经下降到了60人,但这些活下来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一些伤员甚至拒绝被撤下火线。撤退的日子到此结束,从现在起,只有前进(党卫军装甲军右翼的帝国师的任务将是攻击苏军步兵第6师,后者正奉命夺取克拉斯诺格勒以及通往该地的公路一线。德军将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狠狠楔入苏军进攻集团的侧翼纵深)。
2月19日早晨,帝国师率先打响了曼施泰因反击的第一枪。根据计划,党卫军装甲军将首先摧毁克拉斯诺格勒以西和西南方向的苏军,其首要目标就是夺取该地以南的佩列谢皮诺(Peretschschepino)。海因茨·马赫尔再次回忆了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在这次行动中的一个片段:
能见度下降到了只有1000米左右,前方的地形开始平缓倾斜……同志们开始把弹药箱、机枪以及一些重武器,例如迫击炮等放在雪橇上。我们早在法国休整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这些长得像爱斯基摩小艇的雪橇……在抽完最后一口烟后,摩托车兵们出发了。高射炮的炮兵们也在忙碌着检查最后一次弹带。排雷小组的工兵们则用刺刀开始探雷,因为探雷器的电池在这种低温下早就没电了……工兵们或跪或趴地在雪地上用刺刀小心翼翼地东戳西戳着。最终,他们在雷场中开辟出了一条通道。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团长立刻挥舞着手臂大喊“向前”。进攻终于开始了……
集结中的“帝国”师一部。
“帝国”师虽然名义上只是装甲掷弹兵师,但是却拥有一个完整的装甲团,并且额外拥有1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连,实力堪称强大。
2月19日中午,帝国师就推进到了克拉斯诺格勒东南的十字路口一线,苏军从西南及东面发起的反击也被一一击退。午夜时,佩列谢皮诺落入德军之手,帝国师随后又拿下了德米特里耶卡夫(Dmitrijewka)以南的高地。次日凌晨5点,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SPW营,完全机械化)营长,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凯泽带领部下在SS第2装甲团坦克的伴随下,越过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继续向前进攻。SS第2装甲团8连仅存的虎式坦克在这次进攻中击毁了5门反坦克炮,车长保罗·埃格(Paul Egger)因此获得了一枚金质德意志勋章。下面是他的金质德意志勋章推荐报告:
1943年2月20日SS第2装甲团2营攻击佩列谢皮诺期间,埃格驾驶的坦克出色地完成了突破敌军防线任务。在进攻阵型中,埃格走在了全营队伍的最前面,并连续击毁了敌军5门76.2毫米反坦克炮,其中2门被(虎式坦克)直接压毁。正是他的出色表现,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当天的攻击任务,为后续反击打下基础。
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帝国师于早上7点攻占了古比尼察(Gubinchicha)。中午11点左右又通过苦战拿下了马尔耶诺夫卡(Marjenowka)以及尼古拉耶夫卡(Nikolajewka)。在攻击扎切皮洛夫卡(Satschepilowka)过程中,帝国师还得到了装甲列车的支援。中午14点,帝国师终于抵达新莫斯科斯克,德军第52步兵团仍在城中坚持抵抗。德军这次反击非常及时,承受不住压力的苏军开始向北撤退。当天夜里,元首亲自发来了嘉奖电报。士气大振的帝国师在接下来的2天里狂冲猛进90公里,逼得苏军节节败退。
2月22日,帝国师向60公里外的巴甫洛格勒(Pavlograd)方向发起了进攻。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一名士兵回忆了当天发生的一个战斗片段:
刚刚从哈尔科夫卸车的“帝国”师下属第8重装甲连的“822”号虎式坦克,注意它仍然使用的是运输型履带(窄型)。
正在为坦克添加防冻液的装甲兵们。在寒冷的东线,防冻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装备,它是车辆冬季作战的保障。
正在轰击苏军阵地的“帝国”师105毫米榴弹炮。
……爬上卡车后,我们奉命向巴甫洛格勒发起了进攻。据我们排长说,路上已经没有敌人了,最多路两旁还有一些俄国佬的散兵游勇。我们在车后放了不少地雷,如果它们爆炸了……此外,我们还带了一些空心装药的手榴弹用于近距离对付俄国坦克……凌晨2点45分,宣读了元首的命令……必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肯定会遭到围攻。大约3点,在引擎的轰鸣中,我们发起了进攻。好吧,至少天气还不错。夜空非常干净,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我们遭到了左右两侧的火力打击。
上午9点10分,我们得知俄国人向第聂伯河方向投入了一个完整的步兵团,他们还得到了5辆坦克的支援。我们迅速下车并占据了射击阵地。伊万们(德国人对苏军的称谓)向我们蜂拥而来……突然,3架斯图卡出现在了我们头顶。我们的连长赶紧发射了信号弹,它们立刻向俄国坦克扑去……我们随后击毁了它们漏掉的最后一辆坦克。
我们在前进中损失了2门火炮,还遭到了俄国骑兵的冲击。入夜后,我们建立了全向的防御阵地,同时派出了巡逻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所有人都不允许抽烟,只能喝上两口冷咖啡。夜里也不允许生火取暖,我们都被冻坏了……
对于帝国师来说,22日可以算是最成功的一天。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在坦克的支援下守住了巴甫洛格勒。下午的晚些时候,师属摩托车营一部又向东推进到了更远的地方,与SS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以下简称维京师)建立了联系,并在其左翼展开(维京师当时隶属于德军第40装甲军)。
与此同时,哈梅尔(Harmel)战斗群(即加强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哈梅尔为该团团长)向南面的巴甫洛格勒—锡涅利尼科沃(Ssinelnikowo)的铁路线方向推进。中午14点30分,帝国师经过激战夺取了萨伊捷沃(Saizewo)。16点42分,SS第2装甲团一部与锡涅利尼科沃的第15步兵师取得了联系,并于入夜后开始稳固防线。
2月23日一整天,帝国师一部都在铁路线和巴甫洛格勒—锡涅利尼科沃的公路线以东清剿苏军残部;剩下的部队则继续向东面有着苏军重兵把守的马里耶夫卡(Mariewka)方向推进,并于下午与守军发生激战。
2月24日早晨,帝国师在巴甫洛格勒北郊击退了一股包括大量T-34坦克在内的苏军步坦集群。中午12点45分,得到加强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向北面的维尔布斯科耶(Werbki)方向推进,德军打算从这里渡过萨马拉河(Ssamara)。14点,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经过血战控制住了小村的东部和北部。当哈梅尔团长准备继续进攻时,先头部队突然遭到了来自500米外高地上的火炮袭击。原来开火的是向往东北方推进的骷髅师的一支特遣队。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立刻向他们发出信号:“别开火,我们是帝国师前锋一部!”而这支骷髅师部队的回复却让人啼笑皆非:“我们正在攻击有价值的目标!”
幸运的是,由于联系及时,除了人员受到惊吓外,没有其他损失。下午16点,帝国师和骷髅师都得到了最新的命令,紧跟敌军撤退的脚步向新尼克科斯基(Nowonikokski)—尤里耶夫卡(Jueijewka)一线推进。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将从南面的巴甫洛格勒撤回执行这一任务。当天结束时,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成功阻止了苏军向第聂伯河方向的推进,同时斩断了其在巴甫洛格勒以南的进攻矛头(苏军冒进的第6集团军已经陷入德军包围之中)。德国人开始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为了帮助这路苏军(西南方面军),北面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从2月21日起又投入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向南突击,试图攻占克拉斯诺格勒,从后方包抄党卫军装甲军。但由于苏军投入的兵力有限,再加上德军的顽强阻击,未能成功。
2月25日,帝国师和骷髅师奉命一道向洛佐瓦亚发起进攻。这个小镇是当地一处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因此防守这里的是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一部。上午8点45分,在穿过马纳亚和捷尔诺夫卡山谷后,帝国师拿下了热姆丘日诺耶,并重创了当地守军。大约中午14点,帝国师攻抵洛佐瓦亚南郊,由于道路充满泥泞,车辆行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与此同时,该师还接到了次日的任务:夺取洛佐瓦亚北面和东面的高地,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则做好向帕纽季诺方向进攻的准备。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缴获的1辆英制玛蒂尔达坦克,这些都是英美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给苏军,用来对抗德军的。
2月26日凌晨2点,帝国师就开始向洛佐瓦亚方向进行渗透。天刚刚亮,德军就在坦克的支援下向该城发起了总攻。担任前锋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在冲入小镇后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中午14点30分,党卫队区队长(大校)赫尔伯特-恩斯特·瓦尔代理师长决定将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投入东南方向以保护全师侧翼的安全。
SS第2装甲团团长,党卫队区队长(大校)赫尔伯特-恩斯特·瓦尔。由于党卫军系统中缺乏有经验的坦克指挥官,因此“帝国”师在组建SS第2装甲团时,特地从国防军“借”来了第29装甲团团长赫尔伯特-恩斯特·瓦尔。这张照片中的瓦尔(照片左侧)已经佩戴了党卫队旅队长兼武装党卫军少将的军衔。
2月27日,洛佐瓦亚周边的战斗不断升级,德军击退了苏军数次反击。2月28日,帝国师将主攻矛头转向了西北方,其首要目标就是拿下叶夫列莫夫卡(Jefremowka)和别列卡(Bereka)以东的高地。党卫军装甲军在2月份投入战斗以来一直在碰到类似的地形。当党卫军装甲军拿下耶夫列莫夫卡附近的制高点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防线就能够与肯普夫战役集群防线连成一片。
从2月28日夜至3月1日,虽然持续不断的暴雨弄的地面泥泞不堪,极大阻碍了帝国师的突破速度,但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一部还是成功夺取了彼得罗夫斯基(Petrowskij),随后又在克拉斯诺巴甫洛夫卡附近的克拉斯诺耶(Krassnij)—红十月村的公路追上了苏军的后卫部队。位于右翼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任务是穿过阿列克谢耶夫卡(Alexejewka)夺取别列卡,该团得到了SS第2装甲团8连2辆Ⅲ号坦克和2辆虎式坦克的支援。进攻于上午8点展开。仅仅20分钟后,德军就抓获了第一批战俘。
但到了阿列克谢耶夫卡,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遭到了苏军T-34坦克和一些反坦克炮的顽强阻击。虎式坦克立即“大发虎威”迎头击毁了3辆T-34坦克。在随后的交火中,又干掉了10辆以上的苏军坦克。SS第2装甲团8连的党卫队三级小队副(下士)海因茨·特劳特曼(Heinz Trautmann)回忆了战斗的情况:
我们推进的速度很快,因为行军过程中遇到的抵抗十分微弱。一个Ⅳ号坦克连走在我们2辆虎式坦克前面,殿后的则是乘坐着装甲车的侦察营兄弟,他们将在突破防线后投入战斗。
一个小村出现在我们眼前,看起来非常安静。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紧闭舱门,只通过无线电保持互相之间的联系。又向前推进了600米后,村子依然没有任何动静。Ⅳ号坦克这时已经排成了攻击队形,准备冲进村子。当第一批坦克靠近村口建筑时,原本死寂的村子一下子活了过来!有埋伏!领头的坦克炮塔被直接命中,还有2到3辆坦克起火冒烟,剩下的坦克试图掉头,却被打断了履带。该死的俄国佬把他们的火力点布置在建筑和围墙后,我们之前根本没法发现。
初战告捷,让俄国人士气大振,火力也加倍猛了起来。我们的Ⅳ号坦克连被困住了,虽然他们在奋力还击,但是混乱中根本无法确认敌人坦克和反坦克炮的具体位置,只能对着村里瞎打,看来我们的进攻失败了。
无线电台里传来了命令:“全部掉头!在低洼地处重新集合!”我们的先头(装甲)连损失了8辆Ⅳ号坦克,只有3辆成功后撤,其它坦克都遭到了俄国人火炮的直击。
现在该轮到我们上了,我们把虎式坦克开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剩下的坦克则保持一定距离,跟在我们身后。侦察营的同志们依然留在低洼地里待命。我们穿过开阔地,前方横七竖八躺着的坦克残骸让我们的心情难以放松。很快,俄国人开始向我们集开火了,不过这个距离上俄国人的火炮根本奈何不了“老虎”。不过,我们仍然无法确认敌人的位置。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3辆T-34坦克冲破了藏身的建筑冲了出来,似乎是想攻击我们的侧翼。我们立刻接到了速射的命令。我们于是迅速将炮塔转向左侧,然后停车射击。我们第一轮齐射就打爆了敌人领头的坦克。与此同时,炮手们已经瞄好了第二辆坦克:“开火!”我们的炮弹很可能打中了第二辆的油箱,剧烈的殉爆直接掀飞了炮塔,整个车子四分五裂。第三辆坦克可能是被同伴的遭遇吓傻了,竟然试图掉头逃跑,结果把脆弱的屁股露了出来,我们毫不客气地把它送上了天堂。
干完这一切后,我们又听到了坦克装甲板被炮弹击中后砰砰砰的声音。我们开始把注意力从那3辆T-34坦克的残骸上移开,仔细倾听车外的情况。这些击中我们的炮弹口径应该非常小,很可能是反坦克炮。我们用高爆弹逐一轰击远处小屋。无论如何,至少能给我们一点喘息之机。接着,我和另外1辆虎式坦克互相掩护着驶上了村中的主干道。其余的坦克跟在我们后面,彼此间保持着距离。与此同时,侦察营的半履带装甲车也开到了村外。掷弹兵们下车后,开始在虎式坦克前面呈扇形展开,掩护我们两翼的安全(德军在巷战中,通常会让掷弹兵在前方和两侧保护坦克安全和预警)。
在哈尔科夫地区战斗的帝国之虎——第8装甲连的虎式坦克。
行军中的帝国师Ⅲ号突击炮。注意这些车辆全部涂布了冬季伪装。
掷弹兵们用手榴弹和冲锋枪把周围房子全部打起火,以防里面藏匿敌人。这下,我们终于发现了那些该死的反坦克炮了。俄国人直接把45毫米反坦克炮推进了屋子,通过窗户射击我们。很快,这些烦人的家伙终于消失了。我们(2辆虎式坦克)在驶过开阔地后,进入村子另一边的花园时,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不少T-34坦克,它们正试图悄悄地溜掉。2辆虎式坦克几乎同时开火,仅仅几分钟后,8辆T-34就冒着浓烟躺在了村口。我们也终于明白俄国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原来前方100米左右有一个可供坦克过河的桥梁。
我们毫不犹豫就冲了上去,在过桥前又发现2辆敌军坦克,它们很可能是留下来掩护炸桥的。当然,它们的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我们夺下这座桥梁的同时,侦察营的兄弟们也肃清了整个小村……
行军中的帝国师Ⅲ号突击炮。注意这些车辆全部涂布了冬季伪装。
3月1日傍晚18点20分,帝国师向党卫军装甲军递交的报告如下:“别列卡以西高地已被我部占领。敌人正向东北方向逃窜,我师将继续进入树林地带追击。大约17点,‘元首’团进入耶夫列莫夫卡。战斗仍在进行,但据估计,敌人力量已经所剩无几。”
3月2日,帝国师与从克拉斯诺格勒方向攻来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在帕拉斯科维亚(Paraskoweje)建立了联系。随后,新巴布里卡(Novabavaria)被拿下。入夜后,耶夫列莫夫卡也落入德军之手。数量可观的苏军被围在了耶夫列莫夫卡—奥霍恰耶(Olchotschaie)—帕拉斯科维亚的包围圈中。几天后,这批苏军被彻底歼灭。海因茨·马赫尔回忆了期间一个有趣的小片段:
我的连在夺取某个小村的近战中冲在了最前面。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哈梅尔就跟我待在一起。糟糕的是,我们俩手榴弹都用完了。最近的车辆离我们至少有50米,根本没机会跑到那里拿手榴弹回来,因为没有人能够掩护我们——所有人都自顾不暇,我和团长完全被孤立了。就在我们前方5米远的一个弹坑里,有两名俄国士兵正在勇敢战斗着。哈梅尔和我必须马上做点什么。我们两人各自捡起了地上的石头或冰块,然后奋力向那两个俄国人砸去。他们很自然的认为这是手榴弹,并低头闪避。就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了弹坑,俘虏了这两个倒霉蛋……后来,我向哈梅尔表达了团长不应该冲在最前面的想法。哈梅尔却说:“只要能拿到近战勋章,我愿意冒任何风险。”
不到几天的时间里,苏军一度势不可挡的进攻狂潮开始倒退。在留下23000具尸体,615辆坦克和354门火炮后,苏军被迫退到了顿涅茨河的东岸。此外,德军还抓获了9000名苏军俘虏。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面临的危机终于过去,曼施泰因的装甲矛头将直指哈尔科夫。与此同时,党卫军装甲军也结束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追击,转而扑向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坦克第3集团军。
3 月5 日,帝 国 师 夺 取了奥霍恰耶和克拉万斯科耶(Karawanskoje),随后继续向新沃多拉加(Nowo wodolago)方向推进。3月6日,SS第2装甲团一部在新沃多拉加西北部展开。3月7日晚,帝国师装甲战斗群渡过姆扎河(Msha)并在对岸建立了一座桥头堡。此时,整个帝国师也只有8辆Ⅲ号坦克和6辆突击炮可用,这极大限制了帝国师的攻击能力。3月9日,帝国师又从瓦尔基返回了自己的作战区域,同时向哈尔科夫以西的柳博京(Ljubotin)推进。次日,帝国师又拿下了克罗季什(Korotitsch),哈尔科夫已经近在咫尺。
穿过哈尔科夫城区的哈梅尔战斗群的部队。
在苏军拼力抵挡帝国师的同时,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在北面连战连捷,不断向前推进。这严重威胁到了帝国师当面这股苏军的侧翼安全,后者被迫开始收缩防线。次日,保罗·豪塞尔开始考虑向哈尔科夫发起最后的冲击。党卫军装甲军希望能够率先夺回该城,为4月20日的元首生日献上一份厚礼。为了执行这一任务,帝国师组建了哈梅尔战斗群(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该战斗群还得到了骷髅师下属SS第3“提奥多尔·艾克”装甲掷弹兵团一部的加强。
搭载掷弹兵作战的“帝国”师Ⅲ号坦克群。
3月11日早上8点,哈梅尔战斗群向哈尔科夫城外的萨柳季诺(Saljutino)发起了进攻。到了中午,哈梅尔战斗群的攻势由于遇到苏军的反坦克阵地陷入停顿。入夜后,哈梅尔命令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3营采用步兵渗透战术才突破了苏军防线。但德军在通过反坦克阵地后又遇到了反坦克壕沟。直到凌晨5点15分,德军坦克才通过用炸药炸平的反坦克壕沟,准备进入城区。与此同时,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战斗群突破了苏军在哈尔科夫以南的防御阵地,切断了乌德—梅列法的公路。从目前来看,夺取哈尔科夫的荣耀已经无可争议的落在了党卫军装甲军3个师的头上。
3月12日,哈梅尔战斗群向哈尔科夫火车站方向重新发起了进攻。党卫军掷弹兵在坦克的支援下,硬是依靠蛮力在苏军步兵炮和坦克的顽抗下杀出了一条血路,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抵抗据点。快到中午时,哈梅尔战斗群的官兵终于看到了哈尔科夫火车站。眼见胜利在望,哈梅尔团长却突然接到了来自党卫军装甲军的急令,要求战斗群立刻撤出突破口,准备包抄仍在哈尔科夫城东和东南面和德军第48装甲军对峙的苏军部队。放弃来之不易的战果后退,让包括哈梅尔在内的全体官兵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也许是考虑到一线官兵们的心情,党卫军装甲军给帝国师发去一封颇具“诗意”的电文:
即使任务令人沮丧,
我们依然高唱着欢快的歌儿,
饮着甘甜的美酒,
因为我们是最优秀的战士!
稍后,帝国师作战参谋发给装甲军的回电虽然也“诗意”十足,却总是感觉有那么一点淡淡的不甘:
为什么变更目标这种事总是发生在我们“帝国”师身上,
你们不觉得应该“成全”一下哈梅尔的愿望么?
他的军队强大而富有生命力:他们可以像闪电一样撕破敌人的防线去干掉该死的俄国佬。
虽然目标变更使我们有些吵闹。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会过去。
“帝国”师也并没有生气:
作为一名士兵,“服从命令”就是我们的一切。
即使我们有时看上去有些抱怨,
但我们始终信仰——“忠诚乃吾之荣誉”。
在哈梅尔战斗群转移之前,德军必须穿过一处反坦克壕沟,并建立桥头堡阵地以策安全。哈梅尔随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团属第16(工兵)连连长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海因茨·马赫尔。德军经过侦察发现,苏军占据了这处反坦克壕沟后方地势较高的建筑群,守军因此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射界,并且几乎每一栋房屋都被苏军改造成了坚固的火力点。
3月13日凌晨2点40分,在一阵短促而精准的炮击后,第16工兵连发起了进攻。没多久,他们就遭到了苏军火力的凶猛打击。马赫尔带领手冒着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一口气冲进了反坦克壕沟,用匕首和工兵铲同守军展开了肉搏。2点53分,稍事休整后的战斗工兵们端着冲锋枪大声怒吼着冲向了壕沟之后的建筑群,同时把手榴弹从窗户扔进苏军据守的屋子。拿下最前面的几栋建筑后,全连迅速散开,1个排在左,1个排在右,1个排在中间推进,第4个排则担任战场预备队,随时加强到某个方向。4点20分,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甚至决死的反扑,但马赫尔的连还是为全团进入哈尔科夫城中心打开了一条安全的通道。1个半小时后,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在坦克的伴随下也杀了过来,成功掩护了哈梅尔战斗群向哈尔科夫东北角的突击行动。
下午15点,哈梅尔战斗群成功推进至罗谢沃(Lossewa)东面高地一线,并于天黑前抵达哈尔科夫东南的罗甘火车站。不过,由于推进速度过快,大部分车辆都快没油了。3月14日凌晨2点,哈梅尔战斗群在坦克的打头下,夺取了沃西什切沃(Wossyschtschewo)附近的209.3高地。不久后,战斗群的坦克在这里消灭了苏军27门反坦克炮、8门火炮以及数个机枪巢,拔掉了苏军一个重要据点。下午的晚些时候,帝国师一部从罗甘火车站出发,向西北方向的捷尔诺瓦亚发起进攻。
搭乘在坦克上进入哈尔科夫的“帝国”师官兵,胜利的微笑展现在战士们的脸上。注意车尾黑十字右侧的白色“帝国”师标志。
3月15日,哈梅尔战斗群从罗甘火车站出发向东肃清铁路沿线的苏军。而帝国师大部分可用的坦克,包括3辆虎式坦克在内都加强给了库姆战斗群(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奥托·库姆为该团团长),准备支援该部夺取位于罗谢沃的国营拖拉机厂。天刚蒙蒙亮,在经过短暂的火炮准备后,库姆战斗群渡过了乌德河,向位于奥斯诺瓦(Ossnowa)郊外脆弱的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这里距离罗谢沃的国营拖拉机厂西南方已经很近了。大约1个营的苏军仅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就消失了。抵达拖拉机厂外围后,德军与占据了这个复杂厂房大部分阵地的苏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双方为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房屋进行了殊死地搏斗。当天下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侦察营沿着哈尔科夫—丘古耶夫公路攻击前进,在拖拉机厂与库姆战斗群建立了联系。
SS第2装甲团2营5连的坦克,照片摄于哈尔科夫战役刚刚结束后不久。
3月16日拂晓,经过一夜的准备,库姆战斗群在坦克(包括2辆虎式坦克)和突击炮的协助下,对拖拉机厂内的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这一进攻还得到了第55火箭炮团2营以及师属炮兵的支援。到了上午9点,德军终于肃清了全部拖拉机厂之敌。随后,库姆战斗群又向哈尔科夫东北方的韦谢洛耶(Wesseloje)发起突击。下午的晚些时候,库姆战斗群进入涅波克里托耶(Nepokrytoje)。次日,帝国师接到了夺取哈尔科夫以北的别尔哥罗德的命令。
3月17日凌晨4点,帝国师准时发起了进攻,库姆战斗群(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在右翼,哈梅尔战斗群(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在左翼。清晨6点45分,得到SS第2装甲团2营剩余坦克加强的库姆战斗群夺取了韦谢洛耶和韦索基(Wyssokij),苏军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后就退向了东面和背面。中午13点,随着涅恰耶夫卡(Netschajewka)和博奇科夫卡(Botschkowka)两个小村被攻克,帝国师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通往别尔哥罗德南郊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3月19日,党卫军装甲军攻陷了重镇别尔哥罗德,再次抵近顿涅茨河,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也离德国人更近了一步。3月20日和21日,德军终于肃清了顿涅茨河西岸之敌。
经过长达6周的残酷战斗,党卫军装甲军以伤亡近三分之一的高昂代价,协助国防军部队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并重创苏军数个方面军,稳定了德军岌岌可危的形势,暂时避免了东线的崩溃。
下面是几个帝国师官兵讲述的夺取哈尔科夫后发生的3个小故事。
安东·费劳(Anton Fehlau)是帝国师师属炮兵团的成员。他回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我们连奉命派出1辆重型卡车前往野战面包连驻地。在那里,我们装了满满一车刚刚出炉的烤面包,并奉命把它运往哈尔科夫城内的补给点。中途休息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拿起车上的面包嚼了起来。周围的房屋的窗户都挂着百叶窗,里面的住户可能都跑光了。就在这时候,一个老人从其中一栋屋子里走了出来。他走到我们的面前,希望我们能施舍一些吃的给他。我想也没想,就扔给他一整条面包。这下坏了,所有屋子的门突然都打开了,许多人向我们涌来,他们还以为我们是来分发面包的。我们赶紧发动引擎溜之大吉。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我们抵达目的地后,才被告知原来这批面包就是用来赈给当地百姓的。
马赫尔的第16工兵连的埃瓦尔德·埃姆(Ewald Ehm)则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每到吃饭的时间,当地的小孩子就会一声不吭地围在我们的战地炊事车前,用一双双充满饥饿的眼睛望着我们的食物。没人能够忍心赶走他们。马赫尔连长决定做点什么。他让我找到炊事班的厨师,并请他们用吃剩下的食物做成稠一点的汤分发给这些孩子。我非常肯定的是,许多同志已经省出口粮来接济孩子们了。
海因茨·马赫尔则讲述了最后一个搞笑的故事:
3月,在我们重新夺回哈尔科夫后,那些“金色的野鸡”们(党卫军对德国占领区的纳粹官员的蔑称)于4月份返回了城市。这些穿着褐色制服,手臂上绣着金边斯瓦斯蒂卡(即纳粹的万字标志)的官老爷们无一例外地坐着小轿车,还带着他们的金发小女朋友。这些“野鸡”们随后还想返回他们原来的“高级住宅”,不过这些地方早已被我们这些露宿多日的党卫军士兵住满了。我们很快“友好”地用拳头告诉那些“绅士”谁才是这里的主人……而那些女士们也开始明白,谁才是真正的男人。
接替库姆成为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的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
哈尔科夫战役后,帝国师发生了一些人事变动。3月18日夺取别尔哥罗德战斗期间,原先接替脑溢血的格奥尔格·克普勒临时担任帝国师师长的赫尔伯特-恩斯特·瓦尔在战斗中负伤。党卫队区队长(大校)库尔特·布拉扎克(Kurt Brasack)开始接手指挥帝国师(布拉扎克此前担任师属炮兵团团长),直到3月29日新任师长瓦尔特·克吕格尔到任。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奥托·库姆也返回柏林参与另外一个党卫军部队的组建工作(党卫军第5山地军),他的团长一职由2营营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Sylvester Stadler)接任。帝国师原先的摩托车营也解散,同时并入师属侦察营之中。此外,保罗·豪塞尔的党卫军装甲军番号也变更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SS第2装甲军),第1的番号则预留给了希特勒的爱将泽普·迪特里希。4月22日,帝国师奉命前往新的集结地,准备参加即将发动的“堡垒”攻势。
1942年底,行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某处乡下的“德意志”团一部。
“帝 国”师 几 名官兵与家属的合影,注意其中那名装甲兵佩戴了“兰格马克”(Langemarck)字样的袖标。
SS第2装甲团4连装备的Ⅳ号坦克。照片摄于法国整编期间。
1942年11月,“帝国”师跟随第7装甲师前往法国土伦港参加了阻止法国海军自沉的行动。
法军军舰壮烈的自沉行动,以避免他们落入德国人或者英国人手上。
照片中的这辆Ⅳ号坦克G型属于第7装甲师,照片右侧则是法军的战舰“斯特拉斯堡”号,照片摄于土伦港。
SS第2装甲团8 连的Ⅳ号坦克在土伦港。不过也有资料认为这张照片里的坦克属于第7装甲师。
从法国出发后,“帝国”师很快通过铁路运输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照片中为刚刚卸车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部的车辆。
随同一起抵达的还有SS第2装甲团2营的官兵和坦克,原定装备豹式坦克的SS第2装甲团1营还在组建,因此仍然留在法国。
在风雪中行进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车辆纵队。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直属的第15摩托车连的官兵。
向哈尔科夫方向挺进的“帝国”师某部。德军在其中一辆吉普车上安装了双联机枪用于对付低空出现的敌军飞机。
伴随掷弹兵一同前进的SS第2突击炮营的突击炮部队。
设在丘古耶夫地区的“帝国”师师部。
1943年1月底,“帝国”师陆续抵达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域,并立即投入到对苏军的反击之中。
从基辅卸车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一部以及师属侦察营的轮式装甲车。
向沃尔昌斯克方向发起反击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以及SS第2装甲团2营的部队。
1943年1月31日,位于奥利霍瓦特卡(Olchowatka)的帝国师“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的团部,注意照片左侧旗帜中的“Deutschland”字样。
在瓦卢伊基(Waluiki)以西(哈尔科夫以东)进行防御作战的“帝国”师部队。此时的“帝国”师拥有约66辆Ⅲ号坦克、60辆Ⅳ号坦克以及2辆虎式坦克可用。
在白科利杰兹(Belikolodes)地区战斗的SS第2防空营的部队。照片中这辆8吨半履带卡车上搭载的是FLAK38型20毫米四联高炮。
“帝国”师的装甲部队正经过一个乌克兰小村。
1943年2月初,正在在团部查看文件的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迪克斯(Dierks),迪克斯是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长海因茨·哈梅尔的副官。他的边上是团部的值日官,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布劳曼德尔(Braumandel)。
在哈尔科夫以东作战的“帝国”师官兵。
在风雪中向大布尔卢克(Weljiburluk)进军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1连的掷弹兵。
与上一张照片为同一部队。11连的某个排正在翻过一个山坡,雪橇上放置的是较重的MG42重机枪的附件。掷弹兵们手臂上则佩戴了彩色的箍带,推测是黑和红色。
在哈尔科夫以东拼死阻滞苏军推进的“帝国”师装甲部队。
准备执行任务的摩托车部队。
1943年2月13日,向博尔基(Borki)方向进发的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
帝国师装备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行军途中,炮兵们直接在火炮上打起了瞌睡。
“帝国”师一辆装备了Panzer-Buchse 41重型反坦克枪的Sd.Kfz.251/11半履带装甲车。
根据这道“元首”的命令,党卫军装甲军必须在死守哈尔科夫至最后一人,但最终豪塞尔军长拒绝了这道命令,挽救了整个装甲军。
向哈尔科夫西南方撤退的“帝国”师部队。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哈梅尔下达了最后的命令——立刻撤离哈尔科夫。
重新集结的“帝国”师部队,该师将在稍后随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骷髅”师一起向哈尔科夫的苏军发起反击。照片中的部队属于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的工兵们正在小心翼翼的清除地雷。虽然苏军埋设的大多数地雷因为电池被冻而失效,但排雷仍是一项极度危险的工作。
装甲车内的无线电操作员。
Sd.Kfz.250和Sd.Kfz.251/10半履带车(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照片左侧是1辆Sd.Kfz.251半履带运兵车,这些车辆全部属于帝国师。
在哈尔科夫市内与苏军展开激烈巷战的帝国师一部。照片左侧的士兵手中还拿了一枚磁性反坦克雷。2月15日,面对苏军的猛烈攻势,党卫军装甲军匆忙放弃哈尔科夫后撤。
1943年2月20日,德国曼施泰因元帅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正式开始。
2月22日,党卫军装甲军奉命从西南和南面包抄敌军后方。
“帝国”师的这辆Sd.Kfz.263轮式装甲车边上是1辆被完全打成碎片的苏军T-34坦克,照片摄于德军发动反击的两天后。
SS第2坦克歼击营3连的一名黄鼠狼Ⅲ型的坦克歼击车乘员正从传令兵那接受命令。
另一辆3连的黄鼠狼Ⅲ型的坦克歼击车的照片,机枪座边上的“帝国”师标志隐约可见。
向科罗季奇(Korotitisch)方向进攻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注意半履带车侧面的名字“Godesberg”,也许是车长的名字或者是这辆车的名字。
SS第2装甲团团部的坦克,注意照片左侧那辆坦克炮塔上不同于其它各连的战术编号“R11”。
帝国师的装甲纵队正经过某个乌克兰小村,向巴甫洛格勒方向推进。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3辆SS第2装甲团的Ⅲ号和Ⅳ号坦克既没有涂布冬季伪装,车体前也看不到师徽。
沿着新莫斯科斯克—巴甫洛格勒公路向前推进的SS第2装甲团3连的坦克,边上是一辆燃烧的T-34坦克。
一辆被后勤补给支队击毁的T-34坦克。
哈尔科夫反击战开始后不久,“帝国”师就迅速拿下了巴甫洛格勒以北的尤里耶夫卡和新尼古拉斯基(Nowonikolski)。
“帝国”师在行军途中巧遇一支来自“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后勤纵队。
双方士兵热烈地攀谈起来。
负责支援掷弹兵进攻的SS第2装甲团6连的Ⅳ号坦克。
SS第2装甲团的这辆战术编号“422”的Ⅲ号坦克少见的装备了冬季防滑履带,照片中的坦克和掷弹兵都属于“帝国”师的一支战斗群。
2名帝国师的士兵在Sd.Kfz.250半履带车前合影,左边的叫维利·舍雷尔(Willi Scherer),右边的是费里·芬特(Ferry Fendt)
洛佐瓦亚之战时,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大约拥有14辆Ⅲ号坦克,5辆Ⅳ号坦克,3辆Ⅲ号坦克指挥型以及16辆Ⅲ号突击炮可用。
SS第2突击炮营的Ⅲ号突击炮,这个营此时一共只有16辆突击炮可用,照片摄于夺取洛佐瓦亚之后。
搭载着掷弹兵一同前进的SS第2装甲团的Ⅳ号坦克,照片摄于奥利霍瓦特卡以北。
这4张照片显示了战斗间隙在战场上小憩的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第16工兵连。该连的连长就是海因茨·马赫尔。
向哈尔科夫发起进攻。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团长海因茨·哈梅尔与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3营营长凯泽尔。
攻入哈尔科夫市内的“帝国”师的Ⅲ号坦克以及黄鼠狼Ⅱ型坦克歼击车。
1943年3月13日,执行侦察任务的“帝国”师轻型坦克。
这辆搭载着掷弹兵的Ⅳ号坦克正通过哈尔科夫外围的一个十字路口。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辆坦克的战术编号是“602”,属于SS第2装甲团6连。
与友军换防后,“帝国”师开始在哈尔科夫北部展开。
“帝国”师从北部攻入哈尔科夫后,开始包抄市区西部的敌人。
搭载着掷弹兵向红场推进的“601”号坦克,前面的Ⅳ号坦克应该是“602”号。
隐蔽在一堆废墟之后的某个“帝国”师机枪班,照片摄于哈尔科夫城北。
准备夺取哈尔科夫国营拖拉机厂的“帝国”师一部。
这辆Ⅲ号坦克是SS第2装甲团2营营长蒂克森的座车。
1943年3月15日,行驶在哈尔科夫某处街道上的“帝国”师的Sd.Kfz.250半履带车,不远处是1辆被击毁的Ⅳ号坦克,顽强的苏军守城部队让德国人在巷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哈尔科夫市区街道一角处的德军路标。在左上方的路牌中,“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官兵们将市区的红场重新命名为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广场。其余三个路牌从上至下分别指向“骷髅”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的野战医院。
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第16连在伏罗希洛夫格勒俘虏的苏军士兵。
1943年3月18日,“帝国”师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协同国防军夺取别尔哥罗德。
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16连官兵与其他部队在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