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节决定成败 大全集
- 胡宝林
- 2643字
- 2020-06-24 12:48:36
第一章 用心才看得见
——细节隐藏机遇
事事留心皆机遇
人生漫漫,机遇常有,但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对机遇的看法。机遇悄然而降,稍纵即逝。因此,你若稍不留心,她就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地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不复返。因此,有些人认为,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不是因为没有机遇,并不是幸运之神从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太大意了,他们的大意使他们的眼睛混浊而呆板,因而机遇一次次地从他们眼前溜走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要想取得成功,要想捕捉到成功的机遇就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使自己的双眼不要蒙上任何的灰尘。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伸出自己的双手,从而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而那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幸运之神偏爱他们,幸运之神对谁都一视同仁,幸运之神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每每抓住成功的机遇,完全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很留心,他们具有一双捕捉机遇的慧眼,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捕捉机遇一定要处处留心,独具慧眼。其实只要你仔细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每一件小事当中都可能蕴藏着相当的机会,成功的人绝不会放过每一件小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极其敏感,能够从许多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发现很多成功的机遇。
有一次,日本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琛大到理发店去理发,他一边理发一边看电视,但由于他躺在理发椅上,所以他看到的电视图像只能是反的。就在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如果能制造出反画面的电视机,那么即使躺着也能从镜子里看到正常画面的电视节目。”有了这些想法,他回到索尼公司之后就组织力量研制和生产了反画面的电视机,并把自己研制出来的电视机投放到市场上去销售。果然这种电视机受到了理发店、医院等许多特殊用户的普遍欢迎,因而取得了成功。这则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能够处处留心,那么就有很多的机会在向你招手。
美国第四大家禽公司——珀杜饲养集团公司董事长弗兰克·珀杜,讲述了他成功的经历和童年的一段故事:
珀杜10岁时,父亲给了他50只自己挑选剩下的劣质仔鸡,要他喂养并自负盈亏。在小珀杜的精心照料下,这些蹩脚的鸡日见改观、茁壮成长。不久,产蛋量竟超过了父亲的优质鸡种,每日卖蛋纯收入可得15美元左右,这在大萧条时期可是一笔大钱。开始时,父亲不相信,当他亲眼看见小珀杜把鸡蛋拿出去时才开始相信他。后来珀杜开始帮助父亲管理部分鸡场,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管理和销售能力。他管理的几个鸡场的效益超过了父亲。1984年,父亲终于将他的整个家禽饲养场全部交给珀杜管理。
珀杜之所以能比父亲经营管理得好,是因为他能注意到一些很细小的环节。因为他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隐藏在细小事物中的机遇,从而见微知著。
10岁的时候,珀杜对鸡的生活习性一点也不了解。但是他认真观察后发现,当一只鸡笼里的小鸡少了时,小鸡吃得就多,成长得就快,但是太少了又会浪费鸡笼和饲料。于是他就慢慢地寻找最佳结合点,最后总结出每只笼子里养40只小鸡是最合理的。注意事物的每一个细节,从中可以发现使人成功的机遇,从而对总体的把握更加准确。抓住了微妙之处,也就把握了荦荦大端。
处处留心皆机遇,要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是因为机会往往来得都很突然或者很偶然。因此,只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的一瞬间捕捉到它。比如说世界上第一个防火警铃就是在实验室的一次实验中偶然发明的。第一个防火警铃的发明者杜妥·波尔索当时正在试验一个控制静电的电子仪器,忽然他注意到他身边的一个技师所抽的香烟把仪器的马表弄坏了。开始时,杜妥·波尔索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懊恼,因为马表坏了必须中止实验,重新再装上一个马表。但他很快地就想到,马表对香烟的反应可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讯。这个只是一瞬间发生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偶然事件,就促使杜妥·波尔索发明了第一个防火报警警铃,在防火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不仅仅像防火报警警铃的发明来自生活中很突然的偶发事件,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来自这种生活中突发的偶然事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也是如此。袁隆平有一次在稻田里,无意之中突然发现了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由此,他想到目前我们人类所认定的水稻不能杂交的结论可能是个错误的结论。于是,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从而一举成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世界级的科学家。
面对许许多多这样成功的事例,你也许会说,我整天都坐在果园里,苹果树上的苹果把我的头都砸烂了,为什么我就没有像牛顿一样发明出一个什么定律?可能你还会说,我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在稻田里转悠,我的脑子都快要被水稻装满了,我自己也快要变成水稻了,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一株自然杂交的水稻?
有一句谚语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这句话一语点破了勤奋出机遇的道理。机遇的出现是同个人的打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机遇并不是一朵开在花园里的鲜花,你伸手就能将它采摘,它是一朵开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上的雪莲,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闻得它的芳香,才能将它拥有。
拿著名漫画家方成来说,每个人都知道他以画漫画为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位从事化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方成在漫画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奋斗精神。多年以来,方成一直在报社当编辑,专门为文章配漫画,常常是夜里定下题目,然后仔细构思,反复揣摩,第二天就要交稿见报。然而并不是每次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有时画稿交上去以后,回家后又想出新的主意,于是又重新画一幅;有时费尽心思也想不出好的点子,他就把头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继续思索,直到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为止。
几十年如一日,方成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抓住了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机遇——作为一个漫画家享誉中外。由此可见,如果方成缺乏一种奋斗精神,那么他不可能碰到这种得之不易的机遇;如果对一开始的退稿感到心灰意冷,那么他不可能最终成为知名的漫画家。
方成的成功,向我们说明了任何机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只有平时的刻苦勤奋,只有敢于在荆棘丛生、充满危险的无路之处走出一条平坦的大道,才能创造出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天赐良机”,只是对那些平日潜心奋斗者的回报。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会,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也无从知晓,知晓了也不会捕捉利用,所以,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的机会上。
不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终归有收获;轻易放弃一分希望,得到的将是失败。
这是一个崇尚开拓创新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能证实自我。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失败并不可怕,由于恐惧失败而畏缩不前才是真正可怕的。
要战胜失败,就不要放弃尝试各种的可能性。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放弃尝试种种的可能,终会有成果的。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永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1832年,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而他却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又着手办自己的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此间,他再一次决定竞选州议员,这次他终于成功了。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了转机,可就在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力憔悴卧床不起,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1838年,他觉得身体稍稍好转时,又决定竞选州议会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放弃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你的梦想?他没有放弃,也始终没有说过: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终于当选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仍在失败中奋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后,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他用永不言败的精神迎来了成功。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运气和才能的问题,关键在于适当的准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面对困难,不要退却,不要逃避。林肯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也从不言败。
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只是一只“纸老虎”,它横在路上阻碍你前行,如果你被吓住了,那么你永远也遇不到它后面的成功。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努力后,放弃了最后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0%的努力。这不仅使他们输掉了全部的投资,更丧失了最后发现宝藏的喜悦。
告诉你一个保证失败的规律:每当你遭受挫折时便放弃努力。再告诉你一个保证成功的诀窍:每当你失败时,再去尝试,成功也许就在你的一点点努力之后。
在向成功之颠攀登的途中,我们必须记住:梯子上的每一级横级放在那儿是让搁脚的,是让我们向更高处前进的,而不是用来让你休息的。我们常常又累又乏,但举重冠军詹姆士· J.柯伯特常说:“再奋斗一回,你就成了冠军。事情越来越艰难,但你仍需再努把力。”威廉·詹姆士指出,我们不仅要重整旗鼓,而且还要做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甚至是第7次的努力,在每个人体内都有巨大的储备力量,除非你明白并坚持开发使用,否则它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困难,绝不应轻言放弃。
邱吉尔下台之后,有一回应邀在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那天他坐在主席台上,打扮一如平常,还是一顶高帽,手持雪茄。
经过主持人隆重冗长的介绍之后,邱吉尔走上讲台,注视观众,沉默片刻。然后他用那种特别的邱吉尔式的风度凝视着观众,足足有30秒之久。终于他开口说话了,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永不放弃。”然后又凝视观众足足30秒。他说的第二句话是:“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说的第三句话是:“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他又注视观众片刻,然后迅速离开讲台。当台下数千名观众明白过来的时候,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赌徒有一句名言:“不怕输得苦,就怕断了赌。”意思很简单,输了不要紧,只要继续赌就可能赢回来。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于是有了“久赌无输赢”的赌谚。
我们是反对赌博的,但是这句赌博的谚语在人的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一个人,只要心中充满了希望,就会不断地前进,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果没有理想,就像没有赌资的赌徒一样,就输到底了。
希望获得成功,必须坚持下去,平时做好准备,一是可以应付不时之需,二是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两个人横穿大沙漠,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水喝光了。烈日当空,酷热难当,其中一个人中暑倒下。
另一个人给他留下了一把枪和5发子弹,并叮嘱他:“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向天空放一枪,我会尽快回来的。”说完,这个人就找水去了。
中暑的那个人在沙漠里焦急地等待。
时间是那样难熬,好不容易才过了两个半小时,他忍不住了,鸣响了第一枪;然后,第二枪、第三枪、第四枪也相继鸣响。可是找水的伙伴还是无影无踪。
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怎么办?如果最后一颗子弹还不能唤回伙伴的话,自己就会被酷热的沙漠灼烤着痛苦地死去。
他一次次地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最后,他完全失去了信心和毅力,把最后的子弹,也就是第五颗子弹对准了自己的头打响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最后的第五颗子弹鸣响的时候,伙伴回来了,手里拿着满壶的清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此时,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逃避,甚至于像那位中暑的人那样,用第五颗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要不就咬紧牙关挺过去。显然,任何人都应该作第二种选择。因为,只有挺过去,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生命的机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少说多听,会更利于谈判者抓住对方的种种细节,以便找准突破口,使谈判成功。工于心计的谈判高手,往往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而留下20分钟让对方发言。
倾听是了解对方需要、发现事实真相的最简捷的途径。谈判是双方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掌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方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目的、意图,还要掌握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谈判的双方都十分注意收集整理对方的情况,力争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但是没有什么方式能比倾听更直接、更简便地了解对方的信息了。
倾听能使你更真实地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日本某公司在与美国某公司因购买设备而进行的谈判中,接连派出3个谈判小组,都是只提问、记录,而美方则滔滔不绝地介绍,把他们自己的底细全盘交给了日本人。当然,结果是日本人大获全胜,以最不利的交易条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可见,会利用倾听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谈判战术。
其实,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遇就来自这浩如烟海的资讯,有时,一句话、一则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着难得的机遇,关键看你是否善于倾听,留心这些信息以及如何对待它,能不能及时抓住它。
香港有“假发业之父”称号的刘文汉则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抓住机遇的。
1958年,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配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到美国旅行、考察商务。有一天,他到克利夫兰市的一家餐馆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叽哩哇啦谈着生意经,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了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说道:“假发”,说着,拿出一个长的黑色假发表示说,他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像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普通的谈话,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按说也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和价值,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文汉凭着他那敏捷的头脑,很快就作出判断:假发可以大做一番文章。这顿午餐,竟成了刘文汉发迹的起点。
他经过一番苦心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个戴假发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在刘文汉面前,展现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他一回到香港,就马不停蹄,开始了对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的调查。他发现,把从印度和印尼输入香港的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笠),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00港元,而售价却高达500港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算盘珠一拨,立即作出决定:在香港创办工厂,制造假发出售。
但是,制造假发的专家到哪里去找?刘文汉又陷入了苦恼和焦虑。一天,一位朋友来访,闲谈中提到一个专门为粤剧演员制造假须假发的师傅。刘文汉不辞辛苦地追踪开了,终于找到了他。可是,这位高手制造一个假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样怎么能做生意?怎么办?刘文汉的思路没有就此停止,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把这位独一无二的假发“专家”请来,再招来一批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刘文汉又改造了几架机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师傅把质量关,发明与生产同步进行,世界第一个假发工厂就这样建成了。
各种颜色的假发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消息不胫而走,数千张订货单雪片般飞来,刘文汉兜里的钞票也与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发外销额突破10亿港元,并当选为香港假发制造商会的主席。
刘文汉学会了听别人的话从而抓住了机遇,这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给他打开了一座机遇的宝库。所以说者无意,听者要有心。
说起来,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她不在等待中出现,更不在幻想中降临,她只偏爱那些专注细节善于留心各种信息的人们,偏爱那些时刻奋斗着的人们,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世界闻名的“希尔顿饭店”的诞生竟然是从一句话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还不满30岁的希尔顿从法国战场回到美国,光荣退伍。
可是不久,他的父亲车祸丧生,这使他伤心至极。这时,他突发奇想,想在一种流浪式的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从而寻找到未来生活的归宿。
他几乎走遍了新墨西哥州,并且处处留心观察州内的石油工业、小城镇的银行业、杂货店、公寓及旅店的生意情况,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从事银行业。
希尔顿在新墨西哥州找不到银行业的事做,他的口袋里还有5000美元,于是他不想放弃,就继续向前,越过了州界,来到得克萨斯州。
得州盛产石油,他便决定到充满石油和发财机会的休斯哥镇去冒险。抵达镇上,得知靠近火车站有一家银行,便走进去问经理:“你们这家银行要多少钱才出售?”
经理告诉他:“只要你出得起7.5万美元就会售给你。”
希尔顿听了满怀信心,心里对自己说:“对于一个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人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想尽办法去获得它。”
这时,他完全忘了自己身上有多少钱,也顾不得和对方讨价还价,就急忙走到火车站,在电报柜台给那家银行的业主拍出一份电报,表示他愿意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家银行。
电报发出之后,希尔顿的心情轻松起来,便悠闲自得地来到大街上漫步,心里还想着今后如何专心经营这家银行。他开始梦想着如何成为“银行业王国”的国王。
然而,当他重新回到这家银行时,报务员立即交给他一份电报说:“售价已经涨到8万美元,买不买随你。”
希尔顿挨了这当头一棒,一时气得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悻悻地从银行里退了出来。
这时天色已晚。路灯照得街道对面的“莫利希饭店”几个字闪闪发亮,希尔顿想在那里住一夜,就横过街去。
“莫利希饭店”是一幢两层楼的红砖房,生意很好,希尔顿走进店门,见走道里站满了人,许多人挤到服务台前,争着要服务员办理住宿登记手续。
希尔顿想要一个房间,也挤上前去,话还没说出来,那个服务员就把旅店登记簿合上了,说:“别挤啦,客满了!”
这时,挤在走道里的人群又骚动起来了,还没等希尔顿反应过来,许多人就像小孩子抢座位似的,拼命争抢走道里仅有的几张椅子。
希尔顿明白过来时,也想争一把椅子,但椅子早就被人抢光了,留下来的只有他身旁的那根柱子,他只好靠在柱子上站着,闭目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他突然觉得有人推了他一下,睁开眼来,见是一个绷紧了面孔的人在推这个又推那个,并一路叫着:“出去!”原来他是在驱赶坐在椅子上的人。希尔顿站直了身子没有动,那人又走过来对他说:“对不起,朋友,请在8点钟我们腾空了这个地方的时候,你们再到这里来。”
希尔顿听此觉得有些好奇,于是,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只让他们睡8个小时,就做第二轮生意吗?”
那人说:“是的,一天到晚,每24小时分做三轮生意。如果你愿意付款,我允许你睡在餐厅的餐桌上。”
希尔顿又问:“你是这家旅店的老板吗?”
那人说:“是的,但我也被它紧紧地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我应该出去,到油田那边去多赚几个实实在在的钱。”
希尔顿觉得纳闷,这里的生意这么好,他怎么还不安心呢?难道他想出售这家店吗?于是试探着说:“可是,你的旅店生意很不错呀!”
旅店老板说:“不,在别人一夜之间便可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你愿意呆在旅店里和一群浑人纠纠缠缠吗?唉,只要我能够摆脱这个地方……”
希尔顿听他这一说,简直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但他还是抑制住了内心的兴奋,用平静的口气问:“老板,你是不是说,准备出售这家旅店?”
老板说:“是的,不管任何人,只要他愿意付出5万美元的现金,谁就可以得到这座旅店,连里面的所有设备都归他。”
希尔顿立时把头昂起来,说:“老板,你已经找到买主了!”
希尔顿俨然成了店主人似的,用了3个小时,先查阅了莫利希旅店的账簿,心里想,这个想发石油财的家伙真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后,店主愿以450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就这样希尔顿在和店主的交谈之中,意外地获得了此店要出售的消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最终,成功地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饭店帝国”发迹史的第一页。
看准时机,敢于冒险
面对机遇,如果少几分瞻前顾后的犹豫,多几分义无反顾的勇气,说不定会闯出“柳暗花明”来。
19世纪中叶,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个消息就像长上了翅膀,很快就吸引了很多的美国人。在通往加利福尼亚州的每一条路上,每天都挤满了去淘金的人。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恨不得马上就赶到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这些做着美梦的人流中,有一个叫菲利普·亚默尔的年轻人,他当年才17岁,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穷人。
就是这个亚默尔,后来却干出了使人感到很惊奇的事情,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他的“黄金梦”很快就破灭了:各地涌来的人太多了。茫茫大荒原上挤满了采金的人,吃饭喝水都成了大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跟其他人一样,整天在烈日下拼命地埋头苦干,每天都是口干舌燥,一般人无法忍受这种折磨。
亚默尔很快就意识到,在这里,水和黄金一样贵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谁给我一碗凉水,我就给他一块金币!”可是很多人都被金灿灿的黄金迷住了,没有人想到去找水。
亚默尔想到了,他很快就下了决心,不再淘金了,弄水来卖给这些淘金的人,赚淘金者的钱。
卖水其实很简单,挖一条水沟,把河里的水引到水池里,然后用细沙过滤,就可以得到清凉可口的水了。他把这些水分装在瓶里,运到工地上去卖给那些口干舌燥的人。那些人一看到水,就像苍蝇发现血迹,一下子就拥了过来,纷纷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辛苦钱来买亚默尔的水解渴。
看到亚默尔的举动,很多淘金者都感到很可笑:这傻小子,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不去挖金子,而干这种玩意儿,没出息!
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决策,亚默尔自然不会被这些话吓回去,依然我行我素,天天坚持不懈,一直在工地上卖水。
经过一段时间,很多淘金者的热情减退了,本钱用完了,血本无归,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加利福尼亚。亚默尔的顾客越来越少,“点水成金”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他也应该走人了。
这时,他已经净赚了6000美元,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个小富翁了。
追求成功的人不害怕犯错,更不会因一时的错误就谴责自己,不原谅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害怕犯错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因为它制造了恐惧、疑惑和自卑,这些使他们不能够放开心志,瞄准时机,大敢地去冒险和尝试。
有一次,但维尔地区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
“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即使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他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区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
在这里应当说,冒险精神不是探险行动,但探险家的行动必须拥有足够的冒险精神。所以,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都具备人类最伟大的冒险精神。没有这一点,成功与他们无缘。
一天,有个男孩将一只鹰蛋带回到他父亲的养鸡场。他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母鸡孵化。后来母鸡孵化成功。于是一群小鸡里出现了一只小鹰。小鹰与小鸡们一样生活着,极为平静安适,小鹰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同于小鸡。
小鹰长大了,发现小鸡们总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它想:我决不是一只平常的小鸡,我一定有什么的地方不同于小鸡。可是它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怀疑,为此十分烦恼。直到有一天,一只老鹰从养鸡场上飞过,小鹰看见老鹰自由舒展翅膀,顿时感觉自己的两翼涌动着一股奇妙的力量,心里也激烈地震荡起来。它仰望着高空自由翱翔的老鹰,心中无比羡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该多好,那我就可以脱离这个偏僻狭小的地方,飞上天空,栖息在高高的山顶之上,俯瞰大地和人间。
可是怎么能够像老鹰一样呢?我从来没有张开过翅膀,没有飞行的经验。如果从半空中坠下岂不粉身碎骨吗?犹豫、徘徊、冲动,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自我内心斗争,小鹰终于决定甘冒粉身碎骨的风险,也要尝试一把,于是展翅高飞。
它终于起飞了,飞到了空中。它带着极度的兴奋,再用力往高空飞翔,飞翔……
小鹰成功了。它这才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广阔,这么美妙!
小鹰成功的历程,几乎展示了每一个冒险家成功的历程,当我们不满足于眼下平淡的生活,而希望享受到一种新的乐趣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厌恶自己现在的生存方式而希望尝试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时候,我们比照小鹰成功的案例,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新的生活,理想的人生,就潜伏在看似平常的生存中,只要你能够像小鹰一样找准时机,勇敢地尝试飞翔,勇于冒险,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超凡的才能,赢得成功。
独具慧眼识商机
现在社会里,把握先机变得越来越重要,经商也是这样。人们常常说,时间就是金钱,经营实践也证明,先机确是金钱。谁先抓住先机并迅速采取行动,谁就可能成为赢家。
现在的各厂商都极为重视先机,千方百计地收集商业情报,以做到领先别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很多原来一文不名的小人物,由于有着鹰一般的眼光,洞察先机而富甲一方的也并不鲜见。
日本就曾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古川久好就从报纸中一条普通的小信息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从而走上发家之路的。
年轻时代的古川久好只是一家公司地位不高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上司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工作很是幸苦,薪水也不高,他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在经手整理的报纸上发现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
上面写道:“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商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企业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他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将来也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走到别人前面,经营这项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销售的商品,应该是一些新奇的东西。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他筹到了30万日元,当时这一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共购买了20台售货机,分别将它们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刊杂志等放入自动售货机中,开始了他的事业。
古川久好的这一举措,果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头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你需要的东西。
一般地,一台售货机只放入一种商品,顾客可按照需要从不同的售货机里买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了100万日元。他再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于售货机上,扩大经营的规模。5个月后,古川久好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净赚了2000万日元。
古川久好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售货机,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欢迎。一些人看这一行很赚钱,也都跃跃欲试。古川久好看在眼里,敏锐地意识到必须马上制造自动售货机。他自己投资成立工厂,研究制造“迷你型自动售货机”。这项产品外观特别娇小可爱,为美化市容平添了不少光彩。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上市后,市场反应极佳,立即以惊人之势开始畅销。古川久好又因制造自动售货机而大发了一笔。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经商者要有鹰一般的眼光、敏锐的头脑,注重市场或大或小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先于对手作出正确的销售、经营决策,才会使你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身之地,这应该是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全球知名企业“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30岁时已是某金融公司的副总裁。然而当贝索斯偶然看到“网络用户一年中猛增23倍”这样一条信息后,出人意料地就告别了华尔街,而转创办网上商务。
在网络上先卖什么东西好?贝索斯列出了20多种商品,然后逐项淘汰,精简为书籍和音乐制品,最后他选定了先卖书籍。为什么作出如此惟一的选择?因为贝索斯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传统出版业有一个根本矛盾:出版商和发行零售商的业务目标相互冲突。出版商需要预先确定某部图书的印数,但图书上市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该书的市场需求量。为了鼓励零售商多订货,出版商一般允许零售商卖不完就退回,零售商既然囤积居奇毫无风险,也往往超量定购。贝索斯一针见血地说:“出版商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却由零售商来预测市场需求量!”
贝索斯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经济活动中无法彻底根除的一种弊病: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他自信,运用互联网,省略掉商品流通一系列中间环节,顾客直接向生产者下订单,就可以真正做到以销定产。
4年之后,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每月的营业额数亿美元,杰夫·贝索斯也成为全球年轻的超级大富豪。
贝索斯之所以成功,是他独具慧眼,敏感地认识到网络里有无限商机,跟着又发现和利用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供销方面的矛盾——这是一座大有开发价值的宝山;经过精心筛选,他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网上卖书;利用美国的风险基金,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走向辉煌。
其实,在社会中闯荡的每一位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超越常人,捕获商机,就在于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阅历、非凡的智慧、敏锐的眼光,发现和察觉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寻常中的不寻常。
麦当劳有今天的地位,主要不是由于麦氏兄弟,而是由于一个叫克罗克的推销员。他第一次接触麦当劳,已经52岁了。从世界超大型公司的创始里程来看,他也许是最老的。
克罗克曾回忆说:“踏进餐厅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我感到,准备多年,我终于找到我潜意识里要寻找的东西。”克罗克凭什么来寻找呢?经验和直觉。在此之前,他已做了25年的推销员。
那是1954年,在一个中午,克罗克直进了麦当劳餐厅,去推销他该死的奶昔机。小小的停车场,差不多挤着150个人,而麦当劳的服务是快速作业,15秒钟就交出客人的食物。
克罗克激动了,来不及思考,经验告诉他,自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在成千上万的地方开麦当劳餐厅。
不过,当与麦当劳兄弟谈判时,克罗克还恋恋不忘他的奶昔机。但他很快抓住了关键细节,奶昔机消失了。
与麦当劳一样,可口可乐也不是阿萨·坎德勒发明的,但正是在他手上,可口可乐才成为风靡世界的王牌饮料。这仅仅是因为,发明可口可乐的彭伯顿只完成了科技创新,却不懂得市场价值,而阿萨·坎德勒懂。
阿萨·坎德勒出生在佐治亚的医生家庭,南北战争打破了他的学习生涯,19岁的他在一家小药店打工,干了两年半。考虑到前途,他离开小地方,去到亚特兰大。大城市是蕴育大成功的土壤。
在跟别人打工7年之后,阿萨·坎德勒开了一家药材公司,这对可口可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由此获得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会感受到,这几年独立经营的经验(而不再是打工),对高度专业化的商业能力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这几年的经营,阿萨·坎德勒发现,药房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配方,而是出售药材。
阿萨·坎德勒开始着力建设自己的商品体系。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可口可乐出现在他的面前。
1862年,11岁的阿萨·坎德勒从一辆装满东西的货车上掉下来,车轮从头上辗过去,造成头部骨折。可怜的小阿萨·坎德勒虽免一死,却留下后遗症:偏头痛。于1886年,彭伯顿发明可口可乐,把它作为药物来推广。1888年,阿萨·坎德勒的一个朋友,建议他试试可口可乐。阿萨·坎德勒照办了,头痛果然减轻。后来,他不断饮用可口可乐,偏头痛竟逐渐好转。这使得身为药剂师的阿萨·坎德勒对可口可乐大感兴趣。经过调查,他发现,彭伯顿并不善于经营,于是他决定入股,把这种优良的“药品”推广开来,并且相信有利可图。
关键的一步是,阿萨发现,把可口可乐作为饮料来卖,市场会大得多。就是这个微妙而伟大的灵感,才有了今天的“可口可乐”。但就阿萨本人来说,他终生都相信可口可乐的医疗价值。阿萨入股可口可乐之后,觉得彭伯顿和参与生产、销售可口可乐原浆的人都没有做好工作。他不想部分地接管一项管理不善的事业。要么不干,要么完全控制!阿萨经营的药剂事业在南方最为兴旺发达,从他的有利地位出发,他认为可口可乐可以大展宏图。果然,在阿萨的精心经营策划之下,“可口可乐”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饮料品牌。
小信息带来大惊喜
人生无处不机遇,有时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小段文字或许都会成为上帝送给你的一个惊喜,或许是巨大的财富,或者是事业的成功。
下面是美国富翁亚默尔发瘟疫财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875年春天。
一天,亚默尔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看报纸,报纸上一条条的小标题从他的眼睛中溜过去,就像小小的溪流一样。突然,他的眼睛发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条几十字的短讯:“墨西哥可能出现了猪瘟。”
这几个字实在是太平凡了,在别人看来,这有什么好惊奇的呢?可是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利亚、德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他的脑子还正在运转,手已经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意思,满脑子的雾水,不知道怎么回答。
亚默尔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又对他的家庭医生说“: 请你马上到野炊的地方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原来那天是周末,亚默尔已经与妻子约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医生约到了他们举行野餐的地方。
他、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医生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了,他满脑子都是钱,对野餐已经失去了兴趣。他最后说服他的家庭医生,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很快把这些东西运到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不出亚默尔的预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下令一切食品都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往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
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足足赚了900多万美元。
事后,亚默尔还感到很后悔,他本来是想叫他的家庭医生当天就到墨西哥去的,由于野餐白白地耽搁了一天时间,使自己整整少赚了100多万美元。
他之所以能够赚到这样一大笔别人没有赚到的钱,就是因为他比别人的消息灵通一点,抓住一个有用的信息并充分地发掘出信息的最大价值。
任何机会,归根结底都是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获取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对商业企业来说,信息是命根子,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信息就是金钱,信息也是机会,谁对得到的信息反应最为敏捷,并迅速采取行动,谁就占有了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一条信息救活了一家企业,一条信息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一条信息使一个穷光蛋一夜间变成了富翁……这就需要你去留心这些信息。
曾经有一位商人,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朋友说了一句话:今年滴水未降,但据天气预报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一个多雨的年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从朋友的话里,发现了这是一个商业机会,什么与下雨关系最密切呢?当然是雨伞。
说干就干,商人着手调查今年的雨伞销售情况。结果是大量积压。于是他同雨伞生产厂家谈判,以明显偏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来大量雨伞囤积。
转眼就是第二年,天气果然像预测的那样,雨果真下个没完。商人囤积的雨伞一下子就以明显偏高的价格出了手,仅此一个来回,商人一年时间里就大赚了一笔。
现代社会里,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抓得越快越准,获取的机会就会越大越多。
期货市场是投机者的乐园,搞期货交易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要在别人之前抢先抓住机遇,才能够赚大钱。王志远初入期货市场,对期货一无所知,但是他凭着对于投机的灵感,而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大生意。
所以说抓住机遇,也是一种投机,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投机并不是所谓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而是说善于观察和利用时机来取得成功。看准了时机,敢于冒险,凭着一种直觉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获取巨额的财富。
有一次,一位布厂老板让王志远替他买下100张日本棉纱合约,他以为日本的棉纱行情不错,一定可以赚一大笔。谁知事与愿违,不久之后,日本市场疲软,这批期货一个多月都无法脱手,资金积压,造成流通不畅。王志远和布厂老板都仿佛捧着一盆热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此时,中国唐山发生了大地震。而唐山是红豆的主产区,这次地震一定会大大减少红豆的产量。王志远听到了这个消息,灵机一动,他感到机遇来了,于是马上去见了布厂老板,对他讲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王志远买下了100张红豆合约。别人觉得很奇怪,既然那100张棉纱合约都已经被套牢了,怎么还那么大胆去买进100张红豆合约呢?他们都认为王志远初涉期货市场,对此一无所知,有些人好心地劝他,有些人则冷嘲热讽,但王志远并没有理会。
不久之后,红豆价格暴涨。王志远将手中的合约尽数抛出,所赚取的钱除了弥补了由于买入棉纱合约的损失,还另获了一大笔利润,布厂老板笑逐颜开,连声赞叹王志远的敏锐眼光。
王志远从这件事上了解到要在期货市场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充分掌握信息,并且还要通识各种知识,之后,他勤奋自学,并且时时关注一切可能引起期货市场波动的信息。
有一次,王志远从电视上看到沙特阿拉伯提高石油价格的新闻,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衣服都没有穿就马上打电话下单买入香港“九九”金。
果然,一天不到,金价开始暴涨。一夜之间,王志远的每张合约就赚了10多万港元。
就这样,王志远以其特有的直觉和敏感留心每一个细小的信息,就在期货市场中如鱼得水,赚得了大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能留心市场上的所谓的“零次信息”,也会带给人们巨大的利益。
所谓“零次信息”,指的是那些内容尚未经专门机构加工整理就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信息情报。比如,“一句话”、“一点灵感”、“一丝感觉”、“一个突出点子”等等均可称为“零次信息”。
这些“零次信息”产生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平民百姓间,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正因为如此,它们总是不被人看重,常常得不到利用。但是,也有一些有眼光的经营者却依靠利用开发“零次信息”而获得了滚滚财源。例如,十几年前,冰箱都是单门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生产的冰箱也不例外。有一天,该公司一技术人员偶尔听到用户的一句无心话:“每天打开冰箱门拿东西,冰箱里的冷气大量外泄,很可惜。要是将冰箱的外门制成上下两半,拿东西只需开一半,那就能节省很多冷气了。”这句话竟产生了三洋公司的畅销产品“双门冰箱”。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利用了别人不注意的“零次信息”。可惜的是,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零次信息”却一直在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诚然,投资这类前所未有的“零次信息”是要担很大风险的,有可能令投资者亏本破产。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风险大的投资也是利润最丰厚的投资。难怪有专家认为:一个“零次信息”有可能使穷汉变成富翁,一个“零次信息”可以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乃至兴旺发达。的确,“零次信息”反映的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不便或需求,每一个“零次信息”的背后隐藏的就是一块很有开发价值的市场处女地。
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机会
许多人在追求机会的道路上,虽穷尽心力,但终究得不到幸运女神的青睐,对于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另辟蹊径从细节中找寻机会。
机会虽然比比皆是,但追求机会的人更是多如繁星,在人们所熟知的行业中,机会和追求机会的人之间的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可惜,许多人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却还是拼死要往里钻,结果不但没能得到命运的垂青,反而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事实上,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机会的存在,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就懂得往人少的地方去,如果某个地方只有你一个人,那岂不是意味着这里所有的机会都只是属于你一人吗?
学会独辟蹊径,并从人生的细处经营,将使你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国的查朱原来是乡下一个小火车站的站员。由于车站偏僻,购物困难,而且价格偏高,附近的人们常常要写信请在外地的亲友代买东西,非常麻烦。查朱注意到这个细节:如果能在附近开一个店铺,一定会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可是,他既没有本钱,也没有房子,怎么办呢?他决定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无人尝试过的邮购方法,即先将商品目录单寄给客户,然后按客户的要求寄去商品。他雇了两名职员,成立了“查朱通信贩卖公司”。此后,人们纷纷仿效,并从美国风靡到全世界,查朱也成为“无店铺贩卖”方式的创始人,当然,作为创始人的回报就是在5年之后,查朱成为了百万富翁。
如果你觉得这个例子离你太遥远,毕竟我们不是查朱,不能在火车站留意到人们代买物品方面的情况,但接下来的例子却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也能更充分地印证细节之中自有机遇的真理。
1973年,年仅15岁的格林伍德收到别人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一双滑冰鞋,他非常高兴,因为他一直渴望有滑冰的机会。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拿到这件礼物后,格林伍德马上就跑出屋子,到离家很近的结了冰的河面上去溜冰。可能是他初次出来溜冰的时候,他感觉天气太冷了,一溜冰,耳朵被风吹得像刀子割似的发疼。他戴上了皮帽子,把头和腮帮捂得严严实实,结果时间长了,又闷又热,直流汗。
格林伍德想,应该做一件能专门捂住耳朵的东西。他终于琢磨出一个大概的样子,回家后请妈妈照他的意思做。妈妈摆弄了半天,给他缝了一双棉耳套。
格林伍德戴上棉耳套去溜冰时,果然很起保暖作用。一些朋友看见,都向他要。格林伍德和妈妈商量了以后,把祖母请来,一起做耳套。经过几次修改,耳套做得更适用、更美观了。格林伍德把它叫做“绿林好汉式耳套”,并且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你也许会问,一副耳套值多少钱?申请专利又有什么用?你如果这样想,很遗憾,类似的机遇你一生也抓不住、看不见。
告诉你,格林伍德后来成为了世界耳套生产厂的总裁,因为这项专利,他成了千万富翁。
你会领悟点什么了吧!这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换个角度去看去想,往往会发现其中隐藏了许多机遇。
机遇是那样广泛地存在,它又是那样的公平与客观。当你失去机遇时,你不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它一直在那儿,你却没发现。别人发现了,那是因为脑筋转得快。机遇可不会主动投怀送抱。
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
没有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那么为何不能就从这平凡的岗位上做起呢?
于是,他对自己的那份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
经过反复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给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
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他就是洛克菲勒,美国最有名的石油大王。上述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单位、任何机构,能够主动运用智慧去工作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有一年,松下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女职员,一时应聘者如云。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山川季子、原亚纪子、宫崎慧子3人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3个人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又是各有千秋的美女,条件不相上下,竞争到了白热化状态。她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做着准备,力争使自己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这天早上8点,3人准时来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长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色制服和一个精致的黑色公文包,说:“3位小姐,请你们换上公司的制服,带上公文包,到总经理室参加面试。这是你们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你们的去留。”3位美女脱下精心搭配的外衣,穿上那套白色的制服。人事部长又说:“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第一,总经理是个非常注重仪表的先生,而你们所穿的制服上都有一小块黑色的污点。毫无疑问,当你们出现在总经理面前时,必须是一个着装整洁的人,怎样对付那个小污点,就是你们的考题;第二,总经理接见你们的时间是8点15分,也就是说,10分钟以后,你们必须准时赶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是不会聘用一个不守时的职员的。好了,考试开始了。”
3个人立即行动起来。
山川秀子用手反复去揩那块污点,反而把污点越弄越大,白色制服最终被弄得惨不忍睹。山川秀子紧张起来,红着脸央求人事部长能否给她再换一套制服,没想到,人事部长抱歉地说:“绝对不可以,而且,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到总经理室去面试了。”山川秀子一下子愣住了,当她知道自己已经被取消了竞争资格后,眼泪汪汪地离开了人事部。
与此同时,原亚纪子已经飞奔到洗手间,她拧开水龙头,撩起自来水开始清洗那块污点。很快,污点没有了,可麻烦也来了,制服的前襟处被浸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于是,原亚纪子快步移到烘干器前,打开烘干器,对着那块浸湿处烘烤着。烤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约定的时间,抬起手腕看表:坏了,马上就到约定时间了。于是,原亚纪子顾不得把衣服彻底烘干,赶紧往总经理室跑。
赶到总经理室门前,原亚纪子一看表,8点15分,还没迟到。更让她感到庆幸的是,白色制服上的湿润处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了,要不是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曾经洗过。何况堂堂大公司总经理,怎么会死盯着一个女孩的衣服看呢?除非他是一个色鬼。
原亚纪子正准备敲门进屋,门却开了,宫崎慧子大步走出来。原亚纪子看见,宫崎慧子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迹仍然醒目地躺在那里。原亚纪子的心里踏实了,她自信地走进办公室,得体地道声:“总经理好。”总经理坐在大班桌后面,微笑地看着原亚纪子白色制服上被湿润的那个部位,好像在“分辨”着什么。原亚纪子有点不自在。
这时,总经理说话了:“原亚纪子小姐,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的白色制服上有块地方被水浸湿了。”原亚纪子点了点头,“是清洗那块污渍所致吗?”总经理问。原亚纪子疑惑地看着总经理,点了点头。总经理看出原亚纪子的疑惑,浅笑一声道:“污点是我抹上去的,也是我出的考题。在这轮考试中,宫崎慧子是胜者,也就是说,公司最终决定录用宫崎慧子。”
原亚纪子感到愕然:“总经理先生,这不公平。据我所知,您是一位见不得污点的先生。但我看见,宫崎慧子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点仍然清晰可见。”
“问题的关键是,宫崎慧子小姐没有让我发现她制服上的污点。从她走进我的办公室,那只黑色公文包就一直优雅地横在她的前襟上,她没有让我看见那块污迹。”总经理说。
原亚纪子说“: 总经理先生,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选择了宫崎慧子而淘汰了我呢?我准时到达您的办公室,也清除了制服上的污点,而宫崎慧子只不过耍了个小聪明,用皮包遮住了污点。应该说,我和宫崎慧子打了个平手。”
“不。”总经理果断地说,“胜者确实是宫崎慧子,因为她在处理事情时,思路清晰,善于分清主次,善于利用手中现有的条件,她把问题解决得从容而漂亮。而你,虽然也解决了问题,但你却是在手忙脚乱中完成的,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现有的条件。其实,那只公文包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杠杆,而你却将它弃之一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杠杆’忘在洗手间里了吧?”
原亚纪子终于信服地点了点头。总经理又微笑着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宫崎慧子小姐现在会在洗手间里,正清洗她前襟处的污渍呢。”
宫崎慧子就这样因为一个极小的细节取得了成功。但在这小小的细节中凝洁着她超人的智慧和细心。有人说,成功=才能+机遇。才能是内因,机遇是外因。但人生中却有许多的人空叹一身的才能,缺少的只是在细节中找寻机遇的眼睛。
留意生活就有启发
有一次,苦于买不到衣服的胖女士南茜走出第六家服装店,真的有些绝望了,难道偌大一个新加坡就真的买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穿的时装吗?
从生下第二个孩子开始,不到3年的时间,南茜的体重增加了80磅,到处也买不到像她这样身材的女人可以穿的漂亮时装。时髦的新款没有大号码,有大号码的款式既难看又过时,那些时装设计师和商人们只注意到那些身材苗条的女人,真的有些忽略了为数众多的肥胖女人。无奈的南茜只好自己动手做起各式各样的时装来。好在对于曾经是服装设计专业高才生的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有一天,买菜回家的路上,南茜遇到了两个和她差不多胖的女人。她们惊讶地问她的衣服是在哪儿买的。当得知是南茜自己做的时,两个胖女人摇着头失望地走了。南茜回到家中,突然涌出来一个念头:能不能开一家服装店,专门出售自己为胖女人设计制作的时装。
第二天,南茜就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新店开张后,生意出乎意料地火爆。原来,竟有那么多胖女人渴望着能买到专为她们设计的服装。没有多久,南茜的时装公司就拥有了16家分店及无数个分销处。她每年定期去欧洲进布料,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巡视业务,豪宅、名车也随之而来。
最让南茜高兴的是,她每天都可以穿一件自己设计的漂亮时装去逛街。
南茜创办的那家时装公司的名字就叫:被遗忘的女人。
不久,美国内华达州举行“最佳中小企业经营者”选拔赛,南茜赢得了冠军。南茜夺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把服装尺码改了一个名称而已。一般的服装店都是把服装分为大中小以及加大码4种,南茜惟一不同的做法就是用人名代替尺码。
玛丽代替小号,林思是中号,伊丽莎白是大号,格瑞斯特是加大号。他们都是女强人。这样一来,顾客上门,店员就不会说“这件加大号正合你身”,取而代之的是“你穿格瑞斯特正合身呢”。
南茜说:“我注意到,所有上店里来买大号或加大号服装的女性,都呈现出不很愉快的表情。而改个名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况且这些人都是名声很响的大人物”。
在挑选店员时,南茜也别具匠心,站在大号和特大号服装前的店员个个都是胖子,无形中又使顾客消除了不好意思的感觉,因而顾客盈门,利润滚滚。
其实,在每一个市场里,都有一些被人忽视的消费群体。只要你能够留意生活,总能发现人生的机遇。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苹果落地、壶盖被蒸气顶起的自然现象,使牛顿和瓦特受到启发,由此产生了对人类进步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创造。而一个很平常的街景,使一个日本商人突发“灵感”,经过几年的创造,一种“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竟神话般地历经40余年而不衰。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被人称为“方便面”的发明者,就是日本著名的“日清食品公司”的老板安藤百福。
年轻时的安藤百福是个安分的日本小商人,他辛勤地经营着一家以加工和出售食品为主的小企业。每天晚上,安藤在回家的途中,总要经过一家小饭铺。每天都看到有很多人在门口排着队,原来是大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都想在这里吃上一碗热汤面。他忽然想到这样一个念头:既然大家都喜欢吃热面条,为什么不可以发明一种“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让大家随时都能吃上。谁也没料到,安藤的这个“一闪念”,最终创造了一个拥有2500亿日元市场的大企业,也使他成为名噪日本的大老板。
尽管员工们对安藤的想法反应很冷淡,但安藤还是一步步实现着他的“梦想”。其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和辛苦一言难尽,但最终还是在国内市场一炮打响。
20世纪60年代,安藤到英、法、美等国家作市场调查,看到欧美人对这种面条的口味是认同的,只是泡面要用碗之类的容器,这对于欧美人来说习惯上还有一点障碍。
有一次他看到公司的女雇员吃午饭时,把干面条折断后放进杯子用开水冲而受启发,安藤就把欧美市场上的产品改成一手就能握住的“杯装面”,即便是在走路时也能吃,结果大受欧美人士的欢迎。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这种“方便面”已经成了上班族的快餐之一,靠“方便面”起家的安藤的小生意也摇身成为赫赫有名的“日清”大公司。
世界上的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聪明,而仅仅因为他比你更懂得创造机遇。
弗里德里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遇,他的心中也时常显得焦躁不安。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常常被人们废弃的冰块的用途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而它的主要用途,也就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用途就是食用。而且,冰块加入水中,或者化为水,就可以成为冷饮。他立即敏锐地发现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这种饮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弗里德里克由此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但是,他发现现在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的饮用习惯,用冷饮取代人们习以为常的热饮,创造一种冷饮流行的市场局面才可能使冰块销售业务有长是进展。
于是,弗里德里克开始不断地实验创造消费。他试着利用冰块做各种各样的冷饮,并将冰块加入各种酒中勾兑出各种口味的鸡尾酒。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制出适合于多数人饮用的冷饮。
实验成功之后,他开始思索怎样才能让冷饮自动地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备受人们青睐的消费倾向,而不靠自己挨家挨户地去劝说顾客呢?
渐渐地,他观察到人们一般情况下只是在酒店或者热饮店里喝饮料或酒。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些酒店生意都不太好,店主也为之烦恼不已。于是,他决定从酒店入手,传播自己创造的时尚。
开始时,他免费给一些小酒店提供冰块,并且教会他们用冰块去做各种冰镇饮品及勾兑各种鸡尾酒;因为这些冷饮在炎热天气下有解暑降温的作用,经冰镇过的各种液体又会变得十分可口,这些饮品便立即在各个地方,尤其是那些气温高而又缺水的地区率先风靡起来。
于是,许多店主开始纷纷仿效他的做法,大量购买冰块制作冷饮。
弗里德里克也不失时机地自己经营了一家冷饮店,专营冷饮。一时间,冷饮蔚然成风,人们渐渐改变了以往只喝热饮的饮食习惯,学会了在热天里饮用冷饮止渴。于是,冷饮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行起来,成为一新型的健康时尚。
冷饮的风行大大地带动了冰块的销售,一切都如弗里德里克所预料的那样,冰块的销售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弗里德里克的一番努力终于使冰块的市场得到第一次的充分发掘,他的心态开始稳定下来,事业也逐渐从起始的艰难中走出来,开始慢慢向成功的高峰挺进。
抓住机遇就意味着成功,但是,创造机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人们以百倍的勇气和耐心在崎岖的道路上慢慢摸索;机遇又往往在险峰之间,它只钟情于那些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个少年时的梦想使弗里德里克从灰色的现实中破冰而出,他的成功缘于:机遇与奋斗。
只要多留心,到处都是客户
有一天,乔治搭乘出租车去办事,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停了下来。紧跟在他后面的一部黑色高级轿车和他的出租车并列停在了路口。透过车窗玻璃,乔治看到那部豪华轿车的后座上坐着一位颇有气派的绅士,正在闭目养神。
乘坐如此豪华的轿车,一定是一位大富豪。红灯变成绿灯后,那部黑色豪华轿车起步较快,跑在了乔治的车的前面。于是,他立刻掏出笔和记事簿写下了车牌号码。当天,乔治办完事后,立即着手调查那辆豪华轿车车主的情况。
乔治从办公室里找出各种各样的名人录、公司名录、电话号码簿及地图,开始对那位富豪作全面调查了。经过调查得知,此人毕业于东京一所著名大学,在这家公司从基层干起,逐渐晋升到了今天的地位。
到此为止,乔治已大约掌握了那位富豪的情况。他再把调查所得的资料与他第一次在轿车内看到的第一印象互相比较并加以稍微修正后,就描绘出关于那位富豪的雏形—一位全身散发着柔和气质,颇受女性欢迎的理智型的企业家。
那位富豪的住所位于高级住宅区的一幢二层楼洋房,看起来还很新。突出的阳台,可俯瞰屋外的院子。院子里铺满了青翠的嫩草,并种了一些树木。那真是一幢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房子啊!
乔治看清了住宅的情况之后,就从那扇淡褐色的大门前面走过,来到附近的杂货店,再打探情况。只要有助于他深入了解那位常务董事本人及他的家庭的,他都尽量在住宅附近打听、询问,以便获得更详细的资料。调查工作完成之后,乔治就开始追踪那位常务董事本人了。
为了弄清楚关于他的一些细节问题,乔治自然要锲而不舍地追踪下去。这种调查似乎跟做间谍一样,要对准客户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然后有准备地去拜访,可见此过程的认真和辛苦,但是最终的结果让人满意,就是乔治又赢得了这样一位大客户。对此,乔治说:
“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调查员,同时还要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像一台高度灵敏的雷达,随时随地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身旁走过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绝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细小的信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料库,增加准客户资源。”
其实,客户到处都有,只要你多留心、多用心,即使总统也会成为你的客户。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在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了“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和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因为现任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德萨斯州有一农场,我发觉那里长着许多树。正是留心到这一细节,我才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也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不去寻找方法。
的确,把斧子推销给总统难以做到,但是如果我们能像乔治那样细心,用心的话,有很多的机遇都是可以把握的。
由此,让我们成为一个积极寻求方法留心细节的优秀推销员吧。这样会使我们在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真正卓越的人。
在一家名叫天威的天线公司。总裁来到营销部,让大伙儿针对天线的营销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营销部胖乎乎的赵经理耷拉着脑袋叹息说:“人家的天线三天两头在电视上打广告,我们公司的产品毫无知名度,我看这库存的天线真够呛。”部里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总裁脸色阴霾,扫视了大伙一圈后,把目光驻留在进公司不久的一位年轻人身上。总裁走到他面前,让他说说对公司营销工作的看法。
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对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人意见。总裁认真地听着,不时嘱咐秘书把要点记下来。
年轻人告诉总裁,他的家乡有十几家各类天线生产企业,惟有001天线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品牌最响,其余的都是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小规模天线生产企业,但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品牌,有两家小公司甚至把大幅广告做到001集团的对面墙壁上,敢与知名品牌竞争。
总裁静静地听着,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继续讲下去。
年轻人接着说:“我们公司的老牌天线今不如昔,原因颇多,但归结起来或许就是我们的售销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
这时候,营销部经理对年轻人的这些似乎暗示了他们工作无能的话表示了愠色,并不时向年轻人投来警告的一瞥,最后不无讽刺地说:“你这是书生意气,只会纸上谈兵,尽讲些空道理。现在全国都在普及有线电视,天线的滞销是大环境造成的。你以为你真能把冰推销给爱斯基摩人?”
经理的话使营销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年轻人,有的还互相窃窃私语。
经理不等年轻人“还击”,便不由分说地将了他一军:“公司在甘肃那边还有5 000套库存,你有本事推销出去,我的位置让你坐。”
年轻人提高嗓门朗声说道:“现在全国都在搞西部开发建设,我就不信质优价廉的产品连人家小天线厂也不如,偌大的甘肃难道连区区5 000套天线也推销不出去?”
几天后,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天元百货大厦。大厦老总一见面就向他大倒苦水,说他们厂的天线知名度太低,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百来套,还有4 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并建议年轻人去其他商场推销看看。
接下来,年轻人跑遍兰州几个规模较大的商场,有的即使是代销也没有回旋余地,因此几天下来毫无建树。
正当沮丧之际,某报上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买的彩电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看到这则消息,年轻人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那个离兰州有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信是农场场长写的。他告诉年轻人,这里夏季雷电较多,以前常有彩电被雷电击毁,不少天线生产厂家也派人来查,知道问题都出在天线上,可查来查去没有眉目,使得这里的几百户人家再也不敢安装天线了,所以几年来这儿的黑白电视只能看见哈哈镜般的人影,而彩电则只是形同虚设。
年轻人拆了几套被雷击的天线,发现自己公司的天线与他们的毫无二致,也就是说,他们公司的天线若安装上去,也免不了重蹈覆辙。年轻人绞尽脑汁,把在电子学院几年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温了数遍,加上所携仪器的配合,终于发现疏忽了这样一个细节,即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少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这种元件一般在任何型号的天线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对信号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厂家在设计时根本就不会考虑雷电多发地区,没有这个元件就等于使天线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它可直接将雷电引向电视机,导致线毁机亡。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轻人将从商厦拉回的天线放大器上全部加装了感应元件,并将此天线先送给场长试用了半个多月。期间曾经雷电交加,但场长的电视机却安然无恙。此后,仅这个农场就订了500多套天线。同时热心的场长还把年轻人的天线推荐给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5个农林场,又给他销出2000多套天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一些商场的老总主动向年轻人要货,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闻风而动,原先库存的5000余套天线当即告急,因为及时地弥补了这个小细节,才使年轻人所在的公司赢得了大量的代理商和客户。
一个月后,年轻人筋疲力尽地返回公司。而这时公司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将他披红挂彩并夹道欢迎。营销部经理也已经主动辞职,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轻人为新的营销部经理。
因此,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看来:“客户就在你身边,对任何一位推销员来说,只要您能够真诚地为顾客服务,留心每一个细节和问题,相信您一定能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
把握时机,秀出自己
机遇不会平白无故降临到自己头上,要想获得机遇,就要善于表现自己,这样机遇才会注意到你,从而来到你身边。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他在工作时非常卖力,他勤奋、忠诚、守时、可靠并且多才多艺;他为自己的事情付出许多心血,按理说他应该前途光明。
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即使是比他差得多的人,都不断获得升迁、获得机遇、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不懂得表现自己,别人从来没有注意到他,机遇也没有注意到他。
你是否也是这样?若是如此,就必须学会表现自己,这样成功就会容易多了。适当地表现自己和以不正当的手段吸引别人的注意,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自我推销必须是创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
记住,表现自己必须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打击或贬低别人的价值。
担任从事多种经营、旗下拥有数个子公司的美国主要建设公司副经理路易斯·休特把创造机会诠释为“替自己的才华安装聚光灯”。
他认为人应该在让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工作,并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众人之中凸显出来。
路易斯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但许多人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就这样浮浮沉沉地过了一生,令人为之惋惜!”
他则不同,他绝不甘心被人忽视。于是,一开始他便将自己安排在容易创造机会的地方。
休特为能达成自己的人生计划,首先在学校里主修法律,一方面他认为以此为业既安全又可靠,另一方面他认为作为一名法学家还可以有许多机会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因此,就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之下,他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他的就学并没有白费,毕业之后,他便马上进入塔拉哈希市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
关于实务方面,他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
没有多长时间,他便得到青年商会、军人组织等团体的认同。
如此热情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使他获得了第一次发展机会。
他在事务所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被塔拉哈希市的人们公认为是最有才华的年轻有为的法学家,因此他在24岁时就被任命为该市的法院推事。
直至今日,在佛罗里达州,他仍然是年纪最轻的法律推事记录保持人。
这个职位,使他在当地的声望愈来愈高,州府对他也颇为器重。
3年后,当他被任命为佛罗里达州饮料局局长时,他的第二次发展机会也翩然降临。
此时的他又成为全州人们所瞩目的对象,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知道自己仍然有发展的机会,并深信在周围的人群当中会有人带领他走向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果然不出所料,在注意他的人群里,美国最成功的年轻金领路易斯沃弗逊也在其中。
两个人志同道合,经介绍认识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好朋友。
3个月后,休特非常自信地告诉沃弗逊说:“你恐怕不知道,有一天,我将成为你们那伙人中的一分子。”
沃弗逊更想像不到的是“那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临”。
3年后,在休特30岁那年,他被沃弗逊任命为美国主要建设公司的助理总经理。
这个旁人求之不得的天大机会,就是休特6年来不断显示自己才华的结果。
在沃弗逊的世界里,休特的事业快速成长。
一年以后,他成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未隔多久,他又成为经营着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庞大企业的总经理。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证明了善于推销自己,努力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性。善于推销自己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有个承包工程的老板,亲自督导一幢摩天大楼的兴建工作。一名衣衫槛缕的小孩,走到这位衣服光鲜的大老板身旁,问道:“我长大之后,怎样才能像你那么有钱?”
这位老板上了年纪,是由小工苦干出身的。他看一看那个小孩,然后粗声粗气地说:“买件红色衬衫,然后拼命工作。”
那小孩给对方的语气吓了一跳。他显然不明白那个老板的话。于是,老板用手指指那些往来于大楼各层脚手架的工人,然后对小孩说:“你看看那边的工人,他们全都是我的员工。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而且,他们之中,有些人我从未见过。但你看看那个穿红衣服的。他很特别,因为人家都穿蓝色,只有他一个人穿红色的。而根据我近日的观察,他比其他工人都认真,每天早到迟退,工作时手脚又勤快。我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我打算上那儿去,问他愿不愿做工地的监工。他肯干的话,日后也一定会升职,搞不好会当上我的副经理。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干起来的。我要求自己工作比别人勤快,比别人好。我跟大家一起穿工人裤,但我的上衣是一件与众不同的条纹衬衫。这样,老板才会注意到我。我拼命地工作,最后真的受到老板的注意和赏识。升迁后,我存了一笔钱,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我就是这样创出今天的局面的。”
现在是一个讲究张扬自己个性的时代,尤其是身处职场上的人们,在关键时刻恰当地张扬也就是“秀”(show)一下,不失为一个引起领导注意的好办法。
要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让有权控制升迁的人知道你有优良表现;此外,在同事面前,一样要保持最佳状态,要让同事也觉得你办事能力强,理由是同事对你的评价,也是上级考虑是否提拔你的因素。当然,要让同事觉得你升级是值得的,不作第二人之想,赢取他们的敬服。
不要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人人都希望获得上级赏识,得到他的提拔,为此展开明争暗斗,谁跑在最前头,谁就成为众矢之的。中伤、谣言、闲言碎语、冷言冷语,最易令人困扰,挫伤工作热情和斗志。因此,集中精神工作,只要闲言冷语无损你的形象和前途,就不要理会。你为闲言碎语而烦恼,别人会暗里高兴。争取工作表现,利用优良的工作成绩来回答闲言闲语。
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下,沉默谦逊确实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制胜利器,但无论如何你也不要把它处处当作金科玉律来信奉。在人才竞争中,你要将沉默踏实肯干谦逊的美德和善于表现自己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别人赏识你。
曾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在学校时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她不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论口才与文采也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的,大学毕业后,在学校的极力推荐下去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杂志社工作。谁知就是这样的一个让学校都引以为自豪的人物在杂志社工作不到半年就被炒了鱿鱼。
原来,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杂志社内,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例会,讨论下一期杂志的选题与内容。每次开会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有她总是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她原本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她有些顾虑,一是怕自己刚刚到这里便“妄开言论”,被人认为是张扬,是锋芒毕露,二是怕自己的思路不合主编的口味,被人看作为幼稚。就这样,在沉默中她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辩会。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在力陈自己的观点,似乎已经把她遗忘在那里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要扭转这种局面。但这一切为时已晚,没有人再愿意听她的声音了,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已经根深蒂固地成了一个没有实力的花瓶人物。最后,她终于因自己的过分沉默而失去了这分工作,因此,要告诫大家,沉默是金,同时也是埋没天才的沙土,只是看你怎样去利用。
请记住:把自己的美展示给人,从而赢得机遇的青睐,并不是件羞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