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明史 中华文明史 大全集
- 朱亚娥
- 3705字
- 2020-06-24 13:09:44
上卷 世界文明史
从人类的第一个祖先在非洲大草原直立行走开始,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物质生产、国家和社会制度、种族、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不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有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南美的玛雅文明等等,文明发展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
第一章 欧洲文明
一、史前文明
1.早期欧洲人类
人类从猿进化发展到能人和智人,直立行走是一个重大的标志。这一时期是人类的原始时期,亦称“史前时期”。智人阶段距今有300多万年的历史。有人认为非洲赤道一带生活于300万年前的原始人,其后裔是黑人;北京猿人是黄种人的祖先,生活于70万年前;大洋洲各民族源自于50万年前的爪哇人。而欧洲白人的祖先则是德国境内的海德堡人或尼安德特人。他们距今有10万年,其文化遗址是1856年发现的。在形貌和智力上,尼安德特人是原始人类最接近现代人的一种。
尼安德特人的命名,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域位于尼安德特河流域。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是眉骨凸出,颅顶长而平,颅盖骨四周呈圈状凸起,下巴向前挺出,门牙阔大,胸膛较宽,腿较短。他们已经使用各种工具,如凿子、钻孔器等,这些工具除石制外,还有些是骨制的。狩猎是他们的主业,而且专门猎获熊和鹿等单一类型的野兽。有人认为,尼安德特人猎获物单一的原因,是那些猎获物的灵魂是值得尊崇的。在他们举行的葬礼中,有一套较完整独特的仪式。如在死者身上撒满各种花瓣,这与现代人以花祭奠的方式是相同的。
尼安德特人的文明延续到距今4万至3万年这段时间。在距今3.5万年左右这一时期,尼安德特人已经迁徙到西欧大陆。
尼安德特人头盖骨复原图
从尼安德特人头骨的正面图可见早期欧洲人的特点:明显的眉骨,前额很窄,脸较宽。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大陆生活了10万多年。
现代人,即智人,在距今4万年前制作出更加高效的工具,佩里高尔第文化和奥瑞纳文化(分别以在法国发现的两处遗址命名)的人们制作出了80多种不同的石制工具。人们还制作出在木制或角制的手柄上安装有石刀片的工具。克鲁马努人(克鲁马努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岩洞)生活在距今3.5万至1万年前,他们制作出雕刻精美的骨制工具,可能是用于祭祀。他们还制作了其他许多工具,如凿子、锥子和划开动物皮做皮革的刀具。2.1万至1.7万年前的法国东南部,索鲁特文明时期的人们制作出柳叶和月桂树树叶形状的刀具。
石制工具可以长久地保留,这也是考古学家可以探索其发展历程的缘由;而人们也已使用其他材料做的工具,比如木制的和植物纤维制的工具,但这些工具在被遗弃后很快分解、消失。这样的工具有安装箭头和矛头的木杆、射出箭的木弓等。人类还开始穿着衣服——早期岩画中就有着衣的人物形象。第一件衣服可能是妇女们穿的,她们把绳条绑在带子上做成裙子。大约在2万年前,人们把纤维缠绕成绳索。那时的人们还把柔软的柳条编织成篮子和渔网,也用缠好的绳子做渔网。可以想见,人们只需要稍加改进,即可应用类似的技术制造衣物。
许多文明均以鱼作为重要食物来源,同时每个人都需要淡水来饮用、烹调、洗涤和加工纤维。当附近的河流或小溪很小且浅时,狩猎者可以蹚过水流,撒下渔网或者用鱼镖捕鱼。北欧一幅雕刻于大约1万年前的岩画描绘了狩猎者载着一艘船追赶一只在河里游的驯鹿的情景,画中的船与传统的因纽特皮船、爱尔兰的克勒克艇和英国的科拉科尔小艇有着类似的结构,在木制框架上覆盖着动物皮。
北欧地区在1万年前最近的一次冰川期中才出现,当时那里是苔原,针叶林后来才出现。狩猎者们可以获得充足的小木材,但能够用来挖空树干制作独木舟的大树却很少。欧洲最早的此类船只发现于荷兰的庇斯,它由松木制成,距今大约有8000年。英国东部亨伯河口南岸菲利比·斯鲁伊斯发现的三只船部分使用木板建造,距今已有2900年历史。
2.拉斯科岩洞与西班牙史前岩画
欧洲的原始岩画主要分布于法国拉斯科岩洞以及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中。它们描绘的内容主要是许多腾跃的公牛、犎以及各种马匹,充满了强烈的撼人心魄的生命力。特别是诸多兽类与人类的搏击,栩栩如生。欧洲这些代表性的岩画完成于距今3万到1.2万年期间。
原始岩画创作时有效地利用了岩壁的隆起和凹陷以及纹路,进行彩绘。他们使用的颜料是棒和矿砂,把各色矿砂掺和在一起获得不同的色彩效果,并以蕨草与羽毛为画笔。深究欧洲洞穴岩画的起源,一是劳动,体现原始人的狩猎生活;二是娱乐,在生产劳动的空暇时间通过作画来愉悦,适当放松;第三是一种对自然物的膜拜,如洞穴中的犎代表女性,马指男性,但这种巫术绘画模仿的是动物的生命神采,画面中的动物很强健,并且露出已经坐胎了的迹象。这种岩穴绘画的巫术认为石壁上的动物灵魂能保佑部落中的人健康,不受意外的损伤,并且在狩猎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猎物。
在欧洲其他地方的岩画中,有许多是描绘祭祀场面的,这些祭祀与狩猎行为密切相关。有些祭祀活动就是在狩猎的过程中进行的。不过,在原始欧洲的岩画中,人类的形象表现则是寥寥无几的。
拉斯科岩洞是20世纪初当地的几个儿童玩耍时发现的,它是现存最大的史前岩画洞穴。其中有一幅《野牛、人与鸟》,野牛身上带着长矛向猎人进行垂死的反扑,结果把猎人顶翻在地,气氛十分紧张,惊心动魄。拉斯科岩洞画中马的形象尤为成功,非常接近真实。而阿尔塔米拉洞穴,则同样把野牛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
阿尔塔米拉岩洞长270米,深邃曲折。超过150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的入口处,多数是简单的风景图和动物画。图画用写实、粗犷和重彩的手法,刻画出原始人所熟悉的动物形象,站、跑、卧、叫,各种动作、姿态,活灵活现。岩画的颜料,根据化学检测断定,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掺有动物油脂。颜色以红、黑、紫为主,色彩浓重,艳丽夺目。
欧洲的原始岩画著名的还有库姆巴列尔洞、芬尔泰洞等岩画,它们都位于法国和西班牙境内。西班牙是欧洲原始岩画分布最多的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岩画则采用抽象性的符号形式,它们也可以说是文字的起源。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则以表现渔业活动为主,而南方则表现农耕与放牧,无论什么题材的岩画都富有较浓烈的抒情色彩。
3.巨石圈与史前巨石建筑
巨石建筑,又称“巨石结构”、“巨石艺术”,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陆续出现在欧洲各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诸岛上,有直立式、石台式和石栏式三种形式。分布在西欧的巨石建筑数量最多,约有四五万块。欧洲史前的巨石建筑以英格兰的斯通亨治巨石圈和埃伯里巨石圈为代表。
在英国英格兰的威尔特郡,有一片775平方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在这片平原上,有一群拔地而起的环形巨石,好像是浩劫之后残存的宫殿巨柱,孤零零地耸立在荒凉的平原上。这就是英格兰岛最著名的史前遗址——斯通亨治巨石圈,“斯通亨治”是“石柱”、“石环”的音译。巨石圈又叫巨石阵。
这组环形石柱群直径32米,单石高6米,重30~50吨。全环共有细心雕琢的巨石130块,呈向心圆状排列。外环石柱群每三块石的顶端上横放有3米多长又厚又重的石楣梁,形成柱廊形状;东边开口,有一座巨大的石拱门,使得整个石环呈马蹄形。内环又有5座门状石塔,两柱顶一梁,高约7米。石环外围着低矮的土堤,堤下挖有旱沟,呈工整的圆形。连同石环在内,土环的直径达120米。整座巨石阵威武、雄伟,可惜的是,今天所见的石柱,多已残缺不全,或者断了半截,或者躺在地上,或者半埋土中,顶端横着石梁依然屹立着的也不过十几组。
斯通亨治巨石阵存在于何时,作用于何处,至今仍有很多说法。而且,古人从几百千米外的山区采用巨大的青石,经过精心雕刻,准确而整齐地码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和运输起重工具,今天的人实在是难以想象。
从1980年到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巨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考察,比较清晰地揭示了斯通亨治巨石阵是新石器和硅铜时代维塞克斯文化的图景。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鉴定,证实这一伟大建筑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距今已经5000多年了。当时,这里广布原始森林,是不列颠岛上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制作了石器、兽骨工具和陶铜器皿,不列颠岛上的远古人们最初在这里建立了土坛。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原始居民的农牧业社会已经能够从远方运来大青石,开始在石坑中筑起石坛,并且从坛中央向东方建起大通道,形成了轴线。后来的五六百年间,人们又从更远的地方运来巨石,经过精心雕琢和设计,建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马蹄形石阵。
从最初的木结构、小石结构到后来的巨石阵,先后经历了2000年之久。这样雄奇的建筑工程运用了高明的数学、天文知识,令今天的人类赞叹不已。正是这一灿烂的维塞克斯文明,推动了英格兰岛的进步。
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先后统一英格兰这块土地的人们在策马驰过平原的时候,无不在斯通亨治巨石阵前发出赞叹声。那威严的气势迫使统治者拜倒在石头下,乞求神秘力量的庇护。
埃伯里巨石圈位于埃伯里几千米外,由247块立石构成,内外两圈,外圈外有一条21米宽的大沟,另外还有两小圈的立石。这些石圈可以说是当时原始人祭祀、祈年的场所,它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巨石圈中巨石的安排放置是严格按照当时的规则进行的。埃伯里巨石圈以蓝砂岩作材料,它来自普雷斯塞利山,是用木筏远道运送而来的,每块有几吨乃至几十吨的重量。它们如何被竖立的?如何在两条竖立的巨石上横架另一巨石成为门楣样式的?直至现在也得不到合适的科学解释。巨石圈反映了高超的数学计算才能。人们发现,巨石圈可以用来进行月食的预测。在夏至时,初升的太阳与马蹄形的门楣式巨石圈中轴线,以及通往巨石圈的道路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埃伯里巨石圈附近有许多新石器文明的遗迹,人们常把它当作新石器时期的文明代表加以研究。